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议茶界携手做好三件事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hhck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三件事算不上茶界大事,更谈不上是非做不可的要事,只不过它多年来总萦绕在我思绪间挥之不去,而个人又无力去做,因为需要一定的人力、财力和茶界的合力,故有借媒体一角提出来的想法。这三件事:
  一、编写一套《中国茶读本》。倡导“茶为国饮”关键在青少年,让青少年懂得茶的科学和科学饮茶,了解茶的历史和文化,事关茶产业的发展和茶文化的传承。当前关于这方面的读物虽然很多,但缺少适宜青少年阅读学习的。如若能以陈宗懋院士领衔,组织有关学者专家,专门为青少年编写一套《中国茶读本》,其意义和作用将非比寻常。《中国茶读本》可分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版本,初级本适宜小学生学习,中级本为中学生提供,高级本供大学生阅读。这应该是一套文理兼融、科学严谨却深入浅出、具有权威性的读本。
  二、编纂《中国茶业年鉴》。茶叶行业在计划经济年代是分辖中央各业务部委分散管理的:茶叶种植和初制加工归属农业部管理,茶叶精制加工、收购调拨和国内供应归属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或商业部)管理,茶叶进出口业务归属外贸部管理。茶叶行业就一直这样被分而治之。转型市场经济后,茶叶行业依然未能摆脱分而治之的局面,至今没有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行业组织,因此也就缺少一本能反映行业整体面貌的综合性、权威性的年鉴资料。若现有茶叶行业的几个全国性社团组织携起手来,把全国茶叶经济、茶叶科技和茶文化三大板块的年度大事、重要新闻、文献资料、统计数据和机构人事等汇编成《年鉴》,这对分析产业形势、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或是进行课题研究、开展教学活动,或是积累历史资料、为编纂《茶叶志》提供基础素材,都将发挥重要作用。编纂《中国茶业年鉴》的工作,由现有的茶叶媒体来做最有优势,希望有哪一家媒体能挑起这个担子,或者由几家媒体合作承担。
  三、抢拓历代茶事石刻碑记。记录茶事的历代石刻碑记,是茶史研究最宝贵的“实证”,但由于石刻随着岁月的侵蚀会日渐漫漶,尤其摩崖石刻,一旦受损,无法补救。除了尽可能采取保护措施,使其免受或少受损失外,另有一法就是把石刻碑记拓印下来,留下纸本石刻碑记。据个人所知,现存茶事石刻年代最远的是福建南安市莲花峰刻石:“莲花荼襟,太元丙子”。应为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太元元年,即公元376年所置。另有两个茶事刻石集中处,一是浙江长兴的顾诸山,这里是唐代贡茶院所在地。据《浙江省茶叶志》载,迄今尚存的有唐兴元甲子年(公元784年)袁高题字、唐贞元八年(公元792年)于頔题字、唐开成四年(公元839年)杨汉公题字、唐大中五年(公元851年)杜牧题字等。二是福建建瓯和武夷山,这里曾经有宋元两代的皇家茶园,即建瓯之北苑御焙和武夷山四曲之元御茶园。这里有北苑凿字岩茶事石刻、武夷山茶事石刻及武夷山茶价示禁碑等。此外,在浙江还有衢县烂柯山宋人斗茶题名处、江山县万福庵清代茶会碑等。在福建还有泉州清源山茶事石刻、福州球场山亭记碑等。浙闽两省之外还有安徽祁门的申禁茶碑、江西婺源的公议茶规碑、广西龙胜的龙脊古茶碑等等。以上仅是我个人浅陋所知。此事若能由中国茶叶博物馆牵头,先做一番调查考察,作出实施规划,待拓印完成后可举办展览,出版影印本,实为功在千秋。期待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慷慨解囊,也必定会得到最大的收益。
其他文献
有一种舞台表现叫原生态歌舞,有一位女人被称作原生态舞者。杨丽萍和她的原生态歌舞《云南印象》、《藏谜》等被搬上舞台后,顷刻风靡。  杨丽萍的演员班子几乎来自乡间,他们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却都是舞蹈的天才,有接近失传的打鼓手法,有在民间已经失传的民歌和原始的民俗。这造就了整场演出“原汁原味”的感觉,没有太多人工雕琢的痕迹。在他们身上,你会真正明白“原生态”的含义。  “原生态歌舞,就是所有的舞姿舞步全部
期刊
缘起      寒夜,随同两位好友与茶人李彦锋老师一道品茶,李老师多年来精研禅茶一味,对于普洱更是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们这些晚辈,一直深受他的关爱。文中提及的这泡“高山云雾早春乔木芽”茶,是一道我所遇见的独特而记忆深刻的茶,为此茶而深深怀念。  此刻的思绪混乱,我将如何来记述今天邂逅的故事?我唤其为影,单名青字。  《红楼梦》中最惊艳的便是那石头和仙草的故事。仙子每日以露水浇灌,羽化成仙的青草为
期刊
当你来到青海湖畔,望着那片大海留在高原的最后一滴眼泪,当你带着对自然的敬畏,你能感受到那超乎尘俗的美丽,怀念那道甘甜的青海茶。    一切都来自于对三江草原的浓烈的眷恋,每当回想起那些关于生活在这片广阔苍凉土地上的人们,以及总是能够滋润我心田的青海茶,多少年以来不思量,自难忘。去过了很多的地方,见过了很多的人,喝过了很多的茶,在心灵深处始终飘荡着青海茶的芬芳。荒漠高原,魂牵梦绕。甜美芳香酥油茶  
期刊
2009年初冬,在南方一个寒冷却阳光灿烂的下午,笔者走进了深圳大南山山脚下一座素雅的茶坊,前往拜访这座优雅的茶坊,和主人以茶会友。欣谈茶事,品茗论道。  茶馆的装饰风格以中国传统古典风格为主,同时融汇了时尚浪漫的元素,设计主旨中更寓蕴了禅机,整体凝聚着中西合壁的艺术,是一个充满古典及时尚的中国风情茶坊。茶坊主体有二层,顶层设屋顶露天茶座。一楼是大厅,设有风格明亮雅致的厢座。  沿着厅角一条以石雕蟾
期刊
走进石桥茶铺之前,有人说石桥之布局毫无特色可言,有的只是那几间包厢,里面常有哗啦哗啦的麻将声,似与茶道相悖,只谋经营。我们今天且不说环境,那里是有好茶的,虽鲜人知,但有人知。  在那曾偶遇一位茶人,他形随性,神安泰,斟茶举足之时都有自己的节奏,茶性至茶理,字字珠玑,对你语:茶人要平和。这样的高人所处之地怎么会寻常?凤凰非梧桐不栖。  去时,雨已经在这城市的马路上落下了水气,进茶馆时见到一直想见的茶
期刊
收拾完庭院,简单用罢晚餐,已是傍晚时分。一个人来到茶亭,蒲团趺坐,茶盏默对,静静享受着山居的这份宁静与安详。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群峰无语,隐没在淡然暮色里,清净而庄严。风从溪谷山林间吹来,夹带着草木花香和丝丝凉爽,畅人心怀。  走出茶亭,星月满天,想着该饮一壶茶了。  山中饮茶很粗放,或烹或点,或煮或煎,或者直接沸水冲瀹,一般都用粗瓷茶碗,既解渴,又省心,而且节俭。  茶品是我亲自挑选的,有普通“粗
期刊
走进观音阁茶馆犹如坠入一部黑白老电影。  这是一座青瓦大院,木质门板历经岁月的洗涤,早已沧桑满面。墙壁和梁柱被熏得黝黑,墙面和柱头上的油漆有些斑驳。阳光刺刺地从天井泻下,把那座使用了百年的老虎灶照得棱角分明。灶堂里柴火通红,灶面上摆着七八个铜壶,有的升腾起白烟,有的在嗞嗞作响。    老虎灶周围,摆满了坐得油光的椅子。茶客们把破旧的竹椅藤椅坐得吱吱嘎嘎,有的茶客吧嗒吧嗒地吸着叶子烟,吐出团团云雾;
期刊
茶艺乐园是位于荔湖湾公园内的老茶楼,十多年前,由香港著名的茶人陈国璋所建。  茶馆依湖畔而居,又位于公园之中,得天时地利。这一方的精神,是一个茶人十多年的心血积淀。好茶来自四面八方,多是主人精心到茶山收集取得。有诸多老茶,珍藏着比茶馆还要久的历史。我们于茶馆的细小精微处,得睹其别致与个性。  最喜欢的,还是雨后的荷,盛开的花,是一个清凉的世界。哪怕饮再多的茶,也不会觉得饱,因为面对的是一湖沉静的水
期刊
“相聚再别离,别离再相聚,一期只一会,倘得再别离”。  生命中有无数的相遇,遇上懂茶的友,当视作“一期一会”了。茶至清至净,唯有懂得茶的人才能相融。这“品”之一字,便将思想停了下来,而单单留下一颗品的心。此时的心便融了五官,当下的,只有这弥足珍贵的“一期一会”了。每一口的品,都是当下的一种“发生”。那是关闭了六门(眼、耳、鼻、舌、身、意)的一种撞击,一种至清至纯的撞击,一种返璞归真的初现,一种“禅
期刊
夏天到了,气温节节攀升,花草茶又开始大行其道。漂亮的花草茶不仅让人心情愉快,而且每一种花草茶都含有天然的营养成分,在炎炎夏日里,心情燥热时来一杯花草茶,真是越喝越美丽健康。  夏日么么茶是一种纯天然的花草茶。花草茶饮用在西方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花草茶不光是用来解渴的饮料,它富含各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对人体有保健作用。但并非所有的花草都可以用来泡制饮料,由于花草具备各种功效,所以人们只选用部分具有保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