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钱》儿歌涨价, 是恶搞文化还是“与时俱进”?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fg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分钱》这首由著名音乐家潘振声作词作曲的儿歌,创作发行于1963年,几十年来一直在少年儿童中广为传唱。这首儿歌只有短短的几句词: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叔叔拿着钱,/对我把头点,/我高兴地说了声:/“叔叔,再见!”它不仅丰富了儿童时代生活,也培养了很多人拾金不昧的思想品格。
   近日,一张截图在朋友圈流传,那首著名的儿童歌曲《一分钱》被改成了《一元钱》。有人感叹,时光飞逝,过去的“一分钱”“与时俱进”成了“一元钱”;有人表示,这首歌曲传扬的是拾金不昧的品德,不需要改编;也有人质疑,这样改编经典,难道不是恶搞吗?原作者的家人回应称,经典就是经典,恶搞或者调侃都不值得提倡。
  多维解读
  角度一:经典永流传,不应被窜改
   时代已然发生变化,但儿歌《一分钱》中所蕴藏的勤俭节约、拾金不昧的美德价值却永远不变。无论走多远,无论走到什么时候,这都是我们需要坚守的。如果把“一分钱”变成“一元钱”,那不仅是对一代人感情的亵渎,也是对创作者的侮辱,更是对文化经典的消遣。
   角度二:儿歌也要与时俱进,当改则改
   将儿歌中的“一分钱”改成“一元钱”是与时俱进的体现:现在一分钱已经淡出现实生活的支付场景,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脱节,基于此,“一分钱”改编为“一元钱”有其合理性。
   角度三:尊重历史原味,經典不容消解
   每一个特定的时代都有其特定的文化,任何一种文化的存在都值得人们去尊重。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需要我们每个人去遵守,而不是消遣。
   角度四:童心无价,无需面值衡量
   《一分钱》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这首儿歌传递的是勤俭节约、拾金不昧的优良品德,更透着童趣童心,这是无价的。而忽视核心价值,只是“抠字眼”,把关注点放在“一分钱”的面额上的做法是错的。如果把“一分钱”变成“一元钱”,就会失去其原有的童真童趣。
  时评精粹
  “一分钱”变“一元钱”,经典儿歌不该被窜改
  ◎斯 远
  “一分”改“一元”,非但没有必要,甚至有些画蛇添足,即便是从趣味上来讲,也很无聊乏味。这样的乱改一点儿也不高明,“物价上涨”也好,小朋友已经捡也捡不到一分钱也罢,都不是拿经典作品开涮的理由。
   《一分钱》创作于1963年,迄今已经传唱了半个多世纪。这首被一代又一代小学生传唱的儿歌,早已不只是一首简单的、张嘴就能唱出的歌曲,它已经成为无数中国人深沉的历史记忆。歌曲反映的是社会期待少年儿童的精神气质,如讲公德、肯负责、天真无邪、不昧一文等,这样的气质,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过时。
   歌中提及的“一分”,固然体现了那个时代对金钱的衡量标准,虽“一分”而莫取、捡到一分钱也要交公。这样的价值观,同样也适用于今天。不贪、不昧,身外之物,一介不取,不也很正常吗?
   此外,随意窜改他人作品也涉嫌侵权。根据著作权法规定,音乐著作权的保护期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现在《一分钱》仍在保护期内,因此,潘振声的后代有权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分钱”被改“一元钱”,此种改编经典的风气不可长。一方面,此次改编尽管并不存在某种具体的针对性,但同样不严肃,对于青少年而言,也会有不良影响;另一方面,歌曲中倡导的公德心等,也可能会在调侃与恶搞中被有意无意地消解,长此以往,捡钱交公的人甚至会成为他人取笑的对象。有关方面不妨迅速查清源头,制止此类不当行为。
  (摘自《新京报》2019年9月9日)
  时评精
  儿歌“一分钱”变“一元钱”
  是与时俱进的改编
  ◎张立美
  从情感角度说,当儿时记忆中的儿歌“一分钱”突然被改成了“一元钱”,这样的改编确实让人不太能接受,给人一种对经典儿童作品缺少尊重的感觉。但从更加有利于孩子理解、传唱这首儿歌角度讲,儿歌由“一分钱”改编成“一元钱”,一字之变未尝不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改编。
   在儿歌《一分钱》创作的时代,“一分钱”是广大青少年儿童经常接触到的金钱概念、物质概念,买东西经常能用到“一分钱”,口袋里有的零花钱可能就是“一分钱”,孩子们学唱起来很容易理解。但在今天,分币已经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基本退出了,不仅分币在生活中极少使用,而且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连一毛钱都很少用到。换言之,现在的孩子经常接触到的钱币,最小的基本上就是一元钱,他们对一分钱乃至一角钱看不起。如果儿歌“一分钱”继续使用“一分钱”的歌词,音乐老师可能需要花费不少时间跟孩子们解释“一分钱”的概念,孩子们还不见得能理解。毕竟小学一年级、幼儿园阶段的孩子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
   儿歌将孩子们完全没有概念的“一分钱”,改编成孩子们更为熟悉的“一元钱”,这样的歌词修改,显然更有助于今天孩子们对这首儿歌的理解。而且,歌词不管是用“一分钱”,还是“一元钱”,精神内涵并没有改变,儿歌倡导的拾金不昧的社会价值观始终如一。所以,对儿歌“一分钱”改编成“一元钱”,不宜贴上恶搞经典、消解经典之类的标签,不妨多一点包容和理解。
  (摘自《成都商报》2019年9月9日)
  青年观点
  ★朱永华:把儿歌中的“一分钱”改成“一元钱”。往大了说是乱改经典,是对原作者的极不尊重,往小了说也是对美好童心的一种玷污。
  ★江德斌:儿歌《一分钱》改成《一元钱》这个细节的改动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变化,表达的都是拾金不昧的内涵。
  ★王梓哲:这种做法消解甚至丑化经典文化的行为,扰乱了公众应有的价值判断,个案背后折射出的是对经典文化缺乏尊重。
  ★毛建国:无论是从保留其承载的美好历史记忆来看,还是从对历史上优秀的文化作品及对作者的尊重来说,后人都不宜对其进行修改。
其他文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你是否有过下面的经历:   老师的一个微笑像暖流进入你的心田……   同学的一句轻柔的话语像春风般的温暖……   见义勇为者的一个动作留给你难以磨灭的印象……   朋友的一件寻常而珍贵的物品一直被你收藏……   其中的一种经历给了你心灵上的震撼或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就用你动情的笔墨把这段经历写成小诗或散文。   要求:发现和描写生活中的美;内容要有感染力;用抒
期刊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也千差万别。没有哪个父母是天生完美的。为人子女的你总觉得自己的父母太普通,他们无法满足你的期待,你的要求总被他们搪塞而过。   可你是否曾想过,如果每件事情都如你所愿的話,你的父母要付出多少努力来满足你的一个个小小愿望?孩子啊,请你记住,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他们也在与你一同成长,请你多多担待!   “为了你好”这句话我不知道听了多少遍。年少时,我一
期刊
丁肇中是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祖籍山东。2018年,日照市科技馆计划以丁肇中的6个著名实验模型来展示他的科研历程和科学精神。   7月的一天,科技馆邀请丁肇中对实验模型的设计进行审查。设计师以PPT形式进行演示,期间,当屏幕上出现一张AMS阿尔法磁谱仪模型效果图时,丁肇中摇着头说:“我不懂。”设计师心中一愣,“怎么会呢?AMS可是您亲自主持的项目呀!”几分钟后,丁肇中又指着另一幅图片说:“这个我不懂
期刊
写一则描写笔记。描写对象,可以是石缝间的蒲公英,砖墙角的小瓜苗,悬崖峭壁上的松树……总之,是在恶劣的环境中顽强生长的生命。描写要生动、充分,有整体感,能融入个人经验则更好。   要求:以描写为主的笔记体;描写要有个性;要体现作者的情感倾向;不少于800字。  本道作文题要求以自然景物为描写对象,展示逆境中生命的顽强。写这篇作文时,有以下几个要求:   一、描写的角度上:本篇习作的写作对象是景物和事
期刊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物质生活渐次丰盈的当下,对高品质生活、对精神家园厚度的向往与追求,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风尚。在公众欣赏水平、文化需求不断提升的今天,“博物馆热”的出现很难说不是一种必然。尤其是假期,带着孩子去博物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成为不少家长暑假安排的热门选择。但是,人群的喧闹声,嬉戏追赶的孩子,躺在两个座位上的游客,将一只腿放到座位上抠脚的参观者,脚踩栏杆地台打电话的游
期刊
瞬息与永恒的舞蹈(节选)  ◎张抗抗  那盆昙花养了整整六年,仍是一点动静没有。年复一年,它无声无息地蛰伏着,枝条一日日蓬勃,窗台上放不下了,怜它好歹是个生命,不忍丢弃,只好把它请到阳台上去,找一个遮光避风的角落安置了,只在给别的盆花浇水时,捎带着用剩水敷衍它一下。心里早已断了盼它开花的念想,饥一餐饱一顿地,任其自生自灭。  六年后一个夏天的傍晚,后来觉得,那个傍晚确实显得有些邪门。除了浇花,我平
期刊
入乎其内  学习《孔雀东南飞》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五言之瞻”“长篇之圣”的《孔雀东南飞》塑造了十多个鲜活的人物,却乱而能整,叙事如画,叙情如诉,这源于作者精妙高超的写人艺术。接下来,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品味感知。   一、言为心声: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再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人物语言是人物心理世界的外化,作品中出色的语言往往能精准地再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性格。《孔雀东南飞》就成功地塑造了刘兰
期刊
珍鲹俗称白面弄鱼,分布于印度洋及其他亚热带海域。在自然界中,通常都是鸟捕食鱼,而珍鲹却能捕食鸟。这一“逆天”的本领,颠覆了人们的认知。   在一片生活着珍鲹的海域上空,一群燕鸥在翻飞盘旋。有一只飞倦了,便落到海面上小憩。就在这时,一条珍鲹悄然接近,从水下猛然蹿起,发动了突然袭击。可怜的燕鸥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被珍鲹死死噙住并拖入水中。然而,更精彩的场景莫过于捕杀飞翔的燕鸥。珍鲹会紧紧跟踪燕鸥,
期刊
主持人语   亲情是什么?亲情就是左师触龙说的“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亲情就是孟郊眼中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亲情就是韩愈眼中的“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亲情就是王维眼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亲情,是孟子成长路上的“孟母三迁”,是岳飞背上刻下的“精忠报国”,是朱自清看到的父亲的背影。亲情无时无刻不在,它陪伴我们成长,容忍着你我的遺忘,有时视为理所应当。   以
期刊
我爸堵在门口还是没动,我一边进卧室,一边嚷嚷着:“今天你不让我出去玩,明天你也别想去游泳。”   游泳是我爸的最爱,一到夏天,他几乎每天下午都在水库边待着,一游就是两个小时,周末也不放过。谁要阻挡了他游泳,那简直就是“生死敌人”。   抱着视死如归的态度,第二天下午,趁他倒头大睡,我出门反锁了门,带着忐忑的心情离开了。   晚上回来,他一个人在家,看着电视嗑瓜子,一桌子瓜子皮。一看见我,他就气得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