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著名财经学者吴晓波的“实业之心正在冷却”的疾呼仍在耳边时,我们看到了这样的调查结果:大部分大型民营企业的资本配比基本实现“三三制”,即主业、房地产、金融证券投资三分天下,而且后两者投资比例越来越高。实业是经济的基础,市场的命脉,中国经济要在全球竞争中有所作为,必须依赖实业经济的勃兴。当实业家都被“逼”成了投资家,当实业之心——冷却,那么,可持续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又将从何说起?于是,我们不禁要问 ——
也许我们不应当去责怪企业家们的浮躁心态。
苏泊尔卖与老外、雅戈尔涉足房地产开发、联想转向PE、创业板公司高管集体辞职套现……当人们曾经引以为豪的“中国制造”接连易手,当那些中国实业的代表频繁“不务正业”,当企业上市堕落成为圈钱游戏,当“实业报国”这个昔日鼓舞无数中国人的词汇不断被创业者们抛在脑后,我们不得不正视中国实业目前的尴尬处境、停下来以审视那颗曾经炽热的实业之心。
这的确是一场实业之心与资本逐利之心的激烈博弈。不幸的是,我们看到的是实业之心正在逐渐冷却,而资本之心正在汹涌躁动。
现实
“脱离制造业”现象严重
在东部沿海地区,“卖商品不如倒资本”、“不求百年基业但求资产增值”的论调不断涌现。在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赚钱效应”和一个个“创富神话”刺激下,越来越多原先以“实业为本”的民营企业家们显得躁动不安。
格力本是一心一意做实业的绝好案例。董明珠二十年如一日坚持工业精神,“格力是用自己的产品创造效益,这个虽然来得慢,但作为制造业,必须静下心来,我不会去搞资本运作。”
几年后再看这句话,却有些别样的味道。
2009年11月才完成借壳上市的格力地产,2010年8月发布中报显示,其营业收入足足翻了9倍!进军地产业不足一年,格力地产就成为格力集团三大产业结构中当之无愧的一个重要板块。
除了格力,美的、海尔……几乎所有的家电巨头都在房地产领域布下了自己的棋子。
中国民企摇篮地温州脱离制造业现象也十分明显。
温州市瓯海区原本聚焦了大大小小上百家打火机加工企业,如今剩下的是一个个空荡的厂房。在瓯海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一栋两层小楼前,紧闭的大门上贴着“出租出售”字样。附近的居民表示,这家打火机厂在半年前就已经停工了。业内人士指出,曾占据全国产量90%以上的温州金属打火机,鼎盛时有500多家企业,如今只剩下100家左右,真正在专心经营的只有30多家……
情况远不止如此。整个温州鞋革、灯具、塑编、纽扣、服装等行业近年来都呈现出行业的群体性迁移倾向。
百丽鞋业在安徽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建立工业园;康奈在俄罗斯投资开设了一个经贸合作区,专门接纳从温州搬迁过去的皮鞋企业,这些有实力的大企业开始纷纷在外建厂。
宁波雅戈尔集团作为国内最大的服装类企业,却被浙江资本界戏称为“最不务正业”的企业,目前其在房地产业和股权投资领域的投资比例和收益早已超过传统服装业。浙江一家著名企业集团董事局主席几年前还对民营企业脱离主业“赚快钱”的行为表示不屑,如今,该集团旗下的房产公司在杭州市和全国各地出击,其控股或参股的金融类企业超过了10家。
最近发布的“2010温州市百强企业”中,除2家房地产公司和6家建筑公司外,其他40多家制造业企业,无一不涉足了房地产开发,包括康奈、奥康、报喜鸟等知名制造业企业。
据温州工商部门透露,2010年温州市有2000多家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半数为制造业及关联企业,温州厂房出租的价格,也从2007年最高时每平方米25元,跌至目前的个位数。
全国工商联常委、温州神力集团董事长郑胜涛对温州经济现状忧心忡忡,他说,温州已经不大有人愿意做实业了,金融危机期间停产企业大部分没有恢复正常生产,温州的产业“空心化”已经非常严重,“或许建立在空心化基础上的资本虚拟化也是温州人产业转型的一种方式。”
关注
巨额民间资本漂浮寻“缝隙”
这是一个企业发展史渐渐被融资史覆盖的年代。
吴鹰、雷军、沈南鹏……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走出了这样一条轨迹:依靠实力与勤奋一步步走向高位,直至担任CEO,并在巅峰时刻激流勇退。他们更愿意中途转身为投资家,将自己的资源、经验以及教训,跟后生们分享,让其少走一些弯路,成就另一个自己——这远比等到退役后才去进行有效得多。
赚快钱,正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家的选择。
在我国民间资本最为充裕的东部沿海地区,数以万亿计的民间资本如无根的浮萍在市场上空飘荡,目标不定,左冲右突,时进时出,哪里有获利“缝隙”便一窝蜂地往哪里钻,主动或被动地扮演着市场“搅局者”的角色。
在这股庞大的资本力量中,浙江的温州资本最令人关注,几乎已成为东部地区民间资本的“风向标”。不少企业甚至把主业作为融资平台,从银行套取资金后投入资本市场博取高额利润。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风险管理人员指出,他们在对企业资金流向监控中发现,一些制造业企业贷款后,钱进入集团公司,再从集团公司流向房地产或其他领域,银行很难监控。
目前温州在各个商务楼、酒店、茶馆,到处活跃着资本的身影,所有人都在讨论资本话题。长期研究温州民间资本动向的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说,从温州民间资本运作特点来看,其充分依托当地传统的民间信用、人际纽带,并以赚钱示范效应、跟进式“抱团投资”为典型模式,“一顿饭,几个电话,有人就能调动10亿元资金。”
周德文表示,温州的民间资本量至少有8000亿元左右,加上在外经商的温州人资本,温州人能够调动的资本量已经超过1万亿元。8000亿元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天津市2009年全年GDP生产总值,相当于全国央企2009年的利润总和,相当于广东省2010年全年新增信贷总额。
福建省的民间资本主要集中在闽南地区,其中尤以泉州资本为主。据厦门泉州商会会长苏福伦介绍,在厦门、漳州和泉州三地活动的民间资本基本掌握在泉州人手里,保守估计有6000亿元左右。
与如此庞大资金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温州本地实体投资的持续低迷。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温州投资增速全省并列倒数第二,总量仅是杭州的25.7%、绍兴的49%。
大量民间资本正处在徘徊、观望、等待的状态,其投资急迫程度在12月20日温州市举行的一场资本与项目对接会的火爆程度上可见一斑。两个路演大厅里都挤满了人,就连便道上也站满了投资者,这些参会者大部分都是温州中小企业业主。
周德文表示,目前的民间资本已经结成各种“产业投资联盟”,这些以热钱为主要资本的草根投资团,被冠之以“温州房产团”“慈溪文物团”“丽水水电团”“浙江商标团”“矿业团”“棉花团”等数十种称号。而在福建“莆田医疗团”“福清钢铁团”也在全国遍地开花。
原因
实业难做
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试图摆脱实业之心的牵绊,转投到资本运作大军的帐下。让天平倾斜的砝码是什么?那些让实业陷入困境的要素,究竟在哪里?
制造业总体利润下降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福建七匹狼控股集团执行总裁陈欣慰负责集团的资本运作,他表示,传统制造业企业采取这样的资本布局也是不得已为之。一方面,一般性制造业总体的平均利润在15%左右,劳动力、原材料等成本上涨和外商压价,加上人民币升值,几乎把利润抵消殆尽;另一方面,传统产业市场份额基本划定,扩大产能和市场布点未必就能增加多少市场份额。
根据温州鞋革行业协会的统计,受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土地资源紧张的影响,2010年温州制鞋整体成本上涨了20%左右。“要么转型,走中高端路线;要么转移,把厂子迁到成本较低的地区。”温州鞋革行业协会秘书长谢榕芳指出。
做实业的陈先生透露,现在做实业利润太低了,一年辛辛苦苦下来还不如老婆随便买的一栋房子挣得多。
实业投资的宏观环境未得改善,特别是“国进民退”现象,极大地打击了民营企业家的信心。
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60%的被调查企业认为,自己10%~30%的资金用于购买非厂房的不动产,原因是现在“实业不太好做”。
“很多传统制造企业对实业信心不足,实体不稳,这是很值得担心的。”周德文说,新旧产业青黄不接和脱离制造业倾向是产业空心化的一种先兆。
周德文进一步解释道,首先是温州服装、眼镜、皮鞋等传统轻工产品的产能严重过剩,企业基本处于同质化竞争。有的企业8条生产线,只有一条在运转。而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至少需要四五年。这几年,如果缺乏新兴支柱产业支撑,温州很可能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
代工厂的艰难转型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越来越多代工厂有意转型内销品牌,但由于商场准入门槛高、运营费用大、内外销整合难等问题,使得真正能将品牌树立起来并运营好的企业少之又少。
从一个月只卖出60双鞋子,到现在月销售1万多双,琪胜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尹积琪和他的团队用了8年时间。尹积琪1998年创建琪胜鞋业,刚起步时100%代工接单。随着人工一年一年往上涨,珠三角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丧失,利润越来越薄,尹积琪于是开始寻求其他发展途径。
2002年,尹积琪收购了世界制鞋王国意大利的“迪宝 · 阿治奥”品牌。买断品牌使其产品拿到了进入国内高端商场的入场券。然而一开始被商场安排在最后一个专柜,位置不好,产品价位较高,加上在国内缺乏知名度,运营经验和信心也不足,第一个月仅卖出60双鞋,远远不抵高昂的店租。很长一段时间里,琪胜鞋业内销品牌的经营都处于亏损的状态,基本靠代工所赚的钱来填这个窟窿。
好在尹积琪找到了一些感觉,开始在设计、推广等方面更精准地找到适合国内消费者的口味。同时,加快了开店的步伐,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一级市场的一级商场开设了100多家店,抢占男鞋高端品牌市场。2008北京奥组委发给琪胜鞋业2000双皮鞋的订单,大大提升了该企业品牌知名度。
2010年以来,劳动力成本以及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普遍受到影响。
“内销品牌这部分由于掌握定价权,可以通过提价来消化上涨的成本,一些基本鞋款的单价由1500元上涨到1800元左右。不过,我们花了8年时间,在琪胜鞋业的生产线上也才实现了25%是自主品牌产品,还有75%是贴牌。”尹积琪坦言,在拓展内销方面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整合。
商场:国际品牌超国民待遇
走在夜晚10点的上海,百货商店都已打烊。上海的三个时尚地标:陆家嘴、南京西路、淮海路,只有世界顶级品牌GUCCI、HERMES(爱马仕)、LV的霓虹灯依然璀璨。近年来,中国的一、二线城市在引进国际一线品牌时,都存在竞相给予极其优惠的“超国民待遇”的现象。
一楼绝佳的180度街景位置、首次进场免3~5年租金、补贴店面装修费、代垫首批货物的铺货费,甚至承诺每月单店销量——这是目前许多试图提升档次的商场给一线国际品牌的待遇。
从上海的淮海路到重庆的解放碑,从天津的友谊商厦到杭州的湖滨新天地,高端化和国际化似乎成了商业街和商场定位、提升和改造的唯一主题。而地方政府在进驻权、税收、补贴等方面,直接或间接地鼓励商场为国际品牌“输血”。
以成都为例,2010年,成都市商务局制定了“每年引进国际知名品牌和企业20个,到2015年国际一线品牌西部投放达到80%以上”的目标,同时出台了针对国际知名品牌供应商、营运商、代理商和推广商的奖励机制。
中国市场的热情姿态,在金融危机肆虐之时,给了这些国际一线品牌在自己本国和世界其他地区难以享受到的殊荣。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底,国内44座城市中大约有226家零售商将自己的显要位置给了时尚奢侈品品牌。业内人士透露,天津友谊商厦为了吸引LV入驻,向LV承诺了单店销量,为此还发生过动员全商场的商户和员工购买LV箱包以完成所承诺销量的事情。
那么,到底是何种原因令商场心甘情愿去做看似亏本的买卖呢?原来发展商业地产,才是商场引进品牌的醉翁之意。另一方面,有国际大品牌在一楼撑门面,二、三楼的铺面可以获得更高的租金。
但当这种思维模式泛滥时,国内品牌发展空间无疑被挤占了。一些国内品牌必须接受高扣点、差位置、高租金。如上海家化等中国企业,则被请出了上海南京西路等高端商业区。
本已先天不足的国内品牌,在家门口与国际品牌竞争时仍要遭受不平等待遇,极易令国内品牌尤其是时尚品牌的发展雪上加霜,陷入恶性循环。
“希望各级政府能给予公平的竞争环境,一视同仁,给国内品牌一个交学费的机会。”国内有企业家发出了这样的疾呼。
的确,本土品牌和“中国创造”需要更多的展示空间。中国消费品牌未来系于政府、企业和每个消费者在未来20年给予的机会和付出的努力。
出路
我们为什么需要实业?因为只有实体经济才能增加社会总财富。郎咸平认为,真正拉动经济往上走的只能靠实体经济。
用“制度红利”增强实业恒心
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胡宏伟认为“漂移”不是民间资本追求的目标,只要给他“一片沃野”就会立即“落地生根”。在东部沿海地区,不少民营企业家和民间资本研究人士纷纷提出建议,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够通过各种办法增强民间资本的信心,使民间资本成为一股坚定而有恒心的产业报国力量。
首先要对民间资本进行信心引导,给民营企业新的“制度红利”。胡宏伟认为,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和社会舆论把各类社会矛盾引发的社会负面情绪转嫁到了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身上,民营企业作为改革力量的形象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灰色甚至负面的评价,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民营企业家的积极性。因此,应该用改革的思路为民营企业创造新的“制度红利”。郑胜涛则表示,激发内生性活力是我国的战略性课题,希望中央能够把“激发民营企业家的创业热情”作为我国“十二五”期间的重要战略机遇来抓。
其次是尽快出台产业引导细则,打破行政垄断和行业垄断,切实放开民间投资的准入领域。
搭建资本引导平台
俄罗斯“灰色清关”扣押55亿元,山西煤矿被套500亿元,迪拜房地产折损25亿元,海南炒房动用50亿元……受挫的大量民间资金迫切需要找到一条新的投资渠道。
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主任李坚平认为:“温州民间资本现在是到了非常危急的时刻,现在是沉默期,实际上还有爆发期,爆发期就很危险。”
各级政府部门还需搭建各类资本引导平台,吸纳民间资本,促进民资转型升级。周冠鑫建议,可以通过加快地方金融改革步伐,由政府引导建立产业投资基金或投资联盟,作为集聚民间资本的平台,提高民间资本组织化程度,减少投资盲目性。
李坚平看来,温州民间资本是金融市场里一股不稳定的力量,一定要给它建立一个平台加以合理引导。据了解,他们中心目前已经有十几个项目在操作,还有200多个项目备用,涉及生物医药、电子科技、能源矿产、基础设施等各个行业,已经为好几亿的民间资本找到了投资方向。
期待消费理念变化
在消费理念上,我们需要营造本土品牌良好的生长环境。
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的设计师邵隆图认为,生活在较为富裕时代的“80后”,尤其是“85后”成为消费主力军后,中国本土时尚业将看到希望,因为这些年轻人比其父辈更自信。这种自信投射在消费领域,将使其消费理念更理性、更务实。
于是,越来越多诸如“很多国货很好,只是我们原来不稀罕”的帖子在各大时尚论坛被顶帖和转载,提醒人们很多国产时尚品牌的质量其实不逊于洋品牌。七匹狼、劲霸、ASOBIO以及欧时力等众多国内时尚品牌正在异军突起。
中国商业街工作委员会主任韩建徽表示,是时候重估国际化的定义了。在他看来,国际化应该有两种理解:一是将世界顶级品牌拿到中国来集中展示,在中国展示世界;另一种则是把乡土的、中国的、民族的东西充分展现出来,吸引全球世界各地的人,向世界展示中国。而狭隘地理解国际化,造成的结果只能是 “千街一面、千城一面、千店一面”。
无论如何,和平饭店里出现了上海家化的“双妹”,而天津的海鸥手表也出现在了新天地,这些内功深厚的本土品牌正在改变思路,学习国际品牌的营销手段和运作方式。有业内人士相信,本国品牌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
独立于实业之外的资本,固然是空中楼阁;而脱离资本辅助的实业,却也无法快速发展。惟有以实业促进资本,以资本反哺实业,资与产螺旋演进,才是兴盛之道,也不失为政策尴尬层面下,实业家们的自我救赎之路。(编辑/周南)
也许我们不应当去责怪企业家们的浮躁心态。
苏泊尔卖与老外、雅戈尔涉足房地产开发、联想转向PE、创业板公司高管集体辞职套现……当人们曾经引以为豪的“中国制造”接连易手,当那些中国实业的代表频繁“不务正业”,当企业上市堕落成为圈钱游戏,当“实业报国”这个昔日鼓舞无数中国人的词汇不断被创业者们抛在脑后,我们不得不正视中国实业目前的尴尬处境、停下来以审视那颗曾经炽热的实业之心。
这的确是一场实业之心与资本逐利之心的激烈博弈。不幸的是,我们看到的是实业之心正在逐渐冷却,而资本之心正在汹涌躁动。
现实
“脱离制造业”现象严重
在东部沿海地区,“卖商品不如倒资本”、“不求百年基业但求资产增值”的论调不断涌现。在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赚钱效应”和一个个“创富神话”刺激下,越来越多原先以“实业为本”的民营企业家们显得躁动不安。
格力本是一心一意做实业的绝好案例。董明珠二十年如一日坚持工业精神,“格力是用自己的产品创造效益,这个虽然来得慢,但作为制造业,必须静下心来,我不会去搞资本运作。”
几年后再看这句话,却有些别样的味道。
2009年11月才完成借壳上市的格力地产,2010年8月发布中报显示,其营业收入足足翻了9倍!进军地产业不足一年,格力地产就成为格力集团三大产业结构中当之无愧的一个重要板块。
除了格力,美的、海尔……几乎所有的家电巨头都在房地产领域布下了自己的棋子。
中国民企摇篮地温州脱离制造业现象也十分明显。
温州市瓯海区原本聚焦了大大小小上百家打火机加工企业,如今剩下的是一个个空荡的厂房。在瓯海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一栋两层小楼前,紧闭的大门上贴着“出租出售”字样。附近的居民表示,这家打火机厂在半年前就已经停工了。业内人士指出,曾占据全国产量90%以上的温州金属打火机,鼎盛时有500多家企业,如今只剩下100家左右,真正在专心经营的只有30多家……
情况远不止如此。整个温州鞋革、灯具、塑编、纽扣、服装等行业近年来都呈现出行业的群体性迁移倾向。
百丽鞋业在安徽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建立工业园;康奈在俄罗斯投资开设了一个经贸合作区,专门接纳从温州搬迁过去的皮鞋企业,这些有实力的大企业开始纷纷在外建厂。
宁波雅戈尔集团作为国内最大的服装类企业,却被浙江资本界戏称为“最不务正业”的企业,目前其在房地产业和股权投资领域的投资比例和收益早已超过传统服装业。浙江一家著名企业集团董事局主席几年前还对民营企业脱离主业“赚快钱”的行为表示不屑,如今,该集团旗下的房产公司在杭州市和全国各地出击,其控股或参股的金融类企业超过了10家。
最近发布的“2010温州市百强企业”中,除2家房地产公司和6家建筑公司外,其他40多家制造业企业,无一不涉足了房地产开发,包括康奈、奥康、报喜鸟等知名制造业企业。
据温州工商部门透露,2010年温州市有2000多家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半数为制造业及关联企业,温州厂房出租的价格,也从2007年最高时每平方米25元,跌至目前的个位数。
全国工商联常委、温州神力集团董事长郑胜涛对温州经济现状忧心忡忡,他说,温州已经不大有人愿意做实业了,金融危机期间停产企业大部分没有恢复正常生产,温州的产业“空心化”已经非常严重,“或许建立在空心化基础上的资本虚拟化也是温州人产业转型的一种方式。”
关注
巨额民间资本漂浮寻“缝隙”
这是一个企业发展史渐渐被融资史覆盖的年代。
吴鹰、雷军、沈南鹏……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走出了这样一条轨迹:依靠实力与勤奋一步步走向高位,直至担任CEO,并在巅峰时刻激流勇退。他们更愿意中途转身为投资家,将自己的资源、经验以及教训,跟后生们分享,让其少走一些弯路,成就另一个自己——这远比等到退役后才去进行有效得多。
赚快钱,正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家的选择。
在我国民间资本最为充裕的东部沿海地区,数以万亿计的民间资本如无根的浮萍在市场上空飘荡,目标不定,左冲右突,时进时出,哪里有获利“缝隙”便一窝蜂地往哪里钻,主动或被动地扮演着市场“搅局者”的角色。
在这股庞大的资本力量中,浙江的温州资本最令人关注,几乎已成为东部地区民间资本的“风向标”。不少企业甚至把主业作为融资平台,从银行套取资金后投入资本市场博取高额利润。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风险管理人员指出,他们在对企业资金流向监控中发现,一些制造业企业贷款后,钱进入集团公司,再从集团公司流向房地产或其他领域,银行很难监控。
目前温州在各个商务楼、酒店、茶馆,到处活跃着资本的身影,所有人都在讨论资本话题。长期研究温州民间资本动向的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说,从温州民间资本运作特点来看,其充分依托当地传统的民间信用、人际纽带,并以赚钱示范效应、跟进式“抱团投资”为典型模式,“一顿饭,几个电话,有人就能调动10亿元资金。”
周德文表示,温州的民间资本量至少有8000亿元左右,加上在外经商的温州人资本,温州人能够调动的资本量已经超过1万亿元。8000亿元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天津市2009年全年GDP生产总值,相当于全国央企2009年的利润总和,相当于广东省2010年全年新增信贷总额。
福建省的民间资本主要集中在闽南地区,其中尤以泉州资本为主。据厦门泉州商会会长苏福伦介绍,在厦门、漳州和泉州三地活动的民间资本基本掌握在泉州人手里,保守估计有6000亿元左右。
与如此庞大资金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温州本地实体投资的持续低迷。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温州投资增速全省并列倒数第二,总量仅是杭州的25.7%、绍兴的49%。
大量民间资本正处在徘徊、观望、等待的状态,其投资急迫程度在12月20日温州市举行的一场资本与项目对接会的火爆程度上可见一斑。两个路演大厅里都挤满了人,就连便道上也站满了投资者,这些参会者大部分都是温州中小企业业主。
周德文表示,目前的民间资本已经结成各种“产业投资联盟”,这些以热钱为主要资本的草根投资团,被冠之以“温州房产团”“慈溪文物团”“丽水水电团”“浙江商标团”“矿业团”“棉花团”等数十种称号。而在福建“莆田医疗团”“福清钢铁团”也在全国遍地开花。
原因
实业难做
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试图摆脱实业之心的牵绊,转投到资本运作大军的帐下。让天平倾斜的砝码是什么?那些让实业陷入困境的要素,究竟在哪里?
制造业总体利润下降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福建七匹狼控股集团执行总裁陈欣慰负责集团的资本运作,他表示,传统制造业企业采取这样的资本布局也是不得已为之。一方面,一般性制造业总体的平均利润在15%左右,劳动力、原材料等成本上涨和外商压价,加上人民币升值,几乎把利润抵消殆尽;另一方面,传统产业市场份额基本划定,扩大产能和市场布点未必就能增加多少市场份额。
根据温州鞋革行业协会的统计,受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土地资源紧张的影响,2010年温州制鞋整体成本上涨了20%左右。“要么转型,走中高端路线;要么转移,把厂子迁到成本较低的地区。”温州鞋革行业协会秘书长谢榕芳指出。
做实业的陈先生透露,现在做实业利润太低了,一年辛辛苦苦下来还不如老婆随便买的一栋房子挣得多。
实业投资的宏观环境未得改善,特别是“国进民退”现象,极大地打击了民营企业家的信心。
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60%的被调查企业认为,自己10%~30%的资金用于购买非厂房的不动产,原因是现在“实业不太好做”。
“很多传统制造企业对实业信心不足,实体不稳,这是很值得担心的。”周德文说,新旧产业青黄不接和脱离制造业倾向是产业空心化的一种先兆。
周德文进一步解释道,首先是温州服装、眼镜、皮鞋等传统轻工产品的产能严重过剩,企业基本处于同质化竞争。有的企业8条生产线,只有一条在运转。而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至少需要四五年。这几年,如果缺乏新兴支柱产业支撑,温州很可能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
代工厂的艰难转型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越来越多代工厂有意转型内销品牌,但由于商场准入门槛高、运营费用大、内外销整合难等问题,使得真正能将品牌树立起来并运营好的企业少之又少。
从一个月只卖出60双鞋子,到现在月销售1万多双,琪胜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尹积琪和他的团队用了8年时间。尹积琪1998年创建琪胜鞋业,刚起步时100%代工接单。随着人工一年一年往上涨,珠三角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丧失,利润越来越薄,尹积琪于是开始寻求其他发展途径。
2002年,尹积琪收购了世界制鞋王国意大利的“迪宝 · 阿治奥”品牌。买断品牌使其产品拿到了进入国内高端商场的入场券。然而一开始被商场安排在最后一个专柜,位置不好,产品价位较高,加上在国内缺乏知名度,运营经验和信心也不足,第一个月仅卖出60双鞋,远远不抵高昂的店租。很长一段时间里,琪胜鞋业内销品牌的经营都处于亏损的状态,基本靠代工所赚的钱来填这个窟窿。
好在尹积琪找到了一些感觉,开始在设计、推广等方面更精准地找到适合国内消费者的口味。同时,加快了开店的步伐,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一级市场的一级商场开设了100多家店,抢占男鞋高端品牌市场。2008北京奥组委发给琪胜鞋业2000双皮鞋的订单,大大提升了该企业品牌知名度。
2010年以来,劳动力成本以及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普遍受到影响。
“内销品牌这部分由于掌握定价权,可以通过提价来消化上涨的成本,一些基本鞋款的单价由1500元上涨到1800元左右。不过,我们花了8年时间,在琪胜鞋业的生产线上也才实现了25%是自主品牌产品,还有75%是贴牌。”尹积琪坦言,在拓展内销方面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整合。
商场:国际品牌超国民待遇
走在夜晚10点的上海,百货商店都已打烊。上海的三个时尚地标:陆家嘴、南京西路、淮海路,只有世界顶级品牌GUCCI、HERMES(爱马仕)、LV的霓虹灯依然璀璨。近年来,中国的一、二线城市在引进国际一线品牌时,都存在竞相给予极其优惠的“超国民待遇”的现象。
一楼绝佳的180度街景位置、首次进场免3~5年租金、补贴店面装修费、代垫首批货物的铺货费,甚至承诺每月单店销量——这是目前许多试图提升档次的商场给一线国际品牌的待遇。
从上海的淮海路到重庆的解放碑,从天津的友谊商厦到杭州的湖滨新天地,高端化和国际化似乎成了商业街和商场定位、提升和改造的唯一主题。而地方政府在进驻权、税收、补贴等方面,直接或间接地鼓励商场为国际品牌“输血”。
以成都为例,2010年,成都市商务局制定了“每年引进国际知名品牌和企业20个,到2015年国际一线品牌西部投放达到80%以上”的目标,同时出台了针对国际知名品牌供应商、营运商、代理商和推广商的奖励机制。
中国市场的热情姿态,在金融危机肆虐之时,给了这些国际一线品牌在自己本国和世界其他地区难以享受到的殊荣。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底,国内44座城市中大约有226家零售商将自己的显要位置给了时尚奢侈品品牌。业内人士透露,天津友谊商厦为了吸引LV入驻,向LV承诺了单店销量,为此还发生过动员全商场的商户和员工购买LV箱包以完成所承诺销量的事情。
那么,到底是何种原因令商场心甘情愿去做看似亏本的买卖呢?原来发展商业地产,才是商场引进品牌的醉翁之意。另一方面,有国际大品牌在一楼撑门面,二、三楼的铺面可以获得更高的租金。
但当这种思维模式泛滥时,国内品牌发展空间无疑被挤占了。一些国内品牌必须接受高扣点、差位置、高租金。如上海家化等中国企业,则被请出了上海南京西路等高端商业区。
本已先天不足的国内品牌,在家门口与国际品牌竞争时仍要遭受不平等待遇,极易令国内品牌尤其是时尚品牌的发展雪上加霜,陷入恶性循环。
“希望各级政府能给予公平的竞争环境,一视同仁,给国内品牌一个交学费的机会。”国内有企业家发出了这样的疾呼。
的确,本土品牌和“中国创造”需要更多的展示空间。中国消费品牌未来系于政府、企业和每个消费者在未来20年给予的机会和付出的努力。
出路
我们为什么需要实业?因为只有实体经济才能增加社会总财富。郎咸平认为,真正拉动经济往上走的只能靠实体经济。
用“制度红利”增强实业恒心
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胡宏伟认为“漂移”不是民间资本追求的目标,只要给他“一片沃野”就会立即“落地生根”。在东部沿海地区,不少民营企业家和民间资本研究人士纷纷提出建议,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够通过各种办法增强民间资本的信心,使民间资本成为一股坚定而有恒心的产业报国力量。
首先要对民间资本进行信心引导,给民营企业新的“制度红利”。胡宏伟认为,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和社会舆论把各类社会矛盾引发的社会负面情绪转嫁到了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身上,民营企业作为改革力量的形象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灰色甚至负面的评价,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民营企业家的积极性。因此,应该用改革的思路为民营企业创造新的“制度红利”。郑胜涛则表示,激发内生性活力是我国的战略性课题,希望中央能够把“激发民营企业家的创业热情”作为我国“十二五”期间的重要战略机遇来抓。
其次是尽快出台产业引导细则,打破行政垄断和行业垄断,切实放开民间投资的准入领域。
搭建资本引导平台
俄罗斯“灰色清关”扣押55亿元,山西煤矿被套500亿元,迪拜房地产折损25亿元,海南炒房动用50亿元……受挫的大量民间资金迫切需要找到一条新的投资渠道。
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主任李坚平认为:“温州民间资本现在是到了非常危急的时刻,现在是沉默期,实际上还有爆发期,爆发期就很危险。”
各级政府部门还需搭建各类资本引导平台,吸纳民间资本,促进民资转型升级。周冠鑫建议,可以通过加快地方金融改革步伐,由政府引导建立产业投资基金或投资联盟,作为集聚民间资本的平台,提高民间资本组织化程度,减少投资盲目性。
李坚平看来,温州民间资本是金融市场里一股不稳定的力量,一定要给它建立一个平台加以合理引导。据了解,他们中心目前已经有十几个项目在操作,还有200多个项目备用,涉及生物医药、电子科技、能源矿产、基础设施等各个行业,已经为好几亿的民间资本找到了投资方向。
期待消费理念变化
在消费理念上,我们需要营造本土品牌良好的生长环境。
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的设计师邵隆图认为,生活在较为富裕时代的“80后”,尤其是“85后”成为消费主力军后,中国本土时尚业将看到希望,因为这些年轻人比其父辈更自信。这种自信投射在消费领域,将使其消费理念更理性、更务实。
于是,越来越多诸如“很多国货很好,只是我们原来不稀罕”的帖子在各大时尚论坛被顶帖和转载,提醒人们很多国产时尚品牌的质量其实不逊于洋品牌。七匹狼、劲霸、ASOBIO以及欧时力等众多国内时尚品牌正在异军突起。
中国商业街工作委员会主任韩建徽表示,是时候重估国际化的定义了。在他看来,国际化应该有两种理解:一是将世界顶级品牌拿到中国来集中展示,在中国展示世界;另一种则是把乡土的、中国的、民族的东西充分展现出来,吸引全球世界各地的人,向世界展示中国。而狭隘地理解国际化,造成的结果只能是 “千街一面、千城一面、千店一面”。
无论如何,和平饭店里出现了上海家化的“双妹”,而天津的海鸥手表也出现在了新天地,这些内功深厚的本土品牌正在改变思路,学习国际品牌的营销手段和运作方式。有业内人士相信,本国品牌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
独立于实业之外的资本,固然是空中楼阁;而脱离资本辅助的实业,却也无法快速发展。惟有以实业促进资本,以资本反哺实业,资与产螺旋演进,才是兴盛之道,也不失为政策尴尬层面下,实业家们的自我救赎之路。(编辑/周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