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网山东滨州市沾化区供电公司 山东滨州 256800
摘要:配电自动化以一次网架和设备为基础,综合利用多种通信方式,以配电自动化系统为核心,对配电系统进行监控,并通过与相关应用系统的信息集成,实现配电系统的科学管理。配电自动化的实现不仅大幅提升了配网技术装备水平和自动化应用水平,更提高了配网调度管控、运行管理能力,降低了电力企业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和维护成本。本文分析了电力配电自动化的意义与现状,并探讨了加强电力配电自动化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配电管理;故障
一、电力配电自动化的意义
配电自动化是运用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及新的高性能的配电设备等技术手段,对配电网进行离线与在线的智能化监控管理。随着我国配网建设投资力度加大,配电自动化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配电自动化越发要求快恢复、可自愈、波及范围小等,这是未来对新型配电网的要求,也是打通智能电网“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点。电力配电自动化的实现对于电力建设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
(一)保证供电可靠性
供配电系统在实现自动化后,系统中的一些控制参数与控制指令将转变为自动化控制,减少了人为控制的误差,因为系统会按照固定的指令对系统进行调节,保持了系统供电的稳定性,从而使得系统更加可靠。
(二)投资与维护成本降低
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系统中应用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辅助与备用设备的成本,使得线路投资费用、停电检修时间、维护费用等都得以降低,而在日常维护中,一些线路中的小型故障将被及时发现,从而降低了维护难度,维护的效率得以提高,从而避免了大规模故障的出现,也就降低了系统整体的风险,缩短了维护的工时,保证了系统稳定工作时长。
(三)降低了故障发生率,提高了故障处理效率
如果配电系统中出现故障,配电自动化技术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并进行处理,对故障位置加以保护,从而实现稳定供电。同时配电自动化技术还可以对故障位置进行隔离,以此保证其他供电区域不会受到故障的影响,从而使得整体系统保持运行。如某地区线路的配电自动化实用化改造顺利完成,故障实现“秒级响应”。此次改造线路为架空线路采取了专门针对架空线路的FTU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同时考虑到架空线路的特殊性,一旦设备上杆将难以完成各种复杂的测试和验收,因此它们在设备上杆前就对线路进行了预调试。设备上杆前,测试操作将容易实现,在对终端设备进行了全面的预调试后,将为设备安装完成后的正式验收提供便利。预调试让验收速度“提速”,确保了送电当天实现實用化,能够对线路故障实现“秒级响应”,提升配网供电可靠性。
二、电力配电自动化应用现状
我国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建立的时间尚短,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一些地方还有待提高,具体不足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功能设计单一
提高供电可靠率,是配电网自动化功能设计的传统思路。但电力可靠性中心简报数据表明,现阶段影响供电可靠性的主要是例行检测时配电网停电,这一阶段停电时间远大于由于配电网故障导致的停电。不断提高配网管理水平,大大减少例行检测的停电时间和次数,是发展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配电网数据共享程度低
在现阶段,不同的电力企业里,资源的种类多,各种资源难以整合到一起。部门内部信息共享能力差,企业部门之间的信息更是难以交流,这进一步导致了配电网管理出现紊乱,分析数据局部冗余。这种现象的出现,使得系统难以经济、安全运行。
(三)新设备的出现对系统影响较大
在设备资产管理中缺乏整体考虑和长远考虑,盲目追求最新的设备,不注重系统整体运行情况,造成新老设备难以整合到一起,从而无法达到整体最优的效果。如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一些继电保护设备相对陈旧,一些地区配电网系统中的继电器还采用老式的继电器,在配电网运行过程中没有足够的可靠性,当系统发生故障后,不能确保保护动作及时完成,更是容易发生拒动或误动,这样就会导致故障范围扩大。
(四)管理存在问题
配电自动化技术主要覆盖生产、营销两大专业,传统管理方式单纯强调垂直专业管理,而没有条块结合分工协作的保证措施。同时,在功能设计过程中,还存在重系统、轻客户管理,重形式轻实效的思维定式,导致技术缺失和管理漏洞,使得配电自动化技术无法满足现代电力系统的要求。
三、电力配电自动化的配电管理
(一)科学进行电力需求预测分析,减少预测偏差
在计划经济年代电力需求预测还是相当复杂的,首先要求对各个经济部门进行深入的调查,然后根据各种电力需求预测方法进行预测,预测方法也很多,有趋势预测法、计量经济法、终端利用分析法、综合法、系统动态法、情景分析法、神经网络法、综合资源法(IRP);我国曾采用单耗法、人均用电法、横向比较法、电力弹性系数法、投入产出法、分部门预测法还有回归模型、计量模型等。可是近年来这些复杂的方法都不用,采用简单的弹性系数来预测电力需求,假设电力消耗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间存在某种函数关系,假设当期电力弹性系数来预测电力需求。最近更简化为直接采用年用电量增长率,假设年用电量增长率,上年用电量乘以(1+年用电量增长率),就可以得出次年的年用电量,这就比弹性系数法更简单,因为弹性系数法要知道GDP的增长率才能求得年用电量增长率,直接用年用电量增长率,就不需要GDP的增长率了。
(二)加强配网自动化的数据管理
加快配电网网架、通信、基础数据平台及自动控制等建设,为配电网智能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平台。通过信息技术及物联网技术提高智能电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智能电网抵御攻击的能力。通过云计算平台及数据建模与存储技术,解决电网应用数据的异构性、海量性和实时性问题,提供按需服务的数据建模和存储方式,云存储技术和覆盖网技术将得到应用。通过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提供电网稳定分析及智能调度,以解决分布式发电、储能与微网环境下的能量调度问题及大电网系统的鲁棒性问题——系统的健壮性,即在异常和危险情况下系统仍能维持运行。智能电网研究涉及领域众多,还有大量传统电力系统升级带来的相关问题。数据安全性和隐私性等问题,同样是智能电网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三)加强协同管理
电力行业涉及范围较广,彼此之间连续密切才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与优化,电力行业的生产数据、运营数据、销售数据、管理数据整合能够优化电力生产、运营、销售的资源配置。并且大数据的应用使行业内部的人力、材料、设备、资金等流动更加顺畅,提高整个集团管理成效。
(四)提高电网自动化管理人员素质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电网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计算机和高科技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运用得越来越多,从而促使了配网自动化系统日益完善,这对电网安全性和经济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电网的安全稳定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主要是因为调度人员的操作不规范而造成的。因此,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就需要我们认真考虑配网管理员的操作能力,不断提高事故的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电网管理人员驾驭电网的能力和执行力,从而促进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调度运行更加的规范化。
结束语
配电自动化是城市电网建设发展的需要与趋势,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加强配电管理能够保证我国电网安全运行需要。因此配网管理人员应当不断的提升自身素质,并通过加强需求预测、电力数据管理、系统管理等措施来实现电网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韦昌顺.对电力配电自动化及配电管理的探讨[J].大科技,2015年6期.
[2]罗东.剖析电力配电自动化和配电管理[J].通讯世界,2015年20期.
摘要:配电自动化以一次网架和设备为基础,综合利用多种通信方式,以配电自动化系统为核心,对配电系统进行监控,并通过与相关应用系统的信息集成,实现配电系统的科学管理。配电自动化的实现不仅大幅提升了配网技术装备水平和自动化应用水平,更提高了配网调度管控、运行管理能力,降低了电力企业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和维护成本。本文分析了电力配电自动化的意义与现状,并探讨了加强电力配电自动化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配电管理;故障
一、电力配电自动化的意义
配电自动化是运用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及新的高性能的配电设备等技术手段,对配电网进行离线与在线的智能化监控管理。随着我国配网建设投资力度加大,配电自动化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配电自动化越发要求快恢复、可自愈、波及范围小等,这是未来对新型配电网的要求,也是打通智能电网“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点。电力配电自动化的实现对于电力建设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
(一)保证供电可靠性
供配电系统在实现自动化后,系统中的一些控制参数与控制指令将转变为自动化控制,减少了人为控制的误差,因为系统会按照固定的指令对系统进行调节,保持了系统供电的稳定性,从而使得系统更加可靠。
(二)投资与维护成本降低
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系统中应用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辅助与备用设备的成本,使得线路投资费用、停电检修时间、维护费用等都得以降低,而在日常维护中,一些线路中的小型故障将被及时发现,从而降低了维护难度,维护的效率得以提高,从而避免了大规模故障的出现,也就降低了系统整体的风险,缩短了维护的工时,保证了系统稳定工作时长。
(三)降低了故障发生率,提高了故障处理效率
如果配电系统中出现故障,配电自动化技术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并进行处理,对故障位置加以保护,从而实现稳定供电。同时配电自动化技术还可以对故障位置进行隔离,以此保证其他供电区域不会受到故障的影响,从而使得整体系统保持运行。如某地区线路的配电自动化实用化改造顺利完成,故障实现“秒级响应”。此次改造线路为架空线路采取了专门针对架空线路的FTU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同时考虑到架空线路的特殊性,一旦设备上杆将难以完成各种复杂的测试和验收,因此它们在设备上杆前就对线路进行了预调试。设备上杆前,测试操作将容易实现,在对终端设备进行了全面的预调试后,将为设备安装完成后的正式验收提供便利。预调试让验收速度“提速”,确保了送电当天实现實用化,能够对线路故障实现“秒级响应”,提升配网供电可靠性。
二、电力配电自动化应用现状
我国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建立的时间尚短,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一些地方还有待提高,具体不足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功能设计单一
提高供电可靠率,是配电网自动化功能设计的传统思路。但电力可靠性中心简报数据表明,现阶段影响供电可靠性的主要是例行检测时配电网停电,这一阶段停电时间远大于由于配电网故障导致的停电。不断提高配网管理水平,大大减少例行检测的停电时间和次数,是发展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配电网数据共享程度低
在现阶段,不同的电力企业里,资源的种类多,各种资源难以整合到一起。部门内部信息共享能力差,企业部门之间的信息更是难以交流,这进一步导致了配电网管理出现紊乱,分析数据局部冗余。这种现象的出现,使得系统难以经济、安全运行。
(三)新设备的出现对系统影响较大
在设备资产管理中缺乏整体考虑和长远考虑,盲目追求最新的设备,不注重系统整体运行情况,造成新老设备难以整合到一起,从而无法达到整体最优的效果。如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一些继电保护设备相对陈旧,一些地区配电网系统中的继电器还采用老式的继电器,在配电网运行过程中没有足够的可靠性,当系统发生故障后,不能确保保护动作及时完成,更是容易发生拒动或误动,这样就会导致故障范围扩大。
(四)管理存在问题
配电自动化技术主要覆盖生产、营销两大专业,传统管理方式单纯强调垂直专业管理,而没有条块结合分工协作的保证措施。同时,在功能设计过程中,还存在重系统、轻客户管理,重形式轻实效的思维定式,导致技术缺失和管理漏洞,使得配电自动化技术无法满足现代电力系统的要求。
三、电力配电自动化的配电管理
(一)科学进行电力需求预测分析,减少预测偏差
在计划经济年代电力需求预测还是相当复杂的,首先要求对各个经济部门进行深入的调查,然后根据各种电力需求预测方法进行预测,预测方法也很多,有趋势预测法、计量经济法、终端利用分析法、综合法、系统动态法、情景分析法、神经网络法、综合资源法(IRP);我国曾采用单耗法、人均用电法、横向比较法、电力弹性系数法、投入产出法、分部门预测法还有回归模型、计量模型等。可是近年来这些复杂的方法都不用,采用简单的弹性系数来预测电力需求,假设电力消耗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间存在某种函数关系,假设当期电力弹性系数来预测电力需求。最近更简化为直接采用年用电量增长率,假设年用电量增长率,上年用电量乘以(1+年用电量增长率),就可以得出次年的年用电量,这就比弹性系数法更简单,因为弹性系数法要知道GDP的增长率才能求得年用电量增长率,直接用年用电量增长率,就不需要GDP的增长率了。
(二)加强配网自动化的数据管理
加快配电网网架、通信、基础数据平台及自动控制等建设,为配电网智能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平台。通过信息技术及物联网技术提高智能电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智能电网抵御攻击的能力。通过云计算平台及数据建模与存储技术,解决电网应用数据的异构性、海量性和实时性问题,提供按需服务的数据建模和存储方式,云存储技术和覆盖网技术将得到应用。通过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提供电网稳定分析及智能调度,以解决分布式发电、储能与微网环境下的能量调度问题及大电网系统的鲁棒性问题——系统的健壮性,即在异常和危险情况下系统仍能维持运行。智能电网研究涉及领域众多,还有大量传统电力系统升级带来的相关问题。数据安全性和隐私性等问题,同样是智能电网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三)加强协同管理
电力行业涉及范围较广,彼此之间连续密切才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与优化,电力行业的生产数据、运营数据、销售数据、管理数据整合能够优化电力生产、运营、销售的资源配置。并且大数据的应用使行业内部的人力、材料、设备、资金等流动更加顺畅,提高整个集团管理成效。
(四)提高电网自动化管理人员素质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电网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计算机和高科技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运用得越来越多,从而促使了配网自动化系统日益完善,这对电网安全性和经济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电网的安全稳定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主要是因为调度人员的操作不规范而造成的。因此,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就需要我们认真考虑配网管理员的操作能力,不断提高事故的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电网管理人员驾驭电网的能力和执行力,从而促进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调度运行更加的规范化。
结束语
配电自动化是城市电网建设发展的需要与趋势,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加强配电管理能够保证我国电网安全运行需要。因此配网管理人员应当不断的提升自身素质,并通过加强需求预测、电力数据管理、系统管理等措施来实现电网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韦昌顺.对电力配电自动化及配电管理的探讨[J].大科技,2015年6期.
[2]罗东.剖析电力配电自动化和配电管理[J].通讯世界,2015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