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市丰台第五小学创建于1951年,现有3个校区72个教学班,近3000名学生、190位教师。学校在近60年的办学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形成了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教育更是在近二十多年中得到了持续和稳固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更为师生的学习和生活平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近年我校总结多年的办学经验,确立了“精彩天地、幸福摇篮”的办学总目标,把“共创幸福”作为学校办学的核心价值观,把“自信、自主、自律、自强、自豪”作为学生培养目标;把“快乐幸福、博学高雅”、让“不一样的师生,一样的精彩”作为学校艺术教育的理念。将幸福教育贯穿到学校工作的全过程,让教师充满智慧地工作,让学生在校园里展现风采!让学校成为一个幸福快乐的校园!
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认为,音乐是人的修养最后完成的标志,即“兴于诗、立于理、成于乐”(《论语·泰伯》)。又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理;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主张通过艺术教育来引领人的崇高精神。蔡元培先生说:“艺术最主要的作用是增进文化之进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完全发展的人。”
在实践中我们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艺术教育在学生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成为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校“快乐幸福、博学高雅”的思想,意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意在让学生在一个人文、自然科学、艺术相融合的环境中健康幸福成长,形成一种快乐幸福、生动活泼、课内与课外并重的教育体系,从而逐步完善学生的人格。让不一样的师生,拥有一样的精彩。
让师生浸润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
美育的作用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学校艺术教育须统一规划、整体部署,达到处处体现,时时浸润。人是美的,物是美的。每一项工作都以是否给人以美的启迪为标准。所以我校始终坚持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使课堂教学主渠道及课外艺术活动等有机结合,积极为学生创造和提供机会、搭建平台,让他们在活动中展示自我、享受成功与快乐。以下为我校艺术教育的框架图:
如学校艺术节每年5月举行,至今已是第十七届。为给更多的孩子提供创造和展示的舞台,近年的艺术节创设多项展示和比赛单元,还可自创项目,形式也不限,但人人都要参与,可集体、可个人,也可跨班级合作演出。平时在班级中可能默默无闻的孩子照样能走上大舞台。
再如每个学校都有因智力水平低而跟不上的学生,他们是教师最头痛的孩子。说学习、说考试成绩肯定是不行。能否给这样的孩子一片天空,给他们以一个舞台,考验着我们每一个教育者。我们的一位老师在案例中写道:
音乐——给他自信和快乐
这是一名六年级学生,他已经在我校上了七年学了,边缘智商,还因治疗多动症在家休学一年。但他却是我们的关注点,上音乐课时他总是会随着琴声摇头晃脑,每周一升旗时在队伍的最后他会不由自主地像模像样地打起拍子。仔细观察,他还真有这方面的特长。我们建议他妈妈让他学习声乐,老师在学校中也给他特殊的关照。现在你见到他,天真的笑意总是写在脸上,无论在教室还是在操场,他总是蹦跳着和老师热情地打招呼。现在每节音乐课上,他总是和我站在一起,充当着小指挥的角色,准确而有节奏的表演,时常掀起音乐学习的高潮,老师和学生都是他忠实的欣赏者。
他虽然文化学习一塌糊涂,但是音乐智能很发达,歌唱得好。只要一听到乐声就会不由自主地指挥起来。我们老师和学生淡化了他的弱势,挖掘了他的音乐潜能,给他创造了展示的空间,使他增强了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他临近毕业的这一年,在老师的帮助下,他还站在了领操台上,指挥全校师生唱国歌和校歌。毕业典礼上,他兴高采烈地为全校师生引吭高歌,唱了一曲《欢乐中国年》,这将是他童年生活难忘的一幕。
海燕艺术团引领学校艺术教育发展
学校民乐团成立于1987年,是北京市最早建立的学校民乐艺术团之一,1992年被市教委首批命名为北京市银帆艺术团民乐一团。多年来,乐团克服重重困难,在摸索中发展,在发展中前进,2004年被授予北京市金帆民乐团的称号。乐团成绩斐然,享誉市区。据不完全统计,共培养了近百位专业人才,同时很多同学在世界各地弘扬和传播着深悠的中华文化。由此,我们以金帆的工作为龙头,学校的管乐团、合唱团、舞蹈队等艺术团队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形成了具有较大规模的丰台五小“海燕艺术团”。参与团队训练的学生涵盖一至六年级,人数达到近千人。民乐团、管乐团、合唱团、舞蹈团、京剧团积极参加市区学生艺术节比赛,分别获得北京市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三届集体项目一等奖,每年都有百名以上同学在全国、市区获得个人比赛的一、二等奖。乐团同学还积极参与多项国内外少年儿童的艺术交流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增长了见识,进一步提高了修养和素质。更难能可贵的是艺术团队的团员们在技能得到锻炼的同时,他们的自信心、责任感、自豪感、团队意识也随之更强,这也正是我们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学校艺术团队越来越成为学生的向往,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
校本课程让学生的兴趣融入民族传统文化
开发校本课程,艺术教育课程化。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开发适宜的校本课程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民乐的带动作用让我们思考:继承和弘扬民族艺术的文化是当前重要的任务。在国际化日益发达的今天,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为了让学生的兴趣、爱好融入民族传统文化,我们把民族艺术纳入了校本课程,让学生在民族文化的熏陶下,提高观察分析、动手动脑、创新与审美能力,同时也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因此,学校开发了《走进民族艺术》的校本课程,民族音乐、走进京剧、民族舞蹈、民族美术(剪纸、扎染、京剧脸谱、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穿编、泥塑等)、软硬笔书法、国画、民族体育(武术、棋类等)、国学经典诵读以及富有班级特色的课程,如茶艺、布艺等构成学校校本课程的体系,深受学生喜爱。同时和国家、地方课程相辅相成,形成我校独特的民族艺术浸润学生心灵的特点,同时也为加强我校艺术教育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京剧课上学生们字正腔圆学唱名曲名段,武术课上学生们一招一式做得有力、有神,显示出自强不息的武术精神……学生们在民族艺术的海洋里畅游,感受着艺术带给他们的无穷快乐。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了广阔、自由的发展空间。正像学生自己说的那样,丰台五小不仅让我学到许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琴棋书画等方面的高雅情趣和艺术特长,使我受益终身。的确,学生在艺术课程的滋养下,爱国情怀、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锻炼、发展和提高,民族艺术校本课程真正成了学生快乐幸福的源泉。
让不一样的学生一样的精彩。学校明确提出:人人学会1~2项终身受益的民族艺术项目。从兴趣到情趣再到特长,由此培养每一个孩子高雅的艺术气质,从小养成热爱艺术的良好习惯。因为这是丰富学生未来幸福生活的精神食粮。《走进民族艺术》课程,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融入多种学习方式,让每个孩子都体验了学习民族文化的快乐,在自由而充满个性的民族艺术学习中生成智慧,提高艺术素质。在剪纸和穿编课上,学生在画画、叠叠、折折、刻刻、剪剪、染染中体味到剪纸和穿编等制作的乐趣,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剪纸在实际社会生活中的运用,并了解民间剪纸朴素的表现手法、娴熟的剪纸技艺。学校开展剪纸等形式庆佳节活动,组织学生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感恩节等重大节日,自己动手,用剪纸作品装点、美化自己的班级、家庭和学习生活。充分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拓展他们的审美视野,增强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同时更给予学生展示自己精彩的空间。
特色班级课程的开发实施给学生带来别样的体验。在“共享成长”中,激发了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热情,广大教师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发挥自身优势与学生特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班级课程,“剪纸班”、“经典诵读班”、“茶艺班”、“京剧班”……因为有特长的科任教师的参与,从而提升了班级课程开发的质量,各具特色的课程文化建设正在在声有色地开展着。楼道里的展板就能看出每个班级的精彩。
为了让每个层面的孩子都能够获得艺术成就感,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族艺术实践活动,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每学期家长开放日上的作品展示,艺术节上多种项目的比赛、展览和汇报演出,运动会入场式等平台给每个孩子创造了锻炼机会;五小的每个孩子都有展示自己艺术特长、享受成功喜悦的机会,尽管每个孩子的艺术起点不一样,但都有一颗追求艺术和爱美的心,这更加凸显出“不一样的学生,一样的精彩”教育思想。
在开展民族艺术校本课程中,要求教师关注学生个体,尊重个体差异,让学生在自由而充满个性的民乐艺术学习中生成智慧,提高素质。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等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方式。
置身校园,你能深深体会到学校硬课程和软文化有机结合的匠心。孩子们会被校园民族艺术教育的氛围所浸润:走廊里悬挂着同学们珍贵的民族美术的涂鸦作品,映衬出学生稚嫩的梦想;精美的演出照片,留下了金帆民乐团、海燕管乐团、民族舞蹈团不寻常的成长岁月、不断壮大辉煌的足迹;一幅幅民族艺术的作品随处可见,营造了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民族艺术的浸润,激发出每个孩子的自豪之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这是我们的教育信念,也是我们丰台五小人的教育追求和理想!
让在这里的每个生命都不断绽放精彩,让丰台五小日益成为积淀幸福的摇篮!■
□编辑 郭卿
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认为,音乐是人的修养最后完成的标志,即“兴于诗、立于理、成于乐”(《论语·泰伯》)。又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理;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主张通过艺术教育来引领人的崇高精神。蔡元培先生说:“艺术最主要的作用是增进文化之进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完全发展的人。”
在实践中我们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艺术教育在学生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成为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校“快乐幸福、博学高雅”的思想,意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意在让学生在一个人文、自然科学、艺术相融合的环境中健康幸福成长,形成一种快乐幸福、生动活泼、课内与课外并重的教育体系,从而逐步完善学生的人格。让不一样的师生,拥有一样的精彩。
让师生浸润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
美育的作用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学校艺术教育须统一规划、整体部署,达到处处体现,时时浸润。人是美的,物是美的。每一项工作都以是否给人以美的启迪为标准。所以我校始终坚持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使课堂教学主渠道及课外艺术活动等有机结合,积极为学生创造和提供机会、搭建平台,让他们在活动中展示自我、享受成功与快乐。以下为我校艺术教育的框架图:
如学校艺术节每年5月举行,至今已是第十七届。为给更多的孩子提供创造和展示的舞台,近年的艺术节创设多项展示和比赛单元,还可自创项目,形式也不限,但人人都要参与,可集体、可个人,也可跨班级合作演出。平时在班级中可能默默无闻的孩子照样能走上大舞台。
再如每个学校都有因智力水平低而跟不上的学生,他们是教师最头痛的孩子。说学习、说考试成绩肯定是不行。能否给这样的孩子一片天空,给他们以一个舞台,考验着我们每一个教育者。我们的一位老师在案例中写道:
音乐——给他自信和快乐
这是一名六年级学生,他已经在我校上了七年学了,边缘智商,还因治疗多动症在家休学一年。但他却是我们的关注点,上音乐课时他总是会随着琴声摇头晃脑,每周一升旗时在队伍的最后他会不由自主地像模像样地打起拍子。仔细观察,他还真有这方面的特长。我们建议他妈妈让他学习声乐,老师在学校中也给他特殊的关照。现在你见到他,天真的笑意总是写在脸上,无论在教室还是在操场,他总是蹦跳着和老师热情地打招呼。现在每节音乐课上,他总是和我站在一起,充当着小指挥的角色,准确而有节奏的表演,时常掀起音乐学习的高潮,老师和学生都是他忠实的欣赏者。
他虽然文化学习一塌糊涂,但是音乐智能很发达,歌唱得好。只要一听到乐声就会不由自主地指挥起来。我们老师和学生淡化了他的弱势,挖掘了他的音乐潜能,给他创造了展示的空间,使他增强了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他临近毕业的这一年,在老师的帮助下,他还站在了领操台上,指挥全校师生唱国歌和校歌。毕业典礼上,他兴高采烈地为全校师生引吭高歌,唱了一曲《欢乐中国年》,这将是他童年生活难忘的一幕。
海燕艺术团引领学校艺术教育发展
学校民乐团成立于1987年,是北京市最早建立的学校民乐艺术团之一,1992年被市教委首批命名为北京市银帆艺术团民乐一团。多年来,乐团克服重重困难,在摸索中发展,在发展中前进,2004年被授予北京市金帆民乐团的称号。乐团成绩斐然,享誉市区。据不完全统计,共培养了近百位专业人才,同时很多同学在世界各地弘扬和传播着深悠的中华文化。由此,我们以金帆的工作为龙头,学校的管乐团、合唱团、舞蹈队等艺术团队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形成了具有较大规模的丰台五小“海燕艺术团”。参与团队训练的学生涵盖一至六年级,人数达到近千人。民乐团、管乐团、合唱团、舞蹈团、京剧团积极参加市区学生艺术节比赛,分别获得北京市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三届集体项目一等奖,每年都有百名以上同学在全国、市区获得个人比赛的一、二等奖。乐团同学还积极参与多项国内外少年儿童的艺术交流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增长了见识,进一步提高了修养和素质。更难能可贵的是艺术团队的团员们在技能得到锻炼的同时,他们的自信心、责任感、自豪感、团队意识也随之更强,这也正是我们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学校艺术团队越来越成为学生的向往,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
校本课程让学生的兴趣融入民族传统文化
开发校本课程,艺术教育课程化。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开发适宜的校本课程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民乐的带动作用让我们思考:继承和弘扬民族艺术的文化是当前重要的任务。在国际化日益发达的今天,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为了让学生的兴趣、爱好融入民族传统文化,我们把民族艺术纳入了校本课程,让学生在民族文化的熏陶下,提高观察分析、动手动脑、创新与审美能力,同时也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因此,学校开发了《走进民族艺术》的校本课程,民族音乐、走进京剧、民族舞蹈、民族美术(剪纸、扎染、京剧脸谱、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穿编、泥塑等)、软硬笔书法、国画、民族体育(武术、棋类等)、国学经典诵读以及富有班级特色的课程,如茶艺、布艺等构成学校校本课程的体系,深受学生喜爱。同时和国家、地方课程相辅相成,形成我校独特的民族艺术浸润学生心灵的特点,同时也为加强我校艺术教育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京剧课上学生们字正腔圆学唱名曲名段,武术课上学生们一招一式做得有力、有神,显示出自强不息的武术精神……学生们在民族艺术的海洋里畅游,感受着艺术带给他们的无穷快乐。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了广阔、自由的发展空间。正像学生自己说的那样,丰台五小不仅让我学到许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琴棋书画等方面的高雅情趣和艺术特长,使我受益终身。的确,学生在艺术课程的滋养下,爱国情怀、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锻炼、发展和提高,民族艺术校本课程真正成了学生快乐幸福的源泉。
让不一样的学生一样的精彩。学校明确提出:人人学会1~2项终身受益的民族艺术项目。从兴趣到情趣再到特长,由此培养每一个孩子高雅的艺术气质,从小养成热爱艺术的良好习惯。因为这是丰富学生未来幸福生活的精神食粮。《走进民族艺术》课程,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融入多种学习方式,让每个孩子都体验了学习民族文化的快乐,在自由而充满个性的民族艺术学习中生成智慧,提高艺术素质。在剪纸和穿编课上,学生在画画、叠叠、折折、刻刻、剪剪、染染中体味到剪纸和穿编等制作的乐趣,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剪纸在实际社会生活中的运用,并了解民间剪纸朴素的表现手法、娴熟的剪纸技艺。学校开展剪纸等形式庆佳节活动,组织学生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感恩节等重大节日,自己动手,用剪纸作品装点、美化自己的班级、家庭和学习生活。充分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拓展他们的审美视野,增强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同时更给予学生展示自己精彩的空间。
特色班级课程的开发实施给学生带来别样的体验。在“共享成长”中,激发了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热情,广大教师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发挥自身优势与学生特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班级课程,“剪纸班”、“经典诵读班”、“茶艺班”、“京剧班”……因为有特长的科任教师的参与,从而提升了班级课程开发的质量,各具特色的课程文化建设正在在声有色地开展着。楼道里的展板就能看出每个班级的精彩。
为了让每个层面的孩子都能够获得艺术成就感,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族艺术实践活动,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每学期家长开放日上的作品展示,艺术节上多种项目的比赛、展览和汇报演出,运动会入场式等平台给每个孩子创造了锻炼机会;五小的每个孩子都有展示自己艺术特长、享受成功喜悦的机会,尽管每个孩子的艺术起点不一样,但都有一颗追求艺术和爱美的心,这更加凸显出“不一样的学生,一样的精彩”教育思想。
在开展民族艺术校本课程中,要求教师关注学生个体,尊重个体差异,让学生在自由而充满个性的民乐艺术学习中生成智慧,提高素质。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等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方式。
置身校园,你能深深体会到学校硬课程和软文化有机结合的匠心。孩子们会被校园民族艺术教育的氛围所浸润:走廊里悬挂着同学们珍贵的民族美术的涂鸦作品,映衬出学生稚嫩的梦想;精美的演出照片,留下了金帆民乐团、海燕管乐团、民族舞蹈团不寻常的成长岁月、不断壮大辉煌的足迹;一幅幅民族艺术的作品随处可见,营造了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民族艺术的浸润,激发出每个孩子的自豪之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这是我们的教育信念,也是我们丰台五小人的教育追求和理想!
让在这里的每个生命都不断绽放精彩,让丰台五小日益成为积淀幸福的摇篮!■
□编辑 郭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