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水资源安全问题及对策

来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e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既为沿线国家带来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强区域合作的历史性机遇,也面临着诸多约束与挑战。水资源安全问题便是我国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的战略性和前瞻性问题之一。本文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所涉及的我国西北地区、中亚地区和西亚地区等重点区域为案例,对这些典型区域存在的水资源安全问题(包括水资源分布特征、水资源需求特征、生态环境条件)以及跨界水资源的争端与合作历史等进行了深入分析。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这些水资源问题,并借鉴中亚和西亚地区跨界河流管理中的经验和教训,从战略布局角度为我国政府和决策部门提供了对策建议。丝绸之路经济带所联系的地域范围远超出某一具体跨界河流流域的范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所面临的水资源安全保障问题将受到更为复杂多样的多元化约束。我国应以制定与中亚邻国间的水资源协同开发战略框架为牵引,通过倡导构建沿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水资源合作走廊,完善跨界水资源合作机制,加强跨地区水资源合作;并注重加强跨地区水资源协同开发和保护的关键技术研究和信息监测工作,完善水资源安全的支撑体系。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水资源安全;合作;跨界河流;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P968;TV21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5)05-0114-08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505015
  丝绸之路起始于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连接着亚洲、非洲和欧洲,是中国古代的商业贸易路线,也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之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提出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1]。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条以亚欧大陆古丝绸之路概念为范畴的由沿途各国共建的创新型经济发展空间区域带,东端连着充满活力的亚太地区,中间穿过资源丰富的中亚地区,西边通往欧洲发达经济体,沿线国家的经济互补性强、互利共赢的合作潜力巨大。丝绸之路经济带并非封闭性的区域,而是开放性的。以中国作为东端起点,向西一带可划分为功能有所差异的三大层段[2]:一是中亚经济带,包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二是环中亚经济带,涵盖中亚、俄罗斯、南亚和西亚,包括俄罗斯、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伊朗、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土耳其、沙特、伊拉克等以及上述中亚地区;三是亚欧经济带,涵盖环中亚地区、欧洲和北非,包括欧洲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乌克兰等地区,北非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等地区,以及上述环中亚地区。其中,中亚经济带、环中亚经济带和亚欧经济带分别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重要区和拓展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极大地拓展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空间,同时也会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自从中国提出这一计划以来,得到了中亚、西亚、中东欧、西欧各国不同程度的积极响应和配合。然而,这一经济带在带给相关国家巨大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受制于所经地区脆弱的水资源和生态条件的约束。纵然已有不少学者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所涉及的能源[3]、经济产业[4]、中亚国家态度[5]等重要问题开展了探讨,也有大量关于经济带所经干旱地区(中亚和西亚地区)跨界河流水资源问题的研究成果[6-11],但是尚未见到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的水资源安全问题方面的报道。在全球淡水资源日益紧张、极端气候频繁发生[12]的背景下,深入分析和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所经重点区域(我国西北地区、中亚地区和西亚地区)的水资源安全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将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水资源安全问题分析
  无论从历史上丝绸之路的兴衰经验,还是现实中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自然条件看,水资源安全始终是沿线各国的战略约束条件和矛盾冲突的焦点。丝绸之路经济带范围内的跨国界(或边界)河流众多,主要有中亚咸海流域的阿姆河和锡尔河,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的伊犁河和额尔齐斯河,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黑龙江,西亚两河流域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东南亚和南亚的澜沧江-湄公河、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恒河、印度河以及欧洲的多瑙河和莱茵河等。在这些河流流域地区,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流域国之间的水资源分配、水电开发、水污染等矛盾,尤以中亚咸海流域和西亚两河流域的跨国界河流最为典型。中亚地区咸海流域和西亚地区两河流域,具有相似的水文气象条件(干旱少雨、水资源量短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流域国间剧烈的用水矛盾冲突(上下游国之间因水资源和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而产生的水能-供需矛盾)、脆弱的生态环境特征(人类活动影响造成的咸海萎缩和生态危机以及美索不达米亚湿地的消失)。历史以来,这两个流域上各国之间跨界水合作在伴随着跨界水冲突的此起彼伏中缓缓演进。新时期,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不断推进过程中,这两个流域区域的跨界水资源问题更容易成为影响经济带建设及区域发展的重要约束之一。以下主要从水资源分布、水资源需求及生态环境特征三个方面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水资源安全问题。
  1.1水资源缺乏且时空分布不均
  世界上的淡水资源储量有限且地区分布不均,表1列出了世界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和可更新淡水资源量统计值。对比可以看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范围所涉及的主要地区中,除了北非以外,中亚和西亚地区是水资源最为短缺的地区。水资源缺乏且时空分布不均是当地经济发展及区域合作的重要约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是深刻影响该地区国家间地缘政治关系的重要战略资源。丝绸之路经济带所跨越的中亚地区、西亚地区和中国西北地区都是干旱少雨区(其中中亚部分地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统计值见表2),具有相似的干旱气候特点和水资源缺乏特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背景下的人类活动更是激化了突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和生态环境脆弱问题[13-15]。中亚地区咸海流域地处亚洲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夏分明、冷热悬殊,冬春季降水量明显大于夏秋季(以夏季最小),河流径流量的季节性变化明显(河流有春汛和夏汛且夏汛较大,多数河流有结冰期)[16]。西亚两河流域地处亚热带,流域降雨量北多南少(土耳其境内年降雨量500-1 000 mm,叙利亚和伊拉克境内降雨量不足200 mm),年蒸发量大于年降水量,降水主要集中在10月-次年4月,而农作物生长需要灌溉的5-9月则很少有降水[9]。由于在流域中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中亚咸海流域和西亚两河流域内各个国家在占有流域水资源量上相差较大(见图1)。在中亚地区,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的水、土资源时空分布极为不均,加上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浪费和污染致使该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矛盾突出[17-18]。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境内高大山系众多,水资源量占流域总水资源量的80%左右,耕地资源仅占流域总耕地面积的13%;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则多平原低地,区域内产流量较少,耕地资源丰富,主要依靠上游来水发展灌溉农业。我国西北地区与邻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同属中亚干旱内陆区,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同样面临着水土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水资源缺乏且开发利用难度大、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多样且严重等问题。在西亚地区,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径流补给来源主要为上游冰雪融水,土耳其位于两河的河源和上游主要产流区,是西亚地区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水能资源可利用率较高;叙利亚和伊拉克地势较为平坦,是径流的主要耗散区,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较少[19]。   1.2水资源需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穿越的我国西北、中亚以及西亚干旱和半干旱区,降水量不足以维持当地的雨养农业,灌溉农业成为流域各国的唯一选择,农业用水是各流域国家的主要用水大户。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用水的竞争矛盾十分突出,结构性缺水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制约。中国、中亚地区、西亚地区不同国家对水资源的需求特征依各国的水资源和能源分布特征及经济结构特征而异。
  中亚和西亚两个跨界河流流域各国家的用水结构比例[17]见表3。在中亚地区的咸海流域,在苏联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上游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水能资源优势与下游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及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优势形成互补,上游的水库蓄水主要供给下游灌溉耕地所需。但苏联解体后,上下游国家之间的能源结构、农业模式和经济结构冲突问题凸显,国家间的水资源争端日益暴露[17]。独立后的中亚五国,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恢复,用水需求量日趋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升级。
  在西亚地区的两河流域,土耳其拥有相对丰富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除农业用水之外,其最广泛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便是水力发电,已开发的水能资源量占经济可开发总量的35%,水力发电量占其全国总发电量的40%。伊拉克和叙利亚的用水需求则主要是农业发展,农业用水比例(分别达92%和87%)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17,23]。对于叙利亚,幼发拉底河及其支流是其主要用水水源,大部分的农业区分布在叙利亚北部和幼发拉底河下游靠近伊拉克的地区,农业产值在其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伊拉克自古以来就依赖两河的水灌溉美索不达米亚湿地平原,是两河流域的主要用水方,上游国家建造大坝将有可能损害其作为下游国家的既得利益。
  中亚地区和西亚地区都存在着跨界水资源问题与能源问题相互交织的特点。在这两个跨界河流流域,上游国家(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因其地理位置优势具有相对丰富的水资源和水力资源,但是能源资源(石油、天然气、煤炭)却相对缺乏;而下游国家(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拉克)则虽然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但是缺乏生产、生活所必需的水资源。因而,跨界区域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就造成了各国对水资源需求的结构性矛盾。
  与世界上其他多数干旱地区一样,我国西北地区也存在着用水结构不合理,用水效率和效益较低等特征。农业灌区是西北地区农产品的主要供应基地,特别是宁蒙引黄灌区、陕西关中灌区、河西走廊和新疆等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24]。然而,“绿洲经济、灌溉农业”的经济结构使得西北地区的农业用水占国民经济用水总量的比例很高,这一数值在新疆、宁夏、甘肃和整个西北地区分别为95%、91%、78%和90%[23]。西北地区的水利建设滞后,水资源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尖锐,水资源管理面临严峻挑战[25]。
  1.3生态环境条件脆弱
  历史上,中亚地区在通过进行大规模的农业开发和水利建设创造经济发展奇迹的同时,也曾造成了该区域的河流断流、湖泊干涸等一系列水文地理系统和生态环境状况的重大变化,酿造了咸海流域不可逆转的生态灾难[17]。又如,西亚两河流域农业生产所依赖的灌溉实践也产生了明显的负作用,伊朗、叙利亚等国的土壤条件曾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盐碱化现象[17]。两河流域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灌溉农业发展、排干湿地等人类活动,加上该地区频繁的政治动荡,曾造成了美索不达米亚湿地的消失。尽管自2003年起在国际社会的帮助下美索不达米亚湿地得到了部分恢复,然而这将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途所经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条件较为脆弱,生态安全受到当地气候变化特征、水资源分布特征、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和开发程度、水资源利用效率、不同用水户间的水资源配置等因素的影响。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将会产生态环境劣变,从而引发诸如中亚和西亚历史上出现的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消失。中国西北地区、中亚地区和西亚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约束条件之一,对经济带建设中的资源开发与保护提出了严格要求。在极端气候频繁发生、水资源缺乏和生态环境脆弱且跨界水资源问题复杂共同交织的背景下,水资源安全及与之相应的生态安全问题将是我国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不得不面对的一项重要战略问题。
  2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跨界水资源争端与合作历史
  2.1跨界河流流域的水资源争端
  跨界水资源矛盾对区域各国间及区域间的合作具有重要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贯通的中亚、西亚地区分布有众多跨界河流,历史以来流域国间存在着复杂的跨界水资源矛盾[18,26-28],影响着各国及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
  在中亚地区,前苏联时期已在阿姆河和锡尔河上游建设了很多水利设施,塔吉克斯坦控制了阿姆河58%以及锡尔河9%的水量,吉尔吉斯斯坦控制了锡尔河58%的水量。下游国家(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虽然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却没有足够的蓄水,唯有依靠上游国家的水库下泄水量来满足需求。苏联解体后,一方面,上游国家因自身发展所需改变了阿姆河和锡尔河上游水库的运行方式,滋生了上下游国家之间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另一方面,下游国家开始通过各种条约和协议限制上游国家的用水和水资源开发,上游国家则全然不顾,继续加大水电开发力度,造成了上、下游国家间的水冲突日益激烈[17]。
  在西亚地区,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的水资源分配问题具有高度政治化的特点,流域国之间很难达成各方都满意的分水协议[17]。在过去几十年中,土耳其、叙利亚和伊拉克都单方面地开发两河的水资源,用于发电和灌溉。1961年以来,土耳其在两河上游大规模修建水利工程,减少了流入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水量,由此引起了土耳其与叙利亚和伊拉克两国的关系紧张[29]。近些年来,伊朗在卡伦河和卡尔黑河上进行的水利工程开发又导致了伊朗与伊拉克之间的水资源争夺。历史以来,两河流域水资源的争议主要集中要幼发拉底河上,近年来随着土耳其和伊朗对底格里斯河及其支流的开发,底格里斯河的水争端问题开始逐渐显现。   2.2跨界水资源合作实践
  中亚和西亚地区的跨界河流流域国家在伴随着跨界水问题冲突不断的过程中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合作[17]。在中亚咸海流域,独立后的中亚五国围绕着水资源的分配、利用和保护等问题经历了从冲突、争吵到走向协调、合作的艰难历程[30]。曾创建了国际水资源协调委员会、咸海国际基金会、咸海盆地问题国际委员会、哈吉塔乌国际委员会等机构来协调解决中亚水资源问题,并签订了一系列协议。但由于各方对自身利益的过度维护,相互间缺乏理解和合作,这些协调和协议最终都无法有效实施。在西亚两河流域,尽管自1921年起各流域国通过双边条约或协议进行了不断的合作尝试,但该地区的国家间水资源争夺一直没有停息。两河流域是西亚地区水资源相对富裕的地区,土耳其、叙利亚、伊拉克在水资源利用问题上尚没有发展到极端对立的紧张状态,这一地区的水冲突基本上都能在土耳其-叙利亚及叙利亚-伊拉克之间的双边协议框架内进行缓和。但是,两河流域湿地(美索不达米亚湿地)的生态恢复则是一项艰巨而又漫长的任务。
  伊犁河、额尔齐斯河、额敏河和阿克苏河-塔里木河是我国西北地区与中亚毗邻国家间的重要跨界河流。西北地区跨界河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对我国新疆和邻国的人民生活、社会经济发展及流域生态保护均具有重要作用。我国虽然处于这些国际河流(除阿克苏河-塔里木河外)的上游,具有进行水资源开发的相对地理优势[31-32],但是长期以来对西北地区国际河流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低于当地非国际河流,也远低于相应河流境外部分的开发利用程度[33],与周边邻国之间没有突出的跨界水资源问题。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之间就跨界水资源相关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合作[34],并正与吉尔吉斯斯坦磋商关于中吉跨界河流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方面的合作[35-37]。
  中亚和西亚地区跨界河流流域国家在跨界水问题上的争端与合作实践经验表明,各流域国家必须面对其水土资源分布不均、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各异、生态环境条件脆弱的现实,在跨界水资源的矛盾冲突中不断尝试着合作才能获得流域水资源的利益共享,并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共同发展。我国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应关注这条经济带所涉及区域的水资源安全问题,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等方面积极推进与相关国家的跨地区、多元化合作。跨界河流的水资源合作是这一区域各国在经历矛盾与冲突之后的共同需求和未来趋势,保障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水资源安全更是沿线各国加快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关键战略性和前瞻性任务。
  3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水资源安全合作的对策
  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所经重点区域的水资源安全问题,亟需加强国家间及区域间的水资源安全合作,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进程提供保障。作为国际河流的上游国家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发起国,我国需要谨慎处理与周边国家的跨界水资源问题,并从全局角度把握好跨界水问题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从总体战略布局角度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水资源安全合作走廊提出以下五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1)制定中国-中亚地区水资源协同开发的战略框架,加强地区间水资源合作。我国应积极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所涉及中亚国家的水资源需求与约束特征,并注意防范或规避域外势力(如俄罗斯、美国、欧洲国家、日本等国家及其他国际团体)对中亚地区水资源和能源安全的影响和干预,创造有利的水资源协同开发环境,制定中国与中亚诸国之间的水资源协同开发战略框架。中亚国家也应该充分发挥其地理位置的战略优势、资源和能源富裕的自然条件优势积极主动地发挥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推动作用,加强中亚国家相互之间及中亚诸国与中国之间的水资源合作,为顺利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条件支撑。
  (2)布局沿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水资源合作项目,构建水资源合作走廊。亟需深入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所涉及范围内的水资源分布特征、生态环境约束条件以及不同国家或地区对水资源的利益诉求,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水资源安全合作项目布局,构建水资源安全合作走廊。利用地缘关系紧密的优势,通过水资源合作开发与利用,寻找区域经济增长极,实现区域“水资源-生态-经济”和谐发展的战略目标,助推丝绸之路经济带进展。
  (3)加强跨地区水资源协同开发和保护的相关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亟需深入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跨地区跨国水资源协同开发和保护合作中的相关理论和关键技术,包括:干旱地区节水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流域整体概念下的生态系统保护与生态修复的理论和关键技术,极端气候变化对区域水资源和生态系统影响的应对策略,干旱地区水资源安全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间的适应策略,以及虚拟水交易的理论和应用等。
  (4)构建跨界水资源合作机制,提高水资源综合管理能力。面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的水资源安全保障的多元化约束,亟需加强跨界水资源合作机制建设,提高对跨界水资源的综合管理能力。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各国之间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的知识交流,开展国家间、地区间不同层次的水资源合作(包括政府、企业等),加强涉水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与处置能力,加强我国政府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元合作中的水资源合作政策指导,研究跨地区水资源合作的有效运行机制。
  (5)加强水资源与环境信息监测工作,完善水资源安全的支撑体系。通过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范围内水资源协同开发的可行性与战略风险分析,研究并确定中国与中亚国家及其他国家进行水资源协同开发实施过程中需要监测的情报要素(如战略环境信息、水资源分布特征、生态环境信息、土壤退化及荒漠化信息、水资源利用信息、水资源冲突信息、水资源合作信息等),建设水资源协同开发的信息监测平台,为水资源安全合作走廊构建提供信息和情报支持。
  4结束语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为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强区域合作提供了历史性机遇。然而,在全球淡水资源日益紧张、极端气候频繁发生的背景下,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水资源安全保障问题是其面临的众多安全保障中的重大挑战之一。我国西北地区、中亚地区和西亚地区是贯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地带,也是这一经济带上的水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条件脆弱区。中亚地区和西亚地区虽然在跨界水争端和冲突的不断演进中围绕跨界水问题都尝试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合作,但是这些地区的跨界水问题及其相关问题至今并未彻底解决。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条件脆弱、跨界水问题突出等依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所经的中亚地区、西亚地区及我国西北地区现在及未来面临的重要水资源安全问题。丝绸之路经济带所联系的地域范围远超出某一具体跨界河流流域的范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所面临的水资源安全保障问题将受到更为复杂多样的多元化约束。在现有跨界河流流域合作机制的基础上,中国应以制定与中亚邻国间的水资源协同开发战略框架为牵引,通过倡导构建沿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水资源合作走廊,完善跨界水资源合作机制,加强跨地区水资源合作;并注重加强跨地区水资源协同开发和保护的关键技术研究和信息监测工作,完善水资源安全的支撑体系。水资源安全保障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成效至关重要,亟需从战略高度重视这一经济带的水资源安全问题。   (编辑:王爱萍)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杨恕, 王术森.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及其挑战[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42(1):23-30. [Yang Shu, Wang Shusen. The Strategic Conception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Its Challengas[J]. Journal of Lanz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2014,42(1):23-30.]
  [2]胡鞍钢, 马伟, 鄢一龙.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内涵、定位和实现路径[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35(2):1-10. [Hu Angang, Ma Wei, Yan Yilong. Connotation, Defintion and Passage of “SilkRoad Economic Belt” Strategy[J]. Journal of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2014, 35(2):1-10.]
  [3]庞昌伟. 能源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突破口[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35(2):11-18. [Pang Changwei. Enery Cooperation: Breakthrough in “SilkRoad Economic Belt”[J]. Journal of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2014, 35(2):11-18.]
  [4]郭爱君, 毛锦凰. 丝绸之路经济带:优势产业空间差异与产业空间布局战略研究 [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42(1):40-49. [Guo Aijun, Mao Jinhuang. A Strategic Study on the Spatial 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Competitive Industries on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J]. Journal of Lanz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2014, 42(1):40-49.]
  [5]曾向红. 中亚国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认知和预期[J]. 当代世界, 2014, (4):38-40. [Zeng Xianghong. Cognitive and Expected Understanding of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to the Concept of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J]. Contemporary World, 2014, (4):38-40.]
  [6]姚海娇, 周宏飞. 中亚地区跨界水资源问题研究综述[J]. 资源科学, 2014, 36(6):1175-1182. [Yao Haijiao, Zhou Hongfei. A Review of Transboundary Water Resources in Central Asia[J]. Resources Science, 2014, 36(6):1175-1182.]
  [7]Varis O, Kummu M. The Major Central Asian River Basins: An Assessment of Vulnerabilit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2012, 28(3):433-452.
  [8]Lioubimtseva E, Cole R, Adams J M, et al. Impacts of Climate and Landcover Changes in Arid Lands of Central Asia[J].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2005, 62(2):285-308.
  [9]胡文俊, 杨建基, 黄河清. 西亚两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引起国际纠纷的经验教训及启示[J]. 资源科学, 2010, 32(1):19-27. [Hu Wenjun, Yang Jianji, Huang Heqing. Lessons and Inspriation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Disputes Caused by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in the TwoRiver Basin of West Aisa[J]. Resources Science, 2010, 32(1):19-27.]
  [10]Altinbilek D.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the EuphratesTigris Basin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2004, 20(1):15 - 33.
  [11]Kibaroglu A, Scheumann W. Evolution of Transboundary Politics in the EuphratesTigris River System: New Perspectives and Political Challenges[J]. Global Governance: A Review of Multilateralism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2013, 19(2):279-305.   [12]Gleick PH. The World’s Water Volume 8: The Biennial Report on Freshwater Resources[M]. Island Press, 2014.
  [13]Kharraz JE, ElSadek A, Ghaffour N, et al. Water Scarcity and Drought in WANA Countries[J]. Procedia Engineering, 2012, 33(0):14-29.
  [14]Chen FH, Huang W, Jin LY, et al. Spatiotemporal Precipitation Variations in the Arid Central Asia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 Warming[J]. 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1, 54(12):1812-1821.
  [15]陈亚宁, 杨青, 罗毅, 等.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问题研究思考[J]. 干旱区地理, 2012, 35(1):1-9. [Chen Yaning, Yang Qing, Luo Yi, et al. Ponder on the Issues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Arid Region of Northwest China[J]. Arid Land Geography, 2012, 35(1):1-9.]
  [16]胡汝骥, 姜逢清, 王亚俊, 等. 中亚(五国)干旱生态地理环境特征[J]. 干旱区研究, 2014, 31(1):1-12. [Hu Ruji, Jiangfengqing, Wang Yajun, et al. Arid Ecological and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in Five Countries of Central Asia[J]. Arid Zone Research. 2014, 31(1):1-12.]
  [17]夏自强, 李琼芳, 郭利丹. 新疆可持续发展中有关水资源的战略研究:国外干旱地区水资源利用及经验教训[M].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3. [Xia Ziqiang, Li Qiongfang, Guo Lid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Xinjiang on Water Resources: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Abroad Arid Regions [M]. Beijing: China Water Power Press, 2013.]
  [18]姚海娇, 周宏飞, 苏风春. 从水土资源匹配关系看中亚地区水问题[J]. 干旱区研究, 2013, 30(3):391-395. [Yao Haijiao, Zhou Hongfei, Su Fengchun. Water Problems Based on Spatial Matching Patterns of Water and Land Resources in Central Asia[J]. Arid Land Geography, 2013, 30(3):391-395.]
  [19]唐志坚, 夏自强, 王霞, 等. 幼发拉底河生态径流计算[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7(4):382-385. [Tang Zhijian, Xia Ziqiang, Wang Xia, et al. Computation of Ecological Runoff of the Euphrates[J]. Journal of Hoha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2009, 37(4):382-385.]
  [20]苏宏超, 沈永平, 韩萍, 等. 新疆降水特征及其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J]. 冰川冻土, 2007, 29(3):343-350. [Su Hongchao, Shen Yongping, Han Ping, et al. Precipitation and Its Impact on Water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Xinjiang Region [J]. Journal of G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 2007, 29(3):343-350.]
  [21]闫桂霞, 陆桂华, 吴志勇. 塔里木河流域降水特性时空分析[J]. 水电能源科学, 2009, 27(2):1-3. [Yan Guixia, Lu Guihua, Wu Zhiyong. Analysis of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n in Tarim River Basin[J]. Water Resources and Power, 2009, 27(2):1-3.]
  [22]陈起川, 夏自强, 郭利丹, 等. 中亚湖泊地区降水量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J]. 水电能源科学, 2012, 30(6):13-16. [Chen Qichuan, Xia Ziqiang, Guo Lidan, et 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 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 in CentralAsia Lake Zones[J]. Water Resources and Power, 2012, 30(6):13-16.]   [23]邓铭江, 李湘权, 龙爱华, 等. 支撑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水资源供需结构调控分析[J]. 干旱区地理, 2011, 34(3):379-390. [Deng Mingjiang, Li Xiangquan, Long Aihua, et al. Regulation of Supply and Demand Structure of the Water Resources and Support Economic and Social LeapForward Development of Protection Measures[J]. Arid Land Geography, 2011, 34(3):379-390.]
  [24]贾大林, 刘钰. 西北地区发展节水灌溉的作用与途径[C]. 节水灌溉论坛, 2002:1-8. [Jia Dalin, Liu Yu. The Role and the Way of the Development of WaterSaving Irrigation in Northwest China[C]. Watersaving irrigation Forum, 2002:1-8.]
  [25]李宗礼, 康立芸. 加快西部地区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探讨[J]. 中国水利, 2011, (6):136-138. [Li Zongli, Kang Liyun. Discussion on Major Strategic Issues for Accelerating Water Resources Reform in Western China[J]. China Water Resources, 2011, (6):136-138.]
  [26]杨恕, 王婷婷. 中亚水资源争议及其对国家关系的影响[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38(5):52-59. [Yang Shu, Wang Tingting. On the Impact of Water Resources Dispute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Journal of Lanz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2010, 38(5):52-59.]
  [27]王志坚. 从中东两河纠纷看国际河流合作的政治内涵[J]. 水利经济, 2012, 30(1):23-27. [Wang Zhijian. Political Connotations of International River Disputes Cooperation of the Two Rivers in Middle East[J]. Journal of Economics of Water Resources, 2012, 30(1):23-27.]
  [28]Aggestam K, SundellEklund A. Situating Water in Peacebuilding: Revisiting the Middle East Peace Process[J]. Water International, 2013:1-13.
  [29]Bagis A I. Turkey’s Hydropolitics of the EuphratesTigris Basin[J].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1997, 13(4):567-581.
  [30]皋媛. 中亚国家的跨境水资源问题及其合作前景[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2. [Gao Yuan. The CrossBorder Water Resources in Central Asia and Its Prospect in Cooperation[D]. Shanghai: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2012.]
  [31]邓铭江. 吉尔吉斯斯坦水资源及水电合作开发前景辨析[J]. 水力发电, 2013, 39(4):4-8. [Deng Mingjiang. Analysis of Hydroelectric Development in Kyrgyzstan and Prospect of Joint Development between Kyrgyzstan and China[J]. Water Power, 2013, 39(4):4-8.]
  [32]何大明, 李运刚, 冯彦. 我国国际河流开发与地缘合作挑战[J]. 地理教育, 2013, (7-8):4-6. [He Daming, Li Yungang, Fen Yan.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of International Rivers and Geopolitical Challenges [J]. Education of Geography, 2013, (7-8):4-6.]
  [33]郝少英. 论国际河流后开发国家的权利与义务[J]. 河北法学, 2012, 30(7):87-94. [Hao Shaoying. The Discussion on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the Countries Developing International Rivers Later[J]. Hebei Law Science, 2012, 30(7):87-94.]
  [34]王俊峰, 胡烨. 中哈跨界水资源争端:缘起、进展与中国对策[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39(5):99-102. [Wang Junfeng, Hu Ye. SinoKazakhstan Transboundary Water Disputes: Origin, Progresses and China’s Countermesasures[J]. Journal of Xinjiang University:Philosoph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2011, 39(5):99-102.]   [35]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吉尔吉斯共和国关于进一步深化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联合声明[EB/OL]. (2007-08-14)[2014-08-01].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7/content_751739.htm.[The Central Government Gateway Website.Joint Declar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Republic of Kyrgyzstan on Further Deepening the Good Neighborly and Friendly Relations of Cooperation.[EB/OL].(2007-08-14)[2014-08-01].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7/content_751739.htm.]
  [36]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吉尔吉斯共和国联合宣言[EB/OL].(2012-06-05)[2014-08-01]. http://www.gov.cn/jrzg/2012-06/07/content_2155239.htm.[The Central Government Gateway Website. Joint Declar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Republic of Kyrgyzstan[EB/OL].(2012-06-05)[2014-08-01]. http://www.gov.cn/jrzg/2012-06/07/content_2155239.htm.]
  [37]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比什凯克与吉尔吉斯斯坦总理萨特巴尔季耶夫举行会谈[EB/OL]. (2012-12-04)[2014-08-01]. http://www.gov.cn/ldhd/2012-12/05/content_2282577.htm.[The Central Government Gateway Website. Talks between Chinese Premier Wen Jiabao and Kyrgyzstan’s Premier Zhantoro Satybaldiye in Bishkek[EB/OL]. (2012-12-04)[2014-08-01].http://www.gov.cn/ldhd/2012-12/05/content_2282577.htm.]
其他文献
摘要  三峡工程作为一项世界举世瞩目的特大水利水电工程,一直备受公众的关注和争论,其利弊之争一直没有停止。其中,关于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影响也是众说纷纭,但从总体上看,目前关于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与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微观的、局部的、分学科的定量研究,而宏观的政府政策层面的研究比较少,尤其是关于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影响的政策分析模型研究更少,几乎没有。基于此,本文通过尽可能
期刊
摘要面向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新要求,利用情景分析法刻画用水效率控制约束情景,分情景研究用水总量控制下的省区初始水量权差别化配置问题。从公平性的角度出发,在全面认知省区现实经济活动量差异、资源禀赋差异和未来发展需求差异,识别影响用水效率控制约束强弱的关键情景指标的基础上,设计省区初始水量权差别化配置指标体系,以区间数描述不确定信息,设置及描述用水效率控制约束情景WECS1、 WECS2和WECS3
期刊
摘要山地旅游资源的重要性和山地的生态敏感性使山地旅游区土地利用变化在国外受到较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基于在Springer,EBSCO,Science Direct等数据库中检索到的英文文献,对国际上山地旅游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主题上,主要集中于山地旅游对山地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山地土地利用对山地旅游发展的影响、山地旅游土地利用利益相关者研究、山地旅游土地利用政策研究等方
期刊
摘要  国际贸易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具有复杂的环境影响。本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中美贸易为例,分析了2002-2011年中美贸易所产生的经济溢出和碳泄漏。研究结果表明,中美贸易对中美双方的经济增长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是促进世界碳排放增长的重要因素。中美贸易显著地提高了全球的经济效率,同时损失了一定的环境效率。2002-2011年,中美贸易使世界经济总量增加了302.05亿美元;与此同时中美
期刊
摘要  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等政策背景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合理配置产业空间布局是承接产业成功转移的基础,转移企业对于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土地供给指标和地方产业转移政策的关注度也逐渐提高。促进产业转移需要中部地区合理利用和保障土地资源,不同类型产业对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等方面的需求也存在显著差异。如何协调承接产业转移与区域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寻求多类别、
期刊
摘要  中国正在进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期。基于文献统计和分析,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实践模式、突破领域、制度保障、实现机制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述评,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和重点,展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演进、实践成效、现实问题和发展趋势。已有研究为把握生态文明的本质规律,树立生态文明价值理念,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有益指导。但是,还存在着研究比较分散、深度不
期刊
摘要  在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背景下,节约有限物质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的排放是环保、低碳的前提,而交通运输业是降低碳排放量的重要领域。因此,微观层面梳理北京交通运输业发展及碳排放状况,并分析其减排潜力,对于促进北京市的低碳发展同样具有积极意义。论文阐述了2001-2011年北京交通运输业发展状况,并对2005-2011年北京市交通运输能源消费而产生的碳排放量进行了测算。从各类消费能源的碳
期刊
摘要  绿色发展已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要议题,在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中国同样面临着绿色发展带来的挑战。地区资源开发与利用直接或间接地对绿色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研究地区资源开发利用对区域绿色发展的影响意义重大。本文在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依据资源开发利用与绿色发展系统的属性和特征,以及根据熵值法的客观性及其在环境能源评价应用的广泛性,首先,构建了用于资源开发利用对地区绿色发展的影响
期刊
摘要资源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有重要地位,但在生产过程中易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在“两型”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资源型企业必须要绿色发展。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资源型企业绿色行为及影响因素状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总体而言,资源型企业有一定的绿色意识,比较重视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制度的规范,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环保制度的建设和执行还有待提高、员工绿色意识及相关技能有待增强、绿色技术创新的投入
期刊
摘要  “资源诅咒”现象是伴随着能源资源开发带来的新问题。本文基于2000-2012年间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探讨民族地区“资源诅咒”效应,讨论“资源诅咒”效应的差异性,分析“资源诅咒”效应的影响因素,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构建经济增长效率模型,探讨“资源诅咒”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民族地区存在“资源诅咒”现象,从单个变量看,能源产业依赖度抑制了云南、广西、贵州、青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