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有偿招生”:富了中介,苦了教育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ayer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偿招生”是不少中职学校不正当竞争的“潜规则”,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各类院校的扩招,这种现象愈演愈烈,大有蔓延之势
  
  自1998年中等职业学校实行招生并轨以来,有偿招生现象在中职领域逐年增多。目前,这种现象在中职学校已成为公开的秘密,成为一种大家“都在做,都不说”的潜规则。随着中职招生规模连年扩大和生源的不断减少,中职学校“生源危机”日益严重,生源大战不断升级,有偿招生行为愈演愈烈。
  


  这种现象的实质就是中职教育领域里的“商业贿赂”,个别中学教师把掌握的生源当成谋取私利的筹码,谁出的钱多就把学生送给谁,贻误了学生的前程。“好处费”的形成也极大地浪费了国家教育资源,招生中介成为硝烟弥漫的生源大战中唯一的胜利者,中职学校和学生都沦为招生中介的捞钱工具。
  如今,人才“高消费”现象在社会上普遍存在,许多高学历者挤占了中等层次学历者的就业岗位。尤其是受“学而优则仕”等传统观念的影响,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作用和地位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没有受到重视,读高中、考大学一直是很多学生的唯一选择,读中职学校往往是无奈之举。加之近几年来,进入中职学校的门槛越来越低,又使中职学校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进一步受到损害,中职教育成了“末流教育”、“弱势教育”的代名词,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职学校的生源。
  据统计,普通高校招生人数从1998年的108万增长到2007年的567万,10年间增长了4倍。高校的扩招把绝大多数初中毕业生都吸引到了普通高中,无形中分流了中职学校的生源。与此同时,中职学校的招生规模也在扩大,2004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550万人,2005年650万人,2007年则达到800万人。而近年来,中小学在校人数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高校和中职学校的扩招幅度,供求矛盾日益突显。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小学在校生将会逐年减少,中职领域的生源危机仍将继续存在,甚至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在中职教育生源紧缺的情况下,一些中职学校采取不正当手段进行竞争,甚至有些地区采取干预政策,使本地生源不外流,从而保障本地中职学校的生存。这些都影响了中职学校之间的公平竞争,导致一些中职学校不得不“花钱买学生”,这势必会减少中职学校对实习实训仪器和设施的投入,导致教学质量下降,从而加剧生源危机,进入恶性循环。
  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一直十分重视,出台了许多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与措施,促使形成了我国当前中职教育发展的大好态势。这时就需要全社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度,特别是要使国家的资助政策家喻户晓,确保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的初中毕业生都有机会接受中职教育。
  中职教育国家助学金制度的出台与实施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大举措。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把资助中职学校贫困学生的政策认真落实好。如果这项惠民政策能真正落到实处,那么今后中职学校的招生工作将会出现根本性变化,那些家庭经济贫困并渴望改变贫困现状的农村学生及城市贫困家庭子女,才会选择“短、省、快”的中职教育,这样才能使学生和中职学校自愿地走到一起。
  各地相关部门也要从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将中职教育纳入地方教育统筹发展之中,促进中职与普高协调发展;加强对中职学校招生工作的引导,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坚决治理中职招生中的违法乱纪行为,在中职招生环节开展以治理有偿招生为核心的专项检查,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遏止有偿招生行为,为中职学校提供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
  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是教育质量,因此解决中职教育有偿招生“恶习”的关键还是要靠中职学校自身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广大中职学校应充分认识到有偿招生的危害,及时转变观念,坚持科学发展观,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赢声誉,从单纯的规模效益转变到质量效益上来,摒弃粗放型发展,走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职教育区别于高等教育的重要之处在于其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如果中职学校培养出的毕业生,既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又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既能胜任本职工作,又能自主创新,自然会得到社会的认可。这就要求中职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技能教育和以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的品德教育,办出不同于高等教育的职教特色,充分发挥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其他文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一项宏大的教育工程,教育者的辛t~_r-作是否有效,是至关重要的。抓住核心价值体系中本质的核心价值理念,采取科学的归纳演绎法、逻辑联系分析法、检
高校科技发展战略源于国家科技发展战略,是对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拓展。处于苏南地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有着良好的科技发展背景。文章针对苏南地区应用型本科院校科技发展的制约
[摘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不仅是大学生成长的要求,而且是国家实现战略发展的需要。德育课堂教学是对大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主要途径。文章对提高大学德育课堂教学效果的意义、大学德育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危害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并进一步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德育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德育 课堂教学 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张鹏(1956- ),男,湖南平江人,玉
为了去除对苯二甲酸氧化残渣中的有色杂质,考察了活性炭类型、吸附温度及溶剂体系含水量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二甲基亚砜作为溶剂的吸附体系中,有色杂质在活性炭上
用溴化铜和季铵盐制备了络合催化剂,并考察了几种无机盐助剂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络合催化剂 CuxBrnLm 对甲醇液相氧化羰化合成碳酸二甲酯(DMC)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