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谁不希望以最优惠的价格买到最好的产品呢?我们也不例外,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定期开车到位于维也纳以东几公里的“奥特莱斯”购物。古琦、普拉达、阿玛尼、爱斯卡达、托德和巴宝莉一字排开,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价廉物美,在原价基础上能打8到5折。难怪开张不久,这里就吸引了来自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俄罗斯的游客。
然而,随着来自中国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觉得这里越来越像是在上海或北京的“奥特莱斯”。一辆辆大客车送来中国游客,等几个小时后,这些中国游客个个拎着塞满名牌商品的旅行箱,满载而归。如果这些疲惫不堪但心情愉悦的中国游客仔细看看自己的包包、鞋子、衬衫、夹克和西装,大多数标签上都会写着“中国制造”。有些人可能会感到惊讶,他们的消费不仅有助于奥地利、意大利、英国和法国的时尚品牌,同时也为中国经济做出了贡献。由中国制造经过全球供应链体系再到奥地利的零售商,整个过程环环相扣,每一个国家都从中分得自己的蛋糕,设计师、生产商、裁缝、工厂工人、运输业、贸易公司、销售人员等等都受益匪浅。
当今世界经济紧密相连、相互交织,刚才的例子只是全球化经济的一个缩影。我们彼此互相影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就我们的世界观而言,我们仍然只是鼠目寸光而不及其余。
我们的世界正處于转型期。根据全球经济展望会议董事会在2013年5月发布的一项预测,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在全球GDP的比重将在2025年增加到52%左右,而发达经济体的比重将缩小到不足48%。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之间这种地位的转变将给我们的世界带来深远的影响,我们将不得不为每一个国家、企业、企业家和工人寻找新的角色定位。
问题是,在遇到经济跌宕起伏的时候,我们仍因循守旧,坚持过去的思维方式,可是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我们无法再通过本地化的措施来解决当前的问题。牛津大学教授伊恩·戈尔丁在他的《新的全球治理挑战》一书中写道:“全球化的跨越式发展已经超出了西方主导的全球治理模式”。中国GDP每增长或收缩一个百分点都会吸引世界各国的关注,但很多观点都会把中国与世界经济孤立开来。而实际上,国家、行业、机构以及个人的相互关联程度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如果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欧盟和美国出现经济萎缩或停滞,不难预测这势必会影响中国的出口,即使是最慷慨的中国旅客也将无法弥补,但它会有所帮助。到2012年,出境游的中国游客人数增加到8300万人次。随着中国对自然资源需求量的下降,澳大利亚的利益受损,但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正选择去澳大利亚旅游。从2013年1月到3月,中国前往澳大利亚的游客人数上升了19%,达到33.4万人次。入住大堡礁附近酒店的中国客人则上升了25%。
中国新兴中产阶级对汽车的需求为全球汽车产业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订单,实际上拯救了德国的汽车行业。相比之下,中国对棕榈油需求的下降,则为马来西亚或苏门答腊的棕榈油种植园主带来了烦恼。
中国对葡萄酒的消费以每年20%的水平增加,成为最大的潜在市场,同时,中国自己的葡萄酒生产商日益崛起为老牌葡萄酒生产商的有力竞争对手。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是,2011年《品醇客》杂志将中国的解百纳列为第一名,击败所有西方竞争对手。
中国正在向以消费者为主导的经济转型。全球经济放缓将导致出口导向型企业裁员。工资下降和提高就业率正吸引美国制造商将生产线搬回美国。投资仍然是中国经济的主要驱动力,向消费驱动型经济转型不无风险。消费品、服装、家用电器和食品生产商的未来在于中国自己的中产阶级及其对更高品质的追求。
品尝法国葡萄酒、穿意大利时装、驾驶德国汽车和使用西方的高科技产品,并不是中国消费者为世界经济贡献的唯一方法。中国正加大对服务业、高新技术和品牌营销方面的投入。三年前,以安全著称的沃尔沃汽车就已经被中国企业收购。地中海俱乐部也欢迎中国复星的投资,后者是中国最大的私有企业之一,其成功的典范值得让任何一家美国公司借鉴。 2012年初,中国三峡水电公司斥资27亿美元收购葡萄牙电力能源产业21%的股权。
的确,中国经济在今年二季度只增长了7.5%,比一季度的7.7%和去年四季度的7.9%有所放缓。世界各大新闻媒体对此解读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年代寿终正寝。即使是7.5%的增长率,也比西方国家的零增长要乐观许多。西方国家忽视了对非洲和拉丁美洲市场的开发,中国则把自己视为全球经济的组成部分和一个消费市场、世界工厂以及革新者。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目的地。中国自身也很快会成为最大的投资者。
不远千里来奥地利购买“中国制造”商品的中国游客既促进了奥地利的经济,也为自己国家做贡献。德国从向中国出口的纸张切割机中获益,韩国SK集团和中国签署了1.6亿美元的投资协议,组建一家合资企业,生产电动车电池。这样的例子可能会继续下去。每一个国家都不能被理解为单一的经济体,而是不可分割的世界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来自中国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觉得这里越来越像是在上海或北京的“奥特莱斯”。一辆辆大客车送来中国游客,等几个小时后,这些中国游客个个拎着塞满名牌商品的旅行箱,满载而归。如果这些疲惫不堪但心情愉悦的中国游客仔细看看自己的包包、鞋子、衬衫、夹克和西装,大多数标签上都会写着“中国制造”。有些人可能会感到惊讶,他们的消费不仅有助于奥地利、意大利、英国和法国的时尚品牌,同时也为中国经济做出了贡献。由中国制造经过全球供应链体系再到奥地利的零售商,整个过程环环相扣,每一个国家都从中分得自己的蛋糕,设计师、生产商、裁缝、工厂工人、运输业、贸易公司、销售人员等等都受益匪浅。
当今世界经济紧密相连、相互交织,刚才的例子只是全球化经济的一个缩影。我们彼此互相影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就我们的世界观而言,我们仍然只是鼠目寸光而不及其余。
我们的世界正處于转型期。根据全球经济展望会议董事会在2013年5月发布的一项预测,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在全球GDP的比重将在2025年增加到52%左右,而发达经济体的比重将缩小到不足48%。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之间这种地位的转变将给我们的世界带来深远的影响,我们将不得不为每一个国家、企业、企业家和工人寻找新的角色定位。
问题是,在遇到经济跌宕起伏的时候,我们仍因循守旧,坚持过去的思维方式,可是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我们无法再通过本地化的措施来解决当前的问题。牛津大学教授伊恩·戈尔丁在他的《新的全球治理挑战》一书中写道:“全球化的跨越式发展已经超出了西方主导的全球治理模式”。中国GDP每增长或收缩一个百分点都会吸引世界各国的关注,但很多观点都会把中国与世界经济孤立开来。而实际上,国家、行业、机构以及个人的相互关联程度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如果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欧盟和美国出现经济萎缩或停滞,不难预测这势必会影响中国的出口,即使是最慷慨的中国旅客也将无法弥补,但它会有所帮助。到2012年,出境游的中国游客人数增加到8300万人次。随着中国对自然资源需求量的下降,澳大利亚的利益受损,但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正选择去澳大利亚旅游。从2013年1月到3月,中国前往澳大利亚的游客人数上升了19%,达到33.4万人次。入住大堡礁附近酒店的中国客人则上升了25%。
中国新兴中产阶级对汽车的需求为全球汽车产业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订单,实际上拯救了德国的汽车行业。相比之下,中国对棕榈油需求的下降,则为马来西亚或苏门答腊的棕榈油种植园主带来了烦恼。
中国对葡萄酒的消费以每年20%的水平增加,成为最大的潜在市场,同时,中国自己的葡萄酒生产商日益崛起为老牌葡萄酒生产商的有力竞争对手。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是,2011年《品醇客》杂志将中国的解百纳列为第一名,击败所有西方竞争对手。
中国正在向以消费者为主导的经济转型。全球经济放缓将导致出口导向型企业裁员。工资下降和提高就业率正吸引美国制造商将生产线搬回美国。投资仍然是中国经济的主要驱动力,向消费驱动型经济转型不无风险。消费品、服装、家用电器和食品生产商的未来在于中国自己的中产阶级及其对更高品质的追求。
品尝法国葡萄酒、穿意大利时装、驾驶德国汽车和使用西方的高科技产品,并不是中国消费者为世界经济贡献的唯一方法。中国正加大对服务业、高新技术和品牌营销方面的投入。三年前,以安全著称的沃尔沃汽车就已经被中国企业收购。地中海俱乐部也欢迎中国复星的投资,后者是中国最大的私有企业之一,其成功的典范值得让任何一家美国公司借鉴。 2012年初,中国三峡水电公司斥资27亿美元收购葡萄牙电力能源产业21%的股权。
的确,中国经济在今年二季度只增长了7.5%,比一季度的7.7%和去年四季度的7.9%有所放缓。世界各大新闻媒体对此解读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年代寿终正寝。即使是7.5%的增长率,也比西方国家的零增长要乐观许多。西方国家忽视了对非洲和拉丁美洲市场的开发,中国则把自己视为全球经济的组成部分和一个消费市场、世界工厂以及革新者。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目的地。中国自身也很快会成为最大的投资者。
不远千里来奥地利购买“中国制造”商品的中国游客既促进了奥地利的经济,也为自己国家做贡献。德国从向中国出口的纸张切割机中获益,韩国SK集团和中国签署了1.6亿美元的投资协议,组建一家合资企业,生产电动车电池。这样的例子可能会继续下去。每一个国家都不能被理解为单一的经济体,而是不可分割的世界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