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际金融》课程是我校金融学专业开设的学科基础课、必修课、主干核心课程,重要性可见一斑。2021年《国际金融》课程围绕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考核方式及资源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本文重点介绍国际金融课程在课改过程中是如何帮助学生构建理论基础,又指导学生将所学理论活学活用到实践中去的。
关键词:国际金融;课程改革;实践
一、教学目标改革
《国际金融》课程重在将学生的知识领域由国内延伸到国际,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和学习方法。强化应用,努力提高学生分析和操作国际金融业务的能力。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基于课程定位,国际金融课程组制定了总体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目标。总体的知识目标:国际货币关系、国际金融活动及运行规律、国际金融交易及风险、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与金融关系。能力目标:分析国际金融问题的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行情分析能力、应变反应能力、风险识别与防范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素质目标:严谨、拓展、创新、具有国际视野。针对每一章节制定了具体的细化目标。以外汇交易风险防范为例,此部分内容,在学习防范外汇交易风险的基本方法实现知识目标基础上,课程组将学生按照异组同质、同组异质原则进行分组。各组学生在谈判过程中,需要根据行情快速做出决策:如果不能使用本币计价,是否存在外汇风险,如果有,可以采用什么方式规避呢,具体措施是什么?通过培养学生看盘、外汇交易操作以及防范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能力目标。整个过程中,各组学生从自身利益出发,在促成交易成功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保证自己企业的利润不流失,学生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实现整体素质的提升。
二、教学内容改革
国际金融的知识体系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逐步得到了完善,但各部分知识点仍显庞杂,课程组结合学生的就业方向,以国际金融基础、政策和活动为主线将课程内容精简至八章三个模块,完成知识目标。由于国际金融的内容日新月异,而教材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课程组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科学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将新知识、新理论适时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使知识能够借金融实践的动态而呈现,为学生提供符合社会需求的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改革
当前社会对国际金融专业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但是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我校学生相较于现有用人标准,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加上国际金融课程属性的问题,会让初学者感觉难理解、难记忆。基于此,本课程进行了课前重在督促、课中重在互动、课后重在反思的教学过程安排,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加大学生的参与度。要想执行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目标,不拘泥于某种特定形式的教学方法必不可少。教学过程中本课程重点应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三种。
(一)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可以将书本理论立体化,使晦涩的理论变得生动具体。如外汇交易部分,学生通过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模拟交易,练习交易技巧,了解交易策略,体验交易风险。在此过程中,课程组教师也会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如果汇率变动,作为个人,会对其消费、留学等有何影响;如果您计划出国旅游,在国内换汇和在国外换汇哪个更划算呢?通过贴近生活、生动有趣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二)实操法
学校实验室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无限贴近于现实的虚拟投资环境。在实验室,学生可以查看行情、分析市场、建立头寸及进行持仓风险管理等,提升了学生应用的能力。
(三)精讲法
理论知识的必要讲授也是不可少的。本门课程的部分学习资料会在课前发布,在课堂上只重点讲授:知识检测中错误率高的问题、学生课前准备中关心的问题,以及教学重点但是可能被学生忽略的问题等。
四、教学手段改革
现阶段手机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堵不如疏、导,因此,课程组教师利用以手机为主要平台的蓝墨云班课进行头脑风暴、讨论、答疑等,快速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参与性。还运用了比较实用的APP--国际金融报。它可以及时为学生展示相应的国际金融资讯、财经知识以及权威评论等,可以實现随时的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在期初课程组教师会建议学生在手机上安装金道投资,该软件可以依据真实行情进行外汇交易模拟,弥补了教学软件模拟只能在实验室完成的缺陷,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获取知识的机会。同时软件的交易战报排行,也可以为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参考。
五、考核方式改革
本课程改革后的成绩构成是平时60分,期末40分。其中出勤及课堂表现35分,主要由学生在课堂上的进行的师生角色互换、游戏、生评生讲、生问生答等活动的参与程度以及蓝墨云班课统计的课堂表现构成。作业10分,作业的题目为教学重点及贴近生活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开放式的问题。实验模拟成绩具体包括两部分,一是在实验室规定时间内所进行的模拟操作形成的成绩单;二是利用手机APP进行模拟操作的成绩排名赋分。期末试卷40分,由主观题加客观题构成。主要增加了案例分析题、应用题、综合分析题的比重,题库正在建设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用完全统一的标准衡量难免有不足,所以,考核方式中加入了一个变量:期初了解学生对于国际金融的基础认知,期末时再次进行摸底,分析学生通过一学期获得的知识增量。此部分考核通过口试方式进行,成绩体现在课堂表现中。这种考核会在期初告知学生,激发学习的动力。
六、课程资源
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学资源进行辅助。本课程依据学校定位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撰写了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选用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十三五”规划教材。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教学参考资料。目前学校配有课程相关的模拟实验室,三套教学软件及完全仿真模拟银行,主要锻炼学生国际金融基本业务技能,让其了解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部的岗位职责及知素能力要求等。课程组专门录制了囊括课程重要知识点的60个教学视频,现已将视频及相关的教学设计、课件、习题、案例等资源上传至蓝墨云班课中,富媒体资源有助于吸引学生点击学习。课程还选择优质网络视频从多种角度对国际金融进行介绍和解读。如,在介绍各国货币、国际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组织时,将央视纪录片《华尔街》及《货币》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截取。取材新颖,制作精良的视频更容易吸引学生,观看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
本门课程经过建设具有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管理规范化,突出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等特色。未来主要努力的方向是网络教学资源还需进一步完善,实现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徐晶.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5)
2、李春虹、袁丹.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海峡科技与产业.2017(12)
3、韩莉.《国际金融》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时代金融.2018(9)
课题:2021年度吉林工商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职业能力培养视域下《国际金融》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JG12117)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国际金融;课程改革;实践
一、教学目标改革
《国际金融》课程重在将学生的知识领域由国内延伸到国际,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和学习方法。强化应用,努力提高学生分析和操作国际金融业务的能力。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基于课程定位,国际金融课程组制定了总体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目标。总体的知识目标:国际货币关系、国际金融活动及运行规律、国际金融交易及风险、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与金融关系。能力目标:分析国际金融问题的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行情分析能力、应变反应能力、风险识别与防范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素质目标:严谨、拓展、创新、具有国际视野。针对每一章节制定了具体的细化目标。以外汇交易风险防范为例,此部分内容,在学习防范外汇交易风险的基本方法实现知识目标基础上,课程组将学生按照异组同质、同组异质原则进行分组。各组学生在谈判过程中,需要根据行情快速做出决策:如果不能使用本币计价,是否存在外汇风险,如果有,可以采用什么方式规避呢,具体措施是什么?通过培养学生看盘、外汇交易操作以及防范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能力目标。整个过程中,各组学生从自身利益出发,在促成交易成功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保证自己企业的利润不流失,学生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实现整体素质的提升。
二、教学内容改革
国际金融的知识体系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逐步得到了完善,但各部分知识点仍显庞杂,课程组结合学生的就业方向,以国际金融基础、政策和活动为主线将课程内容精简至八章三个模块,完成知识目标。由于国际金融的内容日新月异,而教材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课程组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科学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将新知识、新理论适时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使知识能够借金融实践的动态而呈现,为学生提供符合社会需求的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改革
当前社会对国际金融专业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但是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我校学生相较于现有用人标准,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加上国际金融课程属性的问题,会让初学者感觉难理解、难记忆。基于此,本课程进行了课前重在督促、课中重在互动、课后重在反思的教学过程安排,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加大学生的参与度。要想执行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目标,不拘泥于某种特定形式的教学方法必不可少。教学过程中本课程重点应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三种。
(一)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可以将书本理论立体化,使晦涩的理论变得生动具体。如外汇交易部分,学生通过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模拟交易,练习交易技巧,了解交易策略,体验交易风险。在此过程中,课程组教师也会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如果汇率变动,作为个人,会对其消费、留学等有何影响;如果您计划出国旅游,在国内换汇和在国外换汇哪个更划算呢?通过贴近生活、生动有趣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二)实操法
学校实验室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无限贴近于现实的虚拟投资环境。在实验室,学生可以查看行情、分析市场、建立头寸及进行持仓风险管理等,提升了学生应用的能力。
(三)精讲法
理论知识的必要讲授也是不可少的。本门课程的部分学习资料会在课前发布,在课堂上只重点讲授:知识检测中错误率高的问题、学生课前准备中关心的问题,以及教学重点但是可能被学生忽略的问题等。
四、教学手段改革
现阶段手机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堵不如疏、导,因此,课程组教师利用以手机为主要平台的蓝墨云班课进行头脑风暴、讨论、答疑等,快速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参与性。还运用了比较实用的APP--国际金融报。它可以及时为学生展示相应的国际金融资讯、财经知识以及权威评论等,可以實现随时的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在期初课程组教师会建议学生在手机上安装金道投资,该软件可以依据真实行情进行外汇交易模拟,弥补了教学软件模拟只能在实验室完成的缺陷,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获取知识的机会。同时软件的交易战报排行,也可以为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参考。
五、考核方式改革
本课程改革后的成绩构成是平时60分,期末40分。其中出勤及课堂表现35分,主要由学生在课堂上的进行的师生角色互换、游戏、生评生讲、生问生答等活动的参与程度以及蓝墨云班课统计的课堂表现构成。作业10分,作业的题目为教学重点及贴近生活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开放式的问题。实验模拟成绩具体包括两部分,一是在实验室规定时间内所进行的模拟操作形成的成绩单;二是利用手机APP进行模拟操作的成绩排名赋分。期末试卷40分,由主观题加客观题构成。主要增加了案例分析题、应用题、综合分析题的比重,题库正在建设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用完全统一的标准衡量难免有不足,所以,考核方式中加入了一个变量:期初了解学生对于国际金融的基础认知,期末时再次进行摸底,分析学生通过一学期获得的知识增量。此部分考核通过口试方式进行,成绩体现在课堂表现中。这种考核会在期初告知学生,激发学习的动力。
六、课程资源
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学资源进行辅助。本课程依据学校定位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撰写了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选用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十三五”规划教材。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教学参考资料。目前学校配有课程相关的模拟实验室,三套教学软件及完全仿真模拟银行,主要锻炼学生国际金融基本业务技能,让其了解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部的岗位职责及知素能力要求等。课程组专门录制了囊括课程重要知识点的60个教学视频,现已将视频及相关的教学设计、课件、习题、案例等资源上传至蓝墨云班课中,富媒体资源有助于吸引学生点击学习。课程还选择优质网络视频从多种角度对国际金融进行介绍和解读。如,在介绍各国货币、国际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组织时,将央视纪录片《华尔街》及《货币》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截取。取材新颖,制作精良的视频更容易吸引学生,观看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
本门课程经过建设具有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管理规范化,突出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等特色。未来主要努力的方向是网络教学资源还需进一步完善,实现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徐晶.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5)
2、李春虹、袁丹.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海峡科技与产业.2017(12)
3、韩莉.《国际金融》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时代金融.2018(9)
课题:2021年度吉林工商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职业能力培养视域下《国际金融》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JG12117)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