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误诊病种及误诊原因,降低误诊率。方法:收集丹东市中心医院血液科自2000年以来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48例中,选取其中首诊为其他疾病的23例,对初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首诊误诊率为48%,误诊疾病主要有骨关节病、贫血、肾炎、感染、神经病变及心脏病等。结论:多发性骨髓瘤误诊率极高,加强对此病的认识,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如骨髓象、免疫电泳、影像学检查等,是降低误诊率的关键。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误诊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浆细胞克隆性增生的恶性肿瘤,多发于50-60岁之间的成年人。其临床特征为骨髓中浆细胞克隆性增殖,引起溶骨性骨质破坏,血清中出现单克隆球蛋白,尿中出现本-周蛋白,最后导致贫血和肾功能损害。由于瘤细胞的恶性程度和浸润范围不一,合成分泌异常免疫球蛋白多寡不同,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很容易误诊。现将丹东市中心医院2000年以来收治多发性骨髓瘤48例中,首诊为其他疾病的23例的误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23例误诊病例均经骨髓穿刺及免疫电泳检查,符合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标准。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35-72岁,平均53岁。其中首发症状为骨痛9例,贫血及出血4例,肾功能损害3例,发热、咳嗽2例,坐骨神经痛2例,截瘫2例,心衰1例。
2.误诊病种分析。①骨痛是多发性骨髓瘤常见的症状,骨骼疼痛是多发性骨髓瘤早期和临床主要症状,发生率占75%,其中以腰骶痛最常见,占70%。其发病机制是骨髓瘤细胞可浸润并分泌破骨细胞激素,造成破骨细胞对骨的吸收溶解增加,而不伴新骨形成的增加,导致溶骨性损害,引起骨质疏松、骨质破坏及病理性骨折。本组以骨痛为首发症状而就诊9例患者,其中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3例,误诊为骨转移癌2例,误诊外伤骨折2例,误诊为腰肌劳损、腰椎间盘脱出症2例。②贫血、出血可为首发症状,也可在疾病的进程中发生,其发生机制与瘤细胞侵犯红骨髓、血小板减少及凝血障碍等有关。本组初诊时误诊为缺铁性贫血2例,血小板减少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③肾功能损害是重要表现之一。主要表现有蛋白尿、管型尿或肾功能不全等,其发病机制主要是本-周蛋白沉积,导致肾小管细胞变性,加之高血钙引起多尿,高尿酸导致尿酸性肾病等原因。本组病例误诊为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3例。④多发性骨髓瘤并发各种感染的发生率在50%以上。其发病机制是异常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异常增生,造成正常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减少,同时中性粒细胞减少而导致感染。本组误诊肺炎2例。⑤多发性骨髓瘤可有神经系统损害,据报道其发生率在40%-60%。主要是由于肿瘤的浸润,导致脊髓或周围神经的压迫症状。临床表现为神经根痛、截瘫、发作性晕厥、肢体进行性对称性感觉运动障碍等。本组误诊为坐骨神经痛2例, 脊髓肿瘤2例。⑥多发性骨髓瘤可表现为高粘滞综合征。主要是由于血浆蛋白异常可使血液粘滞性过高,引起血流缓慢、组织淤血和缺氧,在视网膜、中枢神经核心血管系统尤为显著,可表现有头昏、眼花、耳鸣、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慢性心衰等。本组误诊为心脏病1例。
二、讨论
1.多发性骨髓瘤起病隐匿,临床前期可长达数年至20余年。部分病人长期无症状,骨髓浆细胞<10%,更易误诊、漏诊。该病误诊率高达60%,误诊病种达20余种。2.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多样化而缺乏特异性。某些患者一种或几种症状先后出现为主,特别是以并发症为首发症状,常因临床医生经验不足,未做系统检查而误诊。3.临床上有些非血液专业的医生,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某些特殊症状认识不足,只满足于本专业疾病的一般性诊断,对与临床表现不完全符合或久治不愈等现象未及时寻找原因,而延误诊治。4.减少误诊率的方法是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对中年以上若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警惕该病的可能:①进行性骨痛;②骨质疏松进展迅速,伴血钙增高;③骨肿块尤其是在扁骨;④病理性骨折;⑤持续蛋白尿或伴肾功能损害而血压正常;⑥多次反复感染,一般抗炎效果差;⑦不明原因的出血,以及血沉明显增快。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31-636.
[2]李宁静,李宏然,赵相印等.多发性骨髓瘤诊断的探讨(附2547例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1995,17(1):43-44.等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误诊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浆细胞克隆性增生的恶性肿瘤,多发于50-60岁之间的成年人。其临床特征为骨髓中浆细胞克隆性增殖,引起溶骨性骨质破坏,血清中出现单克隆球蛋白,尿中出现本-周蛋白,最后导致贫血和肾功能损害。由于瘤细胞的恶性程度和浸润范围不一,合成分泌异常免疫球蛋白多寡不同,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很容易误诊。现将丹东市中心医院2000年以来收治多发性骨髓瘤48例中,首诊为其他疾病的23例的误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23例误诊病例均经骨髓穿刺及免疫电泳检查,符合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标准。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35-72岁,平均53岁。其中首发症状为骨痛9例,贫血及出血4例,肾功能损害3例,发热、咳嗽2例,坐骨神经痛2例,截瘫2例,心衰1例。
2.误诊病种分析。①骨痛是多发性骨髓瘤常见的症状,骨骼疼痛是多发性骨髓瘤早期和临床主要症状,发生率占75%,其中以腰骶痛最常见,占70%。其发病机制是骨髓瘤细胞可浸润并分泌破骨细胞激素,造成破骨细胞对骨的吸收溶解增加,而不伴新骨形成的增加,导致溶骨性损害,引起骨质疏松、骨质破坏及病理性骨折。本组以骨痛为首发症状而就诊9例患者,其中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3例,误诊为骨转移癌2例,误诊外伤骨折2例,误诊为腰肌劳损、腰椎间盘脱出症2例。②贫血、出血可为首发症状,也可在疾病的进程中发生,其发生机制与瘤细胞侵犯红骨髓、血小板减少及凝血障碍等有关。本组初诊时误诊为缺铁性贫血2例,血小板减少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③肾功能损害是重要表现之一。主要表现有蛋白尿、管型尿或肾功能不全等,其发病机制主要是本-周蛋白沉积,导致肾小管细胞变性,加之高血钙引起多尿,高尿酸导致尿酸性肾病等原因。本组病例误诊为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3例。④多发性骨髓瘤并发各种感染的发生率在50%以上。其发病机制是异常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异常增生,造成正常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减少,同时中性粒细胞减少而导致感染。本组误诊肺炎2例。⑤多发性骨髓瘤可有神经系统损害,据报道其发生率在40%-60%。主要是由于肿瘤的浸润,导致脊髓或周围神经的压迫症状。临床表现为神经根痛、截瘫、发作性晕厥、肢体进行性对称性感觉运动障碍等。本组误诊为坐骨神经痛2例, 脊髓肿瘤2例。⑥多发性骨髓瘤可表现为高粘滞综合征。主要是由于血浆蛋白异常可使血液粘滞性过高,引起血流缓慢、组织淤血和缺氧,在视网膜、中枢神经核心血管系统尤为显著,可表现有头昏、眼花、耳鸣、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慢性心衰等。本组误诊为心脏病1例。
二、讨论
1.多发性骨髓瘤起病隐匿,临床前期可长达数年至20余年。部分病人长期无症状,骨髓浆细胞<10%,更易误诊、漏诊。该病误诊率高达60%,误诊病种达20余种。2.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多样化而缺乏特异性。某些患者一种或几种症状先后出现为主,特别是以并发症为首发症状,常因临床医生经验不足,未做系统检查而误诊。3.临床上有些非血液专业的医生,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某些特殊症状认识不足,只满足于本专业疾病的一般性诊断,对与临床表现不完全符合或久治不愈等现象未及时寻找原因,而延误诊治。4.减少误诊率的方法是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对中年以上若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警惕该病的可能:①进行性骨痛;②骨质疏松进展迅速,伴血钙增高;③骨肿块尤其是在扁骨;④病理性骨折;⑤持续蛋白尿或伴肾功能损害而血压正常;⑥多次反复感染,一般抗炎效果差;⑦不明原因的出血,以及血沉明显增快。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31-636.
[2]李宁静,李宏然,赵相印等.多发性骨髓瘤诊断的探讨(附2547例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1995,17(1):43-44.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