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阅读拜物教”及其根源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livewebdynpr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按照“拜物教”的原意与马克思后来的阐释,通过“阅读拜物教”的概念可以反映高校学生阅读习惯的现状,主要表现为大学生阅读中“观念与现实的分离”、“虚假的阅读经验”以及“虚假的个人观念”三个方面。本文认为,在现有社会环境压力下,有关针对改善大学生阅读状况的“对策”在这样一个阅读时代只会治标不治本。
  【关键词】大学生 阅读拜物教 阅读产品
  拜物教最初的含义是指在原始社会中,一些原始部族把某些特定的物体当作具有超自然能力的活物而加以崇拜,这些物体因为原始人认为其有灵性和神秘的超自然力量而成为崇拜对象,借以避邪求福;但若崇拜者感到不灵验时,又常将其舍弃或毁坏。而一种更有影响力的拜物教的解释则来自马克思,即把物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获得的社会的经济的性质,变为一种自然的、由这些物的物质本性产生的性质,以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掩盖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一种虚假的观念看待物与自身的生活。在对天津地区高校本科生的阅读产品使用与消费情况的调查中,我们可以对结果的分析同时应用这两种解释维度,以“阅读拜物教”的概念更为明晰地描述高校学生阅读习惯的现状,并凸显对此进行批判的必要性。
  一、当代大学生“阅读拜物教”的三种表现
  通过设计的《天津市高校本科生阅读产品使用与消费调查问卷》,我们调查了天津地区29所本科高校(包括独立本科三批院校)中11所高校的650位在校本科生,最终有效样本量为538,有效率为82.77%。从调查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的“阅读拜物教”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
  (一)观念与现实的分离
  调查显示,55.5%与30.3%的大学生认为阅读的意义“非常重要”与“比较重要”。然而,这种观念并没有相应的阅读习惯作为支撑。相反,在“非常重要”的观念外表下,阅读更多被视为可有可无的消遣。
  首先,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读书习惯,而阻碍阅读的因素主要为主观因素,客观障碍较少。在对影响读书的障碍因素的调查中,前四名的理由分别是:没有读书的时间(43.0%);不知道读什么(34.7%);没有读书的习惯(25.4%);没有喜欢的书(22.5%)。考虑到在媒介接触调查部分高校学生普遍在互联网上花费的时间比重之大,读书时间受到压缩是可以想见的。而其他阻碍因素更多的是可以克服的、个人的主观因素。加上图书消费调查显示,75%的受访大学生半年内的图书消费金额集中在200元以下,八成(79.6%)大学生每月用来购买图书的消费占每月可支配收入的10%以内,可以看出阅读十分“重要”的观念并没有践行在现实生活中。
  其次,购书需求主要为弹性需求。在对影响购书因素的调查中可以看到,图书价格并非促成购书的主要因素(20.4%),却是阻碍购书的十分重要的因素(56.5%)。尽管购书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例较小,仍有超过半数(54.2%)的学生认为图书价格较贵。从图书价格对购书行为的这种影响可以看出,学生的购书行为并没有成为长期、固定的习惯,购书行为往往只是出于偶然的、可有可无的弹性需求。
  第三,阅读目的主要为休闲娱乐等情感性功能。从阅读种类和目的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阅读的图书类型主要为比较通俗的作品或有较强娱乐性(46.5%)的书籍,思想性或专业性书籍影响较小,工具性的外语学习和外语读物(30.3%)仍有较大影响力。阅读目的主要体现为较个人化的情感性功能(休闲消遣娱乐、满足兴趣爱好,36.1%),并没有完全成为个人生活中必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虚假的阅读经验
  与此同时,阅读偏好也脱离了个人的真实体验和生活,更多地成为媒介宣传和社会关系构造下的产物,逐渐呈现了同质化和与个人需要不相适应的异化现象。如果说商品拜物教是将商品的社会生产误认为商品本身,那么阅读拜物教则是社会偏好与媒介影响误认为真实的个人的阅读偏好与阅读经验。
  一方面,阅读偏好大众化、集中化,受媒介和社会的建构效应极大。在调查中,通过对学生列举的“最喜爱”的三位作者进行的统计可以看出,尽管涉及的作者较为广泛(其中国内作者超过200人,国外作者也有近150余人),但大部分作者只被列出了五次以下,前十位均为在教材中经常被提及或在现实媒体中有巨大影响力的作者,其中鲁迅、韩寒作为这两种情况的典型,被列举次数更是遥遥领先,显示出学生的阅读经验和偏好严重受到社会与媒介建构的影响。
  另一方面,这种同质化并不能视为学生个人阅读需求的同质化,媒介只是将这种同质化进一步放大。因为在阻碍阅读的因素中,我们可以看到“不知道读什么”(34.7%)和“没有喜欢的书”(22.5%)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仍有学生处于对自身阅读偏好的迷茫之中,或者无法从现有图书市场中获得满足,足见媒介的影响不只是对个人偏好的放大,在很多情况下也是对阅读偏好的背离与阻碍。
  (三)虚假的个人观念
  面对这种“阅读拜物教”,当我们试图追溯它的根源,就会发现这种“拜物教”与整个现代性的困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即个人的原子化与社会的无意义。整个现代社会的组织规则与运转都建立在个人的原子式定义之上。在这种定义下,社会联系只是偶然的,是个人满足自身欲望的工具,而个人也是社会维持其自身运转的工具,个人生活就这样退化为社会的工具和满足个人欲望的领域,阅读作为一种个人习惯,也已经透露出这种个人生活中工具性和娱乐性的强势地位。
  在媒介接触调查中作为“强接触媒介”的网络的绝对优势,也可以从这种原子化的个人观念中得到解释。随着技术的发展,蓬勃发展的互联网创造出的“虚拟现实”已经包括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网络,人们可以以个人形式满足大部分工作、学习、生活乃至社交需求,更为成功地满足了对个人的原子化理解,并推动了这种原子化的进一步发展。一方面,网络书店在购书方式中取代大型书城、小型书店以及书友会和俱乐部占据了优势地位(62.1%);另一方面,尽管有65.0%的学生表示更偏爱“传统纸质阅读”,但数字化阅读仍然拥有不小的影响。从这些数据都可以看出,由于网络更好地满足了人们对原子化的个人理解的需要,使人们有机会远离各种不必要社会团体的繁琐。然而这种远离也使人们失去了从社会整体中获得个人生活意义的机会,让人们更进一步在孤立的个人生活中。   二、当代大学生“阅读拜物教”的根源
  针对问卷中呈现的调查结果,我们借鉴“拜物教”这一哲学术语提出了“阅读拜物教”的概念。事实上,如果将观察视野放大到整个社会,所谓“阅读拜物教”不过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市场自由主义拜物教”的一个分支。
  1978年的改革开放伴随着思想解放运动,成为直到今天依然延续的国家意识形态。但在以经济体制改革作为主导的改革过程中,思想解放运动也始终在为改革提供意识形态的合法性。这便催生了一种“去政治化”的市场社会与相应的“市场自由主义拜物教”。整个社会因为经济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国家繁荣而忽视了政治与文化层面各自独立的本质化发展需求,在对这两者的现实诉求中无不灌入了拜物教式的市场自由主义观念,真正体现民主与文化自觉的意识则被彻底打压。需要指出的是,所谓拜物教式的市场社会与市场自由也并非本质意义上的市场自由竞争,它不过是由国家机器主导的一种观念上的市场化与虚伪的自由化。当“市场自由主义拜物教”成为社会主导的意识形态时,作为精神生活的阅读行为自然也会因之被笼罩上一层拜物教的色彩。
  结语
  从文化转型期的理想结果来看,阅读行为的终极意义在于建立一种现代性视野下的文化自觉;但就目前的现实状况来看,阅读却成为了“市场拜物教”社会下的功利性武器,书籍在很多大学生心目中成为了教材教辅的代名词。
  我们期待着一种去功利化、去符号化的积极而又体现“文化自觉”本质性意义的阅读,但在现有社会环境下,这一理想显然有些遥远。尽管如此,我们应更加重视大学生阅读这一精神生活。□
  【本文系南开大学本科生创新科研计划项目“文化转型期大学生出版产品消费的现实与批判研究”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BX9-132】
  参考文献
  ①[德]霍克海默,[德]阿道尔诺 著,渠敬东、曹卫东 译:《启蒙辩证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②[美]马尔库塞著,刘继译:《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③[法]鲍德里亚著,刘成富,全志钢译:《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④汪晖,《去政治化的政治:短20世纪的终结与90年代》[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⑤范凤丽,《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影响下的中国大众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⑥唐正东,《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的辩证特性及其当代启示》[J].《哲学研究》,2010(7)
  ⑦李怀涛,《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逻辑及启示》[J].《哲学动态》,2010(12)
  (作者:南开大学文学院传播学系09级本科生)
  责编:周蕾
其他文献
【摘 要】网络民意是传统、现实民意在互联网上的延伸,是借助或通过网络这一信息平台所反映、表达、实现的社会公众思想、舆论的趋向和导向。本文以杭州飙车案为例,分析网络民意对公共事件的影响,并就如何看待网络民意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网络民意 公共事件 杭州飙车案    一、网络民意的定义  互联网以独特优势塑造了新型社会舆论空间,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民意表达方式——“网络民意”。它是传统、现实
【摘 要】影视剧的情境设计在剧本的创作中有着比人物角色塑造更为重要的地位,并对人物角色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通过观察,国内外经典的电影都有着优秀的情境设计,而《霸王别姬》作为国内具有史诗感的影视佳片,充分体现了情境设计的妙处。本文将通过对《霸王别姬》影片中情境的分析,探析影视创作中情境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电影创作 情境设计 《霸王别姬》 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在电影剧本创作中,有
[摘要]班集体建设工作繁重而复杂,初期工作意义尤显重要。应选拔和培养班干部,让他们成为集体的带头人;制订班级共同的奋斗目标,引发全体成员的激情;树立良好的班风,形成强大的教育力量,促进良好班集体的迅速形成。  [关键词]班集体 班干部 目标 班风    新学年伊始,几十名性格各异、成绩不等的学生走到一起来,坐在一个教室里面,但它却不能称为一个“班集体”。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集体”是一
充足睡眠有助减肥    美国科学家最近指出,长期充足和健康的睡眠能很好地控制体重。实验中研究的两种可以调节食欲的激素分别是“莱普汀”和“葛瑞林”。前者由脂肪细胞分泌,帮助提醒大脑“已经饱了”;后者由胃分泌,使人感到饥饿。实验发现,与连续两晚睡足10个小时相比,连续两晚只睡4小时的年轻男子,体内抑制食欲的激素“莱普汀”的水平降低了18%,而刺激食欲的激素“葛瑞林”水平则上升了28%。缺乏睡眠的男子对
【摘 要】目前,我国的公民科学素养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为此,必须提高我国大众科技传播的效果。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研究如何提高网络媒体的科技传播效果显得十分必要。在该领域,近年来赢得大量人气的科学松鼠会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对科学松鼠会的传播效果和受众特征做了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文章从传播内容、传播媒介、线下活动三个方面切入,提出了网络科技传播的改进方案,并构建了一
药瘾是当前世界上出现的新型病,同酒瘾、吸毒瘾属于一类的社会病。药瘾甚至比酒瘾更危险。据瑞典医学界统计,在两千名被送往医院抢救的药瘾者中,死亡率竟高达25%。这些药瘾者多半是服用安眠镇静药成瘾的。他们大部分各有自己一段痛苦的生活遭遇,如离婚、丧偶、生活受刺激等,他们采用服安眠镇静药的方法来减轻忧伤和痛苦,小剂量药渐渐不起作用,就加大药量,如此恶性循环下去,终于陷进不依靠镇静药物就难以生活的危境。请看
“学案”,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专门给学生看和用的教案。“学案”有教案的框架和细目,“学案”是有待学生耕耘的田地。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的主动学习。学案既反映学习结果,又体现学习过程。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设计才能体现“学案”的作用、发挥“学案”本身的价值呢?    一、紧扣课标,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帮助学生最有效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是
【摘要】电视媒体讲好中国故事,一要构建新的话语体系以解决如何“讲”的问题;二要深度挖掘好故事;三要拓展对外播出平台,才能不断提升我国对外话语权,扩大对外影响力。  【关键词】对外传播;中国故事;国际频道  在2016年2月19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期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提出了48个字的要求。其中,“联接中外、沟通世界”是对我国媒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做好对外宣传工作
【摘要】媒体竞争,要坚持内容创新。在同城媒体竞争中,只有强化避免同质化意识,给足版面保障,发掘人的潜力去创新报道方式方法,方可赢得读者用户。  【关键词】同质化;版面策划;皖江晚报  在同城媒体竞争中,如何避免同质化,办出自己的特色,是媒体人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近几年来,《皖江晚报》树立内容创新意识,积极从避免同质化角度切入,主攻本土民生新闻,在版面设置上扩容予以空间保障;采访上以策划为先,捕捉个
给糖哲学  刘浩哲    自从多年前成立就骏业宏发、蒸蒸日上的公司,今年的赢余竟大幅降落。这也就愈发加重了董事长心头的负担,因为马上要过年,照往例,年终奖金最少加发两个月。今年可惨了,算来算去,顶多只能给一个月的奖金。总经理也愁眉苦脸了:“好像给孩子糖吃,每次都抓一大把,现在突然改成两颗,小孩一定会大吵。”“对了!”董事长突然触动灵机:“小时候到店里买糖,总喜欢找同一个店员,因为别的店员都先抓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