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康知识教育是体育教学中的一项基本的教学内容,要想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就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来进行教学,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切合实际的事例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这些知识是非常实用的,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从学生的自我需要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体育健康知识的讲解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按照课本内容按部就班地讲解,学生听起来就不感兴趣,这样授课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笔者从学生的自我需要入手,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初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审美观,他们平时已经注意自己的外表形象了,在讲《合理安排锻炼时间的意义》和《身体形态发展的重要性》这一章节时,笔者引入体育锻炼对人的身体形态的影响、生命在于运动、想拥有健康的体魄请到运动中来等知识。这样一步步的引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在他们的思想中形成“我要运动”和“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观念,决心把自己锻炼成体格健壮、身材标准的人。学生的心理就被教师吸引了,然后再讲如何去锻炼、用什么方法、选择什么时间进锻炼更为合适,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就能接受教师所要讲授的内容,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从学生的安全角度入手,与实际相结合
在讲解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时,通过一些运动损伤的事例,使学生了解运动中安全的重要性。在运动中如果被撞倒或被绊倒时怎么办?此时结合前滚翻动作技巧讲解,学生就能较快接受前滚翻技巧的学习,并能很好地掌握动作方法。
运动损伤一旦发生,有时就很难完全恢复,所以无论是体育课还是其他体育活动,在运动之前都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从而保证自己的安全。这样一环套一环的讲解,学生听起来就不会走神,不仅掌握了课堂的教学内容,又能提高自己在运动中的安全意识。
三、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讲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初中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学习兴趣非常广泛,好奇心很强,又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抓住这些特征,在讲授课程知识时,通过各种典型有趣的事例,针对上课时的实际问题进行讲解,由事例引入到具体内容,再到现实当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笔者在讲如何选择锻练时间,提高锻练效果时,介绍了人体生物钟的概念。通过内容介绍,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理,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体育锻炼时,当身体机能处于最佳状态时,锻炼效果会更好。一天中身体机能最高峰一般在每天下午4~7时,此时人的肌肉力量、反应能力、各器官的活动能力都处于最佳状态,这时进行体育锻炼将会取得最佳的效果。由学生好奇心理到对生物钟的认识,再到对体育锻炼的理解。二者结合起来,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在实际中加以运用,调节好自己的“生物钟”,为自己的学习生活服务。
四、利用一些简单的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学习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初中学生的神经系统兴奋性高,抑制能力较弱,兴奋与抑制转换快,所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但对具体形象的内容容易理解和接受。在百米短跑时,如果能有很好的反应速度,那么他在短跑时,就能比其他运动员预先获得加速度,更快的从起跑进入途中跑。所以在讲解人的反应速度时,可以做一个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方法是:两人一组,用一根20厘米的直尺,一名同学捏住直尺的一端,另一端放到另一名名同学的大拇指与食指之间,当放开直尺时,直尺垂直下落。如果直尺一下落时被测试的同学就能用大拇指与食指挟住直尺,说明他的反应较快;如果不能挟住直尺,说明他的反应慢了一些。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就能活跃起来,而且能做到师生互动。
接下来讲如何锻炼反应速度的方法:上课时学生站成两列横队,一队向后转,形成背对背站立。两队相距1.5米左右,一队取名长江,另一队取名黄河。当教师喊长江时,黄河追长江;或者反过来。看谁能快速反应过来,并迅速抓住对方。利用这些简单的实验和练习方法的讲解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在授课时多用一些询问法进行教学
初中生兴趣广泛,求知欲强。教师上课时多给他们一些时间,让他们来回答问题,然后教师对回答不完整的问题作补充。比如谈到饮食问题时,教师可以提问什么饮食最有营养?学生听到这个问题,思维就活跃起来,可能会回答鱼、肉、蛋、禽类等高脂肪、高蛋白的东西有营养。这种说法没有错,但不够全面。人体除了吃这些高脂肪、高蛋白的东西外,还要吃蔬菜、水果等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的需求。这是一个饮食平衡的问题。就这样让学生自己讲,教师在此基础上在补充说明,这样问题清楚了,知识内容也就全面了,学生对知识内容就能理解掌握。
总之,在讲解体育健康知识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理,求知欲望的特点,通过各种典型有趣的事例,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课堂内容通俗易懂,学生乐于接受,从而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从学生的自我需要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体育健康知识的讲解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按照课本内容按部就班地讲解,学生听起来就不感兴趣,这样授课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笔者从学生的自我需要入手,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初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审美观,他们平时已经注意自己的外表形象了,在讲《合理安排锻炼时间的意义》和《身体形态发展的重要性》这一章节时,笔者引入体育锻炼对人的身体形态的影响、生命在于运动、想拥有健康的体魄请到运动中来等知识。这样一步步的引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在他们的思想中形成“我要运动”和“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观念,决心把自己锻炼成体格健壮、身材标准的人。学生的心理就被教师吸引了,然后再讲如何去锻炼、用什么方法、选择什么时间进锻炼更为合适,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就能接受教师所要讲授的内容,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从学生的安全角度入手,与实际相结合
在讲解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时,通过一些运动损伤的事例,使学生了解运动中安全的重要性。在运动中如果被撞倒或被绊倒时怎么办?此时结合前滚翻动作技巧讲解,学生就能较快接受前滚翻技巧的学习,并能很好地掌握动作方法。
运动损伤一旦发生,有时就很难完全恢复,所以无论是体育课还是其他体育活动,在运动之前都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从而保证自己的安全。这样一环套一环的讲解,学生听起来就不会走神,不仅掌握了课堂的教学内容,又能提高自己在运动中的安全意识。
三、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讲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初中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学习兴趣非常广泛,好奇心很强,又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抓住这些特征,在讲授课程知识时,通过各种典型有趣的事例,针对上课时的实际问题进行讲解,由事例引入到具体内容,再到现实当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笔者在讲如何选择锻练时间,提高锻练效果时,介绍了人体生物钟的概念。通过内容介绍,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理,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体育锻炼时,当身体机能处于最佳状态时,锻炼效果会更好。一天中身体机能最高峰一般在每天下午4~7时,此时人的肌肉力量、反应能力、各器官的活动能力都处于最佳状态,这时进行体育锻炼将会取得最佳的效果。由学生好奇心理到对生物钟的认识,再到对体育锻炼的理解。二者结合起来,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在实际中加以运用,调节好自己的“生物钟”,为自己的学习生活服务。
四、利用一些简单的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学习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初中学生的神经系统兴奋性高,抑制能力较弱,兴奋与抑制转换快,所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但对具体形象的内容容易理解和接受。在百米短跑时,如果能有很好的反应速度,那么他在短跑时,就能比其他运动员预先获得加速度,更快的从起跑进入途中跑。所以在讲解人的反应速度时,可以做一个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方法是:两人一组,用一根20厘米的直尺,一名同学捏住直尺的一端,另一端放到另一名名同学的大拇指与食指之间,当放开直尺时,直尺垂直下落。如果直尺一下落时被测试的同学就能用大拇指与食指挟住直尺,说明他的反应较快;如果不能挟住直尺,说明他的反应慢了一些。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就能活跃起来,而且能做到师生互动。
接下来讲如何锻炼反应速度的方法:上课时学生站成两列横队,一队向后转,形成背对背站立。两队相距1.5米左右,一队取名长江,另一队取名黄河。当教师喊长江时,黄河追长江;或者反过来。看谁能快速反应过来,并迅速抓住对方。利用这些简单的实验和练习方法的讲解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在授课时多用一些询问法进行教学
初中生兴趣广泛,求知欲强。教师上课时多给他们一些时间,让他们来回答问题,然后教师对回答不完整的问题作补充。比如谈到饮食问题时,教师可以提问什么饮食最有营养?学生听到这个问题,思维就活跃起来,可能会回答鱼、肉、蛋、禽类等高脂肪、高蛋白的东西有营养。这种说法没有错,但不够全面。人体除了吃这些高脂肪、高蛋白的东西外,还要吃蔬菜、水果等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的需求。这是一个饮食平衡的问题。就这样让学生自己讲,教师在此基础上在补充说明,这样问题清楚了,知识内容也就全面了,学生对知识内容就能理解掌握。
总之,在讲解体育健康知识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理,求知欲望的特点,通过各种典型有趣的事例,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课堂内容通俗易懂,学生乐于接受,从而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