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能力对于小学生目前的学习以及以后的学习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或者影响,所以老师应该尽可能的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达到这个目标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让数学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工作。其中本文利用五部分对该问题进行了相应的讲解,同时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讲述如何才能够实现教学工作的有效引导工作。
关键词:小学数学老师 有效的引导 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c)-0045-01
1 有效引导工作的重要性或必要性
其中小学老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仅是数学教师将相应的数学理论知识或者技能传授给小学生的过程,与此同时,还是老师与小学生进行想法交流或者沟通的过程,在老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工作过程中,无论对于哪个过程都需要相应的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以及主要内容进行有效的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小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学习质量有所提升。
由于我国现在对于小学生的新课程标准经常进行改革或者创新,所以使得部分小学数学老师在新课程标准的理解或者掌握中出现错误或者偏差,从而导致的结果就是老师在进行课堂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只是盲目的讲求利用比较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进行课堂教学,而忽视了新课程标准的根本教学目标。利用通俗的语言来讲,就是部分小学数学老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让小学生进行自学或者自行思考,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或者练习之后,才会发现学生不能够按照正确的方式方法学习数学理论知识,同时,也不能够按照有效的思考模式进行问题的思考分析,最终导致的后果就是小学生不仅仅没有摸索出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以及学习精力而没有取得相应的成效。这些事实或者信息证明,小学数学老师在进行课堂教育教学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2 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如果老师能够利用适当的自然情境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或者指导,那么小学生在学习比较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就会容易了很多,与此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以及自信心。数学老师的有效引导可以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以及兴趣,让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产生找寻答案的求知欲,这样就使得小学生更加用心的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听讲以及发言,争取能够更好的找到问题的答案,最终不但能够让小学生学习到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方式以及分析问题的模式。
数学老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工作比较容易,但是要想进行非常有效的引导工作相对来说就比较困难,其中小学数学老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的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主要的问题就是需要设置自然的学习情境,只有将课堂教学情境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融合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效果。
在有些学校有一小部分数学老师开始实行这种教学方式,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设置了非常和谐以及自然的学习情境,学生经过这种教学模式之后,把小学生的学习数学知识的思维正确的引导到有效的模式上,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困难程度,与此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主要教学内容相应的总结概括
数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就是要对相应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或者归类,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或者记忆,与此同时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学生将所学习的数学理论知识进行混淆的现象出现。具体来说,就是数学老师需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对每一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整理或者概括分类。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老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将所学习的各种数学知识进行梳理或者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数学老师需要对其梳理工作进行相应的指导或者引导工作,可能老师的几句话就能够让学生的思路瞬间清晰或者明了,从而不至于使得小学生对所学习的各种数学知识感觉非常混乱以及难以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并且也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其他相关的学科,最终培养出比较有条理性的学习模式,为以后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或者专业技能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数学老师对于引导这个词语必须有正确的认识,具体来讲引导就是老师利用一个数学问题引出其他问题或者知识的过程,或者利用比较浅显的数学知识挖掘出比较高深的数学理论。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数学老师需要对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提出的各种问题或者表达的各种意见进行相应的点拨和引导,这样可能会使得小学生发现很多新的数学问题,或者比较容易的解决相应的数学专业问题。利用相应的引导方式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教育教学工作,不但能够让小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此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式进行相关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让他们在不断的挑战以及成功中更好的磨练自己和充实自我。
4 有效的运用学习过程中的错误行为,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因此,所经历的各种事情也就比较少,从而导致的结果就是他们对于很多数学例子或者数学原理都不能够正确的进行理解,也就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强调的问题:对题目的错误理解。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错误对小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并不是一件完全的坏事,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对知识理解错误的过程就是对相应的知识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同时,也是现在我国教育教学工作中非常缺乏的一种学生能力,这就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正确的运用这种资源。
数学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尽情的发言或者表达自己的想法,其中对于学生的一些错误理解,老师可以对其错误的关键进行分析,之后从根本上纠正学生的这种错误思维或者错误想法,引导学生利用正确的方式方法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真正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与此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深深的将其记忆在脑海里,这个教学过程就是有效的引导过程。
5 结语
言而总之,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以及综合水平,这就需要数学老师在进行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将自己对问题的思考方式以及思路非常清晰的展现给学生。老师要想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就要求数学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或者有效的引导,与此同时在引导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将自己的解题方式传授给学生,同时也需要让学生将其错误点进行表现,这样才能够让老师明确对学生进行引导的方向或者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小凤.抓住引导关键,凸显主体地位——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的三个立足点[J].考试周刊,2010(20):22-33.
[2] 王明慧.组织·引导·建构—— 关于小学数学学习活动的思考[J].读与写(下旬),2011(4):19-29.
[3] 刘文革,李玉兰.小学数学“引导学生自主建构”课堂教学模式刍探[J].天津教育,2011(11):23-28.
关键词:小学数学老师 有效的引导 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c)-0045-01
1 有效引导工作的重要性或必要性
其中小学老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仅是数学教师将相应的数学理论知识或者技能传授给小学生的过程,与此同时,还是老师与小学生进行想法交流或者沟通的过程,在老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工作过程中,无论对于哪个过程都需要相应的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以及主要内容进行有效的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小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学习质量有所提升。
由于我国现在对于小学生的新课程标准经常进行改革或者创新,所以使得部分小学数学老师在新课程标准的理解或者掌握中出现错误或者偏差,从而导致的结果就是老师在进行课堂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只是盲目的讲求利用比较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进行课堂教学,而忽视了新课程标准的根本教学目标。利用通俗的语言来讲,就是部分小学数学老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让小学生进行自学或者自行思考,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或者练习之后,才会发现学生不能够按照正确的方式方法学习数学理论知识,同时,也不能够按照有效的思考模式进行问题的思考分析,最终导致的后果就是小学生不仅仅没有摸索出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以及学习精力而没有取得相应的成效。这些事实或者信息证明,小学数学老师在进行课堂教育教学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2 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如果老师能够利用适当的自然情境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或者指导,那么小学生在学习比较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就会容易了很多,与此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以及自信心。数学老师的有效引导可以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以及兴趣,让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产生找寻答案的求知欲,这样就使得小学生更加用心的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听讲以及发言,争取能够更好的找到问题的答案,最终不但能够让小学生学习到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方式以及分析问题的模式。
数学老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工作比较容易,但是要想进行非常有效的引导工作相对来说就比较困难,其中小学数学老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的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主要的问题就是需要设置自然的学习情境,只有将课堂教学情境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融合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效果。
在有些学校有一小部分数学老师开始实行这种教学方式,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设置了非常和谐以及自然的学习情境,学生经过这种教学模式之后,把小学生的学习数学知识的思维正确的引导到有效的模式上,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困难程度,与此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主要教学内容相应的总结概括
数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就是要对相应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或者归类,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或者记忆,与此同时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学生将所学习的数学理论知识进行混淆的现象出现。具体来说,就是数学老师需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对每一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整理或者概括分类。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老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将所学习的各种数学知识进行梳理或者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数学老师需要对其梳理工作进行相应的指导或者引导工作,可能老师的几句话就能够让学生的思路瞬间清晰或者明了,从而不至于使得小学生对所学习的各种数学知识感觉非常混乱以及难以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并且也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其他相关的学科,最终培养出比较有条理性的学习模式,为以后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或者专业技能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数学老师对于引导这个词语必须有正确的认识,具体来讲引导就是老师利用一个数学问题引出其他问题或者知识的过程,或者利用比较浅显的数学知识挖掘出比较高深的数学理论。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数学老师需要对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提出的各种问题或者表达的各种意见进行相应的点拨和引导,这样可能会使得小学生发现很多新的数学问题,或者比较容易的解决相应的数学专业问题。利用相应的引导方式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教育教学工作,不但能够让小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此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式进行相关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让他们在不断的挑战以及成功中更好的磨练自己和充实自我。
4 有效的运用学习过程中的错误行为,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因此,所经历的各种事情也就比较少,从而导致的结果就是他们对于很多数学例子或者数学原理都不能够正确的进行理解,也就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强调的问题:对题目的错误理解。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错误对小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并不是一件完全的坏事,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对知识理解错误的过程就是对相应的知识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同时,也是现在我国教育教学工作中非常缺乏的一种学生能力,这就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正确的运用这种资源。
数学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尽情的发言或者表达自己的想法,其中对于学生的一些错误理解,老师可以对其错误的关键进行分析,之后从根本上纠正学生的这种错误思维或者错误想法,引导学生利用正确的方式方法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真正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与此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深深的将其记忆在脑海里,这个教学过程就是有效的引导过程。
5 结语
言而总之,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以及综合水平,这就需要数学老师在进行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将自己对问题的思考方式以及思路非常清晰的展现给学生。老师要想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就要求数学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或者有效的引导,与此同时在引导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将自己的解题方式传授给学生,同时也需要让学生将其错误点进行表现,这样才能够让老师明确对学生进行引导的方向或者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小凤.抓住引导关键,凸显主体地位——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的三个立足点[J].考试周刊,2010(20):22-33.
[2] 王明慧.组织·引导·建构—— 关于小学数学学习活动的思考[J].读与写(下旬),2011(4):19-29.
[3] 刘文革,李玉兰.小学数学“引导学生自主建构”课堂教学模式刍探[J].天津教育,2011(11):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