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特色小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也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建设特色小镇必须围绕布局合理化、发展集约化、产业特色化、企业高新化、小镇绿色化,延长产业链、补强创新链、提升价值链、营造生态链“五化四链”目标,突出模式、颜值、生态、产业、文化、主体六大要素,把小镇打造成为产业的高地、投资的洼地、百姓的福地。
建设特色小镇必须突出模式这一“法宝”。创新模式是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的“法宝”。特色小镇在国内由浙江省最初定义和实践,当前主要有两种建设模式,一种是国家住建部、发改委等部委倡导的特色小镇,类型主要有工业发展型、历史文化型、旅游发展型、民族聚居型、农业服务型和商贸流通型;一种是浙江省倡导的特色小镇,不是建制镇,强调的是平台概念,即结合自身特质,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无论哪种模式,其核心生命力在于特色,即做到“三个一”,当地第一、区域唯一、产业文化旅游合一。小镇之美,美在特色、贵在特色、难在特色,必须因地制宜,找准小镇的“性格”,凸显特色、放大特色,决不能“千篇一律”“百镇一面”。“产业文化旅游合一”就是要注重功能叠加,拉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只有根据特色小镇的产业定位,创新理念开发旅游功能、文化功能,特色小镇才能孵化新业态、满足新需求、生成新产业。比如说,浙江乌镇,乌镇原来的历史传承是全国第一,后来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召开,乌镇又多了一个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知名度,它的生命力就比较强。
建设特色小镇必须要有颜值这一“定力”。特色小镇的直接表现就是景观风貌,也要“颜值高”“品质佳”,这样才有吸引力。从外在来说,应当融合乡村所处地域的自然环境特色,做到有河湖水系的地方就要有水乡韵味,平原地区要展示田园风光,有山的地方要体现山村风貌,打造出各有特色、别有韵味的乡村风貌。从内在来说,就是要提升小镇品质,重点完善水、电、路、气、供热、通信等配套设施,以及学校、医院、娱乐、体育等公共服务,赋予小镇居民享受高品质教育、医疗、社保的权利,让人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
建设特色小鎮必须强化生态这一“主题”。特色小镇是以人为本的宜居宜业家园,必须要让生产、生活、生态融为一体。浙江的特色小镇之所以打造得比较成功,非常关键的一环就是坚持生态优先,注重环境保护,实行“嵌入式开发”,确保了小镇的“高颜值”。因此,在特色小镇的建设、培育、实施各个阶段,必须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放在首位,在小镇的产业项目、基础设施、社区配套、功能布局、建设模式以及体制机制等各个领域、各个要素方面都要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把生态修复转变成生态资源,把生态资源转变成生态资本,把生态资本转变成生态财富。
建设特色小镇必须围绕产业这一“根本”。没有特色产业支撑,聚不起人气,造出的新镇就可能会变“空镇”“鬼城”。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应当突出主导产业带动,深挖每个特色小镇最有基础、最具潜力、最能成长的特色产业,打造出独特的产业生态,形成规模效应,发挥集聚优势,做到“以产立镇、以产带镇、以产兴镇”。一个功能完善的特色小镇一定是一二三产融合体和城乡复合体,既能增加有效供给,又能创造新的需求;既能带动工农业发展,又能带动乡村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既能推动产业加快聚集,又能补齐新兴产业发展短板。我们应当因地制宜,做好“有中生新”和“无中生有”八个字的文章,把产业重心放在全域旅游、电子商务、健康养老、文化创意等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培育上,做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实体和虚拟相结合、内贸与外贸相结合、创业和创新相结合”,把特色小镇建成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集合体,这样的小镇才有活力。比如,石嘴山的黄河国际数字电影小镇,就是依托黄河古渡坊及周边万亩红柳园,与西部控股集团合作,共同打造的集大数据服务中心、文学创作、影视创作、影视展播及影视生活线下体验等为一体的国际数字电影小镇。
建设特色小镇必须挖掘文化这一“内涵”。文化历史是小镇的灵魂。中国农村和小城镇文明历史悠久,许多历史文化都起始于乡土、发源于农村。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成果相比,小镇大多保持了农村生产生活的特点,彰显区域特色、体现民风民俗、传承优秀文化,保留着优美的田园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我们应当注入生态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充分发挥文化“塑魂、兴业、聚人”的重要功能,挖掘、整理、记录历史、故事,保护和利用文化依存,培育村落的独特气质,形成独特的文化标识。在国内,有很多地方的发展就依托于杰出的历史名人,比如说乔家大院、屈原故里等,文化底蕴越深厚,文化内涵越丰富,这个小镇的生命力就越强。
建设特色小镇必须发挥主体这一“动力”。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政府不能大包大揽,既不当“家长”,也不做“保姆”,要把激发内生动力和借助外力推动有机结合起来。特色小镇的主体是镇,要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特色小镇建设,将主体变成运动员,而不是旁观者、评论员。要在发现培育一批、吸引回乡一批、外地招引一批“三个一批”上下功夫,做好人才、项目、资金、产业的培育和引进,推动特色小镇建设。同时,要创新投入方式,吸引市场主体投资建设特色小镇,借智发展、借船出海、借资发力。
(作者系石嘴山市市委副书记、市长)
责任编辑:谢 斌
建设特色小镇必须突出模式这一“法宝”。创新模式是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的“法宝”。特色小镇在国内由浙江省最初定义和实践,当前主要有两种建设模式,一种是国家住建部、发改委等部委倡导的特色小镇,类型主要有工业发展型、历史文化型、旅游发展型、民族聚居型、农业服务型和商贸流通型;一种是浙江省倡导的特色小镇,不是建制镇,强调的是平台概念,即结合自身特质,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无论哪种模式,其核心生命力在于特色,即做到“三个一”,当地第一、区域唯一、产业文化旅游合一。小镇之美,美在特色、贵在特色、难在特色,必须因地制宜,找准小镇的“性格”,凸显特色、放大特色,决不能“千篇一律”“百镇一面”。“产业文化旅游合一”就是要注重功能叠加,拉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只有根据特色小镇的产业定位,创新理念开发旅游功能、文化功能,特色小镇才能孵化新业态、满足新需求、生成新产业。比如说,浙江乌镇,乌镇原来的历史传承是全国第一,后来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召开,乌镇又多了一个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知名度,它的生命力就比较强。
建设特色小镇必须要有颜值这一“定力”。特色小镇的直接表现就是景观风貌,也要“颜值高”“品质佳”,这样才有吸引力。从外在来说,应当融合乡村所处地域的自然环境特色,做到有河湖水系的地方就要有水乡韵味,平原地区要展示田园风光,有山的地方要体现山村风貌,打造出各有特色、别有韵味的乡村风貌。从内在来说,就是要提升小镇品质,重点完善水、电、路、气、供热、通信等配套设施,以及学校、医院、娱乐、体育等公共服务,赋予小镇居民享受高品质教育、医疗、社保的权利,让人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
建设特色小鎮必须强化生态这一“主题”。特色小镇是以人为本的宜居宜业家园,必须要让生产、生活、生态融为一体。浙江的特色小镇之所以打造得比较成功,非常关键的一环就是坚持生态优先,注重环境保护,实行“嵌入式开发”,确保了小镇的“高颜值”。因此,在特色小镇的建设、培育、实施各个阶段,必须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放在首位,在小镇的产业项目、基础设施、社区配套、功能布局、建设模式以及体制机制等各个领域、各个要素方面都要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把生态修复转变成生态资源,把生态资源转变成生态资本,把生态资本转变成生态财富。
建设特色小镇必须围绕产业这一“根本”。没有特色产业支撑,聚不起人气,造出的新镇就可能会变“空镇”“鬼城”。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应当突出主导产业带动,深挖每个特色小镇最有基础、最具潜力、最能成长的特色产业,打造出独特的产业生态,形成规模效应,发挥集聚优势,做到“以产立镇、以产带镇、以产兴镇”。一个功能完善的特色小镇一定是一二三产融合体和城乡复合体,既能增加有效供给,又能创造新的需求;既能带动工农业发展,又能带动乡村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既能推动产业加快聚集,又能补齐新兴产业发展短板。我们应当因地制宜,做好“有中生新”和“无中生有”八个字的文章,把产业重心放在全域旅游、电子商务、健康养老、文化创意等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培育上,做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实体和虚拟相结合、内贸与外贸相结合、创业和创新相结合”,把特色小镇建成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集合体,这样的小镇才有活力。比如,石嘴山的黄河国际数字电影小镇,就是依托黄河古渡坊及周边万亩红柳园,与西部控股集团合作,共同打造的集大数据服务中心、文学创作、影视创作、影视展播及影视生活线下体验等为一体的国际数字电影小镇。
建设特色小镇必须挖掘文化这一“内涵”。文化历史是小镇的灵魂。中国农村和小城镇文明历史悠久,许多历史文化都起始于乡土、发源于农村。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成果相比,小镇大多保持了农村生产生活的特点,彰显区域特色、体现民风民俗、传承优秀文化,保留着优美的田园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我们应当注入生态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充分发挥文化“塑魂、兴业、聚人”的重要功能,挖掘、整理、记录历史、故事,保护和利用文化依存,培育村落的独特气质,形成独特的文化标识。在国内,有很多地方的发展就依托于杰出的历史名人,比如说乔家大院、屈原故里等,文化底蕴越深厚,文化内涵越丰富,这个小镇的生命力就越强。
建设特色小镇必须发挥主体这一“动力”。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政府不能大包大揽,既不当“家长”,也不做“保姆”,要把激发内生动力和借助外力推动有机结合起来。特色小镇的主体是镇,要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特色小镇建设,将主体变成运动员,而不是旁观者、评论员。要在发现培育一批、吸引回乡一批、外地招引一批“三个一批”上下功夫,做好人才、项目、资金、产业的培育和引进,推动特色小镇建设。同时,要创新投入方式,吸引市场主体投资建设特色小镇,借智发展、借船出海、借资发力。
(作者系石嘴山市市委副书记、市长)
责任编辑:谢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