浅谈汉口里分的保护与更新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radoxf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里分是原租界汉口在发展中留下的历史建筑印记,具有很深的传承价值。本文基于对汉口里分的历史形成原因,再针对原德租界的其中一条里分——坤厚里进行大量实地拍摄调查与研究,分析其整体场地、建筑以及其中一栋历史优秀建筑提出改造设想。探求里分如何随着社会的发展而继续生存发展,最后综合利弊与城市发展现状提出一条以“点、线、面”逐步更新的手法保护更新汉口里分,从而为汉口近代里分的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里分住宅;保护与更新;逐步更新
  汉口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中国10个通商口岸之一,沦成租界后大量的西方思想、文化涌入,舊的传统民居收到冲击,形成了新型建筑形式。租界在促进了汉口商业的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人口的急剧增长与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从而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建筑一里分。
  1、里分住宅概况
  1.1里分住宅的形成与发展
  里分最早是1840年唐代就出具雏形,那时还不叫里分,就叫“里”。一直持续到1860年洋务运动的兴起,城市扩张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务工者,他们集结在一起修建了大面积的简易棚户,促进了里分的出现。1861年到1910年期间,那时才是近代里分真正开始产生的时期,但那时只是小面积、不具规模的。1910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在武汉爆发,是武汉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江汉路、南京路一带规划了整洁的住宅小区,单元联排式的建筑,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里分”。191 1年民国起始,第一个十年内里分在武汉的发展迅速壮大,第二个十年,也就是1928年到1937年,里分建筑达到2000多栋,是里分发展的鼎盛时期,并且一直在持续扩张。一直到1949年民国结束,与其他历史名街相似,呼喊保护的声音赶不上拆除的速度,加之战争的摧毁,汉口里分进入衰败时期。
  1.2里分住宅的建筑特点
  里分建筑是及欧式别墅式与中国旧庭院式风格为一体的建筑,这种中西结合的建筑,一经蜂起便盛行一时。每个里分的格局相差并不大,但档次却分高低。从建筑的材料到生活设施的完善,到房屋的拥有者,都大相径庭。根据其布局构造形式,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普通住宅,如瑞祥里、余庆里、三德里、辅仁里等[2]。用普通的砖木瓦料建造,木筑架嵌入砖墙里,有基本的水电设备。采光很差,内部楼梯为木质,黑暗曲折,无独立厕所。第二种内部结构略胜,但施工上和室内装饰相差不大,水电齐全具有卫生设备。建筑材料由砖木瓦料变为混合及甲种砖木,代表里分有联保里、大陆里、汉润里等,属于中等住宅。第三种多为新式住宅,构架由传统的砖木转变为钢筋水泥,外墙以红砖和水泥装饰。第一层地面大都有低空层,较之街巷路面略高,目的是防潮、防水、保温、隔热,代表里分有江汉村、同兴里、延庆里、上海村。高档里分住宅与普通里分住宅相差较大,有高大的窗户,采光很好,并有独立卫生间与厨房,内外装饰精美具备完全的现代生活设施。
  2、坤厚里住宅区分析
  2.1整体区域分析
  坤厚里夹在江岸区一元路与一元小路之间,所有住宅建筑皆为二层砖木楼房。整个住宅由一条主巷、四条支巷组成。主巷道入口通往现中山大道,另有四个出入口分别位于一元路与一元小路上。四条巷道五排房屋,呈所谓“欧洲联排式”布局,布局十分紧凑。面向中山大道的巷道主要是商铺,主巷与支巷相接处有骑楼贯通,剩下的几排前后门相对,房屋两头又有房屋、小巷子连接。总体来说所有房屋式样相近,结构好,主巷道之间建有骑楼,巷道狭窄,不通汽车,属于普通的里巷住宅建筑。网格状的布局拥有较多出入口,与周边城市街区联系紧密,但是周围小范围内的公共空间较为缺乏,建筑密度大,绿地和活动区域较少。只有少量巷道里的门前摆放了一些盆栽与绿植,以及在主巷与次巷的交界处有一方植物。
  2.2建筑分析
  坤厚里的建筑结构多为纵砖墙承重砖木结构,两层,楼层高3m~4m,墙厚为24cm-49cm,红瓦屋面。外观上,大门门框由头支撑,再在其上用砖砌,最后在外表用水泥抹面,建筑内部和骑楼的底部明显看到后期人为铁皮板覆盖过,但由于年久失修,局部存在严重的破损。内部结构除去部分后期改造的木板楼与钢筋混泥土结合外,多为木板楼。
  推开大门,没有传统建筑的院落,取而代之的是房与房之间的天井,减少了住宅的占地面积,天井也成为了过渡性的公共空间,里面有共用的洗漱池与厨房,楼顶有阳台,一二层布局相同。
  2.2.1优秀历史建筑一元路6号分析
  茌一元路入口处有一栋二层砖木结构的古典主义风格建筑,始建于1937年。外立面色彩明快,砖墙由红砖及青砖配合砌筑,细部线条及拼花全部由砖雕而成较为精美。内部入口采用通透式设计,两边房间沿主入口对称分布,是坤厚里唯一的挂牌“优秀历史建筑”。
  这座红砖建筑原是日本寺庙西本愿寺里面的出张所。西本愿寺出张所始建于1906年,原在汉口特三区湖南街31号(日本租界内,今山海关路)1940年迁到了这里。这座寺庙除了承担一般祭祀功能之外,还负责保管日本侨民的物资和骨灰[4]。如此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茌今天却是破旧不堪。通透式的入口现在杂物堆砌,精美的科斯林柱子暴露在外,有些甚至被后期所砌的墙被吞噬一半。原有的木结构屋顶上覆盖了一层铁皮,后期违章的搭建、随意涂抹的水泥材料与原有亮丽的红砖、木格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外部精美的拱形砖雕窗户上,加盖了破败的防盗网,整个建筑不论是内部结构还是外观上都被破坏的非常严重。
  2.3整体弊病分析
  整个坤厚里面积较大,有五处常用的出入口,与外界空间沟通的机会较多,但是却仅仅只有临近街口的位置稍微热闹一些。主巷宽度较宽,为高密度的生活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公共空间,提升邻里关系,但上空的电线却挂满了晾晒的衣物遮挡了视线,破坏了整体景观效果。
  3、以“点线面”的形式更新坤厚里
  经过前期的调研与分析,对坤厚里的保护与更新,笔者拟提出以“点线面”的形式更新整个里分。由点到线再带动到面,逐步更新。   3.1点状修复与重塑
  从五个主要出入口入手,修复外部墙体的破损,规整上方的晾晒衣物,在位置宽敞的主次巷道上设置休憩的座椅,营造休闲功能点。主要修复优秀历史建筑一元路6号,打造一个历史街区坤厚里的新亮点。
  3.1.1一元路6号优秀历史建筑的改造构想
  位于一元路6号临街的原西本愿寺的出张所,现在面临的问题有:正对一元路的主入口外有一条临街售卖小吃的店铺,他们利用原建筑结构的通透设计在大厅堆砌了许多杂物,并在售卖空隙以大厅为娱乐场所进行民间娱乐活动。二楼部分原有的木窗被水泥封上,公共空间的区域也被私自搭建成了卧房,有些甚至吞并了精美科斯林柱子,整个内部采光非常差。
  考虑到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周围有两所学校以及武汉市政府,笔者在这大胆的提出把这栋优秀历史建筑改造成历史博物馆,向全市人民介绍汉口里分,展现里分建筑的特点,体现武汉老里分的人文情怀,传承武汉特有的文化。考虑拆除遮挡主入口的店铺,使之视野更加开阔,充分利用背面架空的台面改造成具有里分建筑特色的通道。打通居民私建的搭棚,还原内里德式建筑结构,清洗原有的精美科斯林柱与木质雕花栏珊。
  3.2线状保护与改造
  由点到线,组织更新好的“点”规划好空间轴线,从而带动整个社区的更新。在线与线交接处设置景观。在主轴线中心考虑适当拆除违章搭建的建筑以拓宽中心休闲区域。
  3.3总体层面保护原则与形式
  整体层面更新是建立在维持传统历史建筑风貌和传统居民的居住方式上的,修旧如旧。提倡渐进式、有机更新的日常养护和小规模整治模式形成保护更新制度。
  3.4小结
  从保护整个历史文化名城的角度考虑是“面一线一点”,而从保护与更新里分的角度是“点一线一面”,无论从面到点还是从点到面,出发点与其最终目的都是相同的。
  城市的概念是一个面,历史街区是城市的一个面,里分是历史街区的一个面,坤厚里是里分的其中一个面。每个“面”都有不同的更新保护手法,由最小的点开始,落实保护更新任务。聚集点成线,保护其原有的建筑构造、色彩以及原有的历史地貌环境等,再从轴线空间带动到面的发展,最终形成有一定规模的,可以构成完整的历史文化区的片区。
  总结:
  汉口里分的保护与更新应该从幕后拉到台前,里分住宅区的保护改造更新,应该在日后拥有巨大的飞跃,从忽视、破坏迈向科学保护的轨道。城市要有科学的改造保护理念,创新的更新思想,在尊重历史街区历史的基础下衡量保护更新的标准。遵循人文精神,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正确的理念,让历史街区有生命力,有精神的传承。
  历史街区的保护改造,要从实际出发,要制定保护改造规划,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考察、论证。汉口里分的保护与更新不仅仅是一个寻求高速发展与历史文化平衡的过程,是传统住宅空间在试图保持传统特点下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更是一个寻求更新而重生的途径。通过不同模式的综合运用,调查研究原有建筑形態与现有地段风貌的关联。发挥其多蕴含的历史、地理、文化、商业等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而继续生存发展,实现从“点线面”逐步更新的方式保护汉口里分的理念。
其他文献
【摘要】能源问题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做好节能减排牵涉到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牵涉到人类的共同进步。建筑行业身为能源耗大的重点企业,更应该坚持节能减排的原则。传统的建筑设计工作一般重视建筑的美观、使用性能和舒适性,忽视建筑的节能工作,但事实上,建筑设计中控制节能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降低建筑行业的能耗,因此,对于建筑设计人员来说,在设计过程中考虑节能问题,并能提出相应的节能措施,是实现建筑
期刊
“百岁快车·丝绸之路万里行”山东专列,把我拉到新疆旅游,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发现了一处世界奇观——特克斯八卦城,不可不游。  自伊犁州府所在地伊宁市东南行116公里,便到了特克斯县城,登上城中心30米高的“观景塔”,全城面貌一览无余。它原来是根据《周易》八卦“后天图”方位布局设计建造的一座县城,独特而美观,令人赏心悦目,被民间呼称为“八卦城”。它是我国唯一、世界独有的建筑完整而又正规的八卦奇城,20
期刊
【摘要】介绍了不动产登记形势下农房登记发证房产测绘过程中阳台与廊的认定及面积计算规则。  【关键词】房产测绘;阳台;廊  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房建设发展迅速,已成为农民财富积聚的主要载体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重要资产,开展农房登记工作,是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农民和集体组织的合法财产权的一项重要举措。为加强集体土地上的农
期刊
【摘要】交通影响评价是进行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改善交通组织与管理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城市发展迅速,对大型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研究尤为迫切。本文结合国内一些省市的先进做法,对大型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和范围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建议。  【关键词】大型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交通影响评价是研究新建扩建项目或城市土地利用变更对交通的影响。交通影响评价目的是评价和分析建设项目建
期刊
【摘要】基于不同城市的发展进行配套的住房保障制度设计和政策制定是保障各地保障性住房健康發展和运营的核心,文章对当前关于城市住房保障模式适用性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归纳。  【关键词】城市保障性住房;保障模式;适用性  1、城市住房保障模式适用性研究的必要性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当前和今后长时期中的重大民生工程,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发展工程,也是房地产市场调控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中共“十八大”提出
期刊
【摘要】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在促进我国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求我国必须提高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为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带来积极的影响。伴随我国城市增长方式的不断改革和完善,部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通过土地再开发的方式为城市空间的拓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基于此,本研究将以产权重构下的土地再开发为视角,着重分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部分城市改革实践情况,从而为其他城市的土地再开发工作开
期刊
【摘要】房地产行业的金融创新是我国整体金融创新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房地产金融创新的内涵与主要功能,分析了房地产金融创新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我国房地产金融创新的对策。  【关键词】房地产;金融创新;问题;对策  1、前言  房地产行业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1991年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是我国房地产金融创新的开始。1998年朱镕基政府开启了房地产市场的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期刊
【摘要】传统村落历史悠远,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和文化价值。通过对青海省互助县传统村落一一五十镇北庄村为案例,探讨了在传统村落保护和规划中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可行性和便捷性。以GIS为技术支撑,在建立数据库的同时,运用数据分析功能、空间分析功能和三维可视化功能,对地形进行高程、坡度和坡向的分析,为规划决策者提供技术支持,为今后研究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分析中提供更为快捷科学途径。  【
期刊
【摘要】以线性“有效市场假说”为理论基础进行房价分析,并不能很好的解释我国房地产的实际情况。面对房地产市场重要但复杂难解的局面,引入非线性的“分形市场理论”分析房地产市场,探索房价的分形特征,构建分形插值法并用已知房价验证其有效性。对比分析“有效市场理论”与“分形市场理论”,证明“分形市场理论”更适用于房价价格分析。  【关键词】有效市场;分形  针对以线性的“有效市场假说”为理论基础的房价分析方
期刊
【摘要】济南是极具人文底蕴特色的历史古城,为了更好地促进济南城市规划科学发展,避免重经济轻文化的片面规划理念,需重视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才能在济南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大的积极影响作用,实现城市规划中经济与文化的并重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文化发展;科学策略;有效应用  1、文化在城市规划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城市规划和发展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在  城市化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