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代服饰

来源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b35606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头衣(冠、冕、巾)
  冠,从月从人从寸,会意字,寸是手,以手持月戴人头上为冠。冠与后世的帽子在形制上明显不同。冠并不像帽子那样把头顶全部罩住,而是用一个冠圈套在发髻上,用以捆住头发,同时也起装饰的作用。
  冕,从月(即古帽子)免声,是大礼帽,天子、诸侯、卿大夫在祭祀时所戴。冕上有长方板叫廷,前后有数串小圆玉叫旒。天子有十二旒。
  古時只有统治阶级、王公贵人才能冠(戴帽),奴仆只能用巾(黑纱)包头。《释名》上说:“士,冠;庶人,巾。”巾,又称绡头、幅巾、帻。王公贵人在巾上再加冠。
  唐朝时,巾又称幞头,以纱为之,因为纱质较软,就用桐木做一衬子垫在里面。后又因两脚软垂,就用铁丝为干把“软翅”撑起来,这样就成了硬质的乌纱帽。
  二、体衣(衣、裳、裙、襦、袍、袄)
  原始人本是蓬头跣脚、不冠不履,以树叶兽皮为衣遮体,后来才分为上衣和下裳。先秦时衣长而裳短,裳的上半截藏在衣内。后来变成衣短裳长,裳就加衣上。如《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陌上桑》中“紫绮为上襦”的“襦”是小衣。袍,本是一种简单便服,不分衣和裳。古代的裙和裳不同。《尔雅》说:“绕襟谓之裙。”则接近后世之旗袍。后世的裙则与古代的裳接近。如《林黛玉进贾府》:“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
  古代体衣,在质地、颜色上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批评“近岁风俗,尤为侈靡”时说:“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这表明:走卒穿士服,农夫穿丝履不合常规。王公贵人在天冷之时有毛皮大衣(裘);天热时有高级丝织品。而那些寒士庶子则只能穿布衣(麻、葛所织)、褐(灰色粗布)之类。颜色方面,隋唐及宋,紫、朱、绿、青四色,只有士人以上才能穿。而庶人在隋时穿白色,唐时穿黄白两色,明朝则不许庶人用黄色。
  三、 胫衣、足衣及其他
  上古时有裳无裤,但有绔。绔后无裆,只两个绔筒,类似后世的套裤。
  足衣,就是鞋,古代称“履”。古时鞋分革、丝、麻、草四种,有钱人穿革履丝鞋,穷苦人穿草鞋或光脚。
  此外还有寝衣,包括亵衣、衾枕、锦衾、布衾、罗帐等。如杜甫诗:“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其他文献
不久前,抖音上一位书法家邵岩火了,以“江湖”的方式火的。他不是用毛笔写字,而是针管喷墨!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江湖书法大师竟宣称自己是清华大学外聘教授,在历届书法展拿过80多次大奖。对此,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作出了回应:这位号称“清华大学当代艺术专业特聘专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外聘教授”的邵岩和清华大学无任何关系。   其实,邵岩有些书法功底,2000年以前曾参加过多次全国书法展,也获过奖,但一直
期刊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相信大部分人都对这句话耳熟能详。这是战国思想家荀况说过的一句话,其意义如果只用一句简短的话来概括,那就是:从脚下出发。   从脚下出发,要做到实事求是,尊重自然发展的规律。《伊索寓言》中有一个“乌龟和老鹰”的故事。一只乌龟看到老鹰能在高空中自由翱翔,非常羡慕,再三恳求老鹰,非要学习飞翔不可,老鹰无奈,只能抓着它,飞到空中把它扔了下去,结果乌龟從空中
期刊
对于一些在澳留学生做代购生意的现象,有一大批人认为出国留学不是出国做生意,这些从事代购生意的留学生是不务正业。   而我认为,我们应该尊重、包容他人的自主选择,不必对留学生做代购生意横加指责。   为什么有的人一听到学生做代购就摇头?恐怕和传统思维有关系。传统思维认为,读书做学问,就要“两耳不闻窗外事”,“求学”与“赚钱”不可兼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但要知道,时代变了,思维也应随之变化。
期刊
前不久,浙江省教育厅、省少工委等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的指导意见》,要用3年左右时间,统筹资源,构建模式,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实践教育的氛围,今后学生的家庭作业,学校还得安排适量的劳动作业,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洗碗、洗衣、扫地等力所能及的家务。  现在一些孩子缺乏劳动体验,这是多方面的因素所致。学校教育方面,在应试教
期刊
在城市的尽头,没有闪烁的霓虹,没有林立的高楼;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只有饱经风霜的生活;在城市的尽头,有这样的一群人。(对比句,交代环境;排比句,感情深沉。三句层次清晰,逐步具体。“一群人”暂不点出是学生,以留悬念。)  而我们就是这样一群人。人們会如何称呼我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工子女?还是农民工二代?称什么我们都不会在意。(没有明确交代人物的身份,影响了文章的入题。)  我们自小
期刊
夜归  周 密  夜深归客倚筇①行,冷磷②依萤聚土塍③。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赏析】  周密(1232年~约1298年)字公谨,号草窗、苹洲,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后居吴兴(今属浙江)。早年随父往来闽、浙,景定年间,为临安府幕属,后监和剂局、丰储仓,为义乌令。宋亡后不仕。其词与吴文英(梦窗)并称“二窗”,著有《草窗旧事》《齐东野语》等。  绝句开门见山。“夜深归客”四字,既点
期刊
“我以为我活了下来。”  一位脸色苍白,面部深深凹陷的男人站在法官面前。他的灰白色头发凌乱不堪,眼里充满血丝,血肉在他身上都不再表现出活力,皮肤松垮垮地垂下。这个男人,曾是一位军人,把血气方刚的青壮年都献给了国家发动的战争,如今却好像被抽去了灵魂。  “法官大人,我有罪。我的身体恐怕撑不到出狱那天了,我将把这一切都倾诉出来,好留个记录。先谢谢您,记录员先生。”  “我以为我活了下来,现在想来,真不
期刊
在城市的尽头,没有闪烁的霓虹,没有林立的高楼;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只有饱经风霜的生活;在城市的尽头,有这样的一群人。  而我们就是这样一群人。人们会如何称呼我们?无论是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工子女,还是农民工二代,我们都不会在意。(改为陈述句,表意明确了。)  我们自小生活在家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心灵(“灵魂”改为“心灵”较为恰切)在田野里抽穗拔节。我们有带着泥土气息的小名,我们会
期刊
如今,手機已经不再是什么稀罕物品,差不多人人都至少有一部手机,那么,手机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  随着手机的不断改进和发展,手机功能越来越多,更加智能化。而手机的发展也带动了其相关产品的发展,如充电宝、智能手环,等等。它们方便了手机的使用,也能够随身携带。  微信是手机的一项重要功能,大家可以不用打电话,直接聊天或在朋友圈里发消息,这样既方便,又省电话费。即使相隔千里,也能每时每刻了解彼此的动态
期刊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風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