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
欧阳成潮先生,香港广东社团总会慈善基金有限公司荣誉会长,香港广东社团总会创会秘书长,香港资深传媒人员联谊会顾问,香港潮州商会名誉顾问,香港汕头商会荣誉会长,香港湾仔区各界协会荣誉会长,香港岛各界联合会永远会长,香港潮属社团总会常务会董,香港米联企业有限公司董事。
九十年来,欧阳成潮先生亲历了一片土地和一个社会的历史,经历了它的贫乏和丰盈。身居其间,在对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双重追求中,在对个人事业和社会服务的两种把控里,欧阳先生脚踏实地地描摹出了一幅个人生活的轨跡图,一篇个人奋斗史。
在内忧外患中经历的成长
即便是在今天,当欧阳成潮先生回忆起他的青年时代,回忆起他们兄妹二人因母亲的早故而从潮州辗转来到香港的经历,仍旧会为此感到惋惜不已。他说,受限於那个年代落後的医疗水平,他的母亲年仅二十四岁,便被疾病意外夺走了生命。於是他在七岁那年,为了投奔远在香港打工的父亲,携同妹妹来到了香港。
对於见证过那个年代的中国人来说,他们生活的记忆,总是与这个民族在近代历史中遭遇的屈辱和进行的反抗脱不了干係。欧阳成潮先生也不例外。青年时代,他眼见了日军长达三年零八个月的佔领和蹂躏——1941年年末,随着日军侵佔香港,在读初中的他正如当时大多数学生一样,在学业被迫中止之後,早早地踏入了社会谋生活。
“日佔时期,香港社会备受日军摧残。我在停学的日子里,跟随叔父做起了煤炭销售生意。”身在艰难的时世中,欧阳成潮先生眼见着社会的千疮百孔,早早经历了人为谋生所需经历的一切。这番烙印着时代特色的记忆,将成为日後敦促他踏上社会服务之路的助力。
“我再回到学校,已经是日军投降並离开香港之後的事。”欧阳成潮先生说。经历了母亲早亡为童年带来的孤独,见识了社会动荡为民族招致的屈辱,年轻的他开始早早地走向了成熟。第二次走进校园,他分外珍惜这个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不仅在学生群体中表现活跃,还在课餘时间,在兴趣的引导下,钻研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建国方略》等思想理论读物。
在双重追求中创办的事业
现年九十三岁高龄的欧阳成潮先生,经历的是一条对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二者兼顾的道路。他曾先後创办西餐厅和中餐酒家,生意最红火时,手下同时经营有四间餐厅;他曾在《晶报》担任编辑,並在此後依靠餐饮业累积的资本,成立出版社,主营人文和社科领域的出版工作。
踏入餐饮业之初,欧阳成潮先生就清晰地明白,产品的好坏才是决定生意成败的关键。虽然没有掌厨的经验,但他仍凭着一名出色经理人的敏锐,对市面中的热门餐厅广加比对,严挑细选,在确认营业方向的同时收招人才,並由此成功地将他的餐厅加以組织,投入运营。
“那时我时常会去市面上口碑较好的西餐厅和粤菜酒家吃饭,遇到心仪的口味,就会尝试着邀请当地的厨师人才。我给手下员工的待遇都不错,大家共事的日子里,相处很融洽。”秉持这番珍惜人才的理念,他的餐饮版图由此建立起来。这件事即便是在今天回忆起来,还是会令欧阳成潮先生欣喜不已。
出版商是欧阳成潮先生在他的事业中,所扮演的另外一个主要角色。他介绍说,想在出版生意中盈利从来不是易事,他在经营出版社时,同样也不例外。但即便是出版社时常亏损,他仍会从餐饮生意中借调资金,以此维持出版社的运转。他的出版社就在这道维繫中,出版了一批又一批由大学教授和青年学者撰写的人文和社科类专著,为学者个人,以及整个香港社会的文化事业,贡献了一份属於他的力量。这番工作在他看来,是远比物质上的富足更有意义的追求。
五十多岁时,欧阳成潮先生在当时的东亚大学——即後来的澳门大学,接受了中国历史文学方面的专科教育,学期六年,因工作忙碌就读了五年。那是在1980年前後,他出於编辑和出版方面的需要,决定走进大学,继续深造。“那时,学校的课时安排为每周一天,每逢上课时,我便从香港坐船前往澳门,此外的时间我仍旧可以经营我的生意。我身边的同学,年纪没有我这麽大的,初到学校时,我甚至还被大学教授误认做同行。诸如此类故事,那时发生了很多。”
在服务社会中贯彻的始终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香港回归进入倒计时,香港社会里的一举一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敏感地牵动着所有人的注意。身处在当时的香港,欧阳成潮先生与身边的同好们无不产生了如此理想:希望为香港社会的繁荣和稳定,贡献属於他们个人的一番力量,以此作为迎接香港回归的献礼。
“我们初次诞生这个想法时正是1995年。那时我在香港潮州商会与汕头商会中担任职务,身边同好也多有广东社团背景。於是我们团结了十几个广东社团,组成了‘广东社团总会’最初的雏形。此後两年间,通过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我们几乎把所有的广东籍社团都凝聚了起来。”1997年,由三百多个社团共同组成的“香港广东社团总会”正式成立,欧阳成潮先生在其中担任创会秘书长,直至2008年。与此同时,在2000年由香港社会各界人士组织成立了慈善基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慈善基金”),他在其中担任荣誉会长及秘书长。
欧阳成潮先生介绍,捐资赈災以及联繫学生是慈善基金组织的主要活动。他说,每当内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控原因而受到巨大威胁时,慈善基金都会在社团总会内部及社会上发动赈災捐款。在2003年非典期间,就联繫了500多个社团机构捐助。此外,慈善基金会定期对香港青年学子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並通过提供奖助学金以及知识竞赛等方式,组织学生活动。
“慈善基金内部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是义务性无偿为慈善基金提供服务的。在慈善基金服务的二十年,我眼见了太多同事们的无私付出与脚踏实地。”尽己所能地投身社会服务工作至今,欧阳成潮先生於2019年徵得大家同意递上辞呈,辞去了慈善基金的秘书长工作。他解释说,他在社团中作为德高望重的长者,如今已有九十三岁高龄,虽经验丰富,但他也担心一旦自己出错主意,年轻的後辈们会不方便反驳。所以在他看来,适时地离开职位,将机会留给社团里的年轻人,这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
这便是欧阳成潮先生的智慧——对自己拥有清楚的认识,知道何时自身的存在能为社团带来更多的价值,何时青年後辈的接力能为社团带来更多的价值。他就在这道清楚的认识中,使社团成为永远的受益者,並将个人“服务社会”的愿景贯彻始终。
至此,无论是小到个人的事业中,对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双重追求,还是大到完整的人生里,对成就事业和服务社会的双重把握,欧阳成潮先生都从容行走在一条兼修内外的道路上,实现着双重的价值。这价值见证了他少年时代的求索,他成年时代的求实,及他老年时代的求德,更见证了他的信念,他的理想。
欧阳成潮先生,香港广东社团总会慈善基金有限公司荣誉会长,香港广东社团总会创会秘书长,香港资深传媒人员联谊会顾问,香港潮州商会名誉顾问,香港汕头商会荣誉会长,香港湾仔区各界协会荣誉会长,香港岛各界联合会永远会长,香港潮属社团总会常务会董,香港米联企业有限公司董事。
九十年来,欧阳成潮先生亲历了一片土地和一个社会的历史,经历了它的贫乏和丰盈。身居其间,在对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双重追求中,在对个人事业和社会服务的两种把控里,欧阳先生脚踏实地地描摹出了一幅个人生活的轨跡图,一篇个人奋斗史。
在内忧外患中经历的成长
即便是在今天,当欧阳成潮先生回忆起他的青年时代,回忆起他们兄妹二人因母亲的早故而从潮州辗转来到香港的经历,仍旧会为此感到惋惜不已。他说,受限於那个年代落後的医疗水平,他的母亲年仅二十四岁,便被疾病意外夺走了生命。於是他在七岁那年,为了投奔远在香港打工的父亲,携同妹妹来到了香港。
对於见证过那个年代的中国人来说,他们生活的记忆,总是与这个民族在近代历史中遭遇的屈辱和进行的反抗脱不了干係。欧阳成潮先生也不例外。青年时代,他眼见了日军长达三年零八个月的佔领和蹂躏——1941年年末,随着日军侵佔香港,在读初中的他正如当时大多数学生一样,在学业被迫中止之後,早早地踏入了社会谋生活。
“日佔时期,香港社会备受日军摧残。我在停学的日子里,跟随叔父做起了煤炭销售生意。”身在艰难的时世中,欧阳成潮先生眼见着社会的千疮百孔,早早经历了人为谋生所需经历的一切。这番烙印着时代特色的记忆,将成为日後敦促他踏上社会服务之路的助力。
“我再回到学校,已经是日军投降並离开香港之後的事。”欧阳成潮先生说。经历了母亲早亡为童年带来的孤独,见识了社会动荡为民族招致的屈辱,年轻的他开始早早地走向了成熟。第二次走进校园,他分外珍惜这个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不仅在学生群体中表现活跃,还在课餘时间,在兴趣的引导下,钻研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建国方略》等思想理论读物。
在双重追求中创办的事业
现年九十三岁高龄的欧阳成潮先生,经历的是一条对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二者兼顾的道路。他曾先後创办西餐厅和中餐酒家,生意最红火时,手下同时经营有四间餐厅;他曾在《晶报》担任编辑,並在此後依靠餐饮业累积的资本,成立出版社,主营人文和社科领域的出版工作。
踏入餐饮业之初,欧阳成潮先生就清晰地明白,产品的好坏才是决定生意成败的关键。虽然没有掌厨的经验,但他仍凭着一名出色经理人的敏锐,对市面中的热门餐厅广加比对,严挑细选,在确认营业方向的同时收招人才,並由此成功地将他的餐厅加以組织,投入运营。
“那时我时常会去市面上口碑较好的西餐厅和粤菜酒家吃饭,遇到心仪的口味,就会尝试着邀请当地的厨师人才。我给手下员工的待遇都不错,大家共事的日子里,相处很融洽。”秉持这番珍惜人才的理念,他的餐饮版图由此建立起来。这件事即便是在今天回忆起来,还是会令欧阳成潮先生欣喜不已。
出版商是欧阳成潮先生在他的事业中,所扮演的另外一个主要角色。他介绍说,想在出版生意中盈利从来不是易事,他在经营出版社时,同样也不例外。但即便是出版社时常亏损,他仍会从餐饮生意中借调资金,以此维持出版社的运转。他的出版社就在这道维繫中,出版了一批又一批由大学教授和青年学者撰写的人文和社科类专著,为学者个人,以及整个香港社会的文化事业,贡献了一份属於他的力量。这番工作在他看来,是远比物质上的富足更有意义的追求。
五十多岁时,欧阳成潮先生在当时的东亚大学——即後来的澳门大学,接受了中国历史文学方面的专科教育,学期六年,因工作忙碌就读了五年。那是在1980年前後,他出於编辑和出版方面的需要,决定走进大学,继续深造。“那时,学校的课时安排为每周一天,每逢上课时,我便从香港坐船前往澳门,此外的时间我仍旧可以经营我的生意。我身边的同学,年纪没有我这麽大的,初到学校时,我甚至还被大学教授误认做同行。诸如此类故事,那时发生了很多。”
在服务社会中贯彻的始终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香港回归进入倒计时,香港社会里的一举一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敏感地牵动着所有人的注意。身处在当时的香港,欧阳成潮先生与身边的同好们无不产生了如此理想:希望为香港社会的繁荣和稳定,贡献属於他们个人的一番力量,以此作为迎接香港回归的献礼。
“我们初次诞生这个想法时正是1995年。那时我在香港潮州商会与汕头商会中担任职务,身边同好也多有广东社团背景。於是我们团结了十几个广东社团,组成了‘广东社团总会’最初的雏形。此後两年间,通过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我们几乎把所有的广东籍社团都凝聚了起来。”1997年,由三百多个社团共同组成的“香港广东社团总会”正式成立,欧阳成潮先生在其中担任创会秘书长,直至2008年。与此同时,在2000年由香港社会各界人士组织成立了慈善基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慈善基金”),他在其中担任荣誉会长及秘书长。
欧阳成潮先生介绍,捐资赈災以及联繫学生是慈善基金组织的主要活动。他说,每当内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控原因而受到巨大威胁时,慈善基金都会在社团总会内部及社会上发动赈災捐款。在2003年非典期间,就联繫了500多个社团机构捐助。此外,慈善基金会定期对香港青年学子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並通过提供奖助学金以及知识竞赛等方式,组织学生活动。
“慈善基金内部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是义务性无偿为慈善基金提供服务的。在慈善基金服务的二十年,我眼见了太多同事们的无私付出与脚踏实地。”尽己所能地投身社会服务工作至今,欧阳成潮先生於2019年徵得大家同意递上辞呈,辞去了慈善基金的秘书长工作。他解释说,他在社团中作为德高望重的长者,如今已有九十三岁高龄,虽经验丰富,但他也担心一旦自己出错主意,年轻的後辈们会不方便反驳。所以在他看来,适时地离开职位,将机会留给社团里的年轻人,这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
这便是欧阳成潮先生的智慧——对自己拥有清楚的认识,知道何时自身的存在能为社团带来更多的价值,何时青年後辈的接力能为社团带来更多的价值。他就在这道清楚的认识中,使社团成为永远的受益者,並将个人“服务社会”的愿景贯彻始终。
至此,无论是小到个人的事业中,对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双重追求,还是大到完整的人生里,对成就事业和服务社会的双重把握,欧阳成潮先生都从容行走在一条兼修内外的道路上,实现着双重的价值。这价值见证了他少年时代的求索,他成年时代的求实,及他老年时代的求德,更见证了他的信念,他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