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ken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是要精心质疑,恰当诱导,引起争论,引起深思,以激发学生思考的火花,例如:有一教师教《卖炭翁》一文,他感到这篇课文的旨意不难理解,但有一些精妙的地方,学生却不一定能领悟。于是,就引导学生品味欣赏“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一句,并提出疑问:“宫使”为什么不将“半匹红纱一丈绫”交给卖炭翁,而把它“系向牛头”?这个“系”字有何含义?这一问看似平淡,却很奇特,似是意中又在意外,在学生原以为懂的地方顿生“疑云”?有的竟怔住了。于是探究诗文奥妙的风气便骤然而成。经过细品诗味,反复思索和热烈争论,大家才弄明白:因为“宫使”的“半匹红纱一丈绫”根本补偿不了卖炭翁的一车炭的价值,老翁肯定不肯接受,在这种情况下,“宫使”只好耍个花招,把这么一点“红绫”系向牛头上就算了事。正是这么一探究,学生就顿然悟出名家名篇的“平淡词语”中所蕴藏的不寻常的真谛,从而加深了对作品意义的理解,提高了见识,并且享受到了艺术美的情趣。
  二是要善于利用矛盾,提出疑难,吸引注意,以便在学生心中“引起思维的导火线。”
  我们知道,矛盾是打开思维门扉的钥匙,有了矛盾,才能激起思考的火花,而用矛盾来引起学生思维的导火线,正是调动学生创新思维积极性的好办法。如有一位教师讲到《石壕吏》时,他在讲完这首诗的社会意义、写作技巧、艺术特色后,话锋一转,故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认为《石壕吏》不是一首好诗,因为诗人杜甫在这首诗里始终是一个冷漠的旁观者,没有出来表态,你们同意这个观点吗?”这个问题的提出正好和讲课时的观点发生了矛盾,于是课堂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有的学生表示同意,有的则不同意。于是大家都认真地从诗里找出根据,展开争论。这样,思维的导火线被矛盾点燃起来了。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杜甫这首诗是通过人物的刻画和情景的描写来“表态”的,“诗言志”诗人虽然没有直接出来讲话,但同情谁,憎恨谁,态度是很鲜明的,说《石壕吏》不是一首好诗的理由是不能成立的。“那么,你们知道这个观点是谁提出的吗?”当大家处于一片惘然时,教师才告诉学生,这是一个很有权威的专家提出的,这时,大家觉得自己的意见敢于向一个专家挑战,并言之成理,更感到了创作思维的欢乐。
  三是要善于抓住线索,点发疑难,引起联想,“让学生的思维张开丰富想象的翅膀,联想力和想象力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把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加以改造,产生一定事物的新形象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科学家发明创造所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是创造发明的精神桥梁,是使人的认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重要智力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抓住联想线索,点拨启迪、引起联想,让学生的想象展翅飞翔,则是发展学生创造才能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四是要提倡标新立异,勇于思索,鼓励“别出心裁”、锐意进取,让学生的创造力插翅添翼。
  在教学中,是鼓励学生独辟蹊径,锐意进取,探求新知,永远创新,还是让学生人云亦云、步步亦趋,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这是培养学生开拓精神和创造力的重要试金石。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取前者而抛弃后者,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现在的课后有四种提示,原先主要偏重于二种,但现在的学生提出四种都对,并且能说出自己的理由,而在《愚公移山》中,有的学生竟提出结尾是迷信说法,不够恰当,可以改写为愚公的精神感动了冀州、河阳人,数十万人前往助之,终削二山,对于学生的这些“别出心裁”,做老师的应该给予鼓励,再因势利导,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另外在作文教学中,常常会面对立意截然相反的作文,例如:一位老师出了作文题《雪》,大部分学生立意“赏雪”:赞雪的“洁白无瑕”、“大公无私”,进而联想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贵品质,而有的同学却立意“贬雪”:揭露雪的虚伪,以其洁白的外表掩盖世间的污秽,见不得阳光;揭露雪的残忍无情——雪压冰封,万木萧条;揭露雪的穷凶极恶——依仗狂风,不可一世。遇到这样的作文,这位老师在学生的作文本上写道:观点正确,立意新颖;富于创造,独辟蹊径,继续努力,永远创新,而且还组织了作文朗读赛,既让“赞雪篇”的学生读得抑扬顿挫、生动感人,也让那个“贬雪篇”的学生读得慷慨激昂,铿锵有力。接着,教师又在全班充分肯定了那个“贬雪篇”的学生的独创精神,鼓励同学们应敢于别出心裁,标新立异,探求新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和培养自己的创造精神。正由于教师的这种鼓励,学生的思维就开阔得多,活跃得多了。
其他文献
“大语文观”的思想,要求大视野、大容量、多渠道,要解放学生学习的时间,保证学生有自学习的时间,要拓宽学生的空间,获取更丰富的知识,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个性,扬长避短,自我发展,要讲求效率,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想法。  一、注意学生心理,重视课文主题  综观一些富有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他们往往会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精心设计课文导语,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而要做到这
期刊
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引进音乐,是引入“美”与“情”的过程,它使语文课妙不可言。对于音乐无论从形式上、方法上,还是从教育目的和内容方面都能使语文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所以我认为恰当的应用音乐将使课堂更加完美和谐,富有感染力。  一、设“情”入境,渲染审美氛围  音乐除了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外,还使人类情感在表达方面更为细腻深刻。如果讲课借助情感内涵与课文相通、相近
期刊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气氛,融洽师生感情  教师首先要诚心诚意地表现出理解学生习作水平,理解学生存在诸多不足的心情,表现出热切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愿望,建立合作信赖的师生的关系。其次了解学生的生活和认知水平,与学生有共同语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生活,注意写作经验而不是单纯写作理论的传授。教师写“下水作文”,是贴近学生,表现亲近意愿的一种形式。这样,学生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消除畏难情绪,激发写
期刊
作文教学需要助力,强化说话训练就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  “我从小就很害羞,不爱说话,后来到了初中更加胆小,连自己父母都怕了,最近更连家门都不太敢出了,害怕见到人,一出门见人就跑回去,在朋友面前,我也是一样,不敢单独和一个朋友在一起,三五个就可以,因为我会怕他说我没话说无聊而讨厌我。在学校初中三年我基本没跟女同学说过话,只要一说话我就会脸红的,……”这是我的一位刚刚毕业的学生在作文《我的烦恼》中的一
期刊
多年来的语文教学,让我深深地感觉到了赏识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以为要真正让赏识走进语文课堂,首先要改变几个观念。  一是要认识到师生平等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助于教学成绩的提高。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赏识教育得以实施的前提。师生平等既是学生渴望的,也是好多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但实际教学中真正做到师生平等的又有几个?关键还是老师没有真正从观念上去做根本的转变。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的主动权在老师
期刊
作文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笔者十分重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乐于作文,亲近作文。  一、听话能力的培养  听是说的基础,因此,经常讲故事给学生听,不但让他们听到精彩的情节,还能欣赏绝妙的语言。听课文录音,让他们听到流畅的语言,丰富的感情。指导他们认真听新闻和广播内容,培养他们专心听、仔细想的习惯。  二、说话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大胆说话的能力,重视思维能力的训练,思维
期刊
长期以来,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最棘手的问题就是怎样搞好初三语文总复习教学,尤其是农村乡镇中学更是如此,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适应当今的素质教育更是老师们时常谈论的话题,这里结合我平时的教学实际,经过长时间的探索总结,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尤其是初三语文总复习可从“四个一点”入手:  复习一点。这里的复习一点不是老师对上一课的机械的总结概括,而是让学生自己找问题,找问题的学生得事先做好充分的思想准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审美能力作为人文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美育的地位也随之上升,美术教学愈来愈被重视。在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大背景下,美术教师如何走进美术新课程,如何在观念更新、知识更新和教学法实践中贯彻实施新课程,走符合新课程特点的美术教学模式,是中学美术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得好,将有利于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效的实施教学策略,增强美术教学实效性,提
期刊
一、教师将语文综合性学习简单化  1、这一做法反映了教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认识不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语文综合性学习第一次作为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大板块等同的地位提出,它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目前许多教师十分愿意在阅读和写作上花
期刊
一、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语文综合性学习知识容量大,它是以语文学科为主并综合其他学科内容的学习实践活动,是以拓宽学习空间、增强实践机会、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语文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