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11年,为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调整年,资本监管要求建立资本节约型银行,绿色信贷要求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信贷规模限制和股东回报要求银行要有选择的条件下高效投放信贷资金。本文从资本监管、绿色信贷、信贷规模的视角分析了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的意义和方向,为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关键词] 信贷结构 巴塞尔Ⅲ 绿色信贷 信贷规模 2009年、2010年,银行业在支持经济复苏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片面做大传统业务、粗放式经营的发展方式回归势头,表现在通过扩大贷款规模增加收入来源、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比上升、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缓慢等现象上。对银行而言,这种情况是不可持续的,其核心竞争力是有限的,不利于中国银行业做强。我国银行机构还像2009年和2010年这样片面扩大信贷规模、增加利息收入的发展方式和“贷大、贷长、贷集中”的传统结构将难以为继,商业银行将面临资本充足率下降、资产质量下降等严峻的考验。
银行机构要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大力开拓不消耗或少消耗资本的新业务和新服务,以保障银行资本充足、质量良好、拨备富余、利润增长的可持续稳健发展。目前各行的信贷资金相对紧缺,难以保持前几年的利润高速增长,然而各大型商业银行均完成上市,股东对回报要求,加强客户的选择和提高收益水平成为必然。
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直接体现,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在具体实践中,要求商业银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长模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因此,作为经济运行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银行业,以绿色信贷为主题的转型与创新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一、资本监管下的信贷结构调整
金融危机后,国际监管逐渐趋严,资本约束更加严格。为了适应国际监管的变化,提高我国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我国监管部门按照国际监管的最新要求,正制定更为严格的资本监管新框架。我国资本监管将从现行的方法(相当于BaselⅠ)过渡到新资本协议(BaselⅡ)和新三版得巴塞尔资本监管新标准(BaselⅢ),资本约束从无到有,合格资本的质量从低到高,覆盖范围从信用风险向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不断延伸,商业银行面临的资本约束也日趋严厉,新监管规则下,单笔贷款的资本不再统一为8%,而是受信用等级、债项等级、剩余期限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不同规模企业、不同业务品种、不同期限等多项产品、不同风险缓释手段的贷款,资本占用将出现明显分化,信贷结构的调整不能仅取决于银行的业务发展战略。
根据资本约束的特点,信贷结构调整建议如下:
(一)巩固大型客户,积极拓展中型客户,努力增加小型客户,形成协调发展的客户结构群。继续巩固发展具有行业主导性,经济实力与经济管理能力强的大型客户。
(二)合理调节贷款期限结构和收益结构,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和盈利性。提高贷款期限结构的管理能力,逐步控制中长期贷款比重。加强用风险管理,保持信贷资产质量稳定,控制信用风险资本占比。强化资本约束,加快转变信贷增长方式,提高信贷业务的资本集约化利用程度。
(三)以资本效率为前提,合理配置信贷资源。信贷资源配置要以资本效率为先,兼顾整体发展要求,在资本硬约束条件下提高资本集约化水平,综合使用贷款计划、内部资金价格、经济资本和信贷限额等手段,支持有效益、有质量的信贷需求,应当形成流动性强,收益结构好,公司和个人、境内外业务、表内外业务、传统与创新业务、信贷与非信贷业务等协同发展的优质高效信贷结构。
(四)以控制集中度为重点,优化行业、客户和期限结构。
二、绿色信贷约束下的信贷结构调整
绿色信贷就是要在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嵌入环境风险因素,并将促进环境污染防控、环境生态保护、遏制温室气体排放、历史文化遗迹保护、有利人类健康以及生态、生物多样性等作为信贷决策的重要依据,通过合理有效配置信贷资源,积极培育和拓展环境友好型信贷业务领域,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资源、生态环境损耗,以有效防范和控制由环境风险引发的信贷风险,在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实现银行自身的健康发展。
根据绿色信贷的约束和要求,信贷结构调整建议如下:
(一)银行必须对传统信贷市场实施有进、有压、有退的结构调整,压缩退出高污染、高排放行业内落后生产能力以及对资源环境负面影响较大、缺乏发展前景企业和项目的贷款,通过结构调整来释放出来的存量信贷资源不断扩大环境友好型企业和项目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比重。
(二)加快对污染工艺和落后产能的信贷退出步伐。环境风险不仅导致信贷风险,威胁银行信贷资产安全,还会使银行的信誉、形象遭受损害。
(三)绿色信贷为新增贷款条件之一。商业银行在现有信贷风险评估制度基础上,还应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绿色信贷评估判断标准和环境风险评价管理体系,其核心是要全面了解企业的环境风险和环境治理绩效,而不能单纯把环保部门提供的黑名单和外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或环评结论作为实施绿色信贷的唯一依据。
三、信贷规模约束下的信贷结构调整
2009年,中国政府出台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银行信贷投放“超天量”接近10万亿,其中大部分都投向了能快速拉大内需的“铁公基”项目。“铁公基”项目短期内快速带动基建设备、钢材、铁矿石的国内需求,并增加就业,但是目前经济已经有超预期增长的风险。2010年政府实施了稳健的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投放仍近8万亿,政府开始采取货币从紧的动作,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和加息。
2011年,按照中央确定的宏观经济方针,将重点处理好经济较快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之间的关系,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此,央行提出今年逐步引导货币条件从反危机状态向常态水平回归。事实上,今年以来CPI指数不断攀新高,货币从紧的动作更加明显,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使之达到历史的新高,同时伴随不断的加息。
根据信贷规模的约束,信贷结构调整建议如下:
(一)商业银行要主动地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趋势,加大对这些成长性较快、利润增长较快产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加快调整自身的信贷结构。
(二)运用表外产品拓宽信贷投放面,根据大中型企业融资的特点,灵活创新产品,解决客户融资需求,有效拓宽贷款投放面。努力做好对存量与增量贷款出让工作,腾出规模,解决企业急需资金问题。
(三)要加快经营机制的转变和增长方式的转变,要加快中间业务的创新发展,促进银行利息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双轮”驱动银行“战车”前进,积极推进银行的综合经营,形成多元化收入均衡增长的良好格局。
(四)保持信贷总量合理的增长,积极调整盘活存量结构。
四、结论及建议
(一)结构调整以推进经营战略转型为目的,在信贷调整中谋求新的发展。信贷结构调整要服从服务于商业银行的经营转型大计,从战略高度和全局层面统筹信贷结构调整工作,从优化全行业务结构、资产结构、收益结构出发设计和推进信贷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实现信贷资源在行业、区域、客户、期限等维度的合理配置,显著提升信贷业务的派生能力和综合贡献度,提升信贷结构调整对于经营转型的战略价值。
(二)无论从商业的角度,还是从社会责任的角度,环境风险必须引起银行的高度重视。银行管理层要制定一整套绿色信贷管理制度,并把制度全面、深度地嵌入到信贷业务操作的全流程中。
(三)商业银行应果断避免以长期风险为代价的短期行为,着力推动信贷投放平稳增长、信贷结构更加优化。应始终坚持以审慎、稳健的科学监治理念为指引,进一步树立对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负责的公司治理理念。
(四)商业银行应树立信贷科学发展观,形成大中小客户协调发展、中长期和短期业务接续增长、公司和个人信贷业务比例适当、境内外和表内外业务有效联动,资本消耗低、风险收益高、资产质量优、充满活力和竞争能力的可持续性信贷发展格局。■
参 考 文 献
[1]蔡继林.绿色信贷,离我们有多远?[J].合作金融,2011-06-06.
[2]闫冰竹.信贷结构往往决定命运[N].人民日报,2009-11-03..
[3]魏国雄.加强环境风险管理努力推进绿色信贷[N],金融时报,2010-03-11.
[4]张强、武次冰.次贷危机下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反思[J],金融论坛,2010[4].
[5]巴曙松、金玲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巴塞尔协议Ⅲ》下的资本监管进程及其影响[J],西部论丛,2010年[10].
[关键词] 信贷结构 巴塞尔Ⅲ 绿色信贷 信贷规模 2009年、2010年,银行业在支持经济复苏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片面做大传统业务、粗放式经营的发展方式回归势头,表现在通过扩大贷款规模增加收入来源、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比上升、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缓慢等现象上。对银行而言,这种情况是不可持续的,其核心竞争力是有限的,不利于中国银行业做强。我国银行机构还像2009年和2010年这样片面扩大信贷规模、增加利息收入的发展方式和“贷大、贷长、贷集中”的传统结构将难以为继,商业银行将面临资本充足率下降、资产质量下降等严峻的考验。
银行机构要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大力开拓不消耗或少消耗资本的新业务和新服务,以保障银行资本充足、质量良好、拨备富余、利润增长的可持续稳健发展。目前各行的信贷资金相对紧缺,难以保持前几年的利润高速增长,然而各大型商业银行均完成上市,股东对回报要求,加强客户的选择和提高收益水平成为必然。
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直接体现,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在具体实践中,要求商业银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长模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因此,作为经济运行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银行业,以绿色信贷为主题的转型与创新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一、资本监管下的信贷结构调整
金融危机后,国际监管逐渐趋严,资本约束更加严格。为了适应国际监管的变化,提高我国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我国监管部门按照国际监管的最新要求,正制定更为严格的资本监管新框架。我国资本监管将从现行的方法(相当于BaselⅠ)过渡到新资本协议(BaselⅡ)和新三版得巴塞尔资本监管新标准(BaselⅢ),资本约束从无到有,合格资本的质量从低到高,覆盖范围从信用风险向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不断延伸,商业银行面临的资本约束也日趋严厉,新监管规则下,单笔贷款的资本不再统一为8%,而是受信用等级、债项等级、剩余期限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不同规模企业、不同业务品种、不同期限等多项产品、不同风险缓释手段的贷款,资本占用将出现明显分化,信贷结构的调整不能仅取决于银行的业务发展战略。
根据资本约束的特点,信贷结构调整建议如下:
(一)巩固大型客户,积极拓展中型客户,努力增加小型客户,形成协调发展的客户结构群。继续巩固发展具有行业主导性,经济实力与经济管理能力强的大型客户。
(二)合理调节贷款期限结构和收益结构,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和盈利性。提高贷款期限结构的管理能力,逐步控制中长期贷款比重。加强用风险管理,保持信贷资产质量稳定,控制信用风险资本占比。强化资本约束,加快转变信贷增长方式,提高信贷业务的资本集约化利用程度。
(三)以资本效率为前提,合理配置信贷资源。信贷资源配置要以资本效率为先,兼顾整体发展要求,在资本硬约束条件下提高资本集约化水平,综合使用贷款计划、内部资金价格、经济资本和信贷限额等手段,支持有效益、有质量的信贷需求,应当形成流动性强,收益结构好,公司和个人、境内外业务、表内外业务、传统与创新业务、信贷与非信贷业务等协同发展的优质高效信贷结构。
(四)以控制集中度为重点,优化行业、客户和期限结构。
二、绿色信贷约束下的信贷结构调整
绿色信贷就是要在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嵌入环境风险因素,并将促进环境污染防控、环境生态保护、遏制温室气体排放、历史文化遗迹保护、有利人类健康以及生态、生物多样性等作为信贷决策的重要依据,通过合理有效配置信贷资源,积极培育和拓展环境友好型信贷业务领域,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资源、生态环境损耗,以有效防范和控制由环境风险引发的信贷风险,在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实现银行自身的健康发展。
根据绿色信贷的约束和要求,信贷结构调整建议如下:
(一)银行必须对传统信贷市场实施有进、有压、有退的结构调整,压缩退出高污染、高排放行业内落后生产能力以及对资源环境负面影响较大、缺乏发展前景企业和项目的贷款,通过结构调整来释放出来的存量信贷资源不断扩大环境友好型企业和项目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比重。
(二)加快对污染工艺和落后产能的信贷退出步伐。环境风险不仅导致信贷风险,威胁银行信贷资产安全,还会使银行的信誉、形象遭受损害。
(三)绿色信贷为新增贷款条件之一。商业银行在现有信贷风险评估制度基础上,还应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绿色信贷评估判断标准和环境风险评价管理体系,其核心是要全面了解企业的环境风险和环境治理绩效,而不能单纯把环保部门提供的黑名单和外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或环评结论作为实施绿色信贷的唯一依据。
三、信贷规模约束下的信贷结构调整
2009年,中国政府出台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银行信贷投放“超天量”接近10万亿,其中大部分都投向了能快速拉大内需的“铁公基”项目。“铁公基”项目短期内快速带动基建设备、钢材、铁矿石的国内需求,并增加就业,但是目前经济已经有超预期增长的风险。2010年政府实施了稳健的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投放仍近8万亿,政府开始采取货币从紧的动作,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和加息。
2011年,按照中央确定的宏观经济方针,将重点处理好经济较快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之间的关系,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此,央行提出今年逐步引导货币条件从反危机状态向常态水平回归。事实上,今年以来CPI指数不断攀新高,货币从紧的动作更加明显,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使之达到历史的新高,同时伴随不断的加息。
根据信贷规模的约束,信贷结构调整建议如下:
(一)商业银行要主动地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趋势,加大对这些成长性较快、利润增长较快产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加快调整自身的信贷结构。
(二)运用表外产品拓宽信贷投放面,根据大中型企业融资的特点,灵活创新产品,解决客户融资需求,有效拓宽贷款投放面。努力做好对存量与增量贷款出让工作,腾出规模,解决企业急需资金问题。
(三)要加快经营机制的转变和增长方式的转变,要加快中间业务的创新发展,促进银行利息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双轮”驱动银行“战车”前进,积极推进银行的综合经营,形成多元化收入均衡增长的良好格局。
(四)保持信贷总量合理的增长,积极调整盘活存量结构。
四、结论及建议
(一)结构调整以推进经营战略转型为目的,在信贷调整中谋求新的发展。信贷结构调整要服从服务于商业银行的经营转型大计,从战略高度和全局层面统筹信贷结构调整工作,从优化全行业务结构、资产结构、收益结构出发设计和推进信贷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实现信贷资源在行业、区域、客户、期限等维度的合理配置,显著提升信贷业务的派生能力和综合贡献度,提升信贷结构调整对于经营转型的战略价值。
(二)无论从商业的角度,还是从社会责任的角度,环境风险必须引起银行的高度重视。银行管理层要制定一整套绿色信贷管理制度,并把制度全面、深度地嵌入到信贷业务操作的全流程中。
(三)商业银行应果断避免以长期风险为代价的短期行为,着力推动信贷投放平稳增长、信贷结构更加优化。应始终坚持以审慎、稳健的科学监治理念为指引,进一步树立对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负责的公司治理理念。
(四)商业银行应树立信贷科学发展观,形成大中小客户协调发展、中长期和短期业务接续增长、公司和个人信贷业务比例适当、境内外和表内外业务有效联动,资本消耗低、风险收益高、资产质量优、充满活力和竞争能力的可持续性信贷发展格局。■
参 考 文 献
[1]蔡继林.绿色信贷,离我们有多远?[J].合作金融,2011-06-06.
[2]闫冰竹.信贷结构往往决定命运[N].人民日报,2009-11-03..
[3]魏国雄.加强环境风险管理努力推进绿色信贷[N],金融时报,2010-03-11.
[4]张强、武次冰.次贷危机下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反思[J],金融论坛,2010[4].
[5]巴曙松、金玲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巴塞尔协议Ⅲ》下的资本监管进程及其影响[J],西部论丛,2010年[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