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调查表明,学生的不良情绪80%来自于身边的长者,主要是与孩子接触较多的家长和教师。确实,有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因采用了不恰当的教育方法和手段,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了伤害,甚至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学生师源性心理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村中职学生的师源性心理问题更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农村中职学生师源性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分析,旨在寻求预防对策,解决师源性心理问题,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农村职高学生;师源性心理问题;成因;对策
1.何谓师源性心理问题
由于教师对学生不当的教育行为导致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包括自卑、退缩、厌学、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和学校恐怖症、神经病、反应性精神病等心理疾病。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既与个性心理调节能力有关,又与客观环境的各种刺激有关。
2.农村职高学生的师源性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
2.1自卑心理,有厌学情绪。中职生的自卑心理和厌学情绪主要由于学生成绩不理想,教师经常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甚至是体罚,使学生感到自己一无是处,这一过程中学生只看到了自己是多么差,而根本不会再去想自己好的方面,由于教师强化了学生的不足之处,从而会产生自卑的心理和厌学情绪。
2.2学习能力越来越差。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最突出的表现在高焦虑与抑郁,学生存在活动异常、分心、动作笨拙、冲动、自伤与攻击性强等行为问题,而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能力。
3.师源性心理问题的成因
3.1教师教育观念不当,过多地采用以批评为主的教育方法
在应试教育环境下长大的独生子女步入教师岗位,他们以不正确的心态,信奉不正确的观念跻身于教师行列,常常采用以批评为主的教育方法,有的甚至用简单粗暴的惩罚代替严格要求。学生的小问题、小错误被放大,总认为农村职业高中的学生不好。有些教师,当发现学生作业不做,或考试成绩不好时,有的讽刺、挖苦、责骂,动不动向家长告状,把学生赶出教室不让听课等。这样以批评为主、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尽管主观愿望是良好的,但结果却给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有的学生产生自卑,有的学生会很快地形成强烈的反抗心理,严重的还会导致个别学生产生报复心理,从報复别人中去求得自己心理上的平衡。
3.2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3.2.1不适应职业学校生活。主要表现在年轻教师或新调入教师身上,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职业学校教师角色、学校人际关系、工作方式、生活环境、学生心理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不适应。由于对外界缺乏正常的认识过程和一定的认识能力,导致对学生行为的认识不客观、不正确,从而采取夸大其辞的不当的教育方法。
3.2.2不了解农村中职学生,不理解学生。不少教师受“师道尊严”的影响,总认为自己一切都是正确的,习惯于“高高在上”,不愿深入到学生中间去,更不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学生的所作所为。
4.预防农村中职学生师源性心理问题的对策
4.1学校要重视教师的心理保健
学校要重视教师心理的健康发展,不断了解教师的情绪,在可能的范围内,及时地、主动地为教师解决一些困难,把教师的冷暖记在心中,对教师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关心,为教师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创造有利的条件。要努力营造和谐的内在环境,指导教师运用科学的方法调整自己的心态,使教师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乐观、向上、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学校还要充分考虑教师的心理需要,营造良好的学校组织文化和氛围,如果学校的人际关系不协调,如个人主义盛行、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和激励,甚至相互攻击,都将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4.2教师要学会自我调适,维护自身心理健康
4.2.1要把握好“度”。心理健康十分讲究“度”的把握,认为“过犹不及”。无论是欲望、感情、个性,还是言谈举止,度的掌握很重要。即使本身是正常的、无可非议的,但一旦过度就会有失偏颇,甚至走向反面。个性过强,期望过高,要求过严,情绪过大,工作过多,这些在教师中很容易出现,并且很容易引起心理问题。因此既要积极进取,又要适可而止,否则物极必反。
总之,只有社会理解,学校重视,教师个人注重心理保健,农村职高学生师源性心理问题才能得到有效的矫正和预防,广大农村职高学生才能健康成长。
关键词:农村职高学生;师源性心理问题;成因;对策
1.何谓师源性心理问题
由于教师对学生不当的教育行为导致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包括自卑、退缩、厌学、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和学校恐怖症、神经病、反应性精神病等心理疾病。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既与个性心理调节能力有关,又与客观环境的各种刺激有关。
2.农村职高学生的师源性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
2.1自卑心理,有厌学情绪。中职生的自卑心理和厌学情绪主要由于学生成绩不理想,教师经常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甚至是体罚,使学生感到自己一无是处,这一过程中学生只看到了自己是多么差,而根本不会再去想自己好的方面,由于教师强化了学生的不足之处,从而会产生自卑的心理和厌学情绪。
2.2学习能力越来越差。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最突出的表现在高焦虑与抑郁,学生存在活动异常、分心、动作笨拙、冲动、自伤与攻击性强等行为问题,而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能力。
3.师源性心理问题的成因
3.1教师教育观念不当,过多地采用以批评为主的教育方法
在应试教育环境下长大的独生子女步入教师岗位,他们以不正确的心态,信奉不正确的观念跻身于教师行列,常常采用以批评为主的教育方法,有的甚至用简单粗暴的惩罚代替严格要求。学生的小问题、小错误被放大,总认为农村职业高中的学生不好。有些教师,当发现学生作业不做,或考试成绩不好时,有的讽刺、挖苦、责骂,动不动向家长告状,把学生赶出教室不让听课等。这样以批评为主、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尽管主观愿望是良好的,但结果却给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有的学生产生自卑,有的学生会很快地形成强烈的反抗心理,严重的还会导致个别学生产生报复心理,从報复别人中去求得自己心理上的平衡。
3.2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3.2.1不适应职业学校生活。主要表现在年轻教师或新调入教师身上,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职业学校教师角色、学校人际关系、工作方式、生活环境、学生心理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不适应。由于对外界缺乏正常的认识过程和一定的认识能力,导致对学生行为的认识不客观、不正确,从而采取夸大其辞的不当的教育方法。
3.2.2不了解农村中职学生,不理解学生。不少教师受“师道尊严”的影响,总认为自己一切都是正确的,习惯于“高高在上”,不愿深入到学生中间去,更不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学生的所作所为。
4.预防农村中职学生师源性心理问题的对策
4.1学校要重视教师的心理保健
学校要重视教师心理的健康发展,不断了解教师的情绪,在可能的范围内,及时地、主动地为教师解决一些困难,把教师的冷暖记在心中,对教师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关心,为教师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创造有利的条件。要努力营造和谐的内在环境,指导教师运用科学的方法调整自己的心态,使教师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乐观、向上、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学校还要充分考虑教师的心理需要,营造良好的学校组织文化和氛围,如果学校的人际关系不协调,如个人主义盛行、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和激励,甚至相互攻击,都将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4.2教师要学会自我调适,维护自身心理健康
4.2.1要把握好“度”。心理健康十分讲究“度”的把握,认为“过犹不及”。无论是欲望、感情、个性,还是言谈举止,度的掌握很重要。即使本身是正常的、无可非议的,但一旦过度就会有失偏颇,甚至走向反面。个性过强,期望过高,要求过严,情绪过大,工作过多,这些在教师中很容易出现,并且很容易引起心理问题。因此既要积极进取,又要适可而止,否则物极必反。
总之,只有社会理解,学校重视,教师个人注重心理保健,农村职高学生师源性心理问题才能得到有效的矫正和预防,广大农村职高学生才能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