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明水净的苏州吴县是个处处皆景,般般入画的地方,生于这里、长于这里的周臣,自幼就饱游饫看着江南秀润华滋的山水景致。他虽然不是出身书香门第,却有着异于常人的艺术天赋,但凡入眼景物,他总能抓住神韵,画得惟妙惟肖。看到他有如此天赋,家人就动了让他学画的心思。
当时吴县最著名的画家名叫陈逼(xian),陈逼性情高洁,不喜欢结交权贵,常年闭门绘画,有仕宦来求画,也经常被他拒绝,想要拜在他的名下并不容易。好在两家居处离得很近,常有来往,陈逼曾无意间看过周臣绘画,知道他是一个极有天赋的孩子,也就收下了这个徒弟。
陈遏是个极好的老师,不仅将自己全部技艺倾囊相授,还鼓励周臣多临慕前人的优秀作品,开阔视野,多写生创作,画出自己的风格。跟随陈暹学习时,周臣特别用功,这固然和他深爱绘画有关,也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家世贫寒,并不曾学习诗文,这就使得他和文人画家相比有着天然的短板,只能在画艺上拼命用功来弥补。
几年之后,周臣的绘画技艺大进,年纪轻轻就在当地小有名气。为了让周臣有更大的发展,陈逼还介绍了自己的朋友与周臣相识,之后,周臣也就自然而然地结识了陈逼朋友的弟子沈周(明四家之一)。
随着周臣交往圈子的扩大和绘画技艺的加深,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他喜欢学习李唐、马远等前人的笔法,因此绘画风格承袭了南宋院体的构图严谨、笔法精致,被世人誉为“院体中的高手”。
周臣有一个非常出名的弟子就是大家熟知的唐寅。周臣不仅继承发扬了陈逼的绘画技法,也继承了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指点唐寅时,周臣善加引导,让原本聪慧灵透的唐寅很快就掌握了多种绘画技艺。
周臣知道唐寅才气纵横,生性豪爽,如果只跟随自己学习院体画无疑是限制了他的才华,于是又推荐唐寅拜沈周为师,学习更有“士气”的文人画。在两位名师的指点下,唐寅成了能收能放,工写俱佳全面型的画家。也因此,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唐寅的绘画风格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类设色妍丽,线条细劲;而另一类笔墨灵动,挥洒自如。
唐寅作为江南第一才子,四大才子之首,名气原本就很高,他的画作自然也非常受人追捧,很快画名就远远超过了老师周臣。
因为唐寅的名气太盛,还有人曾问过周臣,为什么他的画名远不如学生。他豁达地一笑说:“但少唐生三千书卷气。”为人师者最快乐的莫过于看到自己的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当年他名气超过陈逼时,老师欣慰的笑容如今也出现在了他的脸上,那种骄傲且愉悦的心情,唯有为人师者才能体会到。
作为一名职业画家,周臣的画作颇丰,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创作。对于绘画,他有着清醒的认识,虽然没有学习过诗书,但因得益于他的文人老师和朋友的指点,他的作品一点也不流俗,并没有行家画的习气,其工整严禁的构图、秀丽清隽的笔法,处处流露着娴雅逸气。
职业画家因为要迎合当时的市场,迎合购画者的需求,总要画一些自己不太喜欢的题材。周臣却不一味为了鬻画而创作,他也会如文人画家一样,画一些表达自己思想的作品。
正德十一年(1516年)初秋,暑气还没尽数消退,周臣在喧闹的街市上看到许多乞丐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很是可怜。想到这些原本安分守已的平民因为时局动荡而流离失所沦为乞丐,周臣心中既难受又感慨,他文化程度不高,既不能以诗言志,也无法著文悲悯。于是,他决定画一个《流民图》的册页,来释放胸中郁结。
这些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乞丐,在他的笔下姿态各异,却无一不令人心生恻隐。册页上他写下了:“正德丙子秋七月,闲窗无事,偶记素见市道丐者往往态度,乘笔砚之便,率尔图写,虽无足观,亦可以助警励世俗云。”这也是他唯一写下了背景、年份、题跋的作品。
流民、乞丐历来是最不受重视的人群,也很少能人得了画家的眼,周臣作為一名职业画家却画下了这样一幅在当时看来毫无利益可言的《流民图》,他这样做只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对朝廷、对时局的忧虑和警励,也是对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们的关注和悲悯。
周臣还有一位很有名气的徒弟仇英。仇英是漆工出身,善画彩绘栋宇,他来苏州打工就是为了寻找一位名师学画。一次偶尔的机缘,他结识了文微明,后因文微明的引荐拜周臣为师。
对于仇英的教育,周臣采用了和当初教导唐寅不一样的方式。他知道仇英和自己一样缺少文人画家的书卷气,只能在画技上尽力弥补。于是,他让仇英临慕了大量的前人佳作,力求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这样的锻炼不仅使仇英对古人的各种绘画技巧都了然于胸,也对古人画作布局用色有了更深入的认知和了解。
除此之外,他还让仇英大量临习文人画,了解画作里诗画的寓意,这样仇英的画作虽然不能像文人画家那样做到诗书画相结合,却能在画中表现出文人画的气韵和意境,并因此受到士大夫阶层的认可与喜爱。
经过周臣的指点,仇英进步神速,在画坛一出场就凭借足以和真迹媲美的临摹作品震动了收藏界。之后,仇英在设色上更是深研微探,在当时无人可及,被誉为“近代高手之一”,和沈周、文微明、唐寅并列为“明四家”。
虽然徒弟都很出色,周臣却并未因此而名利双收,相反,他的晚年生活窘迫。而那时正是唐寅名气正盛的时期,为了接济老师,唐寅会在周臣的画作中题上自己的签名,帮助老师卖画。等到仇英越来越有名气后,还有人收购周臣的作品挖取签名假冒仇英的作品,当然这是后话,周臣已经离世不得而知。
以当时人们的评判标准来看,周臣并不是一个一流的画家,但毫无疑问他是一个一流的美术教育家。他的存在使院体画和文人画有了一个契合点,更是成就了两位融合了院体画和文人画的绘画大家。
然而,在今天这个早已不是文人画为主流的喧器时代,周臣的价值不应该仅体现在有两位著名弟子。五百多年的时光流转,他依然有许多作品传世,而且拍卖的价格并不逊于两位弟子,可见他的画作一直以来都受到世人的喜爱。如今再看周臣以院体之笔绘文人气韵的画作,相信人们对于他在画坛的成就应该会有一个更准确客观的定位。
编辑/羽川
当时吴县最著名的画家名叫陈逼(xian),陈逼性情高洁,不喜欢结交权贵,常年闭门绘画,有仕宦来求画,也经常被他拒绝,想要拜在他的名下并不容易。好在两家居处离得很近,常有来往,陈逼曾无意间看过周臣绘画,知道他是一个极有天赋的孩子,也就收下了这个徒弟。
陈遏是个极好的老师,不仅将自己全部技艺倾囊相授,还鼓励周臣多临慕前人的优秀作品,开阔视野,多写生创作,画出自己的风格。跟随陈暹学习时,周臣特别用功,这固然和他深爱绘画有关,也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家世贫寒,并不曾学习诗文,这就使得他和文人画家相比有着天然的短板,只能在画艺上拼命用功来弥补。
几年之后,周臣的绘画技艺大进,年纪轻轻就在当地小有名气。为了让周臣有更大的发展,陈逼还介绍了自己的朋友与周臣相识,之后,周臣也就自然而然地结识了陈逼朋友的弟子沈周(明四家之一)。
随着周臣交往圈子的扩大和绘画技艺的加深,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他喜欢学习李唐、马远等前人的笔法,因此绘画风格承袭了南宋院体的构图严谨、笔法精致,被世人誉为“院体中的高手”。
周臣有一个非常出名的弟子就是大家熟知的唐寅。周臣不仅继承发扬了陈逼的绘画技法,也继承了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指点唐寅时,周臣善加引导,让原本聪慧灵透的唐寅很快就掌握了多种绘画技艺。
周臣知道唐寅才气纵横,生性豪爽,如果只跟随自己学习院体画无疑是限制了他的才华,于是又推荐唐寅拜沈周为师,学习更有“士气”的文人画。在两位名师的指点下,唐寅成了能收能放,工写俱佳全面型的画家。也因此,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唐寅的绘画风格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类设色妍丽,线条细劲;而另一类笔墨灵动,挥洒自如。
唐寅作为江南第一才子,四大才子之首,名气原本就很高,他的画作自然也非常受人追捧,很快画名就远远超过了老师周臣。
因为唐寅的名气太盛,还有人曾问过周臣,为什么他的画名远不如学生。他豁达地一笑说:“但少唐生三千书卷气。”为人师者最快乐的莫过于看到自己的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当年他名气超过陈逼时,老师欣慰的笑容如今也出现在了他的脸上,那种骄傲且愉悦的心情,唯有为人师者才能体会到。
作为一名职业画家,周臣的画作颇丰,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创作。对于绘画,他有着清醒的认识,虽然没有学习过诗书,但因得益于他的文人老师和朋友的指点,他的作品一点也不流俗,并没有行家画的习气,其工整严禁的构图、秀丽清隽的笔法,处处流露着娴雅逸气。
职业画家因为要迎合当时的市场,迎合购画者的需求,总要画一些自己不太喜欢的题材。周臣却不一味为了鬻画而创作,他也会如文人画家一样,画一些表达自己思想的作品。
正德十一年(1516年)初秋,暑气还没尽数消退,周臣在喧闹的街市上看到许多乞丐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很是可怜。想到这些原本安分守已的平民因为时局动荡而流离失所沦为乞丐,周臣心中既难受又感慨,他文化程度不高,既不能以诗言志,也无法著文悲悯。于是,他决定画一个《流民图》的册页,来释放胸中郁结。
这些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乞丐,在他的笔下姿态各异,却无一不令人心生恻隐。册页上他写下了:“正德丙子秋七月,闲窗无事,偶记素见市道丐者往往态度,乘笔砚之便,率尔图写,虽无足观,亦可以助警励世俗云。”这也是他唯一写下了背景、年份、题跋的作品。
流民、乞丐历来是最不受重视的人群,也很少能人得了画家的眼,周臣作為一名职业画家却画下了这样一幅在当时看来毫无利益可言的《流民图》,他这样做只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对朝廷、对时局的忧虑和警励,也是对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们的关注和悲悯。
周臣还有一位很有名气的徒弟仇英。仇英是漆工出身,善画彩绘栋宇,他来苏州打工就是为了寻找一位名师学画。一次偶尔的机缘,他结识了文微明,后因文微明的引荐拜周臣为师。
对于仇英的教育,周臣采用了和当初教导唐寅不一样的方式。他知道仇英和自己一样缺少文人画家的书卷气,只能在画技上尽力弥补。于是,他让仇英临慕了大量的前人佳作,力求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这样的锻炼不仅使仇英对古人的各种绘画技巧都了然于胸,也对古人画作布局用色有了更深入的认知和了解。
除此之外,他还让仇英大量临习文人画,了解画作里诗画的寓意,这样仇英的画作虽然不能像文人画家那样做到诗书画相结合,却能在画中表现出文人画的气韵和意境,并因此受到士大夫阶层的认可与喜爱。
经过周臣的指点,仇英进步神速,在画坛一出场就凭借足以和真迹媲美的临摹作品震动了收藏界。之后,仇英在设色上更是深研微探,在当时无人可及,被誉为“近代高手之一”,和沈周、文微明、唐寅并列为“明四家”。
虽然徒弟都很出色,周臣却并未因此而名利双收,相反,他的晚年生活窘迫。而那时正是唐寅名气正盛的时期,为了接济老师,唐寅会在周臣的画作中题上自己的签名,帮助老师卖画。等到仇英越来越有名气后,还有人收购周臣的作品挖取签名假冒仇英的作品,当然这是后话,周臣已经离世不得而知。
以当时人们的评判标准来看,周臣并不是一个一流的画家,但毫无疑问他是一个一流的美术教育家。他的存在使院体画和文人画有了一个契合点,更是成就了两位融合了院体画和文人画的绘画大家。
然而,在今天这个早已不是文人画为主流的喧器时代,周臣的价值不应该仅体现在有两位著名弟子。五百多年的时光流转,他依然有许多作品传世,而且拍卖的价格并不逊于两位弟子,可见他的画作一直以来都受到世人的喜爱。如今再看周臣以院体之笔绘文人气韵的画作,相信人们对于他在画坛的成就应该会有一个更准确客观的定位。
编辑/羽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