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园林设计中,设计师需要根据园林地理位置,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提高园林的实用性,因此,人们在对风景园林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积极融入人性化理念,注重对风景园林的细节设计和个性化设计,基于此,本文对风景园林的设计原则、当前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人性化理念;设计原则
1 风景园林的设计原则
1.1历史性与现代性统一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漫长的岁月中孕育了很多特色鲜明的文化,比如中原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等。这些文化与所处的地域有很大的关系,在设计风景园林时需要考虑当地属于哪一种文化,不要设计与当地文化严重背离的风格,遵循历史性与现代性相统一的原则。
为了尽可能让当地居民认同风景园林的艺术风格,设计师需要积极学习当地的历史文化,从历史文化中感受其中的文化底蕴,合理利用历史文化中比较突出的元素,采用现代设计方法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文化内核,做到现代与历史的和谐统一。以历史文化为基础,充分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和相关技术,依托当地的特色景点,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爱好历史文化的可以在这里感受历史的沉淀,品味悠悠岁月;爱好游玩的可以看到漂亮的景色和独具特色的文化演出。开封市的清明上河园就是很好的例子,结合北宋开封府的生活习俗,将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和生态文化结合起来,依托龙亭湖的美好景色,做到娱乐性和文化性并重,运用现代技术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北宋开封府的风土人情。
1.2实用性与观赏性统一
风景园林设计需要注意人性化理念的融入,但是这也是需要在保证实用性的前提下进行的。也就是说,在设计的初期就要明确风景园林的具体作用或者职能是什么,了解了这些之后再积极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参考国内外成功的设计作品,积极使用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将这些素材进行分类处理,结合自身的设计理念,秉持实用性与观赏性统一的原则,设计出美丽大方、舒适可靠、不落俗套的优秀风景园林。
设计师要明确风景园林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作用,即提升居民生活环境的艺术性,提高人们的生活品位,满足一部分人的精神追求,同时也满足大部分人的具体需求。所以,风景园林的设计需要在实用性和艺术性之间做好平衡。
2 当前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少个性化元素
虽然自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后,我国城市风景园林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但各城市在风景园林建设中,更多地是发挥政府作用。在城市园林设计过程中往往更加注重突出城市标签,导致社会力量无法有效地参与城市风景园林建设,造成城市风景园林工程在建设完成后,没有充分体现出当地地区个性化标签,且在满足民众各个需求方面也存在着不足。
2.2 没有独创性做支撑
与城市风景园林建设发展成熟的国家相比,我国城市风景园林建设起步较晚,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环节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城市园林设计者往往会通过引进国外先进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理念的方式来弥补,虽然提升了城市风景园林设计质量,提高了城市风景园林设计水平,但由于过度模仿,没有显现出足够的独创性。此外,城市园林设计者受到气候、文化等因素的束缚,导致建设完成的城市园林与地区城市发展相脱节,甚至违背了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不能有效满足民众对风景园林的需求,导致民众对城市风景园林建设满意度较低。
3 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3.1 注重设计细节
细节往往才是决定一个作品好坏的关键所在,风景园林设计中需要格外注意对细节的考究和设计,这也是体现人性化理念的重要一环。设计人员在设计风景园林不同区域的功能时,需要照顾到常见的几种特殊人群,比如儿童、老人以及行动不便的人群,所以必须考虑到残疾人通道以及盲道的位置是否合理。此外,由于游玩人群的喜好不同,还需要实现动静有别:儿童区需要按照儿童的喜好来设计外观和安排设施,这样的区域应该充满童趣,多姿多彩,满足儿童活泼好动的特点;相应地,考虑到老人一般喜欢安静,所以老人休闲区应该选择比较平稳舒适的通道,设置老人喜欢的健身器材和活动空间,比如多安排几个石桌、石凳,方便老人就近聊天休闲。
3.2注重个性化设计
除了满足一些特殊人群的需求,还要对园林进行合理规划,满足多样性需求。具体来说,随着人们精神追求不断提高,许多旧式园林过于俗套,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年轻人的个性发展,所以在设计园林时需要尽可能做到多样化和现代化,充分融入现代时尚元素。当然,追求多样化、个性化不是要刻意选择一些标新立异或者惊世骇俗的元素,这一点在前面已经有所阐述,真正的个性化体现于正确对待设计个性化与人文个性化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不落俗套,而又不逾矩。
3.3 融入个性化设计
为了能够使得园林设计独树一帜,园林设计师在设计时既需要考虑到公众的审美和生活观念,也需要融入个性化设计理念,将人文情怀和各种艺术性思维融入其中,使得风景园林更具个性化,魅力更强、更持久,让每一个观赏者都能够有一个很好的体验。在现代人们生活压力倍增时,风景园林不仅要能够提供景观,还需要满足人们生活和精神上的追求,使观赏者能受到影响,从而提高精神方面的体验。这也正是风景园林与居住环境所不同的地方,风景园林设计应注重集聚精神与情感的统一,既要体现出园林的人性化特点,展现城市精神面貌,又要能够发挥环境对人隐性的影响作用,让游客在游览时,满足游客各方面需求。
因此,在设计风景园林时,需要注意融入个性化设计,使得整个风景具有灵动性和观赏性,同时,结合当地地理环境,因地制宜设计出符合人们需求和生活的场景,不能为了融入个性化设计而设计出与地方景观不符的场景。设计需要着重考虑空间布局,要为实现园林各种后期功能而预留空间,这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后期能够提高园林设计的一个加分项目。尽管在园林设计之初,设计师就已了解了人们的需求,但在风景园林没有完成时,人们对这样的一个概念,是没有实质性的认识的。因此,优秀的设计师在设计时都会预留出后期能够补充的空间,从而更好地体现园林设计的特点,彰显园林的个性。
3.4 真正做到满足人们的多样性需求
民众对城市风景园林的服务需求,不再满足单一的休憩场所,多样化服务是城市风景园林建设未来的发展趋势。满足人们多样性需求主要体现在:满足城市发展需求,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服务;通过多样化设计,满足民众的多样化需求;采取不同的设计风格,满足不同人群需求。例如,在某城市广场园林设计项目中,风景园林所服务的对象包括周边的住宅区、商场消费人群、外地旅游人员等。因此,为了满足不同人群对该项目的实际需求,添加了亲子乐园区、老年人品茗区、全龄共享活动区,设置小型足球场、滑梯、象棋亭、饮茶室等设施,该项目建设完成后好评如潮。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加强人性化理念的应用,不仅符合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还能够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諧发展的趋势,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实际的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要重视人性化理念的应用,与人们的需求相结合,重视细节部分的设计,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升实用性,充分发挥风景园林的优势,服务于人们的生活,确保城市满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
参考文献
[1]高秦龙,周艳红,田国志.浅析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居舍,2020(02):119.
[2]张曼.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乡村科技,2019(35):57-58.
[3]宫斌,姜超.绿色环保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21,44(12):76-77.
[4]汤戈.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与自然地域元素相结合的思考[J].现代园艺,2021,44(12):82-83.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人性化理念;设计原则
1 风景园林的设计原则
1.1历史性与现代性统一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漫长的岁月中孕育了很多特色鲜明的文化,比如中原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等。这些文化与所处的地域有很大的关系,在设计风景园林时需要考虑当地属于哪一种文化,不要设计与当地文化严重背离的风格,遵循历史性与现代性相统一的原则。
为了尽可能让当地居民认同风景园林的艺术风格,设计师需要积极学习当地的历史文化,从历史文化中感受其中的文化底蕴,合理利用历史文化中比较突出的元素,采用现代设计方法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文化内核,做到现代与历史的和谐统一。以历史文化为基础,充分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和相关技术,依托当地的特色景点,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爱好历史文化的可以在这里感受历史的沉淀,品味悠悠岁月;爱好游玩的可以看到漂亮的景色和独具特色的文化演出。开封市的清明上河园就是很好的例子,结合北宋开封府的生活习俗,将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和生态文化结合起来,依托龙亭湖的美好景色,做到娱乐性和文化性并重,运用现代技术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北宋开封府的风土人情。
1.2实用性与观赏性统一
风景园林设计需要注意人性化理念的融入,但是这也是需要在保证实用性的前提下进行的。也就是说,在设计的初期就要明确风景园林的具体作用或者职能是什么,了解了这些之后再积极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参考国内外成功的设计作品,积极使用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将这些素材进行分类处理,结合自身的设计理念,秉持实用性与观赏性统一的原则,设计出美丽大方、舒适可靠、不落俗套的优秀风景园林。
设计师要明确风景园林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作用,即提升居民生活环境的艺术性,提高人们的生活品位,满足一部分人的精神追求,同时也满足大部分人的具体需求。所以,风景园林的设计需要在实用性和艺术性之间做好平衡。
2 当前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少个性化元素
虽然自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后,我国城市风景园林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但各城市在风景园林建设中,更多地是发挥政府作用。在城市园林设计过程中往往更加注重突出城市标签,导致社会力量无法有效地参与城市风景园林建设,造成城市风景园林工程在建设完成后,没有充分体现出当地地区个性化标签,且在满足民众各个需求方面也存在着不足。
2.2 没有独创性做支撑
与城市风景园林建设发展成熟的国家相比,我国城市风景园林建设起步较晚,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环节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城市园林设计者往往会通过引进国外先进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理念的方式来弥补,虽然提升了城市风景园林设计质量,提高了城市风景园林设计水平,但由于过度模仿,没有显现出足够的独创性。此外,城市园林设计者受到气候、文化等因素的束缚,导致建设完成的城市园林与地区城市发展相脱节,甚至违背了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不能有效满足民众对风景园林的需求,导致民众对城市风景园林建设满意度较低。
3 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3.1 注重设计细节
细节往往才是决定一个作品好坏的关键所在,风景园林设计中需要格外注意对细节的考究和设计,这也是体现人性化理念的重要一环。设计人员在设计风景园林不同区域的功能时,需要照顾到常见的几种特殊人群,比如儿童、老人以及行动不便的人群,所以必须考虑到残疾人通道以及盲道的位置是否合理。此外,由于游玩人群的喜好不同,还需要实现动静有别:儿童区需要按照儿童的喜好来设计外观和安排设施,这样的区域应该充满童趣,多姿多彩,满足儿童活泼好动的特点;相应地,考虑到老人一般喜欢安静,所以老人休闲区应该选择比较平稳舒适的通道,设置老人喜欢的健身器材和活动空间,比如多安排几个石桌、石凳,方便老人就近聊天休闲。
3.2注重个性化设计
除了满足一些特殊人群的需求,还要对园林进行合理规划,满足多样性需求。具体来说,随着人们精神追求不断提高,许多旧式园林过于俗套,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年轻人的个性发展,所以在设计园林时需要尽可能做到多样化和现代化,充分融入现代时尚元素。当然,追求多样化、个性化不是要刻意选择一些标新立异或者惊世骇俗的元素,这一点在前面已经有所阐述,真正的个性化体现于正确对待设计个性化与人文个性化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不落俗套,而又不逾矩。
3.3 融入个性化设计
为了能够使得园林设计独树一帜,园林设计师在设计时既需要考虑到公众的审美和生活观念,也需要融入个性化设计理念,将人文情怀和各种艺术性思维融入其中,使得风景园林更具个性化,魅力更强、更持久,让每一个观赏者都能够有一个很好的体验。在现代人们生活压力倍增时,风景园林不仅要能够提供景观,还需要满足人们生活和精神上的追求,使观赏者能受到影响,从而提高精神方面的体验。这也正是风景园林与居住环境所不同的地方,风景园林设计应注重集聚精神与情感的统一,既要体现出园林的人性化特点,展现城市精神面貌,又要能够发挥环境对人隐性的影响作用,让游客在游览时,满足游客各方面需求。
因此,在设计风景园林时,需要注意融入个性化设计,使得整个风景具有灵动性和观赏性,同时,结合当地地理环境,因地制宜设计出符合人们需求和生活的场景,不能为了融入个性化设计而设计出与地方景观不符的场景。设计需要着重考虑空间布局,要为实现园林各种后期功能而预留空间,这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后期能够提高园林设计的一个加分项目。尽管在园林设计之初,设计师就已了解了人们的需求,但在风景园林没有完成时,人们对这样的一个概念,是没有实质性的认识的。因此,优秀的设计师在设计时都会预留出后期能够补充的空间,从而更好地体现园林设计的特点,彰显园林的个性。
3.4 真正做到满足人们的多样性需求
民众对城市风景园林的服务需求,不再满足单一的休憩场所,多样化服务是城市风景园林建设未来的发展趋势。满足人们多样性需求主要体现在:满足城市发展需求,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服务;通过多样化设计,满足民众的多样化需求;采取不同的设计风格,满足不同人群需求。例如,在某城市广场园林设计项目中,风景园林所服务的对象包括周边的住宅区、商场消费人群、外地旅游人员等。因此,为了满足不同人群对该项目的实际需求,添加了亲子乐园区、老年人品茗区、全龄共享活动区,设置小型足球场、滑梯、象棋亭、饮茶室等设施,该项目建设完成后好评如潮。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加强人性化理念的应用,不仅符合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还能够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諧发展的趋势,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实际的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要重视人性化理念的应用,与人们的需求相结合,重视细节部分的设计,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升实用性,充分发挥风景园林的优势,服务于人们的生活,确保城市满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
参考文献
[1]高秦龙,周艳红,田国志.浅析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居舍,2020(02):119.
[2]张曼.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乡村科技,2019(35):57-58.
[3]宫斌,姜超.绿色环保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21,44(12):76-77.
[4]汤戈.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与自然地域元素相结合的思考[J].现代园艺,2021,44(12):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