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作者结合多年工作实际,主要就水利工程中引水干渠的主要特点、渠道的检查维护及加固处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简要论述,仅供同行参考研究。
[关键词]河道;引水干渠;特点;加固
中图分类号:TV87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3-0152-01
1.引言
水利工程的建设,为工农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对于水利工程而言,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使用是目的。“三分建、七分管”,一个工程即便有缺陷,如果针对情况,在运用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仍然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相反,一个较好的水利工程,如果管理不善,不但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甚至会造成灾难。因此管好、用好已建水利工程,对发挥其最大的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本人结合多年工作实际,主要就河道引水干渠管理方面浅谈几点看法,敬请指正。
2.引水干渠的主要特点
(1)水利工程多是依山傍水而筑,堤线多靠近河岸,对渠堤土质没有选择的余地,大多数渠段没有做基础处理。
(2)引水干渠修筑历史悠久,而且修筑质量不高,特别是渠道受地形、地势的影响,冲淤破坏轻重程度各异。
(3)引水渠道位于河流的上游,河流均为季节性多砂河流,讯期携带的砾石和泥砂进入渠道,对渠道的破坏尤为剧烈。
(4)随着需水量的不断增加,引水率逐年提高,导致河床淤砂逐年抬高,汛期高水位时,渠堤边坡将产生较高的承压水头,一旦超过了浆砌石间的粘接抵抗能力,就会被顶穿,形成垮渠事故。
3.渠道的检查和维护
一般情况下,渠道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形式的损坏现象,为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确保渠道正常运用,必须加强渠道的检查及养护工作,渠道的检查应在经常性检查的基础上,还要做定期检查,放水前后及汛期尤为重要,检查渠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引水前检查:渠道引水前即停水时期,一般放在河道全年来水量最小时期的春季4月份上旬,这个时期被称作春季大修阶段,主要检查引水工程是否有冲刷、淤积、沉陷、滑坡、裂缝、洞穴、缺口和影响过水的堆积物及杂草等。
(2)引水期间的检查:渠道引水时期,主要检查是否有漏水、冲刷、阻水、坍坡、人为损坏、有无漂浮物冲击渠边坡及风浪影响、堤顶超高是否安全等。
(3)暴雨时期检查:应组织人员外出检查泥石流入渠情况、排洪建筑物泄水情况、渠堤挡水及各种建筑物过水情况,以便及时处理因暴雨山洪引起渠系发生的问题,暴雨后,应及时做好清淤和整修工作。
(4)渠道的维修和加固:引水渠道由于设计、施工、和运用管理多方面的原因,经常发生局部冲刷、渠段淤积、渠道沉陷和渠道冻害等现象,情况严重者,可能出现垮岸、溃堤等破坏,根据工作期间,对这些破坏现象产生的原因调查、及对产生的破坏进行的长期防治措施实际应用效果的体会,总结如下:
(1)渠道的冲刷。产生冲刷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渠底纵坡比降过大,使渠道流速超过防冲速度,造成局部冲刷,一般采用适当进行衬砌护面,以提高渠道抗冲能力,当渠道纵坡不宜调整时,也可以增设潜堰等方法调整流速。二是渠道土质差,夯实不紧,无衬砌时,引起冲刷。可采用重新夯实,粘护面或其他方法砌护坡加固,以提高抗冲防渗效果。三是渠道布置不合理,弯道半径过小,造成凹岸冲刷、凸岸渠底淤积。应尽量将急弯段转弯半径放大,一般要求转弯半径不小于5倍水面宽度,当布置和施工难度较大时,可在冲刷段砌石护面防冲,或采取改变流向的方法,如设固定导向板等设施,使水流轴线大致与渠床轴线一致,以减轻水流对渠道的冲刷。四是渠道与建筑物衔接处和渠道与下级渠道连接处,因流态改变易造成局部冲刷,一般要求采取合理的连接形式,加强对冲刷部位的衬砌。五是加强管理,健全管理制度。水量调配时应尽量避免猛增猛减,加强渠道排砂措施,减少渠道携带的悬移质对渠道的冲刷破坏。
(2)渠道防淤。渠道淤积,将直接影响到其输水能力,甚至导致水位抬高,影响渠道安全。造成淤积的主要原因有:引水含砂量大、渠道流速过缓、管理不善、渠岸崩塌及暴雨泥石流入渠等;防治渠道淤积的措施主要有下列几方面:一是加大纵坡调整比降,控制渠道流速,提高输砂能力。二是清除渠内淤积,杂草,保证内部畅通,提高流速,减少淤积。三是在有泥石流进入的山坡渠段,应设置截泥堤或在泥石流洪沟经过的渠段设置过流涵洞,减少入渠的泥石流。四是对渠岸山坡的崩塌、滑坡,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修处理。
(3)沉陷处理。对于垫方渠道,特别是新建渠道,开始放水后,往往出现严重的沉陷问题,有些旧渠由于堤内存在有蚁穴、兽洞等隐患及其他原因,也容易形成局部沉陷现象。沉陷的发生将引起堤顶高程不足,不均匀沉陷还会造成裂缝现象。随着裂缝的发展,很可能产生渠道漏水、脱坡、甚至形成溃坝、决口等危险。采取措施,新建渠道应预留一定的超高,旧渠产生沉陷,要加强监视,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如灌浆堵塞或翻修夯实等方法。
(4)渠道衬砌的冻害防治。防治渠道衬砌冻害,是寒冷地区渠系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减少冻害,渠系布置区应尽量避开粘、粉质土壤和高地下水位地段,运用中尽量在大冻前停止过水或提前冬灌,渠道的裂缝及时维修,减少水的渗漏补给,此外常见的防冻方法有下列几种:1)渠床处理法:①换填法。对于易吸收水分,冻胀性强的土质,可以采用换填法处理渠床,如在易冻胀区换填砂砾料,换填深度一般控制在冻结深的2/3,此法简便易施工。②压实法。对基土压实,可使土壤的干容重增加,孔隙率降低,透水性削弱,从而减少冻胀变形;压实法有原状土压实和翻检压实两种,前者压实深度小,后者压实深度大,对于疏松、多隙的强湿陷性黄土,还可以先浸水,使其逐渐湿陷后再进行夯实的方法。2)隔热保温。将隔热保温材料铺设在衬砌体背后,同时注意排水,隔断下层土的水分补给,提高渠底地温,减轻或消除寒冷因素,达到抗冻目的;隔热保温材料有泡沫聚苯乙烯、泡沫水泥、沥青、草及炉渣等。3)板模结合防冻。在混凝土板下铺设隔水膜,膜下设30—40cm厚隔壁垫层,隔水膜常用的是塑料薄膜,使板膜联合防渗,从而有效的减轻冻害。
4.结语
山区季节性多泥砂引水干渠的管理,关键在每年春季3-5月渠内维修大修,主要抓好冻胀处扒铺质量、灌浆质量、渠底混凝土加固工程新老砼结合、混凝土配合比等问题,抓好了春修引水工程质量,就能够给汛期引水工程安全渡汛,引好水、多引水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河道;引水干渠;特点;加固
中图分类号:TV87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3-0152-01
1.引言
水利工程的建设,为工农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对于水利工程而言,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使用是目的。“三分建、七分管”,一个工程即便有缺陷,如果针对情况,在运用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仍然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相反,一个较好的水利工程,如果管理不善,不但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甚至会造成灾难。因此管好、用好已建水利工程,对发挥其最大的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本人结合多年工作实际,主要就河道引水干渠管理方面浅谈几点看法,敬请指正。
2.引水干渠的主要特点
(1)水利工程多是依山傍水而筑,堤线多靠近河岸,对渠堤土质没有选择的余地,大多数渠段没有做基础处理。
(2)引水干渠修筑历史悠久,而且修筑质量不高,特别是渠道受地形、地势的影响,冲淤破坏轻重程度各异。
(3)引水渠道位于河流的上游,河流均为季节性多砂河流,讯期携带的砾石和泥砂进入渠道,对渠道的破坏尤为剧烈。
(4)随着需水量的不断增加,引水率逐年提高,导致河床淤砂逐年抬高,汛期高水位时,渠堤边坡将产生较高的承压水头,一旦超过了浆砌石间的粘接抵抗能力,就会被顶穿,形成垮渠事故。
3.渠道的检查和维护
一般情况下,渠道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形式的损坏现象,为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确保渠道正常运用,必须加强渠道的检查及养护工作,渠道的检查应在经常性检查的基础上,还要做定期检查,放水前后及汛期尤为重要,检查渠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引水前检查:渠道引水前即停水时期,一般放在河道全年来水量最小时期的春季4月份上旬,这个时期被称作春季大修阶段,主要检查引水工程是否有冲刷、淤积、沉陷、滑坡、裂缝、洞穴、缺口和影响过水的堆积物及杂草等。
(2)引水期间的检查:渠道引水时期,主要检查是否有漏水、冲刷、阻水、坍坡、人为损坏、有无漂浮物冲击渠边坡及风浪影响、堤顶超高是否安全等。
(3)暴雨时期检查:应组织人员外出检查泥石流入渠情况、排洪建筑物泄水情况、渠堤挡水及各种建筑物过水情况,以便及时处理因暴雨山洪引起渠系发生的问题,暴雨后,应及时做好清淤和整修工作。
(4)渠道的维修和加固:引水渠道由于设计、施工、和运用管理多方面的原因,经常发生局部冲刷、渠段淤积、渠道沉陷和渠道冻害等现象,情况严重者,可能出现垮岸、溃堤等破坏,根据工作期间,对这些破坏现象产生的原因调查、及对产生的破坏进行的长期防治措施实际应用效果的体会,总结如下:
(1)渠道的冲刷。产生冲刷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渠底纵坡比降过大,使渠道流速超过防冲速度,造成局部冲刷,一般采用适当进行衬砌护面,以提高渠道抗冲能力,当渠道纵坡不宜调整时,也可以增设潜堰等方法调整流速。二是渠道土质差,夯实不紧,无衬砌时,引起冲刷。可采用重新夯实,粘护面或其他方法砌护坡加固,以提高抗冲防渗效果。三是渠道布置不合理,弯道半径过小,造成凹岸冲刷、凸岸渠底淤积。应尽量将急弯段转弯半径放大,一般要求转弯半径不小于5倍水面宽度,当布置和施工难度较大时,可在冲刷段砌石护面防冲,或采取改变流向的方法,如设固定导向板等设施,使水流轴线大致与渠床轴线一致,以减轻水流对渠道的冲刷。四是渠道与建筑物衔接处和渠道与下级渠道连接处,因流态改变易造成局部冲刷,一般要求采取合理的连接形式,加强对冲刷部位的衬砌。五是加强管理,健全管理制度。水量调配时应尽量避免猛增猛减,加强渠道排砂措施,减少渠道携带的悬移质对渠道的冲刷破坏。
(2)渠道防淤。渠道淤积,将直接影响到其输水能力,甚至导致水位抬高,影响渠道安全。造成淤积的主要原因有:引水含砂量大、渠道流速过缓、管理不善、渠岸崩塌及暴雨泥石流入渠等;防治渠道淤积的措施主要有下列几方面:一是加大纵坡调整比降,控制渠道流速,提高输砂能力。二是清除渠内淤积,杂草,保证内部畅通,提高流速,减少淤积。三是在有泥石流进入的山坡渠段,应设置截泥堤或在泥石流洪沟经过的渠段设置过流涵洞,减少入渠的泥石流。四是对渠岸山坡的崩塌、滑坡,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修处理。
(3)沉陷处理。对于垫方渠道,特别是新建渠道,开始放水后,往往出现严重的沉陷问题,有些旧渠由于堤内存在有蚁穴、兽洞等隐患及其他原因,也容易形成局部沉陷现象。沉陷的发生将引起堤顶高程不足,不均匀沉陷还会造成裂缝现象。随着裂缝的发展,很可能产生渠道漏水、脱坡、甚至形成溃坝、决口等危险。采取措施,新建渠道应预留一定的超高,旧渠产生沉陷,要加强监视,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如灌浆堵塞或翻修夯实等方法。
(4)渠道衬砌的冻害防治。防治渠道衬砌冻害,是寒冷地区渠系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减少冻害,渠系布置区应尽量避开粘、粉质土壤和高地下水位地段,运用中尽量在大冻前停止过水或提前冬灌,渠道的裂缝及时维修,减少水的渗漏补给,此外常见的防冻方法有下列几种:1)渠床处理法:①换填法。对于易吸收水分,冻胀性强的土质,可以采用换填法处理渠床,如在易冻胀区换填砂砾料,换填深度一般控制在冻结深的2/3,此法简便易施工。②压实法。对基土压实,可使土壤的干容重增加,孔隙率降低,透水性削弱,从而减少冻胀变形;压实法有原状土压实和翻检压实两种,前者压实深度小,后者压实深度大,对于疏松、多隙的强湿陷性黄土,还可以先浸水,使其逐渐湿陷后再进行夯实的方法。2)隔热保温。将隔热保温材料铺设在衬砌体背后,同时注意排水,隔断下层土的水分补给,提高渠底地温,减轻或消除寒冷因素,达到抗冻目的;隔热保温材料有泡沫聚苯乙烯、泡沫水泥、沥青、草及炉渣等。3)板模结合防冻。在混凝土板下铺设隔水膜,膜下设30—40cm厚隔壁垫层,隔水膜常用的是塑料薄膜,使板膜联合防渗,从而有效的减轻冻害。
4.结语
山区季节性多泥砂引水干渠的管理,关键在每年春季3-5月渠内维修大修,主要抓好冻胀处扒铺质量、灌浆质量、渠底混凝土加固工程新老砼结合、混凝土配合比等问题,抓好了春修引水工程质量,就能够给汛期引水工程安全渡汛,引好水、多引水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