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解决初中生作文素材匮乏的问题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un5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考语文试卷中,作文是重头戏,中考语文试卷满分150分,作文占60分。作文分数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成绩,甚至影响着中考成绩。然而,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不难发现,“无话可说,无病呻吟”成了大多数学生写作时的一个通病,教师深切地感受到很多学生的写作内容虚假、空洞、乏味,作文中常常出现“假”“大”“空”“抄”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头脑中没有写作素材,没有对生活、社会以及自然的真切感受。没有感受和体验,学生的写作必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然是无米之炊。因此,解决初中生作文素材匮乏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应该如何去解决学生写作素材匮乏这一难题呢?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呢?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下手。
  一、让学生放眼观察,捕捉素材,积累素材
  写作的源泉是生活,生活离不开环境,丰富多彩的自然、社会环境与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实践,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然而,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是平凡的,并不引人注意,有些良好的作文素材,如果不是有意识地去注意,认真去思考,即使是学生耳闻目睹的,甚至是亲身经历的,也会得不到很好的运用。
  首先,要指导学生对自然、对生活多加观察,多加留心。“处处留心皆学问”,教师应指导学生多关注自然界的一草一木,用心灵与自然对话交流。指导学生调动各种感觉器官,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观察事物,从大自然中寻找生活的真谛。还应指导学生留心生活中的一人一事,感情世界里的波折,班里的趣闻乐事,家庭的烦恼与纷争,等等,学生只要留心去观察自然,观察生活,何愁没有材料写呢?
  其次,要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善于观察外部世界,勤于思考,善于想象和体会。一花知春,一叶知秋,一事一物都有必然的前因后果,要发掘它们内在的深刻意义,渗透自己的观点。如,由月亮的阴晴圆缺、天空的灿烂或阴霾、河流的蜿蜒曲折等现象,可以体会到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有曲折、波动。文成于思,思源于识,没有对周围生活的观察思考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无“思”无“识”,文思就会枯竭,文章就缺少思想的光芒。
  二、让学生走进语文课本,获取素材,积累素材
  选入教材的课文都是专家们经过细心的挑选之后最后入选的,篇篇都是精品。如果学生在没有时间去进行大量课外阅读的情况下,认真阅读教材,充分运用好教材,跟着课文学作文,也是一个获取素材的有效途径。
  首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知识。如果学生能从语文课本中博采众长,将诗词歌赋、文学经典、名家名言、典故轶事等点缀在自己的文章里,不仅能大大丰富作文的内容,还会使作文神采飞扬,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其次,引导学生认真挖掘课文的内涵,学以致用。如果学生认真去挖掘课文内涵,就会发现:这些文章不论是选材立意、思想情感,还是表现技巧,都是中学生学写作文的蓝本。可以说,每篇课文都是可以无限挖掘的素材宝藏。
  三、让学生坚持一周一记,记录素材,积累素材
  最初,教师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以为这样就可以达到练笔和积累素材的目的。可是后来教师发现学生每天都在记流水账,几乎每天写的内容都一样——记录他们每天单调而乏味的学习生活,根本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于是,经过深入学生中去了解,得知他们非常讨厌写日记。原因有两点:一是单调的生活让他们无话可写,二是忙碌的学习生活让他们没有时间去认真写。
  因此,要改变策略——要求学生周末去写周记,周记内容不限。可以记录每周观察到的、听到的或者是亲身做过的实践活动,可以抒写本周的心情或者新颖而独特的感受,可以记录自己阅读到的触动内心的故事,可以抒写从大自然中寻找到的生活真谛,也可以去赏析一篇课文或者优秀作文,等等。
  通过这样的周记,学生写作的内容丰富起来,表达的情感也丰富起来,学生记录闻以前从未记录过的东西。写周记不仅仅可以达到让学生练笔的目的,还能帮助教师教学。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写周记日积月累,还为考场作文建立了一个丰富的素材库,真是一举多得。
其他文献
1、用教师的文学修养,感染学生“爱”语文  要想叫学生喜欢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语文的爱好者,并有着较为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宽厚的文化积累,只有这样,才可能“厚积而薄发”,才可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为此,我特别注重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努力以美的教学语言去感染学生,注重平时和学生交谈时的语言美。和学生谈话间,我经常会兴致勃勃地说:“我送你一句话!”“我想起一句诗!”在学生的作文本上我也经常会
期刊
“为什么不写作业?“数学写了吗?”“写了”“英语写了吗”“写了”“那为什么语文没写”“语文——”这是一个语文教师和学生经常的对话,感到无奈的同时也在反思,为什么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语文为什么不能成为学生的最爱?是教师讲得不好吗?不是,究其原因,是教师不能深入地了解学生,不知道学生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作为在电视机前长大的一代,中学生爱看电视剧,而此类电视剧多因艺术粗糙,常为教师不屑;一些学生爱唱
期刊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是传承中国文化,吸收民族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为了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为了与高中教育同步,这就要求在初中阶段必须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学生好学、乐学,才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因此,要增强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阅读兴趣至关重要。这就需要老师在教
期刊
在多年的初中教学中,我深刻地认识到,阅读教学是初中教学的一出重头戏,怎样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是我探索的问题,多年的实践证明,要想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加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
期刊
教三年级的学生写作文,从哪里开始?怎样让学生不怕作文,有东西可写?还能写得像模像样?想起天津的李卫东老师所说,现在的《课程标准》最大的缺憾就是低年级注重了字词句的训练,到了中年级,孩子跨越了段的训练,一下子就步入了篇的写作,真正一个跨越式发展。这无形中给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增加了难度,如何帮助学生实现这个跨越?  一、精心游戏让学生胸有成竹  什么是可以在作文中吸引孩子迈步的玩具呢?游戏。没有一个孩
期刊
一、语文教师应准确给自己定位,树立“语文节操”,去功利化  如果舍了“本”肯定也逐不到“末”,重视语文引导学生关注文化与人生,提高文化素养与人生境界的功能。让学生对语文,对文化、文学产生敬意,提高重视程度,进而培养兴趣。在现实社会文化意识的缺失、功力之风盛行的现实下,高中语文教育所承载的责任不仅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当然还包括文化素养的提高与人生境界的提高。语文教学应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和正确对待人生
期刊
要设计好导学案,就要了解学生,疏通教材,很好地把握知识体系。由备课组长在教研活动中召集全体组员就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着重围绕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和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等方面内容进行研讨。最好在上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发至学生,正式上课前收齐后适度批阅,任课教师对“导学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完善。  导学案不同于教师的备课,它只是教师备课中的一个组成
期刊
老师在教,学生在学;老师在讲,学生在听;老师在问,学生在答。新课改,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思维留给学生。  一、教师是生命的牧者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促进学生语文思维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通过阅读练习掌握阅读技巧,不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中获得的进步是学生逐步深入阅读的催化剂,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他们在自主阅读环节获得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在学生积极阅读的过程中,课堂教学效率提高,顺利完成阅读教学任务。  一、设置阅读任务,激发
期刊
一、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情景激励,激发兴趣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到听官的跟前??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用几个感官去接触。”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使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