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莓子戴帽麦正黄

来源 :读者·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kang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不知道别处有没有莓子,反正西秦岭一带是有的。
  莓子戴着小黄帽,站在盛夏的田埂上。夏天的风,那么悠长,掠过莓子们的耳朵。
  大暑节气,西秦岭一带下镰开割麦子。割倒麦子后,束成捆儿,摞在地里晾晒,得十天半月,待麦子干透,再往麦场驮运。大暑前后,莓子黄了。莓子不是草莓,莓子就是莓子。
  我们去摘莓子。
  牲口在山坡上啃草。驴和马不贪嘴,一块树秧子能吃一下午。牛皮厚,不怕扎,钻进酸刺林,看不见了,只能听见它们用湿漉漉的嘴唇扯断青草的声音和它们粗重的呼吸声。放叫驴的人,远远蹲在另一个山头,他那身高体大的叫驴犹如一面墙。隔着一道溝,一面坡,叫驴看到了这边的草驴,把持不住,“昂昂”叫着,摇头摆尾,气得放它的人咒骂不休。
  牲口们各自为营,相安无事。打腻了扑克,玩腻了沙土,摘莓子去。大家一呼百应,纷纷起身。有人说“我知道啥地方有”,便带头丢下牲口朝那地方奔去。我们大呼小叫着,像一群出山的猴子。
  阳坡的地里真有莓子。阳坡的地太远,不长庄稼,好多年前被人撂掉了。哈!这么多莓子,黄灿灿一片。鸟蛋大的莓子,圆圆的,它们的小脑袋贴在叶子上,叶子贴在地皮上。叶子有带倒钩的刺,不小心就扎着了手。这是莓子们保护自己“脑袋”的兵器吗?肯定是。细细瞅,每一颗莓子都由细小的颗粒组成,颗粒上有一层薄到极致的皮,皮里面是细软的肉和汁液。肉裹着一颗半个芝麻粒大的籽,白白的。籽柔嫩,牙齿感觉不到。莓子干了,籽就变得很坚硬。
  莓子喜阳,耐旱,大多长在能晒着太阳的地方。莓子成群结队地长,一长一片,极少有一两株的。它们也是怕孤独的孩子吗?它们也觉得在一起热闹吗?它们的根是不是在泥土里手牵着手?哦,莓子的想法孩子们搞不懂,孩子们只知道吃。
  我们蹲在草地里,排成一字,收割机一般,齐齐摘过去。摘一颗,喂进嘴,香甜,软糯,口舌生津。还有其他说不来的美妙,反正是真好吃,比大鱼大肉好吃多了,比苹果啊、桃啊、梨啊好吃多了,跟野草莓比又是另外一种味道。啊,太好吃,我不会形容了。反正,吃到嘴的人,才知道它的美味。
  我们手底下安装了弹簧一般,一颗接着一颗,生怕别人多吃一颗,亏了自己嘴巴。一遍过去,莓子被我们扫荡得干干净净,只有尚未成熟、还绿着的莓子,缩着脖子,紧紧蜷在果蒂里,头顶上,有细细的茸茸的毛。吃过的莓子,留着一根果柄,棒状,淡黄色,软软的,很可爱,我们都忍不住要捏一下。一捏,扁了,有水。莓子的花是雪白的,花瓣修长,铺开来,五瓣,还是六瓣?没数过。莓子花不精致,比好多野花差远了,可莓子好吃就行了。
  我们又搜寻了附近的坡地,再没有莓子,才贪婪地离开了。


  该回家了,牲口早已吃饱,肚皮圆圆,站在草坡上,瞭望远方,风轻轻梳理着它们漂亮的鬃毛。落日巨大,卧在山窝,碎金般的光洒在东边的山坡上,放叫驴的人浑身透亮。
  暑气收敛,黄昏凉凉,铺了开来。
  我们去割麦。
  因为我常常要放牛,太孤单,不能和父母在一起劳作,很没意思,就很想割麦。就算割麦很辛苦,也愿意。最后,父母带上我一起去割麦,牛由妹妹去放。妹妹放不住两头大牛、一头牛娃,不情愿,出门时,哭了半天,还是母亲塞了一毛钱,她才勉强愿意跟其他小姑娘一起搭伴去。
  我们进到麦地。麦地燥热,没有风,麦子密密实实,难以落脚。父亲割了地边上的,腾出一块地方,我们才进了地。我们一字排开,一人一溜儿,从这头要割到另一头。我的一溜儿一膀子宽。没割几捆,一镰刀下去,布鞋的鞋尖被割破了。破烂的布片,嘴巴一样,一张一合。我已经落下了一大截儿,反正是赶不上了,索性丢了镰刀,坐在麦捆上喝水,逗弄一只绿翅膀的螳螂。一壶水,很快被我喝了一大半。父母一回头,看我歇着,也是不指望我割多少麦的。母亲折回来,接上我的茬口,往前割去。他们弓着腰,淹没在了麦子里,只有麦梢在晃动。
  我喊了一声“摘莓子去了”。父亲回道:“去吧,小心长虫(蛇)。”
  我提着新买的金黄色的草帽,跳下一个地埂,又跳下一个地埂,终于在不知谁家的葵花地埂边发现了莓子。它们藏在葵花的影子和草丛里,憋着气,静悄悄的,生怕被我发现,但还是被我发现了。哈!这些家伙。
  满地埂的莓子,密密麻麻,一大片,一大片。哇,全是我的,全是我的。哈哈!
  我爬在地埂上,一颗不落地吃了起来。我摘了几十颗,掬在手心,然后捂进嘴。这样放开吃最过瘾了。刚才还因焦渴难以打转的舌头,现在好像一条船,游荡在蜜汁般的河流里。
  吃得差不多了,我一屁股把自己丢在地埂上,两条腿搭在草坡上,坐下来歇一阵。我背后的葵花有硕大的叶子、碧绿的杆子,有毛茸茸的皮肤,上面停着打盹的瓢虫。一千朵明黄的花盘,脸盆一般,盛接着十万缕阳光。它们齐刷刷把脸朝向西边,用梭子状的黄色花瓣装饰着夏天的窗口。
  我唱了一首磁带里最流行的歌:
  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人在风雨之后,
  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大雁飞过菊花插满头……
  后面的词,我忘了。
  我起身,又趴在地埂上,把莓子一颗颗摘下来,装进草帽。这一兜莓子是给父母的,摘不完的莓子,就留给别人吧。
  我把莓子端到父母跟前时,他们摸着额头上的汗珠,没说啥,只是笑着。他们一颗一颗吃着莓子,我知道,他们心里很甜。


  西秦岭的莓子又黄了。它们站在盛夏的田埂上。夏天的风,那么悠长,掠过它们的耳朵。
  西秦岭没有多少麦子了,我们家早已不割麦了,我也没有牛可放了。
  我站在地埂边,却无法再次踏进童年的门槛。每一个人都无法回到童年。这些年,我老是做一些关于故乡的梦,梦中,大片的莓子黄了,满坡都是,一片橙黄,像大地上的精灵,戴着它们的黄帽子,在酷暑中酿造甜蜜。而我,一个流落于故乡之外的人,却再也吃不到莓子。梦中醒来,满是惆怅。
其他文献
一  在西安,广泛存在着一种独具优势的短距离摆渡车—“蹦蹦”。其实它们就是电动三轮车,在公共交通的盲区为匆匆赶路的人提供便利,总是“不走寻常路”地飞驰着,像一个个自由不羁的灵魂。  蹦蹦本身千篇一律,但从蹦蹦师傅对自己“坐骑”的装饰上,能看出他们不同的审美标准和职业素养。有的师傅心细体贴,冬天把座位的垫子加厚,夏天则铺上凉席,尽可能地在方寸之间给乘客提供舒适;有的师傅可能喜欢“浮夸风”,更注重视觉
期刊
我的朋友韓梅梅最近很苦恼,她有了心上人,是隔壁部门的李雷,但李雷并不知道。  李雷来公司三个月,他的一颦一笑都印在韩梅梅的脑海里,她每天都在琢磨如何接近他。但他们不在同一间办公室,没有单独相处的机会;即便单独相处,也是在电梯里,可这时,韩梅梅也因为羞涩,不知怎么开口。  当务之急是要和李雷多制造交集。以韩梅梅的性格,要接触得自然,态度得体,一切不露痕迹。我为她出了以下主意—  首先,通过刻意搜集信
期刊
大家应该都听过一个笑话:世界上最没用的岗位—奥运会游泳比赛场馆里的救生员。  但实际上,这个岗位还真不是笑话,因为场上有可能出现突发事件。何况,世界上真有一位差点儿被淹死的奥运会游泳运动员。  赤道几内亚是非洲中部的一个小国,人口不多,也从来没有获得过奥运金牌。2000年,为了让体育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也有机会参加奥运会,国际奥委会特别制订了一个奥林匹克发展计划,给一些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直接参加
期刊
一  詹姆斯是我曾经的高尔夫教练,一个英国人。  6年前,我在一个练习场练高尔夫球,想找一个教练,接待人员强烈推荐詹姆斯,说这个人很有责任心,关键是价格比较便宜,因为他刚刚从英国过来,还没有一个学员……  我初次见到詹姆斯时,他一副落魄的样子,坐在柜台下面的一个小板凳上,耷拉着脑袋,也不知道是在闭目养神,还是在思考人生。  看到我后,他马上满脸欢笑,站了起来,身高差不多有1.9米。从此,我成为他在
期刊
有一阵子我有个狂想:想跟古人喝酒。李白海量,我怕招架不住;苏东坡量小,我怕他招架不住;想来想去还得是陶渊明。想起他曾写到,一大早有人叩门,他衣裳穿反了去开门,原来是邻居送酒来了。他喝了几杯就醉了,跟人家说我想睡了,您请便。他有时自饮,高兴了抚琴,却没有弦。我喜欢他笔下的“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每次看到“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都觉得这“糟老头”可爱得很,想请他喝酒。 
期刊
初次邂逅罗汉松是在悶热的盛夏,那棵挂满罗汉果的小松树犹如极乐世界的须弥山,众“罗汉”仿佛在静默参禅,一派华妙庄严的氛围,使得我又激动又惊讶:自然界还有这样的松树!  认识了罗汉松之后,才发现它并不是什么稀罕的植物。园林局门口那一大棵高过头顶的盆景就是罗汉松,只是没结过果子,估计是“公”的;暨阳湖茶楼的路边也有一棵,去年结了满满的一树罗汉果,很是壮观;在单位去食堂的路上滴水台旁边竟然种着三棵,都有两
期刊
一个男生问我:“老师,你觉得我傻吗?”  郑州发大水,他与同学想去当志愿者。在课间,他们说着说着都热血沸腾,你一言我一语,好像已经舍生忘死,被自己感动得热泪盈眶。  有个女生站在他们旁边,听了一会儿,可能是实在听不下去这些高中男生的自我感动,冷冷地说:“你们去了不是给人家添乱吗?还得给你们准备救生衣和船。你们去了能干吗?懂怎么救人吗?那里断水断电,你们到哪里找水找电?”  那个男生一听就火了:“别
期刊
我年轻时经历过一次失败的恋爱。我对象犯了事儿,我本想等他出狱,但父亲是学校的教导主任,最重视人的道德品质,无法接受这样的女婿。我闹了好多回,父亲却咬紧牙关不松口。我搞“非暴力不合作”,不谈恋爱、不结婚,拖到了28岁,在那个年代就算大龄青年了。父母急得不行,三天两头给我介绍男朋友,直到我遇到现在的老公。  我老公來自农村,从小父母双亡,由哥哥嫂嫂带大,论条件差我一大截。父亲说他人老实,靠得住,违法乱
期刊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来到了甘肃省会宁县。  这里是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会师之地,是中国历史上一座巍峨不朽的红色丰碑,更是中华儿女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红军会师,中国安宁
期刊
一  为了制作“会师大地:恰是百年风华”特别报道内容,我从会宁县人民政府网站上搜到了有关部门的联系方式,以邮件形式表达了需求并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  很快,接到来自会宁的电话,对方是会宁县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王瑞。  王瑞思路清晰,非常健谈,做过8年记者的他对会宁的情况了然于心。很快,我们就定下了这期特别报道内容资料收集的操作流程:编辑部先理出几个想了解的板块,会宁方面提供相关资料和被采访人的联系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