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对体育课倦怠行为现象的存在,导致现代大学生不愿上体育课,不愿参加体育锻炼,身体素质每况愈下。本文分析了出现体育课倦怠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消除大学生对体育课倦怠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课倦怠;行为
体育课倦怠是指大学生在体育课学习中, 由于文化课学习压力、缺乏体育课学习兴趣、抑郁或兴趣转移以及重视不够等原因, 而对体育课呈现出厌倦消极懈怠的态度和行为。倦怠行为的产生作为一种负面的因素,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它的存在不容忽视,稍不注意,就会导致不良后果的产生, 而现今部分大学生对体育课倦怠不仅影响体育教育本身,而且直接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甚至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前途。
一、大学生对体育课倦怠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
1.1大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理解不够
从小学、中学直至大学,大家对体育课的理解是根深蒂固的,出于上学是学知识的、体育与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相提并论的一些众所周的原因,体育课在他们心中的印象是很不重要的,上体育课就是玩一下,至于上什么,上得好不好关系不大,很少有同学将体育课和增强身体素质连在一起考虑,认为上体育课和身体的好坏没有直接的必然联系。因而大学生体育课消极行为的产生也就不言而喻,同时也说明了我们的体育教育宣传力度不够,对体育教育的重视不够,大学生从一开始就难以正确认识和了解体育,了解体育课的功能,从而就导致了一系列大学生体育课消极行为的
出现。
1.2 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 竞争越来越激烈, 各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越来越高, 总是希望录用高学历、高水平、高素质的毕业生。而高学历、高水平、高素质往往是高智力水平的体现, 身体健康状况往往被用人单位忽略和弱化。这种不甚科学的用人制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 以至于在校期间整天忙于评三好, 拿奖学金以及各种证书考试, 忙于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活动, 增加自己的社会阅历、工作经验等等。以至于体育课出现请假、旷课, 甚至于在体育课上学习其他科目的现象。在有些大学生眼中体育课对将来的工作就业没有任何帮助, 上不上无所谓。
1.3体育教师自身素质不理想,教学方法欠妥当
体育教师自身的素质在抑制大学生倦怠行为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部分教师教法缺少趣味性,体育课中技术练习的密度、负荷、步骤、难度等安排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繁杂、枯燥无味,场地器材安排不合理等等,是导致学生体育课产生倦怠行为的主要因素。作为体育教师应该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推陈出新,因材施教,才能吸引学生上好体育课,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
1.4教学设施不足
场地器材的匮乏也是致使大学生产生体育课倦怠的原因之一。虽然, 国家对高校所必须具备的体育设施有明确要求, 但由于体育经费投入不足和当前各高校的大量扩招, 现有体育场地和器材已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例如: 体育课上课场地拥挤、器材不足, 体育设施设备陈旧, 器材质量差, 对体育场地器材维修不力等, 都会影响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二、消除大学生对体育课倦怠行为的主要对策
2.1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健身意识, 提高体育课认知
要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 使其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使大学生不仅明确学校体育的功能和目标不仅是增强学生体质和发展个性情感, 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而且还应该了解培养学生的自主体育学习和健身能力, 养成体育学习和健身的习惯, 从而为今后的工作生活奠定良好的健康基础, 同样是学校体育目的。力争从思想的源头, 使大学生摒弃重智、轻体的陈旧思想,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 终身体育的思想。
2.2创设良好的体育课教学环境
首先, 要加大体育设施、场馆、器材的投入, 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为大学生体育课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解决大学生体育课的后顾之忧, 并通过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来调动和激发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培养大学生上好体育课的兴趣。其次, 创新改革体育课教学模式。过去的体育教学模式过分强调体育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表现为出现了厌倦情绪, 表现为经常逃课或借口身体不适而拒绝练习。上课紧张、恐惧, 严重者甚至对体育课失去了原有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研究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寻求能适合学生身心发展, 提高学生兴趣, 满足学生需求的学习方法。
2.3体育老师应加强自身的修养和教法的创新,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师的仪表、风度、姿态、行为、语言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围的学生,对已经具备一定素质的大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教法不是固定的,而且内容丰富多彩,运用的灵活多变,这样学生愿意上体育课,对提高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至关重要,因此,教学的过程是双方的互动过程,师生间应该处于一种平等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的教与学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气教育心理学也有研究表明:情感具有正负迁移功能,好的情感体育教师应特注意加强自身的修养,不断更新知识,创新教法,为人师表和教学的艺术化,力求尽善尽美,从自身做起,努力克制大学生体育课的消极行为。
2.4学校应组织开展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
学校要定期组织内容丰富、精彩纷呈的课外体育活动,使学生愿意走出课堂,走进操场来积极地从事身体锻炼,并把一些活动常态化,作为日常教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纳入教育教学活动安排,形成制度。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教学的有益补充,按照要求保证学生平均每个学习日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组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就是培养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是对体育教学的补充,是大学生释放自己的场所,培养自己体育爱好的很好时机,同时可以纠正大学生体育课消极行为。
参考文献:
[1]杨忠. 高职体育课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 [ J] . 湖北体育科技,2009, ( 7) .
[2]曾秀端. 新世纪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研究 [ J ]. 福建体育科技, 1999, ( 2).
[3]贺俊业.普通高校体育课成绩考核的改革[J].体育学刊,2001( 3).69-72
[4]王龙.高校大学生对体育课厌学现状成因分析[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4):87-90.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课倦怠;行为
体育课倦怠是指大学生在体育课学习中, 由于文化课学习压力、缺乏体育课学习兴趣、抑郁或兴趣转移以及重视不够等原因, 而对体育课呈现出厌倦消极懈怠的态度和行为。倦怠行为的产生作为一种负面的因素,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它的存在不容忽视,稍不注意,就会导致不良后果的产生, 而现今部分大学生对体育课倦怠不仅影响体育教育本身,而且直接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甚至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前途。
一、大学生对体育课倦怠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
1.1大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理解不够
从小学、中学直至大学,大家对体育课的理解是根深蒂固的,出于上学是学知识的、体育与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相提并论的一些众所周的原因,体育课在他们心中的印象是很不重要的,上体育课就是玩一下,至于上什么,上得好不好关系不大,很少有同学将体育课和增强身体素质连在一起考虑,认为上体育课和身体的好坏没有直接的必然联系。因而大学生体育课消极行为的产生也就不言而喻,同时也说明了我们的体育教育宣传力度不够,对体育教育的重视不够,大学生从一开始就难以正确认识和了解体育,了解体育课的功能,从而就导致了一系列大学生体育课消极行为的
出现。
1.2 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 竞争越来越激烈, 各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越来越高, 总是希望录用高学历、高水平、高素质的毕业生。而高学历、高水平、高素质往往是高智力水平的体现, 身体健康状况往往被用人单位忽略和弱化。这种不甚科学的用人制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 以至于在校期间整天忙于评三好, 拿奖学金以及各种证书考试, 忙于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活动, 增加自己的社会阅历、工作经验等等。以至于体育课出现请假、旷课, 甚至于在体育课上学习其他科目的现象。在有些大学生眼中体育课对将来的工作就业没有任何帮助, 上不上无所谓。
1.3体育教师自身素质不理想,教学方法欠妥当
体育教师自身的素质在抑制大学生倦怠行为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部分教师教法缺少趣味性,体育课中技术练习的密度、负荷、步骤、难度等安排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繁杂、枯燥无味,场地器材安排不合理等等,是导致学生体育课产生倦怠行为的主要因素。作为体育教师应该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推陈出新,因材施教,才能吸引学生上好体育课,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
1.4教学设施不足
场地器材的匮乏也是致使大学生产生体育课倦怠的原因之一。虽然, 国家对高校所必须具备的体育设施有明确要求, 但由于体育经费投入不足和当前各高校的大量扩招, 现有体育场地和器材已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例如: 体育课上课场地拥挤、器材不足, 体育设施设备陈旧, 器材质量差, 对体育场地器材维修不力等, 都会影响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二、消除大学生对体育课倦怠行为的主要对策
2.1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健身意识, 提高体育课认知
要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 使其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使大学生不仅明确学校体育的功能和目标不仅是增强学生体质和发展个性情感, 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而且还应该了解培养学生的自主体育学习和健身能力, 养成体育学习和健身的习惯, 从而为今后的工作生活奠定良好的健康基础, 同样是学校体育目的。力争从思想的源头, 使大学生摒弃重智、轻体的陈旧思想,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 终身体育的思想。
2.2创设良好的体育课教学环境
首先, 要加大体育设施、场馆、器材的投入, 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为大学生体育课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解决大学生体育课的后顾之忧, 并通过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来调动和激发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培养大学生上好体育课的兴趣。其次, 创新改革体育课教学模式。过去的体育教学模式过分强调体育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表现为出现了厌倦情绪, 表现为经常逃课或借口身体不适而拒绝练习。上课紧张、恐惧, 严重者甚至对体育课失去了原有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研究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寻求能适合学生身心发展, 提高学生兴趣, 满足学生需求的学习方法。
2.3体育老师应加强自身的修养和教法的创新,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师的仪表、风度、姿态、行为、语言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围的学生,对已经具备一定素质的大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教法不是固定的,而且内容丰富多彩,运用的灵活多变,这样学生愿意上体育课,对提高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至关重要,因此,教学的过程是双方的互动过程,师生间应该处于一种平等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的教与学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气教育心理学也有研究表明:情感具有正负迁移功能,好的情感体育教师应特注意加强自身的修养,不断更新知识,创新教法,为人师表和教学的艺术化,力求尽善尽美,从自身做起,努力克制大学生体育课的消极行为。
2.4学校应组织开展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
学校要定期组织内容丰富、精彩纷呈的课外体育活动,使学生愿意走出课堂,走进操场来积极地从事身体锻炼,并把一些活动常态化,作为日常教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纳入教育教学活动安排,形成制度。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教学的有益补充,按照要求保证学生平均每个学习日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组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就是培养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是对体育教学的补充,是大学生释放自己的场所,培养自己体育爱好的很好时机,同时可以纠正大学生体育课消极行为。
参考文献:
[1]杨忠. 高职体育课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 [ J] . 湖北体育科技,2009, ( 7) .
[2]曾秀端. 新世纪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研究 [ J ]. 福建体育科技, 1999, ( 2).
[3]贺俊业.普通高校体育课成绩考核的改革[J].体育学刊,2001( 3).69-72
[4]王龙.高校大学生对体育课厌学现状成因分析[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4):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