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多媒体课独具魅力。从选题到查找资料,到确定自己的授课思路,真称得上是披沙拣金,要“耐心”,要“慧心”,更要“独具匠心”。选题精准适度,课件精美恰当,设计精巧细密。
关键词:语文课堂 多媒体 实践 选题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1–067–01
一、选题要精准适度
多媒体就像佳肴中的汤汁,应该能把各种材料有机地融为一体,既美味可口又有营养。并非所有的语文课都适合上多媒体课。多媒体的优势是它的音、色、形,选题就该选那些深奥难懂的,那些容量巨大的,那些适合用多媒体来表现的……例如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曹雪芹的《林黛玉进贾府》、苏轼及李清照等人的诗词作品等等。准备一节优质的多媒体课不容易,既然做,就应做最有价值的一节课。教师讲多媒体课不是为了表演,更不是为了给语文课“涂脂抹粉”。教师应时刻牢记课堂的中心是学生,讲多媒体课是为了让学生的想象与情感有所依托,多角度激发出学生的灵感与智慧,使学生更加自主地接受,更深层次地理解,更有兴趣去探究,从而提高识记知识的效率,增强语文素养。
二、课件要精美恰当
作为多媒体课,课件的制作至关重要。漂亮而得体的装饰打扮,会将人的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样,多媒体就是我们语文课的外衣。当外在美与内在美和谐地统一在一起时,学生自然会对我们的语文从欣赏转到喜爱,从理解转到运用。
制作课件更需要教师具有分析整合材料的能力。我们可以借助网络去寻找自己所需的大量资料,不过,网络上资料虽然丰富,可也优劣混杂,所以精糙要辨。教师应运用自己的经验,丰富的学识,将这些资料拿来、筛选、改造、充实,最后为我所用,正如英国作家培根所言:“我们不应该像蚂蚁,单只收集;也不可像蜘蛛,只从自己肚中抽丝;而应像蜜蜂,既采集,又整理,这样才能酿出香甜的蜂蜜来。”
制作课件一定要选择好音像、图画等素材。我在讲《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下载了上百幅图片、所有的《红楼梦》主题歌、与课文情节有关的电视剧。这些素材受课堂时间所限,不可能都展示给学生;再说,语文多媒体课不是图片资料展示课,更不是电影、电视剧放映课,也不应该都展示给学生。我从中精挑细选了四十多幅图片(包含与课文密切相关的“黛玉肖像”“熙凤出场”“宝黛初逢”“宝玉摔玉”等电视剧片断),我挑选的原则就是:画面不清晰的不要,对理解课文没帮助的不要。我希望制作的课件一定要精美且能恰切有力地反映出主题或我所要表达的授课思想。
当我给学生播放“黛玉辞父进京”在船上想起父亲的话,眼泪缓缓滴下的特写镜头时,学生真的是看呆了。我让他们描述黛玉的肖像与心理活动,此景此境,他们很容易与剧中人物心灵相通,发言相当精彩。此时,生动的画面、学生的见解、教师的点拨、作者精彩的语言,四者互相启迪、互相借鉴、互相融合,哪还需要更多的言语,该领悟的早已豁然明朗。所以我感觉好的多媒体课件就像一双翅膀,能让我们师生飞得更加高远。
三、设计要精巧细密
我们总在强调课堂上学生是“主体”,但另一方面,我们绝不能忘记教师的“主导”作用。否则,我们的课堂便是“信马游缰”,散乱无序,低效率的。尤其是多媒体课堂,课件需要我们事先做好,课堂上不宜变更性更使它受到约束限制。这就需要设计时,教师一定要将自身、学生、课文、课堂环境等各因素考虑周全,不能做到滴水不漏,也要做到细致入微。为了增加灵活性,可以多设一些易记又不影响画面美观的链接,这样便于根据实际情况调节课堂环节。
多媒体课堂更能体现教师的智慧。课件的制作怎样才能新颖又适度,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又不干扰误导学生的思维;教师的板书如何与多媒体屏幕互相补充、相得益彰;教师的语言能否与画面密切结合;对课件熟悉到什么程度才能熟练运用;怎样编排教学环节才能让课堂自然顺畅地获得实质性成效;如何应对突发的变故……一系列的问题,都在向我们教师提出挑战。
关键词:语文课堂 多媒体 实践 选题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1–067–01
一、选题要精准适度
多媒体就像佳肴中的汤汁,应该能把各种材料有机地融为一体,既美味可口又有营养。并非所有的语文课都适合上多媒体课。多媒体的优势是它的音、色、形,选题就该选那些深奥难懂的,那些容量巨大的,那些适合用多媒体来表现的……例如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曹雪芹的《林黛玉进贾府》、苏轼及李清照等人的诗词作品等等。准备一节优质的多媒体课不容易,既然做,就应做最有价值的一节课。教师讲多媒体课不是为了表演,更不是为了给语文课“涂脂抹粉”。教师应时刻牢记课堂的中心是学生,讲多媒体课是为了让学生的想象与情感有所依托,多角度激发出学生的灵感与智慧,使学生更加自主地接受,更深层次地理解,更有兴趣去探究,从而提高识记知识的效率,增强语文素养。
二、课件要精美恰当
作为多媒体课,课件的制作至关重要。漂亮而得体的装饰打扮,会将人的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样,多媒体就是我们语文课的外衣。当外在美与内在美和谐地统一在一起时,学生自然会对我们的语文从欣赏转到喜爱,从理解转到运用。
制作课件更需要教师具有分析整合材料的能力。我们可以借助网络去寻找自己所需的大量资料,不过,网络上资料虽然丰富,可也优劣混杂,所以精糙要辨。教师应运用自己的经验,丰富的学识,将这些资料拿来、筛选、改造、充实,最后为我所用,正如英国作家培根所言:“我们不应该像蚂蚁,单只收集;也不可像蜘蛛,只从自己肚中抽丝;而应像蜜蜂,既采集,又整理,这样才能酿出香甜的蜂蜜来。”
制作课件一定要选择好音像、图画等素材。我在讲《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下载了上百幅图片、所有的《红楼梦》主题歌、与课文情节有关的电视剧。这些素材受课堂时间所限,不可能都展示给学生;再说,语文多媒体课不是图片资料展示课,更不是电影、电视剧放映课,也不应该都展示给学生。我从中精挑细选了四十多幅图片(包含与课文密切相关的“黛玉肖像”“熙凤出场”“宝黛初逢”“宝玉摔玉”等电视剧片断),我挑选的原则就是:画面不清晰的不要,对理解课文没帮助的不要。我希望制作的课件一定要精美且能恰切有力地反映出主题或我所要表达的授课思想。
当我给学生播放“黛玉辞父进京”在船上想起父亲的话,眼泪缓缓滴下的特写镜头时,学生真的是看呆了。我让他们描述黛玉的肖像与心理活动,此景此境,他们很容易与剧中人物心灵相通,发言相当精彩。此时,生动的画面、学生的见解、教师的点拨、作者精彩的语言,四者互相启迪、互相借鉴、互相融合,哪还需要更多的言语,该领悟的早已豁然明朗。所以我感觉好的多媒体课件就像一双翅膀,能让我们师生飞得更加高远。
三、设计要精巧细密
我们总在强调课堂上学生是“主体”,但另一方面,我们绝不能忘记教师的“主导”作用。否则,我们的课堂便是“信马游缰”,散乱无序,低效率的。尤其是多媒体课堂,课件需要我们事先做好,课堂上不宜变更性更使它受到约束限制。这就需要设计时,教师一定要将自身、学生、课文、课堂环境等各因素考虑周全,不能做到滴水不漏,也要做到细致入微。为了增加灵活性,可以多设一些易记又不影响画面美观的链接,这样便于根据实际情况调节课堂环节。
多媒体课堂更能体现教师的智慧。课件的制作怎样才能新颖又适度,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又不干扰误导学生的思维;教师的板书如何与多媒体屏幕互相补充、相得益彰;教师的语言能否与画面密切结合;对课件熟悉到什么程度才能熟练运用;怎样编排教学环节才能让课堂自然顺畅地获得实质性成效;如何应对突发的变故……一系列的问题,都在向我们教师提出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