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促进广大学生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教育教学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发展学生个性,采取分层教学。
关键词: 个别差异 个别对待 发展个性 分层教学
关爱每一位学生,帮助每一位学生进步,切实培养广大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促进广大学生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教育教学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发展学生个性,分层教学,因势利导,促使学生扬长避短,使学生自主、和谐和全面地发展。对此,笔者就分层教学的含义、分层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分层教学的实施谈谈做法。
一、分层教学的含义
分层次教学是指一种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课堂教学策略,即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解决教学要求的整齐划一性与学生实际学习可能的差异性之间的矛盾;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从构建新的学习方式入手,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教师的培养下都能得到充分的开发。
二、分层教学的意义
分层尝试的目的就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一定的“尝试”学习条件,实现“从个别差异出发到消灭个别差异”。根据“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和原则、教学任务、目的、方法和形式,以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实际,选择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组织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从而在规定时间内,使学生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佳的效果。分层尝试正是在班级授课制下实行的有区别对待和控制的有效教学形式。
三、分层教学的具体做法
分层尝试不是对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所进行的一种静态分层,它的着眼点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诱导他们自主探索、自动发展,“发现学习法”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尝试”的理论与实践途径。分层前要做好参加分层次教学的师生、班主任、单元教师和家长的过细思想工作,扫清各种思想障碍。在此基础上,班主任与其他科任老师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智力、非智力因素,进行摸底排层次。班主任与科任教师提出意见,供学生与家长参考,让学生自愿填表选择。另外,根据个别学生功课一门好一门差的情况,应先动员学生到A层,争取在短期内把差的这门课补上,再转到B层次班。A、B两个层次班的人数不必等同,可视具体情况而定。班主任把关过程,可以说服动员,但不强行扭转层次,最后报教务处审批、建档。
目标分层应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让学生获得跳一跳摘到果实的成功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时应选好突破口,以点带面,积小胜为大胜;目标动员学生自主拟定,由教师制定,一是不可能,二是不科学。虽已分A、B两层次,但在各层中仍有上中下之分,只是各层的上中下是不同层次罢了,仍应遵循“一主两兼”的原则(授课以中等生为主,课堂辅导兼顾优差两头)。A层班的教学着眼点,不应放在A层中的下等生位置,放在A层中的中等生位置。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在A班随意降低要求,在B班随意拔高要求。B层班的教学着眼点,应注意不要放在上等学生,还是要放在中等生的位置,即原来班级学生的中上生水平。
不管A层班还是B层班,都要遵循“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当堂训练、突出过程与方法,把问题解决在课内”的总的教学策略,并以启发式教学为灵魂。A层: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发挥,多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缓坡度的方法,创设让学生成功的机会,多用模仿式教学,多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教师设置精练易懂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通过讨论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新知识。B层:重视调动,鼓励学生自主、创造性地学习,多用点拨、发散性思维,重点搞好“先学”这个环节。拟采用“读、议、讲、练”的方法。“读”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钻研教材,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初步勾出难点要点,大致列出懂与不懂的部分,为课堂听讲准备必要的条件,克服过去重课堂听讲、重教师讲授现成结论的弊端。“议”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形成学生自由发表见解的学习风气。教师创设发散思维的情境机会,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讲”就是讲得精要、管用、生动,讲到点子上。“练”就是当堂练习应用,除了巩固知识功能外,还要提高学生的能力。
此外,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应因科而异、因师而异、因生而异,有模式但不拘泥于模式。学法指导应贯穿于每一个学习阶段,教师应及时、不失时机地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学法指导,减少他们学习上的弯路。发扬教学民主,师生、生生互动,让学生发展思维,掌握打开知识大门的方法。A层:从预习、听课、笔记、练习、复习、作业等方面予以悉心指导。B层:从自学课本、选学课外读物、做学习笔记、掌握解题思路、构建知识结构等方面予以指导。这些学科的分层应是隐性的,只要老师心中有数,便于教学就可以了。在备课、提问、指导、合作学习、练习、作业等环节应落实分层施教。在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应用的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实际,采取异步教学,分类指导,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分类组织课堂练习,甚至可以进行复式教学,旨在解决“巩固不巩固”“会不会”、“熟练不熟练”、有无“独特体验”等问题。
总之,分层施教不是对学生已有水平的分层,而是运用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挖掘其潜在能力,使其转变为新的现有水平。虽然他们是有层次的、是有差异的,但他们能够不断从低层次跃上新台阶,求得新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杰.试论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基本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0,03期(3):16-19.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2002,教基[2002]26号.
[3]林珑,王晞.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问题及对策——对福建省中小学的个案调查分析[J].中国考试(研究版),2009,第4期(04):13-17.
[4]顾明远.教师的职业特点与教师专业化[J].教师教育研究,2004(06).
[5]任丽艳.分层教学中的有效性分析与实践操作模式研究[J].时代(教育研究),2011(04).
关键词: 个别差异 个别对待 发展个性 分层教学
关爱每一位学生,帮助每一位学生进步,切实培养广大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促进广大学生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教育教学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发展学生个性,分层教学,因势利导,促使学生扬长避短,使学生自主、和谐和全面地发展。对此,笔者就分层教学的含义、分层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分层教学的实施谈谈做法。
一、分层教学的含义
分层次教学是指一种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课堂教学策略,即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解决教学要求的整齐划一性与学生实际学习可能的差异性之间的矛盾;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从构建新的学习方式入手,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教师的培养下都能得到充分的开发。
二、分层教学的意义
分层尝试的目的就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一定的“尝试”学习条件,实现“从个别差异出发到消灭个别差异”。根据“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和原则、教学任务、目的、方法和形式,以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实际,选择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组织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从而在规定时间内,使学生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佳的效果。分层尝试正是在班级授课制下实行的有区别对待和控制的有效教学形式。
三、分层教学的具体做法
分层尝试不是对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所进行的一种静态分层,它的着眼点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诱导他们自主探索、自动发展,“发现学习法”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尝试”的理论与实践途径。分层前要做好参加分层次教学的师生、班主任、单元教师和家长的过细思想工作,扫清各种思想障碍。在此基础上,班主任与其他科任老师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智力、非智力因素,进行摸底排层次。班主任与科任教师提出意见,供学生与家长参考,让学生自愿填表选择。另外,根据个别学生功课一门好一门差的情况,应先动员学生到A层,争取在短期内把差的这门课补上,再转到B层次班。A、B两个层次班的人数不必等同,可视具体情况而定。班主任把关过程,可以说服动员,但不强行扭转层次,最后报教务处审批、建档。
目标分层应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让学生获得跳一跳摘到果实的成功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时应选好突破口,以点带面,积小胜为大胜;目标动员学生自主拟定,由教师制定,一是不可能,二是不科学。虽已分A、B两层次,但在各层中仍有上中下之分,只是各层的上中下是不同层次罢了,仍应遵循“一主两兼”的原则(授课以中等生为主,课堂辅导兼顾优差两头)。A层班的教学着眼点,不应放在A层中的下等生位置,放在A层中的中等生位置。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在A班随意降低要求,在B班随意拔高要求。B层班的教学着眼点,应注意不要放在上等学生,还是要放在中等生的位置,即原来班级学生的中上生水平。
不管A层班还是B层班,都要遵循“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当堂训练、突出过程与方法,把问题解决在课内”的总的教学策略,并以启发式教学为灵魂。A层: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发挥,多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缓坡度的方法,创设让学生成功的机会,多用模仿式教学,多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教师设置精练易懂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通过讨论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新知识。B层:重视调动,鼓励学生自主、创造性地学习,多用点拨、发散性思维,重点搞好“先学”这个环节。拟采用“读、议、讲、练”的方法。“读”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钻研教材,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初步勾出难点要点,大致列出懂与不懂的部分,为课堂听讲准备必要的条件,克服过去重课堂听讲、重教师讲授现成结论的弊端。“议”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形成学生自由发表见解的学习风气。教师创设发散思维的情境机会,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讲”就是讲得精要、管用、生动,讲到点子上。“练”就是当堂练习应用,除了巩固知识功能外,还要提高学生的能力。
此外,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应因科而异、因师而异、因生而异,有模式但不拘泥于模式。学法指导应贯穿于每一个学习阶段,教师应及时、不失时机地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学法指导,减少他们学习上的弯路。发扬教学民主,师生、生生互动,让学生发展思维,掌握打开知识大门的方法。A层:从预习、听课、笔记、练习、复习、作业等方面予以悉心指导。B层:从自学课本、选学课外读物、做学习笔记、掌握解题思路、构建知识结构等方面予以指导。这些学科的分层应是隐性的,只要老师心中有数,便于教学就可以了。在备课、提问、指导、合作学习、练习、作业等环节应落实分层施教。在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应用的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实际,采取异步教学,分类指导,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分类组织课堂练习,甚至可以进行复式教学,旨在解决“巩固不巩固”“会不会”、“熟练不熟练”、有无“独特体验”等问题。
总之,分层施教不是对学生已有水平的分层,而是运用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挖掘其潜在能力,使其转变为新的现有水平。虽然他们是有层次的、是有差异的,但他们能够不断从低层次跃上新台阶,求得新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杰.试论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基本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0,03期(3):16-19.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2002,教基[2002]26号.
[3]林珑,王晞.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问题及对策——对福建省中小学的个案调查分析[J].中国考试(研究版),2009,第4期(04):13-17.
[4]顾明远.教师的职业特点与教师专业化[J].教师教育研究,2004(06).
[5]任丽艳.分层教学中的有效性分析与实践操作模式研究[J].时代(教育研究),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