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我们还能再见面

来源 :青春期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u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年的侧脸清秀而挺拔,阳光跳跃在他柔软乌黑的发梢上,细微湿润的风蜻蜓点水似的带来一丝凉意,额头上细密汗珠闪烁。
  抬起头,他的笑容温暖舒适,好似将窗外的夏天蔓延开。
  他从窗口望着我,露出小虎牙的明媚,惊动了阳光。
  多年以后,我依然记得这个我们初次见面的场景。那恍若窒息的心跳,清晰而干净。
  我曾想,这样美好而纯洁的友谊,断然不能让万恶的中考冲散。
  可是我们终究低估了时光这个琢磨不透的东西。我们输给了它,也输给了青春年少写在同学录上那一段段诗情画意的壮言。
  年少在书本上的涂鸦,任性地为伟人的画像点缀着的我们,犹如昨天,历历在目。任凭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也无法撼动我们展现自己创造力的幼稚行为。
  课桌上刻画出来的字句,作业本上自说自话地与老师的评语对话,哭笑不得的误会,剪不清理还乱的友谊。在那个毕业的夏天来临之前,都化作成岁月蹉跎下唯一值得纪念的单纯。
  但我只记得你,一身白色衬衫,卷起袖子,或驰骋在烈日炎炎的篮球场上,或蜷缩在铺满卷子的课桌上。你年少的模样刻在了我的脑海里,高大潇洒的身影,生机勃勃又充满朝气。
  也许我们还能再见面。
  在嘈杂的弄堂里,在繁华的广场上,或者……
  在一家谁也不会留意的酒店里,觥筹交错间的红酒中倒影出彼此的模样。
  带着这些记忆碎片,我竟不知不觉走到了母校,走到了这个我们曾说过多少年后还会聚在一起的教室里。往昔熟悉的教室如今已经焕然一新,可我依然觉得莫名的亲切。
  我翻开今天一时兴起带着的那本陈旧的同学录,里面有张被我翻来翻去好几回的纸条,上面是你写给我的那句话。
  你说:十年后,我在这里等你。
  这句话,一下子把我拉回十年前,你坐在我后面,抢我的作业本,肆意讲着并不好笑的段子,然后在班级里笑得和傻子一样。因为你知道我会为作业做得不好而难过,而这样简单的安慰方式是你唯一能想到缓解情绪的办法。
  好像真的回去了。回到我最难以忘怀的过去,最纯真的岁月里。
  可是我听说,你高考落榜,父亲患病,一时间无法承受巨大变化的你,毅然决然选择辍学打工。从此便杳无音信,班级群里再也没有了你的消息。
  最后一次看到你的时候,你已褪去了稚嫩的外表,成了蜕变后的社会精英。你没那么爱说话了,也不会讲笑话了。唯一不变的,是你卷起袖子的白色衬衫。
  年少的风华岁月也禁不起时间的打磨,终也将你这个个性鲜明的阳光大男孩磨成了低沉的成熟男人。
  “哎呀!你的作业本上的题目竟然错的比我还多,哈哈哈哈!”
  身后传来了熟悉的声音。
  我战战兢兢地站了起来,转身。
  教室里却空无一人。
  落寞,无法言语的苦笑。
  当浮华的潮汐全部散去,我终于可以用一整个海洋的平静来思念你。
  毕竟,你曾是我整个青春里男主角,埋葬着豆蔻里蛰伏着的所有小心思。
  或许,我们还能再见面……
其他文献
“80后”文学从提出之日起,从“80后”的概念到这群作家的评论,争议一直不断。但是,毫不讳言,当代文学的研究者必须向前看,“60后”、“70后”作家逐渐会淡出文坛,随之而至的
上世纪江苏省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创立了情境教育理论体系及操作体系,于是便有了情景作文教学模式。所谓情景作文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根据具体的场合,有意无意地利用或创设一定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少年儿童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班主任教师只有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树立全新的教师观,创新班级管理的方法,力求使学校教育与当前的社会形势以及新时期少年儿童的特点相适应,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一、情感型、科学型、艺术型——一种全新的班主任教师观    情感型。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我们对学生没有起码的热爱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地理探究式学习作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开始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在当前基础学科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占优势的情况下,如
摘要 钱钟书的《围城》可谓是家喻户晓,而这与《围城》里的深刻文化底蕴有着一定的联系,本文围绕钱钟书先生提出的“围城中的人想要逃出来,围城外的人想要冲进去”的文化讽喻,从小说中的人生文化困境、人性软弱的文化呈现以及小说的讽喻文化三个方面,对《围城》这部小说当中的文化底蕴进行解读和探索。  关键词:钱钟书 《围城》 人性 封建主义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伟大的作品不仅在文学层面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