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12月25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 所有患儿均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皮疹256例(100%);口腔斑疹及疱疹238例(92.9%);发热212例(82.8%);周围血象正常199例(77.7%);~3岁122例(47.66%);EV71 IgM抗体阳性23例,(11.5%;23/200);5、6、7,3个月发病188例(73.9%);104例(40.6%)为幼儿园及小学群居儿童。所有患儿经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和喜炎平治疗均痊愈。 结论 手足口病临床特征明显,早期中医联合治疗效果佳,可防止严重并发症,预后良好。
[关键词] 手足口病;儿童;临床特征;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2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4-70-02
手足口病(hand foot mouth disease,HFMD)是我国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是以口腔炎症、疱疹及手足等处皮疹为特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易在1~5岁儿童中发生流行,特别是近几年在我国南方暴发,而后几年又在我国大范围流行,出现了严重病例,导致患儿死亡,从而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和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笔者对医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56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56例患儿中男157例,女99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12岁,其中~3岁122例,~6岁91例,~9岁16例,~12岁27例;3月份5例,4月份7例,5月份53例,6月份64例,7月份71例,8月份31例,9月份19例,10月份3例,11月份8例,12月份5例。所有病例均符合我国卫生部制订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10年版)》,手足口病临床诊断条件,同时排除其他出疹性疾病。
1.2 治疗方法
本病为病毒感染所致,治疗上以抗病毒为主。临床上症状轻者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Z20050154)口服,对212例发热患儿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口服的同时,以喜炎平(江西青峰有限公司,Z20026249)0.3 mL/(kg·d)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静脉滴注疗效明显,因发热引起的哭闹、头痛、精神不振等症状逐渐缓解或消失。对于进食很少者及时补充热量、水及电解质;混合感染及继发细菌感染者联用抗生素,常选择头孢类或阿奇霉素类抗生素口服或静脉滴注,疗程3~7 d。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2.1.1 前驱期 51例有前驱期临床表现,时间为1~2 d,具体表现为发热、烦躁不安、萎靡不振、厌食或拒食,部分患儿出现轻度腹泻。有17例患儿因发热,咽腔充血、疱疹先到儿科就诊,出现典型皮疹后转到隔离门诊,进行手足口病隔离治疗。
2.1.2 发热 212例有发热(82.8%),其中37.5~38℃ 139例,38.1~39℃ 58例,39.1~40℃ 15例,发热一般持续3~5 d,无发热病例44例(17.2% )。
2.1.3 皮疹 为本病的突出表现,256例患儿均出现皮疹,其特征为: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手、足出现斑丘疹、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约3~7 mm如米粒大小,较水痘皮疹为小,质地较硬,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如有继发感染常使皮肤损害加重。除手足口外亦可见于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可见于躯干及四肢,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绝大部分病例为数在20个以内,个别病例为数在几十个。
2.1.4 其他临床表现 患儿精神不佳、恶心、呕吐、嗜睡23例。主诉头痛、咽痛、不肯进食者38例。发病前2~3 d左右出现腹泻的有31例。咳嗽者8例。颌下淋巴结肿大或疼痛者27例。42例出现体表淋巴结的肿大,23例扁桃体肿大,12例肺部可闻及罗音,神经系统及其他系统无明显异常。
2.2 辅助检查
256例均化验血常规,其中白细胞总数大于10.0×109/L者36例,小于4.0×109/L者21例,其余均在(4.0~10.0)×109/L之间,分类中多数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相对增高。个别病例的尿、便常规、肝功能等均无明显异常,胸部X检查提示肺部感染10例。随机对200例患儿由卫生防疫部门进行核酸抗体检测,阳性74例,总阳性率为37%,其中CoxA16 IgM抗体检测阳性51例,阳性率为25.5%,EV71IgM抗体检测阳性23例,阳性率为11.5%。
2.3 治疗结果
经治疗256例患儿病程中均无重症病例的临床表现,所有患儿均在7~10 d痊愈,回访健康状况良好。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引发该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应注意的是,EV71可以像脊髓灰质炎病毒一样通过神经通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1],可引起严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及瘫痪性疾病[2-3]。从本组病例一般资料情况来看,本病好发于春夏季,5~7月份,这3个月发病188例占总发病率的73.9%(188/256),主要发生在学龄前儿童,尤其以3岁以内多见,占总发病率的47.66%(122/256),皮疹为本病的突出表现,256例患儿均出现皮疹,皮疹发生率为100%(256/256),随机对200例患儿由卫生防疫部门进行核酸抗体检测,阳性74例,总阳性率为37%(74/200),其中CoxA16 IgM抗体检测阳性51例,阳性率为25.5%(51/200),EV71 IgM抗体检测阳性23例。阳性率为11.5%(23/200),表明CoxA16 和EV71型占绝大多数。该病多突然发病,除手足口部损害外,还伴有发热、头痛、乏力等症,一般呈自限性病程,普通病例预后良好。手足口病目前尚缺乏特异、高效的抗病毒药物,对症和支持治疗是主要治疗措施[4-6]。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中的中医治疗方案,将普通病例分为肺脾湿热证和湿热郁蒸证。肺脾湿热证推荐应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湿热郁蒸证推荐应用喜炎平注射液等。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方中的连翘、黄芩、青蒿、甘草为治疗肺脾湿热证的主药,而连翘、栀子、黄芩、赤芍为治疗湿热郁蒸证的主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连翘、黄芩、甘草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其中连翘属植物提取物有抗柯萨奇B5病毒和埃柯病毒作用[7],黄芩能解热、镇静,并诱生干扰素,阻碍病毒的复制过程[8]。注射用喜炎平是植物穿心莲提取物-水溶性穿心莲总内酯,含数种内酯和黄酮,穿心莲内酯经酯化、脱水、改变了穿心莲内酯类化合物本身的结构,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喜炎平能抑制早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与炎性渗出与水肿[9],特异性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释放,增加垂体前叶中ACTH的生物合成。可提高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对细胞、病毒的吞噬能力,提高血清中溶菌酶的含量,增加细胞免疫力[10],抑制肌苷酸-5-磷酸脱氢酶,阻断肌苷酸氢化为鸟肌苷酸,进而抑制病毒和细菌RNA、DNA的合成,发挥其抗病毒、抗菌作用。本组临床资料结果表明,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和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应用能有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能明显减轻主要临床症状,缩短病程,防止合并症,且无明显毒副性用,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Lin TY,Chang LY,Hsia SH,et al.The 1998 Enterovirus 71 Outbreakin Taiwan: pathogenesis and management[J].Clin Infect Dis,2002,34(suppl2):S52-S57.
[2] 黄精送.手足口病88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11,33(11):1533-1534.
[3] 陳桂嘉.重症手足口病146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11,33(7):930-932.
[4] 刘燕飞,茹振平.小儿手足口病78例临床诊治探讨[J].临床误诊误治,2009,22(3):34-35.
[5] 曹兰珍,丁武华,周晓清.手足口病168例护理体会[J].临床误诊误治,2009,22(11):91.
[6] 谭礼洪.36例小儿重症手足口病早期临床表现分析[J].现代医院,2011,11(6):58-59.
[7] 董杰德,陈晨华,仇素英.四种中草药抗柯萨奇及埃柯病毒的实验研究[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3,17(4):46.
[8] 张仲一.抗“非典”常用中药药理类析(中药)[J].天津中医药,2003,20(3):49.
[9] 黄添友,张玉良,李继来.穿心莲内脂对小鼠免疫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86,6(2):143-144.
[10] 王林丽,愈稼.穿心莲及其制剂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03,12(10): 72-73.
(收稿日期:2011-09-13)
[关键词] 手足口病;儿童;临床特征;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2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4-70-02
手足口病(hand foot mouth disease,HFMD)是我国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是以口腔炎症、疱疹及手足等处皮疹为特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易在1~5岁儿童中发生流行,特别是近几年在我国南方暴发,而后几年又在我国大范围流行,出现了严重病例,导致患儿死亡,从而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和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笔者对医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56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56例患儿中男157例,女99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12岁,其中~3岁122例,~6岁91例,~9岁16例,~12岁27例;3月份5例,4月份7例,5月份53例,6月份64例,7月份71例,8月份31例,9月份19例,10月份3例,11月份8例,12月份5例。所有病例均符合我国卫生部制订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10年版)》,手足口病临床诊断条件,同时排除其他出疹性疾病。
1.2 治疗方法
本病为病毒感染所致,治疗上以抗病毒为主。临床上症状轻者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Z20050154)口服,对212例发热患儿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口服的同时,以喜炎平(江西青峰有限公司,Z20026249)0.3 mL/(kg·d)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静脉滴注疗效明显,因发热引起的哭闹、头痛、精神不振等症状逐渐缓解或消失。对于进食很少者及时补充热量、水及电解质;混合感染及继发细菌感染者联用抗生素,常选择头孢类或阿奇霉素类抗生素口服或静脉滴注,疗程3~7 d。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2.1.1 前驱期 51例有前驱期临床表现,时间为1~2 d,具体表现为发热、烦躁不安、萎靡不振、厌食或拒食,部分患儿出现轻度腹泻。有17例患儿因发热,咽腔充血、疱疹先到儿科就诊,出现典型皮疹后转到隔离门诊,进行手足口病隔离治疗。
2.1.2 发热 212例有发热(82.8%),其中37.5~38℃ 139例,38.1~39℃ 58例,39.1~40℃ 15例,发热一般持续3~5 d,无发热病例44例(17.2% )。
2.1.3 皮疹 为本病的突出表现,256例患儿均出现皮疹,其特征为: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手、足出现斑丘疹、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约3~7 mm如米粒大小,较水痘皮疹为小,质地较硬,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如有继发感染常使皮肤损害加重。除手足口外亦可见于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可见于躯干及四肢,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绝大部分病例为数在20个以内,个别病例为数在几十个。
2.1.4 其他临床表现 患儿精神不佳、恶心、呕吐、嗜睡23例。主诉头痛、咽痛、不肯进食者38例。发病前2~3 d左右出现腹泻的有31例。咳嗽者8例。颌下淋巴结肿大或疼痛者27例。42例出现体表淋巴结的肿大,23例扁桃体肿大,12例肺部可闻及罗音,神经系统及其他系统无明显异常。
2.2 辅助检查
256例均化验血常规,其中白细胞总数大于10.0×109/L者36例,小于4.0×109/L者21例,其余均在(4.0~10.0)×109/L之间,分类中多数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相对增高。个别病例的尿、便常规、肝功能等均无明显异常,胸部X检查提示肺部感染10例。随机对200例患儿由卫生防疫部门进行核酸抗体检测,阳性74例,总阳性率为37%,其中CoxA16 IgM抗体检测阳性51例,阳性率为25.5%,EV71IgM抗体检测阳性23例,阳性率为11.5%。
2.3 治疗结果
经治疗256例患儿病程中均无重症病例的临床表现,所有患儿均在7~10 d痊愈,回访健康状况良好。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引发该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应注意的是,EV71可以像脊髓灰质炎病毒一样通过神经通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1],可引起严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及瘫痪性疾病[2-3]。从本组病例一般资料情况来看,本病好发于春夏季,5~7月份,这3个月发病188例占总发病率的73.9%(188/256),主要发生在学龄前儿童,尤其以3岁以内多见,占总发病率的47.66%(122/256),皮疹为本病的突出表现,256例患儿均出现皮疹,皮疹发生率为100%(256/256),随机对200例患儿由卫生防疫部门进行核酸抗体检测,阳性74例,总阳性率为37%(74/200),其中CoxA16 IgM抗体检测阳性51例,阳性率为25.5%(51/200),EV71 IgM抗体检测阳性23例。阳性率为11.5%(23/200),表明CoxA16 和EV71型占绝大多数。该病多突然发病,除手足口部损害外,还伴有发热、头痛、乏力等症,一般呈自限性病程,普通病例预后良好。手足口病目前尚缺乏特异、高效的抗病毒药物,对症和支持治疗是主要治疗措施[4-6]。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中的中医治疗方案,将普通病例分为肺脾湿热证和湿热郁蒸证。肺脾湿热证推荐应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湿热郁蒸证推荐应用喜炎平注射液等。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方中的连翘、黄芩、青蒿、甘草为治疗肺脾湿热证的主药,而连翘、栀子、黄芩、赤芍为治疗湿热郁蒸证的主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连翘、黄芩、甘草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其中连翘属植物提取物有抗柯萨奇B5病毒和埃柯病毒作用[7],黄芩能解热、镇静,并诱生干扰素,阻碍病毒的复制过程[8]。注射用喜炎平是植物穿心莲提取物-水溶性穿心莲总内酯,含数种内酯和黄酮,穿心莲内酯经酯化、脱水、改变了穿心莲内酯类化合物本身的结构,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喜炎平能抑制早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与炎性渗出与水肿[9],特异性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释放,增加垂体前叶中ACTH的生物合成。可提高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对细胞、病毒的吞噬能力,提高血清中溶菌酶的含量,增加细胞免疫力[10],抑制肌苷酸-5-磷酸脱氢酶,阻断肌苷酸氢化为鸟肌苷酸,进而抑制病毒和细菌RNA、DNA的合成,发挥其抗病毒、抗菌作用。本组临床资料结果表明,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和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应用能有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能明显减轻主要临床症状,缩短病程,防止合并症,且无明显毒副性用,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Lin TY,Chang LY,Hsia SH,et al.The 1998 Enterovirus 71 Outbreakin Taiwan: pathogenesis and management[J].Clin Infect Dis,2002,34(suppl2):S52-S57.
[2] 黄精送.手足口病88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11,33(11):1533-1534.
[3] 陳桂嘉.重症手足口病146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11,33(7):930-932.
[4] 刘燕飞,茹振平.小儿手足口病78例临床诊治探讨[J].临床误诊误治,2009,22(3):34-35.
[5] 曹兰珍,丁武华,周晓清.手足口病168例护理体会[J].临床误诊误治,2009,22(11):91.
[6] 谭礼洪.36例小儿重症手足口病早期临床表现分析[J].现代医院,2011,11(6):58-59.
[7] 董杰德,陈晨华,仇素英.四种中草药抗柯萨奇及埃柯病毒的实验研究[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3,17(4):46.
[8] 张仲一.抗“非典”常用中药药理类析(中药)[J].天津中医药,2003,20(3):49.
[9] 黄添友,张玉良,李继来.穿心莲内脂对小鼠免疫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86,6(2):143-144.
[10] 王林丽,愈稼.穿心莲及其制剂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03,12(10): 72-73.
(收稿日期:2011-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