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火焰

来源 :读者·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zhou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亲将我从河里拽出来的时候,正是一个湿漉漉的下午。空气中弥漫着雨后的水汽,河水不断从我同样湿漉漉的头发里滴落下来,滑过我被太阳晒得黝黑的瘦削胸膛,再顺着我的腿一路流到地上。
  潮湿的空气被父亲的怒火烤干,四十出头的庄户汉子手里拿着不知从何处捡来的枯树枝,一枝子抽到他不成器的儿子的背脊上。
  我倒吸一口气,跳脚躲开父亲手中那甩起来呼呼生风的树枝,大喊道:“疼!”
  “疼就对了!”父亲怒火不减,“等会儿淹死你就不知道疼了!瓢泼雨下大河,嫌自个儿活得长!”
  父亲对这条大河深恶痛绝。我年幼时曾失足落入河中,幸好发现得还算及时,灌了一肚子水之后被人捞了起来,接踵而至的便是接连好几日的高烧和几个月不断的咳嗽。在父母的精心调养下,我孱弱的身子许久之后才慢慢复原。
  那场意外几乎耗尽了父母的精力。那些时日,只要我一咳嗽、发烧,父母便觉得我得了肺炎或是脑炎。他们惶惶不可终日,直到我的身体开始好转,吊在嗓子眼儿里的那颗心才慢慢落地。
  而我今日私自下水的行为,在父亲看来,无异于把他当年好不容易救回来的儿子的命,又争着抢着往河里送。
  虽说父亲惜我的命,手中挥舞的树枝却毫不留情。
  “淹死在水里头也好过被你打死!”我在躲避树枝袭击的间歇,见缝插针地回嘴。
  父亲对我怒目而视,我的不知悔改彻底激怒了父亲,年逾四十脚力却依然强健的汉子手持树枝,把我从村口一路撵到村尾的水井旁。最后,在乡亲们的注视下,他反拧着我的胳膊将我押回家中。


  我花费了将近一年的时间,用事实向父亲证明了我并不会让幼年时期的意外重演。在展示出我很有游泳的潜力后,父亲终于艰难地同他顽劣的儿子妥协了。
  11岁那年,父亲将我送到县里的游泳长训班。
  但令父亲伤心的是,县上的长训班并不乐意接收我这个从村里风尘仆仆赶来的小孩。
  “11岁,”教练捏了捏我的肩膀,“年龄太大啦。”
  教练又用手比画一下我的身高:“个子又不高,臂长和腿长都不占优势。”
  眼看著教练就要回绝,我一慌,脱口而出:“我有优势。”
  教练挑了挑眉问:“什么优势?”
  “游……游得快。”
  “有多快?”
  “村里第一快。”我思忖片刻,补充道,“算上邻村我也是第一。”
  教练被我的回答逗笑了,拍拍我的肩膀说:“留下来也不是不行,跟着练几天,跟不上就回去,明白吗?到时可别说我没给你机会。”
  我点点头。
  “下水还是小心点儿为好。”父亲伸手摆正我脖颈上的玉坠。我感受到父亲粗糙的手指抚过我的皮肤。
  参加训练的第一天,我如同刚破壳便被父母抛弃的雏鸟一般,手足无措。班里30来个学员,闭着眼睛从里面挑出来任何一个,无论男女,无论年纪,一个赛道过后都能领先我几个身位。
  我第一次觉得我要溺亡在周遭的水里,突如其来的大水漫过我的头顶,让我失去方向。最后,教练像父亲当初把我救上岸一般,把我从泳池里薅了出来。
  我从水里出来,不停地发抖,身上的水珠也跟着我一块儿抖。
  “你这是什么泳姿?”
  “蛙、蛙泳。”
  “谁教的?”
  我清清嗓子:“我自己教的。”
  “自学的?”教练像是被气笑了,“你这能叫蛙泳吗?”
  “还有你这—这算什么?泳裤吗?”教练皱着眉看着我的泳裤,“穿着不觉得游不动吗?”
  我低头看看自己的泳裤,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毕竟我一直都是这么游过来的。
  “我不管你之前的习惯是什么,既然你来到这里,我给你15天时间,把标准蛙泳泳姿给我学会。15天后,你再和班里随便一个学员比一场,要是还像今天一样没有任何长进……”教练停顿一下,直勾勾看着我,“哪儿来的,回哪儿去。”


  接下来的15天,我花了一天时间就学会了标准蛙泳泳姿,剩下的14天全泡在水里。泡到最后,我甚至都怀疑自己已经被泡烂了。
  那时县上的泳池只能说比村里的大河环境好点儿,但远远谈不上多么干净卫生,泳池里的水难得一换,全靠平日里倒的消毒液维持水体尽可能的清洁。日久天长,整个泳池都是消毒水刺鼻的味道,人在里面待久了,身上那股氯气的味道怎么也去不掉。我整夜伴着这股氯气味入睡,等天亮再泡回水里。
  夜里是很难入眠的,一天的训练下来,身上又酸又痛,翻来覆去也找不到一个舒服的姿势。身上的无力感放大了我心中的恐慌,我害怕15天后等待我的是一个失败的结局,害怕就这样被遣送回家,害怕这辈子再也回不到这个充满氯气味的泳池。
  年幼的我面对焦虑,唯一的办法便是待在水里,游累了就向后一仰,水会把我托起来。沁凉的玉坠躺在我的胸口。
  只有浮在水面上闭起眼睛的那一刻,我才是无忧无虑的。我和水化为一体,我变成水中的火焰,在水中静静燃烧。
  然而15天的刻苦训练并不能作为交换奇迹的筹码,我依然游不过长训班里的任何一个学员。命运如同精巧的机关,在任何可能发生关键转折的地方都严丝合缝。
  教练让我接连比了一次又一次、游了一遭又一遭后,我惊奇地发现,矫正泳姿之后我虽然还是游不过任何一个学员,但我的速度与前几次相比之前没有丝毫下降,随着时间的流逝,甚至比之前更快。
  教练按下秒表,伸手把我从池子里捞出来,对满脸失落的我说:“留这儿吧。”
  我抬起头,像是听不懂这几个字一样。
  片刻的沉默后,心底涌起如同飓风袭来的狂喜,眼泪滚入我咧开的嘴里,池子里的同伴朝我发出欢呼,还有人在吹口哨,教练拍拍我的肩膀。
  但周遭的一切声音在我听来都不甚清晰,就像是隔着水面一般沉闷,我只能听到血液冲击耳膜时的砰砰作响。脸颊发烫,我纵身跃入水中。
  我潜入池底,微凉的水在我身边流淌。玉坠轻轻撞击着我的锁骨,我感觉到我在燃烧,如同火焰。


  说来不免可惜,我在泳池中的“职业生涯”还是没能持续很长时间,也没能获得什么特别拿得出手的奖项,年少时幻想的一切只实现了十分之三四—我做了 一名游戏教练。
  我在儿时差点儿被淹死的经历成了父亲和村里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每次讲完我的事迹后,父亲都要感慨万千地加一句:“谁能想到这孩子日后的出息就在水里。”
  有没有出息我不敢说,但脖颈上那块玉坠我从不轻易摘下。这块玉坠,曾亲眼见证了我化身为水中的火焰,见证了我在水中燃烧。
其他文献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来到了甘肃省会宁县。  这里是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会师之地,是中国历史上一座巍峨不朽的红色丰碑,更是中华儿女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红军会师,中国安宁
期刊
一  为了制作“会师大地:恰是百年风华”特别报道内容,我从会宁县人民政府网站上搜到了有关部门的联系方式,以邮件形式表达了需求并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  很快,接到来自会宁的电话,对方是会宁县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王瑞。  王瑞思路清晰,非常健谈,做过8年记者的他对会宁的情况了然于心。很快,我们就定下了这期特别报道内容资料收集的操作流程:编辑部先理出几个想了解的板块,会宁方面提供相关资料和被采访人的联系方
期刊
一  我不知道别处有没有莓子,反正西秦岭一带是有的。  莓子戴着小黄帽,站在盛夏的田埂上。夏天的风,那么悠长,掠过莓子们的耳朵。  大暑节气,西秦岭一带下镰开割麦子。割倒麦子后,束成捆儿,摞在地里晾晒,得十天半月,待麦子干透,再往麦场驮运。大暑前后,莓子黄了。莓子不是草莓,莓子就是莓子。  我们去摘莓子。  牲口在山坡上啃草。驴和马不贪嘴,一块树秧子能吃一下午。牛皮厚,不怕扎,钻进酸刺林,看不见了
期刊
越来越喜欢荒僻的野外了,哪怕一小块地方也好。没有人的干扰,那里会自然形成一个独立的小生态环境,那里的生物一开始会你争我夺,但不久就会稳定、平衡下来。有植物,就会有昆虫;有开花的,就有采蜜的;水中的会游,有翅的会飞;白云在上,黑土在下……所谓大自然,我的理解,就是一切自然而然,听命天意。  但這次有些异常。根本没路的那个偏僻的小水洼边,好像有人来过。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不是说树被砍了或者草被割了
期刊
阿布身高1.9米,肤白、大长腿,头发有些卷曲,是位“90后”。  他于5月的一个夜晚出现在上海市九江路230号读者书店时,他的身份是一名设计师和象纸文化创始人。他随身背的电脑包像个纸袋,包上的纹理亦如纸的褶皱,清晰可见,很快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当他播放PPT,讲述自己如何将环保理念融入设计中时,听众们从窃窃私语到啧啧称奇,再到连连点头,情不自禁加入讨论;当他逐个展示包括电脑包在内的一款款时尚、大胆看
期刊
我曾有过一棵属于我的樱桃树。每逢春天,在袅袅微风里,我总会透过窗户,望着满树樱桃由青色变得黄里透红,宛如长在阳光下的宝石,便觉得自己是春风,将樱桃“看”熟了。  市面上的车厘子,红得太死板,甜得没个性;我的樱桃则有灵气多了,皮薄而剔透,嫩滑多汁,有点儿酸,但酸得俏皮,回味無穷。  我坚持认为,自己这一生吃过的所有樱桃里,只有那棵树上的最好吃。 01  樱桃树是房东凌奶奶送给我的。第一次走进那间出租
期刊
一  到了一定的年龄之后,生活似乎发生了一些变化。  说不上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很少再和朋友们联系了,朋友们也很少再和我联系。上了大学或工作以后,我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和机会偶然认识,相互了解,而后成为相互喜爱和理解的朋友。在30多岁的年纪,随着大家各自踏入婚姻和育儿中,彼此间像过去那样热切的联络与交谈,似乎就在不知不觉中断掉了。  大家在因为什么事而联系的时候,也会打开话匣子,把近况报上一二。可就
期刊
“会宁”是一个寓意美好的地名。  “红军会师,中国安宁”,作为昔日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之地,会宁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征途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凝聚起了团结奋进、昂然不屈的精神力量。而这片自古就有“秦陇锁钥”之称的红色热土,在生生不息的文明长河中,酝酿出一种独有的文化底蕴,将大西北的粗粝浸润得筋骨柔韧、坚毅顽强。  曾经,会宁人深受贫困之苦。“勤劳、勇敢”这些美丽的形容词,面对自然
期刊
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  杨 潇著  类型:散文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1年5月  《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驛道上寻找西南联大》是青年作者杨潇的新作,也是“单读”推出的首部长篇非虚构作品,是关于一个不无困惑的写作者徒步重走西南联大西迁路的故事。1938年,“湘黔滇旅行团”徒步跨越三省,穿过西南腹地;2018年,处在人生转折点的杨潇重新踏上这条1600公里的长路。这是一次非典型的公
期刊
看纪录片,采访诗人周梦蝶,他说话很慢,一字一句,每吐一个字都十分慎重:“你以为我有书店,你以为我坐拥‘书城’,错了。我只有一个高三尺七寸、宽二尺五寸的书架子。”  这么精确,我在脑子里迅速描绘它的样子—书架很小。  他继续说:“架子上的书,我刚才一本一本地数了两遍,也只有421本而已。”  我想象得出他的动作、神态,“一本一本地数了两遍”,得出一个准确数字—421本,不算多。  他继续说:“还不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