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幸福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wu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激烈的竞争和社会变革的环境下,大学生面临着强烈的心理压力和冲突感。对幸福的认识和态度也在逐渐发生转变,一些扭曲的幸福观正侵蚀着他们。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幸福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以帮助大学生提高幸福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关键词:大学生 幸福观 对策
  【分类号】G647.38
  幸福观是人生观中有关人生幸福问题的内容,是人们对“什么是幸福”的观念、看法和标准。它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在对待幸福问题时的表现,它是人是否产生幸福感,产生什么幸福感的关键所在。
  在激烈的竞争和社会变革的环境下,大学生面临着强烈的心理压力和冲突感。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加上大学设置的课程多与社会脱轨,毕业后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大学生正从家族的荣耀跌落到家庭的负担,从具有辉煌的未来跌落到原始的起点,从未来的社会精英、骨干分子沦为一般的打工者,从事着与专业风马牛不相及的工作。加上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家庭与经济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异性关系压力,重大突发性压力以及对立与自主压力等7个压力源,大学生的优越感和幸福感越来越低,自杀率和犯罪率越来越高。同时,对幸福的认识和态度也在逐渐发生转变,一些扭曲的幸福观正侵蚀着他们。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提高整体大学生的幸福感,日益成为摆在我们面前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研究意义
  1.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石。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目的,“全面发展教育”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保障和教育内涵。现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变迁的加速和人们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转变,影响大学生的幸福观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学生的幸福观呈现出多样化特点,而消极的、不健康的幸福观必将影响大学生健康、全面、持续的发展。因此,探究大學生幸福观问题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进而能够推动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带动社会的全面发展。
  2.有益于实现教育的主题和目的。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是包含着对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以人文关怀的领域,是为人服务的,人的追求目的也就是教育的目的。人人都向往和追求幸福,但并非人人都能获得幸福,获得与感受幸福都是一种需要磨砺和培养的能力。幸福不是物质欲望得到满足的自然性,而是主体走向最终目标的创造性活动决定的。没有能力忽视创造的人往往是不幸的,很难获得幸福。当代大学生对幸福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都很低下,遇到挫折容易产生轻声的念头。因此,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有益于实现教育的主题和目的。
  3.有益于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当代大学生处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人们的物质欲望、金钱欲望、享乐欲望也开始膨胀,这不能不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西方文化中虽然确有可资借鉴和吸收的精华部分,但也未免泥沙俱下,鱼目混珠,其中不少腐朽的东西也在侵蚀大学生纯洁的心灵,使一些大学生产生这样那样的不良情绪与行为,还有些大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大,遇到挫折便失去信心,长期以压抑的心情面对学习生活,久而久之,导致心理不健康。因此,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幸福观教育,必定会帮助一些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有助于其健康心理的形成。
  二、大学生幸福观现状
  大学生幸福观主流上是积极上进的,基本上能够珍惜现在拥有的美好生活,对自己的未来也充满信心,有探寻生活目标和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大多数同学能够自觉地用道德标准来衡量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对国家、对社会、对弱者大多持有一种人文关怀的态度,甚至愿意伸出双手给以帮助。
  不过,虽然大学生幸福观主流是积极上进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亲情、理想、事业淡化,在幸福目标取向上以自我中心,索取意识强,奉献意识弱,追求享乐,拜金现象严重;不考的就不学,拿不到奖的就不参加,幸福动机实用化、功利化;很多学生希望一夜暴富、一夜成名,这也暴露了大学生在追求幸福时的手段过于理想化。
  三、大学生树立正确幸福观的途径探索
  大学生对于幸福的理解和期望,以及获得幸福的途径和方法,是他们的幸福观在现实生活中的反映。如何引导大学生摆脱病态幸福观的腐蚀和干扰,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健康的、科学的幸福观,是社会、家庭和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其中也需要大学生优化自身内环境,正确认识幸福,自觉提高道德修养。
  1.净化社会环境,建立德福一致的社会机制。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的阵痛中,阵痛中的幸福观危机的重要根源是德福一致的中断与紊乱。它的中断和紊乱导致了社会伦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的缺失,使“善恶有报”的价值信条受到了冲击,引起了社会成员尤其是大学生对道德价值的怀疑,极大地降低了道德本身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号召力和公信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首先要建立德福一致的制度保障。制度不仅是一个社会能否良性运行的重要保障,更是整个社会风气的导向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 因此,政府要制定出一套既公正又合理的奖罚措施,为那些品德高尚、维护道德和践行道德的个体设置专项奖励基金和健全保障机制;对那些败坏道德、无视公平正义、无视法律和践踏法律的犯罪分子要严惩不贷。让老百姓真实的感受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次要完善监管机制。制度能否得到公正的实施并有效的发挥它的作用,监督管理很重要。因此,政府部门应设立相应的机构或聘请道德修养高、责任意识强的人员来监督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和有效性;另外可借用大众传媒,如电视、广播进行大力宣传,提高全民的监管意识,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力量是强大的”。也可抓住网络的高效、便捷及隐匿性好的特点,鼓励网民积极发言、主动揭发;同时,制定相关的奖励措施和保护措施,对于大胆揭发那些亵渎法律法规的公职人员的社会成员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保护该成员的个人隐私和人身安全。争取使每个公民都积极行动起来,踊跃参与其中,通过良好的监管机制,真正建立德福一致的社会环境。   2.发扬家庭美德,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以人们的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生活的组织形式,是社会生活的基础。而家庭美德则是人们在家庭生活中调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处理家庭问题时所遵循的高尚的道德规范,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都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家庭美德是美满幸福生活的力量源泉,是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根基。同时,家庭美德作为一种与大学生生活联系最早,也最为长久、最为密切的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对大学生幸福观的形成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古人说过:“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家长要从小教育孩子敬老爱老,并以身作则。其次,夫妻之间要互敬互爱,遇事要互相商量,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之间浓浓的爱意和来自父母双方的爱意,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这将对孩子以后的恋爱婚姻有深远的影响。再次,父母要和孩子建立一种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交往方式。尤其是母亲,法国作家莫罗阿认为在母爱滋育下“开始的人生是精神上的极大的优益”,“凡是乐观主义者,虽然有过失败与忧患,而自始至终抱着信赖人生的态度的人们,往往都是一个温良的母亲教养起来的”。因此,建议做母亲的要注重提高自身素质,在日常生活中要能够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并且能夠以“海纳百川”之心去包容家庭和生活中的一切不如意。只有从小生活在一个温馨和谐、平等民主、尊老爱幼、夫妻恩爱、兄妹情深、睦邻友好的环境中,孩子才会形成热情开朗、积极进取、正直无私的优良品格,幸福观才是健康积极的。
  3.高校要培养农村大学生以幸福为目的的积极人格。积极心理学认为,之所以会出现不同的人格面貌,是因为不同的人在后天遭遇了不同的生活体验所造成的。塞里格曼指出,积极人格具备以下6种核心特质:知识与智慧;勇气;爱与人性;正义;忍耐;超越。因此,高校要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态度。个体的生存只有在进取心态的支配下才是一种有意义的生存,也只有在积极不断地追求中才能形成有价值的人生;要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情绪。积极心理学认为消极悲观是可以通过教育来改变的,因此,高校要积极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校园文化,经常组织一些师生能够共同参与的文体活动,让老师走下神坛,融入到学生中去,让农村大学生感觉到来自大家庭里的温暖,感觉到自我存在的价值,从而形成自信乐观的情绪。同时,学校要加强公共必修课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幸福观教育,或开设相关选修课和专题讲座,帮助她们提高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分析和辨别能力,增强她们对社会负面影响的免疫力。
  4.加强自我修养。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提高自身的修养,首先要自觉的去学习。因为只有掌握了科学的理论知识,才能明辨是非,分清善恶,懂得美丑。其次要勤于实践,做到知行统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个人如果想成为一名品德高尚的人,只有去付出行动,“不以善小而不为”,并且持之以恒,他才可能成为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最后保持“慎独”的高尚品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做到自重、自爱、自律、自觉,始终做到言行一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提高自身的修养,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高兆明.幸福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90.
  [2][法]莫罗阿:人生五大问题[M].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第40~41页。
  [3]蒋宗文,郭世魁.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0:50-53.
  [4]任爱红.社会性视野中的大学生幸福观培育[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70页。
其他文献
新加坡的《幼儿园课程框架》和中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用以规范和指导幼儿教育,在保证质量方面起着引领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两国幼儿课程的关键性文件的分析,从课程目
摘 要:伴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视觉传达中的新媒体艺术作为一种文化语言,在人们心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设计师们将新媒体艺术语言应用在视觉传达这种传播方式中,从而进行相互间的沟通交流,这已经成为一种常见手段。在当下,新媒体艺术语言这一领域的发展方向趋于设计效果越来越逼真化、多元化以及更加强调交互性,所以在视觉传达中以及新媒体艺术语言发展的大环境下,文章将对视觉传达中所利用的新媒体艺术语言进行分析研究
摘要:情感教学是在素质教育模式下必然形成的一种特定语言教学方式,它摒弃了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呆板教学方式,从生活、情感中发掘教学的潜质。在教学生认知知识的过程中,增加了人文因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来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英语教学;情感教学;途径;原则  【分类号】G633.41  “新课标强调在英语教学中要尊重、理解学生和进行良好品质的培养;强调利用影响学生的情感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现代设计当中,艺术设计师一定要有相应的审美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这样在进行创作时,才能有优秀的作品问世.而审美个性与人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高低是密不可分的,也来自
烈日當头,谁不想拥有一顶与众不同的帽子?本期特邀8位国内设计师,为此栏目定制独家好帽。一起迎接炙热阳光吧!
期刊
【习作巡诊】  怀念同桌的你  吴晨雨  时光,过去了就不会再回来,只留下细细碎碎的影像和美丽的记忆。然而,一些人、一些事,不管时间的沙漏怎么过滤,都挥之不去。时光的留声机向前旋转、旋转、再旋转,哦,我想起来了!  上课了,偷偷支起书,遮住脸,打起了盹。迷迷糊糊中,老师忽然点了我的名。站起来,捏着书,我茫然地看着老师,不知所措。蓦地,同桌打来了“小电话”:“第三题,答案是……”我结结巴巴地应了老师
【摘要】大学生心理委员是高校指导员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助手。大学生心理委员的设置是新时期在新形势、新常态下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培养的有效抓手。  【关键词】心理委员心理健康作用路径  大学生心理委员是21世纪初出现的新生事物,最早见于浙江海洋学院和天津大学,之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目前,全国的大学和中学已普遍设立心理委员,其作用也在逐渐增强。 一、大学生心理委员产生的时代背景  在中国,大学生历
期刊
《惠子相梁》出自《庄子?秋水》,是一篇颇具庄子特色的短篇,在现行人教版初中课本以及现行人教版高中选修课本中都有收录。老师们在讲授这篇文章的时候通常是依照教学参考书告
摘要: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正线广泛采用FTGS轨道电路,FTGS轨道电路是由德国西门子公司研制的音频无绝缘轨道电路,用以监督轨道区段是否空闲并自动连续地将列车的运行和信号设备联系起来以保证列车运行安全。  关键词:轨道电路 FTGS  【分类号】U231  前言  目前,地铁以其舒适性、快捷性和便利性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是许多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轨道电路是地铁线路上保证行车安全的重
安徽省是东部沿海省市进行产业转移的首选,虽然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中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产业承接及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本文根据我省产业转移发展及城镇化进程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