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牙釉质脱矿在采用固定矫治器进行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接收的87例口腔正畸患者,密切观察佩带固定矫正器前后牙釉质脱矿状况,并对矫正前后牙釉质脱矿率比较,分析矫治后脱矿集中位置。结果:2088颗被观察的牙齒中,牙齿牙釉质脱矿121颗,脱矿率是5.79%;矫治后,牙齿牙釉质脱矿332例,脱矿率是15.90%;矫治后,Ⅰ度、Ⅱ度和Ⅲ度分别有266例、61例和5例,脱矿率分别是12.75%、2.92%和0.24%,角质后釉质脱矿率比较之前高,差异明显(P<0.05);矫治组,釉质脱矿部位主要集中在上下颌尖牙与上颌侧切牙,上颌侧切牙患病率最高,达到29.94%,其次是上颌中切牙,占比是23.39%;上颌尖牙患病40例,占比20.51%,大部分患病位置集中在托槽龈方的釉质上,然后是托槽边缘位置和托槽近远中位置。结论:临床正畸治疗期间,利用固定矫治器有助于牙釉质脱矿率提高,因此,需要协助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实施相应的预防对策,以此改善患者口腔状况。
【关键词】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牙釉质脱矿
[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4-00-02
近年,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口腔正畸技术不断完善,其为错颌畸形患者面部美观及口腔功能的恢复奠定了基础。近年,矫治效果随着医疗及治疗技术的改善不断提高[1]。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可合理移动的牙齿,同时也是一种操作简单、方便的治疗方法[2]。但是,治疗期间,伴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其中相对严重的一种是牙釉质脱矿,其对釉质的损伤属于不可逆的。相关研究表明,正畸后,50%~80%左右的患者伴有牙釉质脱矿,患病率高达12.5%[3]。本研究主要针对牙釉质脱矿在采用固定矫治器进行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详情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以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为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中于我院选取口腔正畸患者共计87例作为研究样本,其中,男、女比例是47:40;年龄取值12岁~19岁,均龄值数(14.56±2.51)岁。通过方丝弓与直丝弓矫治技术,平均治疗时间(22.35±9.45)个月。所选患者接受正畸前,实施牙面酸蚀、清洁刷牙等,并介绍注意事项。矫正过程中,加强对口腔卫生的关注,并通过彩色胶片和照相机拍照,3张/次,拍照前后保持一致的曝光条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选标准:①自愿签署知情研究同意书;②具备正常沟通、表达和理解能力;③具备完整临床资料;排除标准:①依从性差;②合并精神异常和心理障碍;③合并严重凝血功能障碍;④存在肾脏、心脏及肝脏器官功能障碍;⑤神志意识模糊;⑥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⑦因个人因素拒绝或者中途选择退出者。
1.2方法 对本研究87例患者正畸治疗前、治疗后同一部位照片进行对比观察,与此同时,准确记录治疗前、治疗后牙釉质脱矿病损状况、数量和部位。密切观察每位患者24颗牙齿,若患者存在拔牙史,记录临床相关内容,初始观察上下颌单侧第一恒磨牙,一直到另一侧第一恒磨牙。
1.3观察指标 根据正畸带环或者托槽将牙齿划分方、近中、龈方和远中。牙齿脱矿程°:(1)牙釉质表明无粗糙,光滑,透明,未见病损,代表0度;牙釉质表面存在轻微白垩色斑,相比于牙齿分区面积,斑块面积是其1/2,与100%存在一定距离,代表Ⅰ度;(2)牙釉质表面存在中度白垩色斑斑块,斑块范围超出所在区域的50%,代表Ⅱ度;(3)牙釉质表面存在重度白垩色斑,所在区域均存在斑块,代表Ⅲ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的整理均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1.0,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_x±s)表示,两组计量资料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P用于两组比较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分析实施正畸治疗前后牙釉质脱矿发生情况 共计2088颗观察牙齿内,牙齿牙釉质脱矿121颗,脱矿率是5.79%;矫治后,牙齿牙釉质脱矿332例,脱矿率是15.90%;矫治后,Ⅰ度、Ⅱ度和Ⅲ度分别有266例、61例和5例,脱矿率分别是12.75%、2.92%和0.24%,角质后釉质脱矿率比较之前高,差异明显(P<0.05)。
2.2分析牙位与釉质脱矿关系 矫治组,釉质脱矿部位主要集中在上下颌尖牙与上颌侧切牙,上颌侧切牙患病率最高,达到29.94%,其次是上颌中切牙,占比是23.39%;上颌尖牙患病40例,占比20.51%,大部分患病位置集中在托槽龈方的釉质上,然后是托槽边缘位置和托槽近远中位置,详情如表1。
3 讨论
临床当中实施口腔正畸治疗期间,受医疗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有越来越多的情况已采用固定矫治器矫实施治疗,但是,固定矫治器很容易损伤患者本身存在的牙釉质脱矿,继而导致再次发生矿化,继而导致两则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最后则诱发产生了牙釉质脱矿[4]。牙釉质脱矿诱发因素相对复杂,临床表现包括以下四点[5]:其一,佩戴好固定矫治器后,摘下难度较大,因为结构相对复杂,所以对口腔清洁及卫生不利;其二,实施黏结前先酸蚀牙面以提升菌斑残留率;其三,受矫治器胚胎的影响,会导致细菌群落在口腔中出现变化,继而提升菌斑龋性,致使牙釉质脱矿;其四,患病人群主要是青少年,而且针对该类人群,具有较差的不良饮食习惯,同时也未重点关注口腔卫生,主要食用甜食,其同样被视为造成牙釉质脱矿的主要原因。
牙釉质脱矿是征集治疗中不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本研究中,2088颗被观察的牙齿中,牙齿牙釉质脱矿121颗,脱矿率是5.79%;矫治后,牙齿牙釉质脱矿332例,脱矿率是15.90%;矫治后,Ⅰ度、Ⅱ度和Ⅲ度分别有266例、61例和5例,脱矿率分别是12.75%、2.92%和0.24%,角质后釉质脱矿率比较之前高,差异明显(P<0.05)。因此,需要加强对预防的重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正畸治疗前进需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流程实施操作,防止牙菌斑数量过多而滞留在口腔内,粘连过程中全面清除粘连剂,避免牙面清洁难度较大位置松动带环发生率;对口腔卫生合理控制;予以患者含氟制剂,包括漱口水、氟牙膏等,以此降低釉质脱矿发生率。在此期间,应强化疾病相关实施的健康宣教工作,叮嘱患者勤刷牙,并在饭后漱口,并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刷牙在保持良好口腔卫生中发挥着重要价值,主要是通过机械运动方法有效去除牙菌斑。每日进行2~3次的有效刷牙,尽可能的使牙菌斑数量减少,其在口腔环境改善中具有明显优势。相关研究表明[6],通过调查正畸前后口腔卫生状况可知,固定矫治方法的开展,有助于患者口腔卫生状况及早改善,并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便患者获得理想效果。
根据研究结果分析,矫治组,釉质脱矿部位主要集中在上下颌尖牙与上颌侧切牙,上颌侧切牙患病率最高,达到29.94%,其次是上颌中切牙,占比是23.39%;上颌尖牙患病40例,占比20.51%,大部分患病位置集中在托槽龈方的釉质上,然后是托槽边缘位置和托槽近远中位置。
总而言之,临床正畸治疗期间,利用固定矫治器有助于牙釉质脱矿率提高,因此,需要协助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实施相应的预防对策,以此改善患者口腔状况。
参考文献
[1] 付秋菊, 王永, 黎敏. 多乐氟与含氟自酸蚀粘接剂抑制正畸牙釉质脱矿的临床比较研究[J]. 大家健康(上旬版), 2017, 11(01): 130-130.
[2] 杨宝宽, 黄睿, 施星辉.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成人牙周病[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9, 23(22): 3451-3455.
[3] 王焱, 沈丽曼, 卢艳华, 等. 口腔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发生情况以及原因[J]. 心理医生, 2017, 23(2): 72-73.
[4] 马锐, 高洁, 卢存存, 等.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对牙周状况影响的meta分析[J]. 上海口腔医学, 2019, 28(4): 439-444.
[5] 朱房勇, 高宇峰, 陈玉华, 等. 65μm甘氨酸喷砂对固定正畸患者卫生维护的临床评价[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 25(1): 36-38.
[6] 翟明表, 郭剑虹, 等. 无托槽隐形矫治与传统固定矫治在错颌畸形患儿正畸治疗中的对比观察[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9, 40(1): 65-69.
【关键词】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牙釉质脱矿
[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4-00-02
近年,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口腔正畸技术不断完善,其为错颌畸形患者面部美观及口腔功能的恢复奠定了基础。近年,矫治效果随着医疗及治疗技术的改善不断提高[1]。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可合理移动的牙齿,同时也是一种操作简单、方便的治疗方法[2]。但是,治疗期间,伴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其中相对严重的一种是牙釉质脱矿,其对釉质的损伤属于不可逆的。相关研究表明,正畸后,50%~80%左右的患者伴有牙釉质脱矿,患病率高达12.5%[3]。本研究主要针对牙釉质脱矿在采用固定矫治器进行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详情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以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为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中于我院选取口腔正畸患者共计87例作为研究样本,其中,男、女比例是47:40;年龄取值12岁~19岁,均龄值数(14.56±2.51)岁。通过方丝弓与直丝弓矫治技术,平均治疗时间(22.35±9.45)个月。所选患者接受正畸前,实施牙面酸蚀、清洁刷牙等,并介绍注意事项。矫正过程中,加强对口腔卫生的关注,并通过彩色胶片和照相机拍照,3张/次,拍照前后保持一致的曝光条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选标准:①自愿签署知情研究同意书;②具备正常沟通、表达和理解能力;③具备完整临床资料;排除标准:①依从性差;②合并精神异常和心理障碍;③合并严重凝血功能障碍;④存在肾脏、心脏及肝脏器官功能障碍;⑤神志意识模糊;⑥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⑦因个人因素拒绝或者中途选择退出者。
1.2方法 对本研究87例患者正畸治疗前、治疗后同一部位照片进行对比观察,与此同时,准确记录治疗前、治疗后牙釉质脱矿病损状况、数量和部位。密切观察每位患者24颗牙齿,若患者存在拔牙史,记录临床相关内容,初始观察上下颌单侧第一恒磨牙,一直到另一侧第一恒磨牙。
1.3观察指标 根据正畸带环或者托槽将牙齿划分方、近中、龈方和远中。牙齿脱矿程°:(1)牙釉质表明无粗糙,光滑,透明,未见病损,代表0度;牙釉质表面存在轻微白垩色斑,相比于牙齿分区面积,斑块面积是其1/2,与100%存在一定距离,代表Ⅰ度;(2)牙釉质表面存在中度白垩色斑斑块,斑块范围超出所在区域的50%,代表Ⅱ度;(3)牙釉质表面存在重度白垩色斑,所在区域均存在斑块,代表Ⅲ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的整理均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1.0,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_x±s)表示,两组计量资料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P用于两组比较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分析实施正畸治疗前后牙釉质脱矿发生情况 共计2088颗观察牙齿内,牙齿牙釉质脱矿121颗,脱矿率是5.79%;矫治后,牙齿牙釉质脱矿332例,脱矿率是15.90%;矫治后,Ⅰ度、Ⅱ度和Ⅲ度分别有266例、61例和5例,脱矿率分别是12.75%、2.92%和0.24%,角质后釉质脱矿率比较之前高,差异明显(P<0.05)。
2.2分析牙位与釉质脱矿关系 矫治组,釉质脱矿部位主要集中在上下颌尖牙与上颌侧切牙,上颌侧切牙患病率最高,达到29.94%,其次是上颌中切牙,占比是23.39%;上颌尖牙患病40例,占比20.51%,大部分患病位置集中在托槽龈方的釉质上,然后是托槽边缘位置和托槽近远中位置,详情如表1。
3 讨论
临床当中实施口腔正畸治疗期间,受医疗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有越来越多的情况已采用固定矫治器矫实施治疗,但是,固定矫治器很容易损伤患者本身存在的牙釉质脱矿,继而导致再次发生矿化,继而导致两则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最后则诱发产生了牙釉质脱矿[4]。牙釉质脱矿诱发因素相对复杂,临床表现包括以下四点[5]:其一,佩戴好固定矫治器后,摘下难度较大,因为结构相对复杂,所以对口腔清洁及卫生不利;其二,实施黏结前先酸蚀牙面以提升菌斑残留率;其三,受矫治器胚胎的影响,会导致细菌群落在口腔中出现变化,继而提升菌斑龋性,致使牙釉质脱矿;其四,患病人群主要是青少年,而且针对该类人群,具有较差的不良饮食习惯,同时也未重点关注口腔卫生,主要食用甜食,其同样被视为造成牙釉质脱矿的主要原因。
牙釉质脱矿是征集治疗中不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本研究中,2088颗被观察的牙齿中,牙齿牙釉质脱矿121颗,脱矿率是5.79%;矫治后,牙齿牙釉质脱矿332例,脱矿率是15.90%;矫治后,Ⅰ度、Ⅱ度和Ⅲ度分别有266例、61例和5例,脱矿率分别是12.75%、2.92%和0.24%,角质后釉质脱矿率比较之前高,差异明显(P<0.05)。因此,需要加强对预防的重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正畸治疗前进需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流程实施操作,防止牙菌斑数量过多而滞留在口腔内,粘连过程中全面清除粘连剂,避免牙面清洁难度较大位置松动带环发生率;对口腔卫生合理控制;予以患者含氟制剂,包括漱口水、氟牙膏等,以此降低釉质脱矿发生率。在此期间,应强化疾病相关实施的健康宣教工作,叮嘱患者勤刷牙,并在饭后漱口,并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刷牙在保持良好口腔卫生中发挥着重要价值,主要是通过机械运动方法有效去除牙菌斑。每日进行2~3次的有效刷牙,尽可能的使牙菌斑数量减少,其在口腔环境改善中具有明显优势。相关研究表明[6],通过调查正畸前后口腔卫生状况可知,固定矫治方法的开展,有助于患者口腔卫生状况及早改善,并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便患者获得理想效果。
根据研究结果分析,矫治组,釉质脱矿部位主要集中在上下颌尖牙与上颌侧切牙,上颌侧切牙患病率最高,达到29.94%,其次是上颌中切牙,占比是23.39%;上颌尖牙患病40例,占比20.51%,大部分患病位置集中在托槽龈方的釉质上,然后是托槽边缘位置和托槽近远中位置。
总而言之,临床正畸治疗期间,利用固定矫治器有助于牙釉质脱矿率提高,因此,需要协助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实施相应的预防对策,以此改善患者口腔状况。
参考文献
[1] 付秋菊, 王永, 黎敏. 多乐氟与含氟自酸蚀粘接剂抑制正畸牙釉质脱矿的临床比较研究[J]. 大家健康(上旬版), 2017, 11(01): 130-130.
[2] 杨宝宽, 黄睿, 施星辉.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成人牙周病[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9, 23(22): 3451-3455.
[3] 王焱, 沈丽曼, 卢艳华, 等. 口腔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发生情况以及原因[J]. 心理医生, 2017, 23(2): 72-73.
[4] 马锐, 高洁, 卢存存, 等.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对牙周状况影响的meta分析[J]. 上海口腔医学, 2019, 28(4): 439-444.
[5] 朱房勇, 高宇峰, 陈玉华, 等. 65μm甘氨酸喷砂对固定正畸患者卫生维护的临床评价[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 25(1): 36-38.
[6] 翟明表, 郭剑虹, 等. 无托槽隐形矫治与传统固定矫治在错颌畸形患儿正畸治疗中的对比观察[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9, 40(1): 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