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新课程改革理念,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创新和政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提供了一个大的平台。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我国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针对这些现状,本文就新课改条件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68-02
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学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作为德育的主要渠道,其作用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既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知识,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注重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一、政治教育在新课改过程中凸现的问题
在知识、经济、文化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之魂,在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但随着课改的深入,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我国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仍存在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亟待解决。
(一)培养方法不科学,教学方式不适宜
多数教师只知道新课改倡导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学习方式,但却没有真正理解这些学习方式的实际含义。走进政治课堂,教师大都采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讨论合作,或者让学生写小论文、做调查报告。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许多的内容选择得并不恰当,讨论的时间分配不合理,老师的引导不够到位,因此,许多问题讨论的并不深刻。同时,探究式学习花费的时间相对较长,而且有些教学内容也不适合于探究的方式。
(二)评价体制尚未完善
在现行政治课程评价体系中,评价的内容仍然过多的偏向学科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考查[1]。评价过程中仍然过分强调甄别选拔的功能,评价重心仍过分关注评价者的活动结果,却忽视了他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分强调共性和一般的趋势,忽略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性。评价方法过于注重量化评价和传统的纸笔测验,而很少采用对新课程所提倡的质性的评价手段和方法。
二、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政治教师自身素质偏低
“没有不可教育的学生,只有不善教育的老师。”我国教育的突出症结是教师素质不高,而教师自身的素质又直接会影响新课程的实施效果。现如今,随着国家对学历的越来越重视,一些学历不达标的在职教师也通过自考等方式取得了合格的文平,从而迅速提高了学历的达标率,但是他们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在新课改条件下,由于教师自身素质偏低的缘故,许多政治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概念十分模糊,缺乏开发、整合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创新兴趣,满足不了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此,政治教师的素质低也是造成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之一。
(二)长期实行的“应试教育”的影响
“应试教育”是以应试为教育目标,片面追求考试成绩,以考试为中心来进行教学体系的构建和教学内容的安排的教育。[2]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通常实行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以考试为中心,思想保守,缺乏创新,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教学方法传统陈旧,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长期的应试教育也成为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最大的一个障碍,它是造成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存在诸多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随着高中政治新课改的不断演进,那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到底怎样才能持续深入的发展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教学实践及对新课改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自己对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一)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新课改的理念之一就是“以生为本”。虽然新课程从开发、实施到评价的每一个环节,都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之上,打破了过去单一灌输性的教学,将主动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纳入高中教学当中,突出个性化的教学特点,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意见。但在教学实践中却又存在着这样的误解: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量,没有区分学生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因此,不能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新理念只停留在宣言的表面,而应将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二)全面提高政治教师自身的素质
“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自己就得有一桶水[3]。”许多教师在从教十多年后都会有一种感觉,觉得自己已经被“掏空”了,没有东西再教给学生。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在自己原有的“那桶水”上止步不前,没有再进行不断地学习来提升自己。在知识、经济、文化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师作为人类知识的传授者,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去将自己的“那桶水”时不时地更换一下,注入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清泉,使学生得以汲取到最新的知识。作为与时事热点联系极其紧密的政治学科,其教师必须有很强的求知欲,不断地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各个国家的政治动态都要尽力去关注了解,努力提升自身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性,切实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积极评价
评价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过去,我们的评价标准过于强调甄别选拔的功能,重视量化评价,忽视质性评价。无视个体差异的存在,统一编班,统一授课,统一作业,统一答案。在这种统一的尺度下,学生的个人潜能得不到发挥,同时,也使学生失去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新奇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因此,在评价改革中,评价内容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外,应特别关注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挥。评价标准既要体现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参考文献:
[1]姜红梅.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现状及改革创新的策略研究[J].苏州大学,2009.
[2]付宜红.普通课程建设与管理[M].北京师范大学,2010.
[3]丁小燕.高中政治新课改中的几点思考[J].新作文,2011(23).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68-02
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学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作为德育的主要渠道,其作用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既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知识,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注重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一、政治教育在新课改过程中凸现的问题
在知识、经济、文化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之魂,在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但随着课改的深入,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我国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仍存在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亟待解决。
(一)培养方法不科学,教学方式不适宜
多数教师只知道新课改倡导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学习方式,但却没有真正理解这些学习方式的实际含义。走进政治课堂,教师大都采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讨论合作,或者让学生写小论文、做调查报告。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许多的内容选择得并不恰当,讨论的时间分配不合理,老师的引导不够到位,因此,许多问题讨论的并不深刻。同时,探究式学习花费的时间相对较长,而且有些教学内容也不适合于探究的方式。
(二)评价体制尚未完善
在现行政治课程评价体系中,评价的内容仍然过多的偏向学科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考查[1]。评价过程中仍然过分强调甄别选拔的功能,评价重心仍过分关注评价者的活动结果,却忽视了他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分强调共性和一般的趋势,忽略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性。评价方法过于注重量化评价和传统的纸笔测验,而很少采用对新课程所提倡的质性的评价手段和方法。
二、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政治教师自身素质偏低
“没有不可教育的学生,只有不善教育的老师。”我国教育的突出症结是教师素质不高,而教师自身的素质又直接会影响新课程的实施效果。现如今,随着国家对学历的越来越重视,一些学历不达标的在职教师也通过自考等方式取得了合格的文平,从而迅速提高了学历的达标率,但是他们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在新课改条件下,由于教师自身素质偏低的缘故,许多政治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概念十分模糊,缺乏开发、整合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创新兴趣,满足不了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此,政治教师的素质低也是造成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之一。
(二)长期实行的“应试教育”的影响
“应试教育”是以应试为教育目标,片面追求考试成绩,以考试为中心来进行教学体系的构建和教学内容的安排的教育。[2]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通常实行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以考试为中心,思想保守,缺乏创新,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教学方法传统陈旧,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长期的应试教育也成为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最大的一个障碍,它是造成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存在诸多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随着高中政治新课改的不断演进,那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到底怎样才能持续深入的发展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教学实践及对新课改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自己对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一)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新课改的理念之一就是“以生为本”。虽然新课程从开发、实施到评价的每一个环节,都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之上,打破了过去单一灌输性的教学,将主动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纳入高中教学当中,突出个性化的教学特点,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意见。但在教学实践中却又存在着这样的误解: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量,没有区分学生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因此,不能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新理念只停留在宣言的表面,而应将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二)全面提高政治教师自身的素质
“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自己就得有一桶水[3]。”许多教师在从教十多年后都会有一种感觉,觉得自己已经被“掏空”了,没有东西再教给学生。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在自己原有的“那桶水”上止步不前,没有再进行不断地学习来提升自己。在知识、经济、文化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师作为人类知识的传授者,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去将自己的“那桶水”时不时地更换一下,注入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清泉,使学生得以汲取到最新的知识。作为与时事热点联系极其紧密的政治学科,其教师必须有很强的求知欲,不断地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各个国家的政治动态都要尽力去关注了解,努力提升自身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性,切实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积极评价
评价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过去,我们的评价标准过于强调甄别选拔的功能,重视量化评价,忽视质性评价。无视个体差异的存在,统一编班,统一授课,统一作业,统一答案。在这种统一的尺度下,学生的个人潜能得不到发挥,同时,也使学生失去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新奇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因此,在评价改革中,评价内容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外,应特别关注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挥。评价标准既要体现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参考文献:
[1]姜红梅.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现状及改革创新的策略研究[J].苏州大学,2009.
[2]付宜红.普通课程建设与管理[M].北京师范大学,2010.
[3]丁小燕.高中政治新课改中的几点思考[J].新作文,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