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冰河世纪2:消融》与上一集不同的是,它把矛盾线索设定在长毛象的内部关系上。第一集探讨的是,不同种类的动物在大难面前如何获得沟通、建立友谊。本集更像是“向内转”,着重探讨的是同一群体之间的内部情感问题,外在不同族群的冲突降为其次。前一集中激烈交锋的剑齿虎、长毛象、树獭之间不再有剑拔弩张的阶级角逐,而是延续了上一集中已经成立的友爱关系。本集中新发生的矛盾全部集中在长毛象之间。
长毛象希德在第一集中就是孤独的,在本集中,它荣幸地遇到了一个女毛象。这一主要矛盾的设定,十分符合冰河消融之后所有动物的生存苦恼。
经过冰河期,很多物种消失了。影片中的一个庞大背景,就是动物们始终担心自己会成为最后一个活化石,这种种族灭绝的忧虑一直萦绕在动物们的心头。
担心基因失传与期望基因遗传下去的历史责任,悲壮地放到了度过一劫的动物们身上,正是在这种生物学困扰的前提下,长毛象希德遭遇到了他的同族伙伴——女毛象爱莉。然而,艰苦的岁月使爱莉失去了自我意识——因为自小与一群负鼠生长在一起,她把自己等同于一只负鼠,由此形成了胆怯、顽皮而又活泼的性格。
男毛象与女毛象相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爱莉自我回归的过程。这使影片的主要冲突就变成了人类文化主题上一个非常庞大的品种,就是“认识自我,自我回归”这类“寻根问题”。
“我是谁”是每一个人都迫切想知道的问题,每个人都要以此来找到自己生存的方位。希德对爱莉自我意识的复苏,可谓是循循善诱,让爱莉在水中的倒影中看到自己的形象,从比较两人的身形来论证两人外形上的相似。这种逻辑推理,在开始的时候受到爱莉的强烈抵制,甚至爱莉以自我为标尺,必然要得出希德也是一只负鼠的结论。自我的迷失是导致判断失误的重要前提,电影就是通过“什么是真我”这一矛盾焦点,构建了两只长毛象思想沟通的过程,直到他们两个凭着同根同种的天生必然性,产生了本能的相互吸引。
影片对希德与爱莉的性格设置,也是推动电影情感主线的一个重要动力。两只长毛象始终处于情感的不断碰撞与激发过程中,希德的自我封闭与爱莉的活泼外向也构成了性格的反差。希德对爱莉心仪已久,称赞她有迷人的外表,但天生的冷淡性格又使他难以说出内心的爱,于是,他只能“顾左右而言它”,甚至把“拯救物种”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拿过来作为暗示感情的一个借口。这种纯粹是生物学上的爱情理由,显然不会得到爱莉的赞同,因此希德便赶忙又把它收了回去。
直到最后,希德救了爱莉,但仍然没有进行爱的表白。电影这时候表现希德在同伴们的鼓励下,鼓起勇气向即将远走的爱莉表述了爱意,他们的爱情终于水到渠成。这样的结尾,也说明一个温暖的季节来临的时候,必然带来爱情的复苏,一个物种的继承与发展也在影片的结尾被响亮地提了出来。当然,影片在处理希德向爱莉真情求爱的段落上有一点直率,未能表现出爱莉同样留恋不舍的心态。影片表现爱莉随着长毛象队伍远去的时候,一点没有写出她的留恋之情,直到希德追上队伍,她才兴高采烈地留下来。如果电影在表现希德追赶爱莉时,用镜头表现爱莉已经留在身后,既可以给人一种出人意料的感觉,同时也可以表现出爱莉那种心有灵犀的情感秘密。电影在这一点上,表现得有一点平淡了。
电影在整体背景氛围上,一直有一种达摩克利斯剑高悬的威胁和压力——时时刻刻提醒观众冰山即将消融、洪水将至的灭顶危机。影片中的情感故事,从头到尾一直处于这种外在压力下,使得影片充满着紧张的气氛,但也不乏舒缓柔曼的节奏。当冰坝断裂、洪水倾泻而出的时候,背景的压力与现实的情感故事交融在一起,影片中表现希德拯救爱莉的段落,完美地把大背景与前景人物交汇在一起,显示出电影处理矛盾冲突与人物情感时的游刃有余和融会贯通。
幽默的故事表现方式,也是影片令人开怀一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松鼠追寻橡果的过程,几乎如玩杂技一样,玩出了许多高超绝伦的技巧。松鼠在影片中完全承担了一个小丑的角色,他基本没有什么性格,就像小丑一样,总是隔三差五地跳出来,调节一下情绪,活跃一下气氛。像剑齿虎捉洞中的小负鼠的段落,则可以在电脑游戏中看到类似的创意,拿来全不费功夫地运用到这里,令人忍俊不禁……看这样一部电影,在轻松之余还能思考些问题,不能不说是一种享受。
长毛象希德在第一集中就是孤独的,在本集中,它荣幸地遇到了一个女毛象。这一主要矛盾的设定,十分符合冰河消融之后所有动物的生存苦恼。
经过冰河期,很多物种消失了。影片中的一个庞大背景,就是动物们始终担心自己会成为最后一个活化石,这种种族灭绝的忧虑一直萦绕在动物们的心头。
担心基因失传与期望基因遗传下去的历史责任,悲壮地放到了度过一劫的动物们身上,正是在这种生物学困扰的前提下,长毛象希德遭遇到了他的同族伙伴——女毛象爱莉。然而,艰苦的岁月使爱莉失去了自我意识——因为自小与一群负鼠生长在一起,她把自己等同于一只负鼠,由此形成了胆怯、顽皮而又活泼的性格。
男毛象与女毛象相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爱莉自我回归的过程。这使影片的主要冲突就变成了人类文化主题上一个非常庞大的品种,就是“认识自我,自我回归”这类“寻根问题”。
“我是谁”是每一个人都迫切想知道的问题,每个人都要以此来找到自己生存的方位。希德对爱莉自我意识的复苏,可谓是循循善诱,让爱莉在水中的倒影中看到自己的形象,从比较两人的身形来论证两人外形上的相似。这种逻辑推理,在开始的时候受到爱莉的强烈抵制,甚至爱莉以自我为标尺,必然要得出希德也是一只负鼠的结论。自我的迷失是导致判断失误的重要前提,电影就是通过“什么是真我”这一矛盾焦点,构建了两只长毛象思想沟通的过程,直到他们两个凭着同根同种的天生必然性,产生了本能的相互吸引。
影片对希德与爱莉的性格设置,也是推动电影情感主线的一个重要动力。两只长毛象始终处于情感的不断碰撞与激发过程中,希德的自我封闭与爱莉的活泼外向也构成了性格的反差。希德对爱莉心仪已久,称赞她有迷人的外表,但天生的冷淡性格又使他难以说出内心的爱,于是,他只能“顾左右而言它”,甚至把“拯救物种”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拿过来作为暗示感情的一个借口。这种纯粹是生物学上的爱情理由,显然不会得到爱莉的赞同,因此希德便赶忙又把它收了回去。
直到最后,希德救了爱莉,但仍然没有进行爱的表白。电影这时候表现希德在同伴们的鼓励下,鼓起勇气向即将远走的爱莉表述了爱意,他们的爱情终于水到渠成。这样的结尾,也说明一个温暖的季节来临的时候,必然带来爱情的复苏,一个物种的继承与发展也在影片的结尾被响亮地提了出来。当然,影片在处理希德向爱莉真情求爱的段落上有一点直率,未能表现出爱莉同样留恋不舍的心态。影片表现爱莉随着长毛象队伍远去的时候,一点没有写出她的留恋之情,直到希德追上队伍,她才兴高采烈地留下来。如果电影在表现希德追赶爱莉时,用镜头表现爱莉已经留在身后,既可以给人一种出人意料的感觉,同时也可以表现出爱莉那种心有灵犀的情感秘密。电影在这一点上,表现得有一点平淡了。
电影在整体背景氛围上,一直有一种达摩克利斯剑高悬的威胁和压力——时时刻刻提醒观众冰山即将消融、洪水将至的灭顶危机。影片中的情感故事,从头到尾一直处于这种外在压力下,使得影片充满着紧张的气氛,但也不乏舒缓柔曼的节奏。当冰坝断裂、洪水倾泻而出的时候,背景的压力与现实的情感故事交融在一起,影片中表现希德拯救爱莉的段落,完美地把大背景与前景人物交汇在一起,显示出电影处理矛盾冲突与人物情感时的游刃有余和融会贯通。
幽默的故事表现方式,也是影片令人开怀一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松鼠追寻橡果的过程,几乎如玩杂技一样,玩出了许多高超绝伦的技巧。松鼠在影片中完全承担了一个小丑的角色,他基本没有什么性格,就像小丑一样,总是隔三差五地跳出来,调节一下情绪,活跃一下气氛。像剑齿虎捉洞中的小负鼠的段落,则可以在电脑游戏中看到类似的创意,拿来全不费功夫地运用到这里,令人忍俊不禁……看这样一部电影,在轻松之余还能思考些问题,不能不说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