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近期末,如何让复习省时、省力、高效,是困扰每一个同学的难题。对于语文学科来讲,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包含着丰富的知识点,而且这些知识点均有一定的独立性,常常令学生感到无从下手。那么,怎样才能让课文知识点的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对此,我们要做到踩准以下几个“点”。
一、生字“点”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后面都附有一类生字表和二类生字表。对于二类生字,只要同学们能做到准确认读就行了;对于一类生字,需要对其字音、字形、字义有整体的掌握。关于字音,我们可以用不同的符号在生字表中将自己平时容易读错的字标注下来,每天坚持读几遍。特别要关注声母是翘舌音、鼻音、边音,韵母是后鼻音的字,因为掌握这些字的读音是一个难点。关于字形,我们可以在听写的基础上,把写错的字单独列出来,在每个错字的旁边订正几遍,建立错字库,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识记。关于字义,可以针对自己不太理解的字查一查《新华字典》,读一读这个字的不同义项,记住它在本课中应是什么意思。
二、词语“点”
每篇课文后面都有要求同学们“读一读”的词语,除了要求会读、会写外,同学们一定要留心其中的四字词语的意思,特别是加点字在字典中的义项,因为对于中高年级学生来讲,经常在考试中会遇到“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解释所填的字”这样的题目。
三、句子“点”
每篇课文中,我们都会发现有一些特殊句子,常见的有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对于这些句子,我们要在课文中一一找出来,读一读,弄清楚比喻句中是把什么比作什么,反问句如何改成不带问号的句子;想一想,课文中使用这些修辞手法分别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四、背诵“点”
每册教材中都有一定量的背诵内容,对于这些内容,学生要做到正确、熟练地背诵。对其中描写特别精彩或句式很有特点的片段要练习默写,将默写的内容与原文进行比照,并认真订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积累语言,才能轻松应对“按课文填空”的考查题。
五、标点“点”
对标点符号的使用也是课文复习中必须要重视的一个知识点。首先,对于以人物对话描写见长的课文,我们要注意随着提示语位置的变化,标点符号的使用有什么不同;其次,对于课文中出现的引号、省略号,要明白它们分别具有什么作用。
六、中心“点”
每篇课文都会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复习写人的文章《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时,要记着爱因斯坦潜心研究科学,不拘生活小节,以及富有童心的形象;复习富含哲理的文章《苹果里的五角星》时,要记着“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思维”的道理;复习说明类的文章《海洋——21世纪的希望》时,要记着保护海洋,科学利用海洋对于人类的意义……由此,我们可以根据文章中心对教材中的课文进行归类,更有助于对课文中心的把握。
七、写作“点”
复习课文,不仅要关注课文写了什么内容,也要关注课文是用什么形式来写的。以四年级课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为例来看,在文章表达形式上至少要理清楚两个知识点:(1)课文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是借樟树能永久保持拒虫香气的可贵之处,赞美宋庆龄的一身正气和伟大的人格;(2)课文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第五自然段花了很多笔墨写别的树容易招虫,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反衬出樟树能永久保持拒虫香气的特点。
八、拓展“点”
对课文知识点的拓展复习,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1)注意文章语言形式的拓展。六年级课文《孔子游春》中有这样一段话:“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清风是她甜蜜的絮语……”这段话是总分结构,同时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语言美和景色美完美融合。我们可以借助后面的省略号展开想象,用相同的手法继续写几句话。(2)注意课文背景的拓展。对于一些名家名篇,既要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也要了解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背景。例如,复习《记金华的双龙洞》时,就要了解叶圣陶先生,不仅要知道他的原名和代表作品,还要知道他对教育和文学的重要贡献;复习《夹竹桃》,就要了解季羡林先生,不仅要知道他艰难曲折的人生经历,还要知道他写作《夹竹桃》一文的背景。(3)注意主题思想的拓展。复习《公仪休拒收礼物》时,要搜集历史上有关清正廉明的人物或故事;复习《莫泊桑拜师》时,要背诵一些有关勤奋学习和赞美老师的成语或名句。
对于课文知识点的梳理和复习,还有许多的“点”值得我们关注,以上几个方面,只不过是我给大家提供的一些建议,仅供参考。我相信,只要我们做到踩准这些“點”,一定会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
一、生字“点”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后面都附有一类生字表和二类生字表。对于二类生字,只要同学们能做到准确认读就行了;对于一类生字,需要对其字音、字形、字义有整体的掌握。关于字音,我们可以用不同的符号在生字表中将自己平时容易读错的字标注下来,每天坚持读几遍。特别要关注声母是翘舌音、鼻音、边音,韵母是后鼻音的字,因为掌握这些字的读音是一个难点。关于字形,我们可以在听写的基础上,把写错的字单独列出来,在每个错字的旁边订正几遍,建立错字库,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识记。关于字义,可以针对自己不太理解的字查一查《新华字典》,读一读这个字的不同义项,记住它在本课中应是什么意思。
二、词语“点”
每篇课文后面都有要求同学们“读一读”的词语,除了要求会读、会写外,同学们一定要留心其中的四字词语的意思,特别是加点字在字典中的义项,因为对于中高年级学生来讲,经常在考试中会遇到“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解释所填的字”这样的题目。
三、句子“点”
每篇课文中,我们都会发现有一些特殊句子,常见的有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对于这些句子,我们要在课文中一一找出来,读一读,弄清楚比喻句中是把什么比作什么,反问句如何改成不带问号的句子;想一想,课文中使用这些修辞手法分别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四、背诵“点”
每册教材中都有一定量的背诵内容,对于这些内容,学生要做到正确、熟练地背诵。对其中描写特别精彩或句式很有特点的片段要练习默写,将默写的内容与原文进行比照,并认真订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积累语言,才能轻松应对“按课文填空”的考查题。
五、标点“点”
对标点符号的使用也是课文复习中必须要重视的一个知识点。首先,对于以人物对话描写见长的课文,我们要注意随着提示语位置的变化,标点符号的使用有什么不同;其次,对于课文中出现的引号、省略号,要明白它们分别具有什么作用。
六、中心“点”
每篇课文都会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复习写人的文章《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时,要记着爱因斯坦潜心研究科学,不拘生活小节,以及富有童心的形象;复习富含哲理的文章《苹果里的五角星》时,要记着“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思维”的道理;复习说明类的文章《海洋——21世纪的希望》时,要记着保护海洋,科学利用海洋对于人类的意义……由此,我们可以根据文章中心对教材中的课文进行归类,更有助于对课文中心的把握。
七、写作“点”
复习课文,不仅要关注课文写了什么内容,也要关注课文是用什么形式来写的。以四年级课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为例来看,在文章表达形式上至少要理清楚两个知识点:(1)课文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是借樟树能永久保持拒虫香气的可贵之处,赞美宋庆龄的一身正气和伟大的人格;(2)课文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第五自然段花了很多笔墨写别的树容易招虫,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反衬出樟树能永久保持拒虫香气的特点。
八、拓展“点”
对课文知识点的拓展复习,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1)注意文章语言形式的拓展。六年级课文《孔子游春》中有这样一段话:“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清风是她甜蜜的絮语……”这段话是总分结构,同时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语言美和景色美完美融合。我们可以借助后面的省略号展开想象,用相同的手法继续写几句话。(2)注意课文背景的拓展。对于一些名家名篇,既要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也要了解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背景。例如,复习《记金华的双龙洞》时,就要了解叶圣陶先生,不仅要知道他的原名和代表作品,还要知道他对教育和文学的重要贡献;复习《夹竹桃》,就要了解季羡林先生,不仅要知道他艰难曲折的人生经历,还要知道他写作《夹竹桃》一文的背景。(3)注意主题思想的拓展。复习《公仪休拒收礼物》时,要搜集历史上有关清正廉明的人物或故事;复习《莫泊桑拜师》时,要背诵一些有关勤奋学习和赞美老师的成语或名句。
对于课文知识点的梳理和复习,还有许多的“点”值得我们关注,以上几个方面,只不过是我给大家提供的一些建议,仅供参考。我相信,只要我们做到踩准这些“點”,一定会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