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园丁”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haom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园丁”,这是教师的自喻。“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则是古往今来世人对教师的崇高赞美。
  站到了教师这个行列中,要不愧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光荣称号,首先就该是一个称职的“园丁”。
  学校好比一个“苗圃”,教师就是学校这苗圃里的园丁,学生就是这苗圃里的“小树”。要小树长势茁壮,教师就要像园丁热爱苗圃里的小树一样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师德修养、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的教师,才会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自觉地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主动地维护校园秩序,营造起良好的育人环境,全身心地呵护学生的成长。
  笔者以为,当好教师的关键是“读”懂学生。什么事能使学生喜,学生什么时候喜;什么事能使学生怒,学生什么时候怒;哪些学生可能做,什么时候去做,教师必须心中有数!
  “土、肥、护、管、疏、引、逼、工”,这是笔者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总结出的育人“八字准则。八个字中的每一个字都代表着一个育人要素,各个要素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其中“土、肥、护、管、疏、引、逼”七要素是工的基础,此七个要素的操作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工”的效果。
  在网络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历史的和现实的、健康的和颓废的、先进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消沉的……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笔者认为,教育实践中的教师,必须深入学生群体,以自己的“身先士卒”获取学生的信赖。正确掌握能与学生思维发生共振的社会信息,然后“开渠”疏导,启发、引导学生弃粗取精、去伪存真。引领百川归海,“选”出能促进学生成长的精神食粮(肥)营造起利于学生成长的育人环境(土),加速“管”、“护”的“小树”健康向上。
  《家庭》曾载有“女儿的怀春警报解除啦”这么一则故事,故事讲述了某校高二班来了个品学兼优的“白马王子”,使班上的女生差不多都卷进了初恋的漩涡。其中的一个女生,每天回来都要向当教师的妈妈大讲特讲“白马王子”的“不凡”表现。女儿的反常表现,当妈妈的自然知道是爱恋在女儿心底萌动,但妈妈没有强加指责,只是耐着性子等待时机。终于有一天,女儿回家抱怨“白马王子”“冲动、太霸道了”。妈妈借势引导女儿该从哪些角度全面看人,并在暗地里要求女儿的爸爸做好表率,让女儿从爸爸身上读出男人对家庭、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爸爸妈妈的密切配合,使女儿把具有谦虚、求实、上进气质的男子锁定为自己追求的“偶像”,进而在不知不觉中从初恋的漩涡里拔了出来。
  这则故事不仅证明了“身教重于言教”这一真理,而且还给我们展示了如何“管、引、疏、护”的教育方法。故事中女儿怀春警报的解除过程,虽然使学生经历了难忍的阵痛,但恰是这种阵痛才使正确在经历了错误后得到了升华。
  当然,由于学生是人,而且是社会环境中思维敏捷的年轻人,不一定“疏”、“引”都万能。在笔者的教育实践中,也常有学生不沿笔者“疏”成的“沟”、“渠”行走。但笔者并没有急躁,一方面认真检查“沟”、“渠”是否合乎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一方面又针对具体教育对象适度地强行矫正。
  虽然“逼”和“疏”、“引”是对立的,但“逼”却是对“疏”、“引”不可缺少的补充。就像一棵曲了甚至折了的小树,为使它拔地参天,我们必须强行扶直,“逼“其向上一样!
  在“土、肥、护、管、疏、引、逼、工”这育人“八字准则”中,笔者的体会是:“土、肥、护、管”是对教师敬业精神的要求,而“疏、引、逼、工”则是教师教育水平的体现。
  教师有了敬业精神,就能把教育作为一种历史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来看待,孜孜以求,学而不怠。教师有了敬业精神,就能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地充实自我,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教育理念、文化素质、道德品质与时俱进。教师有了敬业精神,就能在教育教学中把自己溶进青年学生中,乐意成为学生的朋友,努力成为学生成长的导师。
  树苗的成长过程免不了要受病、毒侵袭,青年学生的成长也免不了要受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笔者回顾自己的教育实践,除了得益于“率先垂范”,还得益于笔者的爱心,保证在执行纪律和法规的时候让学生感到“春天般的温暖”,让有了失误或犯了错误的学生得到了有效的矫正。
  实践告诉笔者:一个教师,既要在进行教育教学时敢于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超前思维、大胆探索,又要注意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同时还要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高尚人格的潜移默化,才能使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合乎时代的要求。
  园丁是育苗,教师是“树人”。面对独立意识渐强,成人感意识渐增,生活空间渐大,人际交往渐复杂的学生群体,老师必须立足现在,着眼未来,认真研究“土、肥、护、管”,才能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更新观念,娴熟地将“疏、引、逼、工”有机地结合,带出一批批既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又富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创新意识的新一代。
  (作者单位:563500贵州省道真县道真中学)
其他文献
德育是中学教育的中心和统帅。教育规律表明,德是学生个性的主导因素,对智、体诸多方面的发展起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班级,更应该发挥德育的基础作用,加强班集体思想建设,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一个个优良的小环境,从而形成大环境——中学整体德育工作的新局面。要创造良好的小环境,首先要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重视规章制度的建设,抓好新生的起始教育。  一个新的班集体,往往
期刊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尊重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健全的人格和责任感。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完成自我构建和提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实践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能学好语文的信心     学生主动
期刊
“我的孩子初中成绩一直很好,上了高中后就直线下降,跟不上班了。”在我的工作过程中经常听到类似的话。如何衔接好初高中语文教学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目前急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有人总结说,一个刚跨入高中的学生,往往会在学习上经历一个学习发展的曲线。这条学习发展曲线大致有四种类型:稳定型(包括高水平的稳定与低水平的稳定),下降型,起伏型,上升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一位高中新生应该主动了解高中语文的学
期刊
江苏省自2005年开始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历史教师对新课程进行了不懈的实践与探索。但是,在笔者对一些高中校的调研中发现:不少教师对新课程存在许多的困惑与迷惘,尤其是对《历史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感到难以理解,在教学中仍然固守以往经验,以知识为唯一的课程目标,几乎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课程目标为无物。笔者认为这种情况必须迅速改变,否则是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的,也将很难适应200
期刊
一、合作教学的设想提出的背景    1、新教材理念倡导大语文观,也就是说新教学观的教学内容包罗万象,纵向年限跨度大,横向想象空间广,学科综合性强,人文精神蕴含丰富。加上现代社会信息高速全球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竞争无比激烈。这给中小学教师真正以大语文观进行组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困难。因为教师在实际工作岗位上,除了要搞好教学工作以外,还有许多做不完的其它工作需要去完成;所以,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熟练
期刊
小学教育是其它教育的基石,只有基石牢固,才能有更大的发展。而大部分小学生升入初中后面临着许多变化,受到这些变化的影响,有些学生不能迅速适应初中学习。虽然随着教育部门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取消了初中升学考试,实行就近入学,压在小学生肩上的沉重负担被卸下了,但据一些家长、教师的反映,不少在小学阶段成绩不错的学生,在进入初中后却暴露出种种问题,而一些很有潜力的孩子在进入中学学习后也成为了“泯然众人”的
期刊
一个进步、有生气的社会里不可能“千人一面”,不一样的思想,不一样的行为,从而构成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因此,教育的最终目的也不是要消除差异,而是要使个性最充分、最完善地显露出来。特别是我们面对的是参差不齐的民族学生,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很好地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发展个性,尽可能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为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学习成功带来的喜悦的体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
期刊
挪威人爱吃沙丁鱼。挪威人在海上捕到沙丁鱼后,如果能让他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但是,由于沙丁鱼生性懒惰,不爱运动,返航的路途又很长,因此捕捞到的沙丁鱼往往一回到码头就死了,即使有些活的,也是奄奄一息。只有一位渔民的沙丁鱼总是活的,所以他赚的钱总比别人多。该渔民严守成功秘密,直到他死后,人们才打开他的鱼槽,发现只不过是多一条鲶鱼。原来,当鲶鱼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冲撞,而沙丁鱼
期刊
能力是通过运用并在不断运用的过程中而得到发展和提高的,也就是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必须在相应的能力运用活动中得以实现。其次,能力的发展以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要好好地开展教学活动,精心策划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创设愉快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索动机    人的心理是在主题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生和发展的。教师是教学情景的直接创设者。好的教
期刊
【摘要】家访工作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外延,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在边境民族地区,教师更应该因地制宜,认真开展好家访工作,使班级管理科学有序地进行,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民族家访管理  家访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外延,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边境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信息都相对滞后,致使大多数家长对知识的重要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