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羊群自己选择牧草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tingzh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在教,学生在学;老师在讲,学生在听;老师在问,学生在答。新课改,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思维留给学生。
  一、教师是生命的牧者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要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与线索”,来创造最大的空间,迎接学生积极飞扬的学习。
  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改革强调应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观察、调查、思考、讨论的建议。
  人的起点非零,人拥有先天性的未知的无限资本和其自身发展的全部凭借,具有与生俱来的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创造的本能,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限,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借助于学生的本能力量的调动,形成教育的新的动力方式和动力机制。
  而我们现实的教育,无论是从教者还是受教者,往往穷其一生,也不能发掘甚至发现其十一。
  三、教学就是把营养最丰富的草原展现给羊群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强调“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生本的课堂是区别于考本、本本、师本的,是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主动的进行学习,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老师在认真倾听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点火”,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
  “郑人买履”的故事大家一定听说过,那个人宁可相信自己的尺,也不相信自己的脚。这则故事所反映的问题在我们的教育中也是大量存在的。现实的情况是,我们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不是把学生引向其应该发展的方面,而是引向了应该发展的反向。我们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在选择适合教育的受教育者,而不是在创造一种适合受教育者的教育。其实,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以学生为本,而不是用自己的教法去选择学生来教,而应该是根据学生来选择合适的教法。我们无法选择学生,但我们可以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
  如果学生是羊群,课堂就是草原,老师就是牧者。优秀的牧者会用最合适的方式发掘羊群的嗅觉——对水和草的纯天然的亲近。
  四、把课程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或任课老师
  新课程改革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提倡减少或最终取消学习成长期的频繁统一考试,不干扰学生成长期的成长,把考试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或任课老师,把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活动改为评研活动,削弱日常评价的比较竞争功能,鼓励“为而不争”。到了现实学习的成熟期,鼓励学生用成长期的生动、活泼、主动、自然、丰富的积累和感悟,取得优异的终端考试成绩。
  坚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我们并不需要完全否定我们原来的教育经验,抛弃我们原有的教育模式,而是应该要继承的发展。新课改并没有固定的教育模式,正所谓教无定法,我们不一定要先学后教,也不一定节节课都要布置很多前置作业,而是应根据所授课的特点和班级特点而定。但无论是怎样的教学模式,都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权最大程度地下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学习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
其他文献
教学方法的新颖与否直接关系着学生能否对课堂表现出积极的兴趣,倘若在课堂上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的质量就有了保障。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在教学方法上下工夫。  一、巧设情景,调动学生参与  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绝不是一个枯燥无味的过程。因为语文知识的涵盖宽度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所以在这些丰富的知识中徜徉,我们一定不会感到厌倦。正是这些知识的丰富,使得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
期刊
写话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如果在写话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让学生学会想,敢于说,乐于写,那么写话对于他们来说将会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一、引导观察,激发创新欲望,提高写话能力  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通过有目的地观察,可充分调动学生想象力,挖掘他们潜在的创造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使他们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期刊
思想品德是一门思想教育的课程,注重社会实践性,它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活动,使学生在体验、践行中提高思想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翻转课堂对课堂的学习时间进行调整,使“教”为中心的课堂向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转化,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传统的思想品德是课堂加作业、以灌输知识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不强。在翻转课堂中学生通过微课的学习,把学习环节放在上课前,课堂四十五分钟再通过师生在知识上的
期刊
1、用教师的文学修养,感染学生“爱”语文  要想叫学生喜欢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语文的爱好者,并有着较为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宽厚的文化积累,只有这样,才可能“厚积而薄发”,才可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为此,我特别注重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努力以美的教学语言去感染学生,注重平时和学生交谈时的语言美。和学生谈话间,我经常会兴致勃勃地说:“我送你一句话!”“我想起一句诗!”在学生的作文本上我也经常会
期刊
“为什么不写作业?“数学写了吗?”“写了”“英语写了吗”“写了”“那为什么语文没写”“语文——”这是一个语文教师和学生经常的对话,感到无奈的同时也在反思,为什么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语文为什么不能成为学生的最爱?是教师讲得不好吗?不是,究其原因,是教师不能深入地了解学生,不知道学生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作为在电视机前长大的一代,中学生爱看电视剧,而此类电视剧多因艺术粗糙,常为教师不屑;一些学生爱唱
期刊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是传承中国文化,吸收民族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为了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为了与高中教育同步,这就要求在初中阶段必须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学生好学、乐学,才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因此,要增强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阅读兴趣至关重要。这就需要老师在教
期刊
在多年的初中教学中,我深刻地认识到,阅读教学是初中教学的一出重头戏,怎样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是我探索的问题,多年的实践证明,要想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加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
期刊
教三年级的学生写作文,从哪里开始?怎样让学生不怕作文,有东西可写?还能写得像模像样?想起天津的李卫东老师所说,现在的《课程标准》最大的缺憾就是低年级注重了字词句的训练,到了中年级,孩子跨越了段的训练,一下子就步入了篇的写作,真正一个跨越式发展。这无形中给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增加了难度,如何帮助学生实现这个跨越?  一、精心游戏让学生胸有成竹  什么是可以在作文中吸引孩子迈步的玩具呢?游戏。没有一个孩
期刊
一、语文教师应准确给自己定位,树立“语文节操”,去功利化  如果舍了“本”肯定也逐不到“末”,重视语文引导学生关注文化与人生,提高文化素养与人生境界的功能。让学生对语文,对文化、文学产生敬意,提高重视程度,进而培养兴趣。在现实社会文化意识的缺失、功力之风盛行的现实下,高中语文教育所承载的责任不仅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当然还包括文化素养的提高与人生境界的提高。语文教学应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和正确对待人生
期刊
要设计好导学案,就要了解学生,疏通教材,很好地把握知识体系。由备课组长在教研活动中召集全体组员就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着重围绕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和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等方面内容进行研讨。最好在上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发至学生,正式上课前收齐后适度批阅,任课教师对“导学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完善。  导学案不同于教师的备课,它只是教师备课中的一个组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