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时8天的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项目培训,使我在似懂非懂的状态中完成了我们的作业,当学习结束后,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一次观念上的更新。通过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一场新的教育观念风暴的冲击,这个冲击来自于教材、教师和学习方法。本以为这次培训只是学习制作教学课件,等真正学习起来,才发现并非如此简单。应该说,这次培训重在更新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观念。时代在变,教学手段在变,学生在变,教育方法在变,作为教育者,我们也应该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变化性。
回顾这8天的学习,整个培训过程就是紧紧围绕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倡导实践与探索、交流与共享。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参与者、策划者、实践者,大家平等互助,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一种实践的成就感和交流的快乐。
学习的过程始终贯穿着一个新的教育理念:从关注怎样“教好”到更关注学生怎样“学好”,要使学生乐于学。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于问题的提出没有太多的要求,根据自己的理解想怎么提问就怎么提问,在提问的这一环节没有体现出由浅到深的层次感。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项目则要求在学会使用工具、规范工具的使用基础上加强知识与技术的学习。在完成作业时,可以说是绞尽脑汁,多次推翻、修正,而发现问题以后,我们又要与同伴合作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对学习,进行资源共享,交流探讨,查找学习资料,深刻地领悟到了研究性学习的真谛,那就是“问题—实践—再问题—再实践”,从问题中学,在问题中悟,最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自己亲身经历了课题的全程研究,对研究性学习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充分体验了在做中思,在思中悟。我们需要这种思考和体验上的换位,这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将使我们的教学设计更贴近学生,更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探索。
虽然培训过程非常辛苦,但有了这么多的收获还是非常值得的。这次培训给我的感受是:教师这一职业,要求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只有拥有了更丰富的知识,才能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让我们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回顾这8天的学习,整个培训过程就是紧紧围绕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倡导实践与探索、交流与共享。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参与者、策划者、实践者,大家平等互助,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一种实践的成就感和交流的快乐。
学习的过程始终贯穿着一个新的教育理念:从关注怎样“教好”到更关注学生怎样“学好”,要使学生乐于学。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于问题的提出没有太多的要求,根据自己的理解想怎么提问就怎么提问,在提问的这一环节没有体现出由浅到深的层次感。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项目则要求在学会使用工具、规范工具的使用基础上加强知识与技术的学习。在完成作业时,可以说是绞尽脑汁,多次推翻、修正,而发现问题以后,我们又要与同伴合作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对学习,进行资源共享,交流探讨,查找学习资料,深刻地领悟到了研究性学习的真谛,那就是“问题—实践—再问题—再实践”,从问题中学,在问题中悟,最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自己亲身经历了课题的全程研究,对研究性学习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充分体验了在做中思,在思中悟。我们需要这种思考和体验上的换位,这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将使我们的教学设计更贴近学生,更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探索。
虽然培训过程非常辛苦,但有了这么多的收获还是非常值得的。这次培训给我的感受是:教师这一职业,要求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只有拥有了更丰富的知识,才能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让我们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