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层螺旋CT检查评价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价值研究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each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中的评价价值。

方法

选取冠心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观察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各型冠状动脉斑块显示情况,分析不同分级心绞痛患者各型斑块分布情况。测量并比较冠状动脉CT值及延迟期冠状动脉斑块CT值降低值。

结果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共显示斑块85处,其中左前降支29处,左旋支26处,左主干15处,右冠15处。Ⅰ型斑块30处,Ⅱ型斑块25处,Ⅲ型斑块30处。Ⅰ级、Ⅱ级、Ⅲ级心绞痛患者各型斑块比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65,P<0.05)。组间比较,Ⅰ级心绞痛患者与Ⅱ级、Ⅲ级心绞痛患者各型斑块比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878、8.892,均P<0.05)。Ⅰ级、Ⅱ级、Ⅲ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斑块CT值[(52.1±12.6)Hu比(29.1±7.7)Hu比(41.6±10.9)Hu]及延迟期CT值降低值[(13.4±3.9)Hu比(7.7±1.6)Hu比(10.4±2.9)Hu]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3.462、18.289,均P<0.05)。其中Ⅱ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斑块CT值及延迟期CT值降低值最低。

结论

在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价中,64排螺旋CT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近年来贵阳地区儿童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毒的流行特征。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2006年6月-2011年4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住院的1 39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进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尘肺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尘肺病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临床疗效、体征好转时间以及肺部阴影减少等变化。结果观察组肺部阴影减少率为75.67%,对照组肺部阴影减少率为62.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419,P=0.015)。观察
目的探究与分析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开放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肢体功能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分别为(60.21±20.32)min、(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