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法:炮火中的和平家园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pei00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法,以色列第三大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圣经》里多次提到的美丽“果木园”,相传年幼的耶稣及其双亲逃避希律王追杀时,就曾在海法的以利亚山洞避过风雨……
  
  《圣经》里的美丽“果木园”
  
  海法坐落在以色列北部突入地中海的卡尔梅勒山(《圣经》原译迦密山)岬角上,是以色列第三大城市。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那时它便是地中海东岸的古渔港。卡尔梅勒意为“果木园”,由于山上林木葱郁,盛产嘉果秀木,很早便得了这样一个名字。它最早见诸文字记载是在犹太智慧法典《塔木德》中。记述犹太人用海法附近的海中捕捞的贝壳,提炼紫色染料染制祈祷用的头巾。大约就在同一时期,居住在北部黎巴嫩沿海苏尔一带的迦南人,也掌握了同样的技术,他们用提炼出的紫色染料染制的锦缎、布匹用于出口,深受希腊、罗马王宫贵族的欢迎。据说一匹上等的“苏尔紫”的价值,超过等重的黄金。腓尼基(古希腊语,意为“紫色的”)人也由此得名。
  卡尔梅勒山还有另一个名字:以利亚山。以利亚是深受犹太人尊崇的先知,公元前9世纪亚哈王时代,由于亚哈王立了异族女子耶洗别为王后,在她的推动下,犹太部族中崇拜异族神巴力之风盛行。而且耶洗别还利用权势,杀掉了犹太其余的先知,仅剩下以利亚一人。在这种情况下,以利亚为了让犹太人认清,究竟谁才是真正的神,便约定同450名巴力的先知在迦密山上比试。他与他们商定,双方各宰杀一头牛犊放在柴堆上,然后各自祈求自己的神,谁能降下天火焚烧柴堆和牛犊的便是真神。巴力神的先知们一遍遍地向他们的巴力神祈祷,又叫又跳,还用棒用刀往自己身上乱打乱刺,弄得浑身是血,以示诚心。就这么折腾了一天,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轮到以利亚了,他首先将被假先知们毁坏的祭坛重新修好,依照雅各子孙支派的数目,取了12块石头,放在祭坛上,又在祭坛的四周挖了一道水沟,架上木柴,把牛犊放在上面,吩咐众人将4桶水倒在祭坛上,水从祭坛上流下,注满了水沟。然后,他开始祈祷耶和华。耶和华随即降下天火,焚尽了整个祭坛,连同木柴、石头、泥土,还烧干了沟中的水。犹太人见了,立即俯身在地,连连说:不再信别的神了,耶和华才是天主!《圣经·列王记(上)》第18章《以利亚与假先知比试》一节,详细记述了这件事……
  往事逾千年。如今,无论是海法湾的古港口,还是以利亚与巴力的假先知们比试时设的祭坛,都早已无迹可寻。只剩下一个据说“圣家庭”——年幼的耶稣及其双亲逃避希律王追杀时,曾在里面避过风雨的以利亚山洞,或可勾起人们怀古的幽思。但这郁郁葱葱,林木葳蕤的卡尔梅勒山,倒是足以让人们领略《圣经》中描述的“果木园”的意境。
  我们从海法港仰望卡尔梅勒山,只见一层楼房一层碧树,像一幅巨大的题作《果木园》的画屏,悬于海天之间。烟润辽阔,意趣横生。又像是一位长者,端坐于海法湾头,颇有些“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韵味。
  
  未来新土地上的世界城市
  
  有人说海法就像美国的旧金山和南非的开普顿,是以色列开放型的多元化城市。对于这个评价,陪同我们的布朗博士向我们介绍道:“当代犹太复兴思想的先驱和犹太复国主义倡导者西奥多·赫茨尔,在构想并着手写作《犹太国》一书时,曾想最好能写一部小说,来描绘上帝赐给犹太先祖的迦南地——巴勒斯坦,如何随着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发生巨大变化。他在1898年10月,实地访问和考察了巴勒斯坦之后,更坚定了这种想法。次年,他把小说定名《古老的新国家》,并开始动笔,1902年完成并出版。他在这部小说中,描述了主人公1923年重访巴勒斯坦时,看到耶路撒冷、海法都已经变成‘具有20世纪精神的世界城市——有现代化的郊区、林阴大道和公园、高等学府、娱乐场所、市场……在这片新土地上,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和睦相处……’在今天看来,这位19世纪伟大的犹太思想家的预言,有不少已成为现实……”
  “譬如海法,由于海法港港阔水深,是天然良港,从20世纪30年代深水码头竣工之后,便取代了古城阿卡,成了以色列北部行政中心。如今,海法港已经是以色列最繁忙的港口之一,是地中海最大的集装箱货物集散地,吞吐量占以色列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半数以上。以色列建国后,海法成为犹太移民移居以色列的重要港口,人口从赫茨尔访问时不足两万,增加到30万。人口的增长带来了经济的发展,除海运外,陆路与空中交通也十分便利。它不仅是石油化工、电力、机械制造等工业中心,海法大学、以色列工程技术学院等高等学府及许多高科技研究中心也都设在海法。更主要的,是海法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虽然有人把海法比作旧金山或开普顿,但我以为海法就是海法,它不同于耶路撒冷,也不同于特拉维夫。在这里,不论是阿拉伯人、犹太人;不论是信奉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或巴哈伊教;也不论是传统派或世俗派,都彼此宽容,和睦相处,而不是矛盾重重,相互排斥。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它既是多元化的城市,也是赫茨尔远在100年前所期望、所预言的‘未来新土地’上的‘世界城市’……”
  
  和睦相处,共存共荣的“理想国”
  
  后来,我们了解到海法几大宗教共存及犹太人、阿拉伯人和睦相处的包容性,也有其特殊的历史、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原因。海法是一座有三四千年历史的古老城市,不像特拉维夫,只是在本世纪初由一批犹太移民在荒地上建的小移民点的基础上,随着新移民的加入而逐渐扩建的单一的犹太人的城市。而海法,早在一批批犹太移民移居巴勒斯坦之前,阿拉伯人与犹太人便在海法市中毗邻而居了。100多年前,赫茨尔考察海法时,看到的是阿拉伯籍市长和犹太籍助手之间的亲密合作,有力地推动了两个民族的和睦相处。
  海法又是一个海港城市,门窗洞开迎八面来风的同时,也培育和养成自己宽容博大的胸怀。不像耶路撒冷,位居内陆犹地亚山巅,自古以来,“到访者”不是十字军式的明火执仗的红眼强盗;就是诚惶诚恐的朝圣者。这种环境大约也造成了耶路撒冷也像它那饱经忧患的石头城墙一般孤傲与冷漠。
  布朗博士告诉我们,目前,在海法大学设有一个专门致力于增进以色列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理解与合作的研究与咨询中心。这恐怕和海法两个民族的居民之间友好和睦的传统不无关系。
  放眼海法,虽说这里街道狭窄,衢巷纵横,无论是住宅还是临街的店铺,多是两三层的陈旧的小楼。缺少大城市那种高楼大厦或花园别墅的豪华气派,却不乏小家小户,安逸闲适的人气与温馨。犹太人居住区和阿拉伯人居住区紧紧相连,居民们自由自在来来往往,看不到耶路撒冷旧城区两个民族聚居区之间的铁网、高墙和墙后面那一双双充满疑虑与仇恨的眼睛。布朗博士说:“在海法,不仅是市政府,而且各宗教的领袖们——拉比、阿訇、神父,都常常聚会,呼吁教徒们相互理解、尊重,和睦相处,共存共荣。”
  这不正是赫茨尔在他的《理想国》专著中所倡导、所期望的精神吗?这种精神在今天的巴勒斯坦乃至中东,犹为重要。
其他文献
联合国、美国、欧盟、俄罗斯四方向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总理分别递交“路线图”计划的那一天,我在阿拉法特官邸废墟前遇到德国记者史德安。“我不抱什么希望,”他说,“和平?你我有生之年是看不到的。”  史德安40岁出头,我还不到30岁,而中东问题已经100多年了。  我曾经质疑史的说法。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特尼特最近接受美有线电视新闻公司CNN采访时说:“经过两年多的流血冲突,(目前)巴以双方空前疲惫,需要停战
期刊
新的海湾战争一触即发,美国磨刀霍霍,厉兵秣马,积极准备推翻萨达姆政权。伊拉克的库尔德人在其中是什么角色呢?其将来的地位如何呢?    库尔德人的血泪史    库尔德人是西亚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土耳其的东南部、伊朗的西北部、伊拉克的北部和叙利亚的东北部这三角地带,西方习惯称为“库尔德斯坦”,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000万,主要属逊尼派穆斯林。但库尔德人从来没有统一、建立独立的国家的历
期刊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假如美国战胜了伊拉克……”已经不是一种假设,而是一个逼在眼前的现实问题了。因为随着美军的大规模集结,战争将一触即发,美国所要寻找的只是一个更为体面一些的借口;而战争一经开始,美军的胜利也应该是不容怀疑的。战争对于整个阿拉伯世界乃至于整个国际政治格局会有什么突破性的影响,在时间的滤镜中会一点一点地明晰起来。而最让我们揪心的却是战后的伊拉克。对伊拉克人民来说,不管战争的性质如何,它
期刊
2001年9月至2002年8月,我受委派在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留学。10个月的留学生涯虽然短暂,却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9·11”事件15天后,我们来到了英国皇家海军学院。虽然入海关时看不出任何紧张迹象,但皇家海军学院的气氛仍然让人惴惴不安。    我们是9月26日到达英国的,当时正是“9·11”事件刚刚发生不久,我们早就有接受大检查的准备。而英国海关官员看了我们的公务护照以及皇家海军学
期刊
人类区别于动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性的文明,即使一些动物也很少发生乱伦现象。科学家曾做过一次试验,给鹌鹑同时介绍血缘关系亲疏不同的5个“对象”,结果这只鹌鹑首先选择的是未见过面的堂兄弟或堂姐妹,却不和同胞兄弟姐妹配对。然而,现代科技的进步文明,人类并不能消灭暗藏在家庭的性罪孽——乱伦。    文明社会的丑陋    日本的乱伦现象比较典型。日本人虽对中国文化佛教非常崇尚,可对性的看法和做法却极不相同,迄
期刊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从来没有哪次告密行动对世界的影响有如此之大。  30多年前,正是由于一份长达7000多页美国五角大楼“越战最高机密文件”的曝光,才导致了美国政府最终结束越南战争。  30多年前,“它像原子弹一般地震惊了世界。”  泄露这份文件的,是前美国军事专家丹尼尔·艾斯伯格,当年他这样做之后,一度面临“多达12项的重罪指控以及长达115年的徒刑”。  30多年后,71岁高龄的他再度冒着坐牢
期刊
伊拉克古称美索不达米亚,是古代巴比伦文化的吉祥地,西方文明的源头。圣经记载亚当与夏娃的伊甸园就在这里,诺亚的大洪水在此发生之后,传说方舟流经在土耳其的阿拉拉特山。来自东方的丝绸之路经过这里到达地中海,13世纪蒙古大军打到巴格达,美索不达米亚名存实亡。    签 证    当年,我在土耳其东北部濒临黑海的土苏迅界与商加索山区旅行,并计划南下续走伊拉克,一探丝路西段情况。  “你到安卡拉一定拿不到签
期刊
5月的夏威夷风和日丽,景色宜人。按照预先日程安排,我和另一位“国际访问者”、汤加王国的省长一起参观Fletcher 号驱逐舰,在从海军陆战队纪念馆去海军码头的路上,和“汤省长”攀谈起来,他说他们的民族在精神上崇尚自然。我说我们民族传统中也崇尚自然的成分,古代的大思想家老子就崇尚自然之“道”,看来我们两个国家在精神信仰方面有共同之处。    高贵礼遇:让我受宠若惊    到了军用码头,太平洋总部首席
期刊
在欧洲,最早让欧洲人了解中国文化、习俗和历史的,大概要属中餐馆。我去过欧洲不少国家,大城市里中餐馆比比皆是且不说,就是许多中小城市,找中餐馆也很容易。中餐馆的外装饰都极具中国传统特色,或画梁雕栋,或悬挂灯笼,十分醒目,就是西方人也能一眼便知。  中餐馆自然随着中国人进入欧洲,中餐馆多,华人也就不会少。1994年旅法华裔学者的研究材料显示,若从文化、民族认同标准计算,遍布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大约有30
期刊
双手被缚、精神饱受凌虐的非洲俘虏,必须忍受横渡大西洋前往西印度群岛这段平均长达3个月的旅程。晕船的俘虏在鞭笞下就范,在污浊的空气中残喘,受痢疾折磨,被秽物袭身。发炎和疾病夺去俘虏的生命,就连船员也不能幸免,可能每5个人就有一个死亡。死去的囚犯被丢下海,喂跟在奴隶船后面的鲨鱼……    这艘17世纪的奴隶船亨利埃塔·玛丽号,是截至目前发掘出来最古老的奴隶船,关于它的最新研究将有助于解开数百万名奴隶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