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整理西安20世纪五六十年代高校建筑的历史背景和研究现状,分析了它们应有的历史与艺术价值,进而论证西安20世纪五六十年代高校建筑应该作为西安近现代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进行相应的保护,且对其保护策略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西安;20世纪五六十年代;高校建筑;文化遗产;保护
1、西安20世纪五六十年代高校建筑的历史背景研究
1949年5月20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了西安,同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5月25日,西安市人民政府成立,自此开始的20年中,西安进入了自唐代以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时期。
从国际范围来讲 ,建国后我们国家面临的国际安全环境有两大特点:第一大特点是周边所受的威胁很大,第二大特点是自身太弱。在这种情况下,除了要恢复和调整国内局面,又要兼顾延边的国防战备,国家下决心搞“三线”建设,把大量企业从沿海迁往内地。在这次全国生产力的重新布局过程中,西安成为了国家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西安不仅投产了一批国防科技工业和民用大中型企业,还新建和迁入了一大批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与此同时,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决定在战略上要“一边倒”,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对建筑业更是提出了“设计工作应向苏联学习”的要求。于是,西安高校经历了由综合性大学向专科性大学的一系列转变,原有的教育结构和体系均随之解体,并重新组合。
从国内范围来讲 ,由于国家的政策支持,经过解放后的20余年发展,西安很快地从2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拓展成120多平方公里的现代化大都市。尤其在文化教育方面,西安高校校舍建筑面积由1949年的2.7万平方米,经过17年的发展,到1965年校舍面积达到149.76万平方米,面积翻了55倍,与此期间西安新建设的1693万平方米的面积相比,占据了近10%的比例。
2、西安20世纪五六十年代高校建筑的现状研究
仅从上述的历史背景研究就能发现,西安的高校建设在解放后的二十余年当中扮演了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角色。回顾这段历史,无论是从中国的近现代史,还是从中国高等教育史、中国城市建设发展史的角度来说,西安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高校建设都是新中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和鉴证。因此,对于这样的宝贵财富,去进行相应地研究,无疑就显得非常必要。
2.1高校分布现状
1西北大学,2西安医科大学,3西安音乐学院, 4西安外国语大学, 5陕西师范大学,6陕西师范专科学校(不存),7西安体育学院,8第四军医大学,9西安交通大学,10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1西安工程大学,12西北工业大学,13长安大学本部,14西安理工大学,15西安石油大学,16西安科技大学,17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18西北政法学院,19西安机械专科学校(不存),20西安市卫生学校,21西安师范专科学校(不存),2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3西安邮电学院,24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25西安财经学院小寨校区,26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27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8长安大学雁塔校区,29长安大学小寨校区,30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31西安工业大学,32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33陕西教育学院,34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35陜西经济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2.2校园格局现状
这一时期的校园格局由于受到苏联规划模式的影响,大多都遵循以下模式:主要入口面向城市道路,主要建筑(主楼或图书馆)位于教学中心区中轴线上,正对主入口,两侧配置副楼,在校门入口处形成严谨对称的广场和集中的绿化空间。通过实地调研,笔者发现,校区存在的高校数量为32所,其中有遗留建筑的高校数量为26所,它们大多数都沿袭并保留了这种“中轴对称”的校园格局,尤其规模相对较大的高校校园格局保存状况非常良好,校园中保留的建筑数量也比较多;规模较小的高校,虽然受地块所限,但校园格局大多数也被保留了下来,只是保留的建筑数量相对较少。
2.3建筑单体现状
当时的高校建筑在苏联式范本的示范作用下,平面多以“一”字形和“工”字形的形式出现,平面布置上也基本采用了由主楼梯贯穿上下,内廊连接左右的形式。均为多层砖混结构,房间以一开间和二开间为主。建筑造型主要采用“横三段、纵三段”的构图形式。整体效果简洁、挺拔。
3、西安20世纪五六十年代高校建筑的价值分析
3.1历史价值
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历史发展沿革和独特校园文化,正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一批高校是近代校园文化的典型代表一样,西安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高校建筑也是新中国成立二十余年间的校园文化的典型代表。西安在此期间所做的多次城市规划中,以高校建设为主所形成的文教区,每次都被作为一个重点考虑的分区之一。
3.2艺术价值
西安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高校建筑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它在西安高校的具体发展演变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奠基意义。更近一步来说,它理应被纳入到国家、城市以及高校自身的近现代文化遗产研究范畴,给予其应有的文化遗产地位,以采取相应的政策与措施对其进行必要地保护。
4、西安20世纪五六十年代高校建筑保护的策略探讨
4.1西安已经开始采取保护措施
令人欣慰的是,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单上,出现了西安交通大学主楼群的名字,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建的其余7处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建筑也被列入其中。建国后的代表性建筑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在陕西尚属首次。同时,西安市文物部门正积极着手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公共类和工业类现代代表性较强的建筑进行摸底调查,并将逐步选择部分特色鲜明、保存完好的建筑报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这对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高校建筑的保护研究来说,无疑是最大程度的鼓励和支持,同时也使得保护工作步入了正轨。
4.2西安20世纪五六十年代高校建筑保护的建议
4.2.1建立价值评估体系
进入21世纪,中国的校园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各式各样的新型高校校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新老校区的结合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在传统校区中,老建筑的拆毁、新建筑的出现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绝大多数老建筑都已经被改造过了。具体对于这些五六十年代的高校建筑究竟是留是拆,众说纷纭。不加区别地保留或不分青红皂白地拆除都不是科学的态度。那么,哪些五六十年代的高校建筑该保留,又有哪些五六十年代的高校建筑该拆除。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建立一个全面的、系统的高校建筑价值评估体系。
4.2.2制定法律法规与编制保护规划图则
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很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城市的科学技术、教育、卫生、体育等诸多公共设施体现的。西安作为一个高校密集型城市,应当重视这一特殊资源,使其成为西安的一大特色。西安虽然先后出台过很多针对近现代文化遗产实行保护的政策和法规,但是很少有单独针对高校而制定的。只有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才能为遗产保护这项公共事业提供必要的保障,并能有力地纠正和约束不正当的拆毁与破坏行为。
4.2.3积极借鉴成功案例的经验
在我国,有些高校对历史建筑的保护还是比较重视的。比如清华大学,在校区内存在着大量不同时期的建筑,清华大学有效的发挥了其建筑的群组优势,将新扩建的建筑和不同时期的老建筑成片分区。老建筑周围的设施、雕塑、景观等也都尊重了老建筑原有的风格而建造。仍在使用的老建筑内部不仅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做了相应的修缮翻新,而且还增加了一些防护的设施,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范例。
5、结语
建筑的美最重要的就在于它所蕴含的时间感及空间感使人产生对过去的认同,对逝去年代的追忆与怀旧,还使人产生某种体验并激发起人的联想。这些人类的心理感受和情绪与历史建筑所形成的历史环境相结合,便形成了特定时间阶段的特定场所所特有的精神,这种精神是独特地域文化的延续和某种特定文化的表述。于是建筑实物的存在才是重点,在校园这种特定的环境中,只有结合了半个世纪前的老建筑,才会在每个人心中产生无限感慨,所有这些都要归功于我们眼前的建筑实物,是它们使思想有了依托,
试想如果它们消失了,还会留下什么?所以,保护——势在必行!本文的研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那就是抛砖引玉。笔者希望通过西安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高校建筑的崭新视角,来引出更多的其他城市的关于这一时期的高校建筑的相关研究,积点成面,最终形成一个更大的建筑保护类别,让每个高校的完整记忆代代相传。
参考文献
[1]熊明安.中国高等教育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4.383-385.
[2]西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西安市志·第六卷[M].西安:西安出版社,2002.547
[3]西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西安市志·第四卷[M].西安:西安出版社,2005.796-801
[4]西安市年鉴编纂委员会.西安年鉴·2005[M].西安:西安出版社,2005.256-264
[5]李茜.高校传统校园教学主楼的保护性更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31
关键词:西安;20世纪五六十年代;高校建筑;文化遗产;保护
1、西安20世纪五六十年代高校建筑的历史背景研究
1949年5月20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了西安,同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5月25日,西安市人民政府成立,自此开始的20年中,西安进入了自唐代以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时期。
从国际范围来讲 ,建国后我们国家面临的国际安全环境有两大特点:第一大特点是周边所受的威胁很大,第二大特点是自身太弱。在这种情况下,除了要恢复和调整国内局面,又要兼顾延边的国防战备,国家下决心搞“三线”建设,把大量企业从沿海迁往内地。在这次全国生产力的重新布局过程中,西安成为了国家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西安不仅投产了一批国防科技工业和民用大中型企业,还新建和迁入了一大批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与此同时,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决定在战略上要“一边倒”,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对建筑业更是提出了“设计工作应向苏联学习”的要求。于是,西安高校经历了由综合性大学向专科性大学的一系列转变,原有的教育结构和体系均随之解体,并重新组合。
从国内范围来讲 ,由于国家的政策支持,经过解放后的20余年发展,西安很快地从2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拓展成120多平方公里的现代化大都市。尤其在文化教育方面,西安高校校舍建筑面积由1949年的2.7万平方米,经过17年的发展,到1965年校舍面积达到149.76万平方米,面积翻了55倍,与此期间西安新建设的1693万平方米的面积相比,占据了近10%的比例。
2、西安20世纪五六十年代高校建筑的现状研究
仅从上述的历史背景研究就能发现,西安的高校建设在解放后的二十余年当中扮演了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角色。回顾这段历史,无论是从中国的近现代史,还是从中国高等教育史、中国城市建设发展史的角度来说,西安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高校建设都是新中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和鉴证。因此,对于这样的宝贵财富,去进行相应地研究,无疑就显得非常必要。
2.1高校分布现状
1西北大学,2西安医科大学,3西安音乐学院, 4西安外国语大学, 5陕西师范大学,6陕西师范专科学校(不存),7西安体育学院,8第四军医大学,9西安交通大学,10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1西安工程大学,12西北工业大学,13长安大学本部,14西安理工大学,15西安石油大学,16西安科技大学,17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18西北政法学院,19西安机械专科学校(不存),20西安市卫生学校,21西安师范专科学校(不存),2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3西安邮电学院,24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25西安财经学院小寨校区,26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27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8长安大学雁塔校区,29长安大学小寨校区,30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31西安工业大学,32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33陕西教育学院,34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35陜西经济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2.2校园格局现状
这一时期的校园格局由于受到苏联规划模式的影响,大多都遵循以下模式:主要入口面向城市道路,主要建筑(主楼或图书馆)位于教学中心区中轴线上,正对主入口,两侧配置副楼,在校门入口处形成严谨对称的广场和集中的绿化空间。通过实地调研,笔者发现,校区存在的高校数量为32所,其中有遗留建筑的高校数量为26所,它们大多数都沿袭并保留了这种“中轴对称”的校园格局,尤其规模相对较大的高校校园格局保存状况非常良好,校园中保留的建筑数量也比较多;规模较小的高校,虽然受地块所限,但校园格局大多数也被保留了下来,只是保留的建筑数量相对较少。
2.3建筑单体现状
当时的高校建筑在苏联式范本的示范作用下,平面多以“一”字形和“工”字形的形式出现,平面布置上也基本采用了由主楼梯贯穿上下,内廊连接左右的形式。均为多层砖混结构,房间以一开间和二开间为主。建筑造型主要采用“横三段、纵三段”的构图形式。整体效果简洁、挺拔。
3、西安20世纪五六十年代高校建筑的价值分析
3.1历史价值
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历史发展沿革和独特校园文化,正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一批高校是近代校园文化的典型代表一样,西安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高校建筑也是新中国成立二十余年间的校园文化的典型代表。西安在此期间所做的多次城市规划中,以高校建设为主所形成的文教区,每次都被作为一个重点考虑的分区之一。
3.2艺术价值
西安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高校建筑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它在西安高校的具体发展演变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奠基意义。更近一步来说,它理应被纳入到国家、城市以及高校自身的近现代文化遗产研究范畴,给予其应有的文化遗产地位,以采取相应的政策与措施对其进行必要地保护。
4、西安20世纪五六十年代高校建筑保护的策略探讨
4.1西安已经开始采取保护措施
令人欣慰的是,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单上,出现了西安交通大学主楼群的名字,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建的其余7处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建筑也被列入其中。建国后的代表性建筑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在陕西尚属首次。同时,西安市文物部门正积极着手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公共类和工业类现代代表性较强的建筑进行摸底调查,并将逐步选择部分特色鲜明、保存完好的建筑报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这对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高校建筑的保护研究来说,无疑是最大程度的鼓励和支持,同时也使得保护工作步入了正轨。
4.2西安20世纪五六十年代高校建筑保护的建议
4.2.1建立价值评估体系
进入21世纪,中国的校园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各式各样的新型高校校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新老校区的结合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在传统校区中,老建筑的拆毁、新建筑的出现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绝大多数老建筑都已经被改造过了。具体对于这些五六十年代的高校建筑究竟是留是拆,众说纷纭。不加区别地保留或不分青红皂白地拆除都不是科学的态度。那么,哪些五六十年代的高校建筑该保留,又有哪些五六十年代的高校建筑该拆除。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建立一个全面的、系统的高校建筑价值评估体系。
4.2.2制定法律法规与编制保护规划图则
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很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城市的科学技术、教育、卫生、体育等诸多公共设施体现的。西安作为一个高校密集型城市,应当重视这一特殊资源,使其成为西安的一大特色。西安虽然先后出台过很多针对近现代文化遗产实行保护的政策和法规,但是很少有单独针对高校而制定的。只有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才能为遗产保护这项公共事业提供必要的保障,并能有力地纠正和约束不正当的拆毁与破坏行为。
4.2.3积极借鉴成功案例的经验
在我国,有些高校对历史建筑的保护还是比较重视的。比如清华大学,在校区内存在着大量不同时期的建筑,清华大学有效的发挥了其建筑的群组优势,将新扩建的建筑和不同时期的老建筑成片分区。老建筑周围的设施、雕塑、景观等也都尊重了老建筑原有的风格而建造。仍在使用的老建筑内部不仅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做了相应的修缮翻新,而且还增加了一些防护的设施,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范例。
5、结语
建筑的美最重要的就在于它所蕴含的时间感及空间感使人产生对过去的认同,对逝去年代的追忆与怀旧,还使人产生某种体验并激发起人的联想。这些人类的心理感受和情绪与历史建筑所形成的历史环境相结合,便形成了特定时间阶段的特定场所所特有的精神,这种精神是独特地域文化的延续和某种特定文化的表述。于是建筑实物的存在才是重点,在校园这种特定的环境中,只有结合了半个世纪前的老建筑,才会在每个人心中产生无限感慨,所有这些都要归功于我们眼前的建筑实物,是它们使思想有了依托,
试想如果它们消失了,还会留下什么?所以,保护——势在必行!本文的研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那就是抛砖引玉。笔者希望通过西安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高校建筑的崭新视角,来引出更多的其他城市的关于这一时期的高校建筑的相关研究,积点成面,最终形成一个更大的建筑保护类别,让每个高校的完整记忆代代相传。
参考文献
[1]熊明安.中国高等教育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4.383-385.
[2]西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西安市志·第六卷[M].西安:西安出版社,2002.547
[3]西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西安市志·第四卷[M].西安:西安出版社,2005.796-801
[4]西安市年鉴编纂委员会.西安年鉴·2005[M].西安:西安出版社,2005.256-264
[5]李茜.高校传统校园教学主楼的保护性更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