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背景下对幼儿艺术创造的支持策略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shi68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艺术领域中明确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有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因此,幼儿在艺术创造时,教师要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与尊重,为幼儿进行创造活动提供支持。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和创造的萌芽。
  一、对区域艺术创造活动学习环境方面的支持
  (一)布置固定且富有吸引力的艺术区域
  幼儿园班级里很少有设置固定的、精心设计的艺术区域。通常教师们会用一些桌子或者是教室的一角放置有限的材料用以某一天的艺术活动。在日常活动中,这种临时性的的艺术布置要么会被其他活动取代,要么就会撤掉为其他活动腾出空间。专门的艺术区域设置给幼儿传递出一种信息——艺术是他们日常生活经验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表明艺术材料与艺术活动是幼儿学习的一部分,就像图书角、娃娃家一样是有助于幼儿发展的。
  构建固定的且富有吸引力的艺术创造区域,能使幼儿在全方位的艺术氛围引导下,全身心地参与艺术创造,从而形成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如在实践中可以创设富有艺术情趣和美感的艺术创造室,开辟专门的艺术鉴赏和互动空间,通过精心布置的艺术空间直接给予幼儿以美的感受和体验,帮助幼儿深入品位和感受艺术,拓宽艺术鉴赏的视野,增强艺术体验。
  (二)提供丰富多样的工具与材料
  在艺术创造活动中,大多都提供了基础的艺术设施,例如:画笔、蜡笔、纸以及橡皮泥等。很少有能提供更多样化的材料。幼儿需要多样化的材料来探索多种媒介的特征与表现潜能。幼儿能使用许多常见的的工具和材料来开展艺术活动。多样性是最基本的要求,这样幼儿才能选择那些能够吸引他们的感官,并且能够传递他们想表现的形象的材料。
  (三)提供方便取放的收藏空间及足够的活动空间
  艺术材料应该放到一个幼儿容易看到、取用以及回放剩余材料的预留空间中。但由于教师担心幼儿会浪费材料就会把这些材料放在幼儿看不到的地方,然而,当教师鼓励幼儿探索这些艺术材料时,幼儿就会花更多的时间探索呈现在眼前的材料的特征。所以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较便宜的材料,为幼儿建立一个无拘束的探索氛围,直到幼儿不再浪费材料。只有在容易取放艺术材料的情况下,幼儿才能够主动地探索材料,创造艺术形象,进而从事艺术表现。
  (四)展示幼儿的艺术作品
  幼儿园班级里应为幼儿留出展示完成的艺术作品的地方,这个空间要符合幼儿的视野高度,能够看得到的地方。与此同时还要有一个展示未完成作品的地方能够让幼儿放心,相信自己的作品会受到保护,直到他们准备继续创造未完成的作品。
  展示幼儿的艺术作品,可以幼儿认识到自己的作品是受到重视的。当幼儿看到贴有自己名字的作品展示在班级里,愉悦的心情是成人无法感受到的。同时幼儿喜欢欣赏同伴的作品,从而激发自己的创意。展示幼儿的艺术作品还能够鼓励他们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进行反思,这也促进了同伴之间的交流。
  二、对区域艺术创造活动中师幼互动方面的支持
  (一)重视过程胜于结果
  在幼儿创造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更注重过程中幼儿的表现。首先,教师在幼儿接触艺术材料一开始应该围绕探索的目的展开,不要要求幼儿在一次活动就拿出一个完整的作品。其次,教师应该围绕艺术材料的使用创设一个充满游戏趣味的氛围。最后,教师应幼儿反思自己正在进行的工作,而不是对最终作品的反思,这会使幼儿对艺术的内在趣味与探索的关注。
  (二)尊重幼儿的自主性
  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艺术探索反映着他们的个性特征。因此,教师应当最终幼儿对艺术材料的使用与探索,并鼓励他们把享受艺术的感性特征作为最终的目的。教师除了要确认幼儿使用艺术材料的行为以外,教师还要接受幼儿在艺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与成人现实生活不一样的地方。
  在幼儿探索过程中,他们通常会用非一般的方式来使用艺术材料,如他们会更喜欢把颜料涂在手上而不是纸上。尊重个人意向的原则不仅适用于成人的艺术,同样也适用于幼儿。教师要开放性地对待幼儿体验、表达和表现周围世界的过程,这样教师才能了解幼儿的想法。
  (三)倾听幼儿对其作品的解释
  幼儿在创造过程中已为教师提供了许多自然的机会来倾听和回应他们的艺术意向与行动,如幼儿会在计划环节讲述自己准备做什么。通常他们会在使用艺术材料的过程中评论自己正在进行的行动,或者编一个故事。故事会随着他们手的运动,或者围绕他们创造的形象来展开。所以教师要可以用简单而有结构的描述与幼儿进行互动,让幼儿自己决定是否回应或阐释教师的评论。
  三、对区域艺术创造活动延伸方面的支持
  (一)将区域艺术活动延伸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活动一般在区域活动或以正式的教育活动的形式进行展开的。实际上艺术活动可以融入到一日生活中的每一个时间段里。幼儿需要机会将艺术运用到不同情境中,并且需要有独立的艺术创造活动时间。如在晨间谈话时和幼儿谈论谈论书中的插图,幼儿可以在艺术创造环节用艺术材料来表征自己的意图。
  在集体活动时也可以融入许多艺术经验。教师可以让幼儿设计简单的乐器,敲打或摇晃它以合成音乐,或前一天演奏熟悉的乐曲成为第二天画出那首乐曲的序幕。也可以让幼儿回忆在进行艺术创造时是如何使用画笔、怎样选择颜色的,然后请幼儿用同样的方式移动自己的身体,从而进入到一日生活中的下一个环节。
  (二)为幼儿的探索提供时间
  在艺术创造过程中,幼儿需要在不被打扰的时间里了解材料的使用,掌握使用材料是创造新事物的必须技能。在艺术活动中,幼儿需要时间来体验、计划、创造、回顾和评价自己的工作。人们发现,艺术活动中反思时间与同伴分享的使用会影响到幼儿的评价过程。幼兒在创造时,幼儿可以选择长时间的探索材料,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时重复使用材料。幼儿每次在使用同样的材料时,都有可能发现材料的新特征,并增强使用材料的自信心。
其他文献
一、敢于担当的勇气  一九九八年秋季,全县中小学迎接全省的“普九”验收,领导调我到薛坪学区任校长,当时的我,真不敢相信,自己一位普通的中学教师竟像孙悟空一样,摇身一变,成为管理一方教育的封疆大吏。说心里话,当时的我,真有点儿受宠若惊的味道。但是,既然领导把这顶乌纱戴在我的头上,就一定有领导的理由和考虑。作为我,既要对得起这顶乌纱,又不能辜负了领导的厚望。当时镇小教学楼的建设,因缺少资金,已停工多日
期刊
一、与学校校本课程相结合,打造我镇独具特色的德育课程  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长期化、系列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孩子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孩子们的自觉行动,我镇号召各校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本校的德育课程,让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课程、进教室、进课堂。经过全镇干部老师的共同努力,我镇各校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德育课程。董家中心小学为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传承国学文化经典,激发学生的读书和诵读
期刊
学前幼儿究竟适合学什么,这还是一个没有定论的问题,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学习书本知识不是学前幼儿的主要任务。对于学前幼儿来说,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养好身体,为身心的健康打好基础,这是幼儿阶段最主要的任务  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心里因素对人的健康的影响比生理因素更大。因为心里不健康可能是一种病态,而且它还可能导致生理上的变故。比如,孩子总是紧张、疑虑,就可能
期刊
【背景介绍】  我班学生志轩,他性格内向,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在人面前不苟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面对激烈的竞争,同学们都嘲笑他。他自己也觉得自己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缺乏竞争勇气和承受能力,导致自信心的缺乏。在课堂上不能集中精力听讲,喜欢做小动作。由于父母忙于快递公司的工作,很少与他进行沟通交流。低年级时,父母无暇过问他的功课,他的学习基础很差。升入六年级,课业难度加大,他更无法
期刊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它借助语言,以知识为中介来实现,思维是智力发展的核心。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没有一种方式比师生之间的对话更能提高沟通能力,更能启发思维技能。”教学对话,它是指教师、学生、又本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沟通,心灵上的碰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课堂教学活动不再是单纯的接受被动活动,而是师生之间相互关系、相互交往的互动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师幼均
期刊
《国家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创造的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却是教师以相同的方式对待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学生以相同的方式学习同一个科目,然后以相同的测验接受统一的评价……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育现状使得”个性化教学“呼声越来越高。  一、个性化教学内涵及存在
期刊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时(48页-49页)  【教材简析】:乘法分配律是一节比较抽象的概念课,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教材中呈现的步骤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归纳规律。所以教学的重点放在探索过程的指导上,在关键处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初步理解和掌握其结构特征。在读懂教材的基础上,尊重编写者意图,紧紧依托教材,采用书中情境图创设情境,在孩
期刊
据调查发现,家庭教育受地方家长对教育观点较为严重。当代家庭教育存在三大误区。  误区一: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近年来,在教育领域对家长误导最严重的一句话是“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对城市部分家庭教育影响尤为严重。一些家长由于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惜花重金以及大量的精力,通过各种培训班给孩子灌输与其年龄不同步的知识,揠苗助长。  倘若将人生形容为一场竞赛,“起跑线”的比喻是恰当的。但
期刊
语文教学是一门精妙的艺术。从事语文教学近20年,却依旧走在摸索的路上。常常会想,我们究竟该给孩子们一个怎样的课堂?如何能让书面上的文字活起来,并植根于学生的心中呢?在信息化教学日益普遍的趋势中,这些困惑多时的难题似乎已经迎刃而解了。印象最深的是讲解《大江保卫战》一课时,为了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信息化的介入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高调的导入出神入化  精妙的导入可以奠定整堂课的基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期刊
中国梦,一个带有及其浓厚的爱国色彩与伟大梦想的词语,涵盖了中华名族广大人民对祖国的美好期盼与憧憬,是十三亿中华儿女共同拥有的伟大梦想。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中国梦,各有不同,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这是最响亮的中国梦。对于我一个及其普通的当代大学生来说,从小到大,随着不同时期对这个世界有着不同的看法。  在看到的一篇让人难以忘记的文章,我有一个梦想,地球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