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在教学实践中十分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与培养。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逐渐的成为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构建高效课堂有着十分关键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应用效果得以验证之后,这一教学模式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推广与应用。因此,本文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为探讨话题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
一、前言
现代的教学理念提出,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有目的、有意识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在提升学习效率的同时,也能够使自身的自学能力以及数学素养得以全面性的提升。小组合作模式的应用正是达到这一要求,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一条有效途径。在新课改不断应用与推行的背景下,其已经逐渐的成为一种教师提升教学效率、增强学生自学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捷径。
二、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现状探究
首先是教师没有对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在小组合作开展之前,只是对知识进行必要的讲解与指导,并提出一些简单的要求,然后就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这样的方式导致学生无法快速、有效的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去,同时也难以找到正确的学习目标与学习方向。还有一些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没有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就忙于开展讨论,导致一些学生只能盲目的倾听他人的答案,自己没有任何想法,一些有想法的学生也往往不敢提出来。
其次,一些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并没有将各个学生的认知水平与个性差异进行充分的考虑,往往就是为了方便将桌子随意的拼凑在一起来形成小组,然后进行提问,让学生进行讨论。在这样的分组模式下,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大,导致最终的合作效果不尽人意。另外,教师在开展的过程中也并没有突出自身帮助者与引导者的地位,往往就是大概的巡视一遍,严重的忽略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并不具备一些重要的调节与控制技能。
最后,一些教师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任何教学情景下都开展小组合作进行探究与学习,并且为了制造一定积极的合作氛围,甚至不考虑学习内容所具有的难度是否符合学生现阶段的知识水平与认知特点,这样不仅严重的浪费了课堂时间,最终也很难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途径的探究
(一)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
小组合作是一种新式的教学模式,但是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各方面能力都有所不足,因此,教师在开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这一教学形式得以有效、顺利的开展,在学前准备、学中配合、学后总结等多个环节,教师都应在其中发挥相应的主导作用,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找到学习方法,尽快的投入到学习状态中去。学生在出现分工不明时,教师应及时的帮助学生加以明确,并引导学生以学习目标为中心来展开讨论。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有关“平均数”的相关知识时,由于本部分的知识往往是教学重点,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数能够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以及学会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以让学生对小组成员的身高进行统计,然后再加以数据分析,以找出最低值与最高值,从而求出平均值。
(二)优化小组配置,增强学生搭配的合理性
教师要想更好的开展小组学习,就一定要对学生的基础水平、能力特征以及个性差异等有一个全面性的了解,并能够针对学生的成绩差异、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作出最佳的判断,以使各个小组之间能够分工协作、搭配合理。
例如,教师可以以4~6人为标准,在分配的过程中秉持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以实现每一小组中的后进生、中等生以及优等生的比例相近。另外,小组人员之间的座位也应是相邻或者面对面的,这样更加的便于讨论与交流,以实现共同的学习目的。同时,教师也要引导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小组内找到自己的相对位置,以更好的明确分工。教师在小组合作这一教学模式開展的过程中,也要对学生的实际表现与动态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进行及时的分析与调整,从而有效的保障各个小组之间的竞争力。
(三)精心设计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
在开展小组合作模式的过程中,学生应学会倾听与表达,而教师所设计的学习内容也要科学与合理,应符合学生现阶段的认知特点与知识水平。在应用过程中教师不可避免的要引导与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这时一些教师通常都会采用提问的方式来更好的达到这一教学效果。因此,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与挑战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彻底的激发学生的合作与探索欲望,以将小组合作这一教学形式的作用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数量关系”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出这样一个问题,比如,“桃子每斤3元钱,苹果每斤2元钱,假设你现在有20元钱,并要全部使用完,你想怎样买呢?”让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小组交流,就可以得到不同的答案。譬如,20元全部买苹果,这样可以买10斤;买2斤桃子和7斤苹果;买4斤桃子和4斤苹果;1斤苹果和6斤桃子等等。这样可以有效的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与丰富性,并给学生的思维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与平台,从而有效的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程度。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小组合作这一教学形式的有效运用绝对是利大于弊的。因此,广大的教育者有必要对其进行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以从根本上提升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在理解能力方面还较为欠缺,所以,教师也应不断的对教学机制加以完善,科学,合理的将小组合作这一教学模式运用其中,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提升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以为高效课堂的构建起到全面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柴利江.小学(中段)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和调控策略[J].学周刊,2016,(07):79.
[2]孙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与尝试[J].中国校外教育,2015,(32):73-74.
[3]王长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才智,2014,(11):118.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
一、前言
现代的教学理念提出,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有目的、有意识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在提升学习效率的同时,也能够使自身的自学能力以及数学素养得以全面性的提升。小组合作模式的应用正是达到这一要求,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一条有效途径。在新课改不断应用与推行的背景下,其已经逐渐的成为一种教师提升教学效率、增强学生自学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捷径。
二、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现状探究
首先是教师没有对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在小组合作开展之前,只是对知识进行必要的讲解与指导,并提出一些简单的要求,然后就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这样的方式导致学生无法快速、有效的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去,同时也难以找到正确的学习目标与学习方向。还有一些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没有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就忙于开展讨论,导致一些学生只能盲目的倾听他人的答案,自己没有任何想法,一些有想法的学生也往往不敢提出来。
其次,一些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并没有将各个学生的认知水平与个性差异进行充分的考虑,往往就是为了方便将桌子随意的拼凑在一起来形成小组,然后进行提问,让学生进行讨论。在这样的分组模式下,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大,导致最终的合作效果不尽人意。另外,教师在开展的过程中也并没有突出自身帮助者与引导者的地位,往往就是大概的巡视一遍,严重的忽略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并不具备一些重要的调节与控制技能。
最后,一些教师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任何教学情景下都开展小组合作进行探究与学习,并且为了制造一定积极的合作氛围,甚至不考虑学习内容所具有的难度是否符合学生现阶段的知识水平与认知特点,这样不仅严重的浪费了课堂时间,最终也很难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途径的探究
(一)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
小组合作是一种新式的教学模式,但是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各方面能力都有所不足,因此,教师在开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这一教学形式得以有效、顺利的开展,在学前准备、学中配合、学后总结等多个环节,教师都应在其中发挥相应的主导作用,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找到学习方法,尽快的投入到学习状态中去。学生在出现分工不明时,教师应及时的帮助学生加以明确,并引导学生以学习目标为中心来展开讨论。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有关“平均数”的相关知识时,由于本部分的知识往往是教学重点,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数能够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以及学会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以让学生对小组成员的身高进行统计,然后再加以数据分析,以找出最低值与最高值,从而求出平均值。
(二)优化小组配置,增强学生搭配的合理性
教师要想更好的开展小组学习,就一定要对学生的基础水平、能力特征以及个性差异等有一个全面性的了解,并能够针对学生的成绩差异、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作出最佳的判断,以使各个小组之间能够分工协作、搭配合理。
例如,教师可以以4~6人为标准,在分配的过程中秉持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以实现每一小组中的后进生、中等生以及优等生的比例相近。另外,小组人员之间的座位也应是相邻或者面对面的,这样更加的便于讨论与交流,以实现共同的学习目的。同时,教师也要引导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小组内找到自己的相对位置,以更好的明确分工。教师在小组合作这一教学模式開展的过程中,也要对学生的实际表现与动态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进行及时的分析与调整,从而有效的保障各个小组之间的竞争力。
(三)精心设计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
在开展小组合作模式的过程中,学生应学会倾听与表达,而教师所设计的学习内容也要科学与合理,应符合学生现阶段的认知特点与知识水平。在应用过程中教师不可避免的要引导与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这时一些教师通常都会采用提问的方式来更好的达到这一教学效果。因此,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与挑战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彻底的激发学生的合作与探索欲望,以将小组合作这一教学形式的作用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数量关系”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出这样一个问题,比如,“桃子每斤3元钱,苹果每斤2元钱,假设你现在有20元钱,并要全部使用完,你想怎样买呢?”让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小组交流,就可以得到不同的答案。譬如,20元全部买苹果,这样可以买10斤;买2斤桃子和7斤苹果;买4斤桃子和4斤苹果;1斤苹果和6斤桃子等等。这样可以有效的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与丰富性,并给学生的思维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与平台,从而有效的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程度。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小组合作这一教学形式的有效运用绝对是利大于弊的。因此,广大的教育者有必要对其进行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以从根本上提升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在理解能力方面还较为欠缺,所以,教师也应不断的对教学机制加以完善,科学,合理的将小组合作这一教学模式运用其中,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提升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以为高效课堂的构建起到全面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柴利江.小学(中段)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和调控策略[J].学周刊,2016,(07):79.
[2]孙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与尝试[J].中国校外教育,2015,(32):73-74.
[3]王长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才智,2014,(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