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古人历来重视历史,即使在今天,重视历史教育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教学方法 有效性
课堂有效性教学是用于指引教师教学、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标准,也是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专家余文森教授的解释通俗易懂,他指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提高、有收获、有进步。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新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记忆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探究学习,并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的无效与低效令很多教师头疼,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引起历史教师的广泛关注。
一、导入学案教学
在历史学案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犹如戏剧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重要作用。好的导语能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求知欲望,促使其情绪高涨,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自然进入新课学习,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起到创造“良好开端”的作用。
历史课文中常常引用一些重要人物的言论或重要著作中的句段,以增强课文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有些言论甚至会成为这个人物的代名词或象征。运用史料、引言导入新课,一定要注意所用史料必须是本课所要讲述的内容或与本课密切相关的内容。它的最大优点是能紧扣课本内容,深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分析和运用史料的能力。
二、巧用成语、典故、诗词、俗语,实施有效教学
成语、俗语、诗词中蕴含深厚的人生哲理,在历史课堂中适当运用成语、诗词、俗语等,可以活跃课堂氛围,突出教学重点,满足学生对美的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有效教学。例如,讲授“封建专制主义和皇权主义”内容时,可以引用成语俗语诸如“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伴君如伴虎”等进行形象化讲解;讲到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危害时,可以用曹操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阐释;讲到皖南事变周总理的题词时,可以引用曹丕的故事“七步诗”或者“同室操戈”说明,加深学生对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策略理解。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课的开头五分钟非常重要,好的开头往往可以吸引学生饶有兴致地听好一整节课,所以做好授课开头五分钟的备课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才能在开头便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呢?作为愉快教学模式的设计者和主角,历史老师应该参照教材,并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设计每一节课程的开课引语,通过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独具匠心的开课引语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充满好奇地学习全部内容。
四、利用科学史创设教学情境
有效教学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科学史是历代科学家以不惜牺牲生命的精神换来的,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是很宝贵的教育资源。我们要利用科学史合理开展教学,向学生展示科学发展的过程,同时在知识的传授中渗透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实现有效教学。通过科学史,学生可以了解到科学家的人文精神。例如,在介绍著名的天文学家布鲁诺时,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讲演感染学生,可以这样说:布鲁诺是伟大的唯物主义者、思想家,为宣传哥白尼太阳中心说而被宗教裁判所活活烧死。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布鲁诺,在繁花广场树立了布鲁诺铜像。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叙述,把学生的思维带到历史中,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实现有效教学。
五、插图是愉快教学模式的突破口
初中生虽然处于形象思维模式向抽象思维模式转变的转型期,但是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鉴于现编历史教材中的插图较多,笔者以插图为突破口实施愉快教学法,利用插图形象生动、直观性强的特点与优点吸引广大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通过巧妙的教学讲解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效果,最终提高整个课程的教学质量,在让学生学到历史知识的同时,综合素质尤其人文素养得到提高。
虽然插图较多,且课堂时间的限制不允许老师对每一幅插图都进行详细讲解,但是如果讲解不认真、不细致则又会让学生对某些知识的理解不深入、不到位,因此应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插图进行重点讲解,并力图让所有知识要点都穿插于老师的插图讲解中。这样可以让学生在饶有兴致地“听故事”的同时,记住知识要点,从而显著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六、有效教学的行为特征
新课改背景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由封闭性教学走向开放性教学。与此同时,有效教学的行为特征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形成开放性、个体适应性、反思性特征。教师要把握全局,注重细枝末节,实现目标与过程的有效结合。
七、用历史故事贯穿课堂,吸引学生注意力
历史课如果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让学生在课堂上全神贯注地投入,则最巧妙的办法就是故事性和知识性相结合。将历史课演绎成一个个历史故事,在惊心跌宕的历史叙事中,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比如,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课,老师可以提前收集与此相关的历史故事,将丝绸之路与人物、与社会,甚至与整个中国的民族发展相联系,通过一系列相关历史事件,反映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历史地位。又如鸦片战争一课,老师大可以在黑板上画下当时的敌我战略简图,从战争之前的矛盾酝酿,到战争中的浴血反抗,直到最后以丧权辱国的条约来平息。这里虽是简单的几句概述,或许更能激发学生兴趣,一旦学生进入故事中,便会自主思考这种问题,老师的职责就是摆出事实,讲明分析方法和思考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是学习知识,更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与思考问题。
总之,初中历史有效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学生思维。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初中历史教学才会焕发生机,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教学方法 有效性
课堂有效性教学是用于指引教师教学、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标准,也是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专家余文森教授的解释通俗易懂,他指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提高、有收获、有进步。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新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记忆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探究学习,并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的无效与低效令很多教师头疼,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引起历史教师的广泛关注。
一、导入学案教学
在历史学案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犹如戏剧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重要作用。好的导语能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求知欲望,促使其情绪高涨,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自然进入新课学习,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起到创造“良好开端”的作用。
历史课文中常常引用一些重要人物的言论或重要著作中的句段,以增强课文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有些言论甚至会成为这个人物的代名词或象征。运用史料、引言导入新课,一定要注意所用史料必须是本课所要讲述的内容或与本课密切相关的内容。它的最大优点是能紧扣课本内容,深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分析和运用史料的能力。
二、巧用成语、典故、诗词、俗语,实施有效教学
成语、俗语、诗词中蕴含深厚的人生哲理,在历史课堂中适当运用成语、诗词、俗语等,可以活跃课堂氛围,突出教学重点,满足学生对美的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有效教学。例如,讲授“封建专制主义和皇权主义”内容时,可以引用成语俗语诸如“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伴君如伴虎”等进行形象化讲解;讲到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危害时,可以用曹操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阐释;讲到皖南事变周总理的题词时,可以引用曹丕的故事“七步诗”或者“同室操戈”说明,加深学生对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策略理解。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课的开头五分钟非常重要,好的开头往往可以吸引学生饶有兴致地听好一整节课,所以做好授课开头五分钟的备课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才能在开头便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呢?作为愉快教学模式的设计者和主角,历史老师应该参照教材,并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设计每一节课程的开课引语,通过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独具匠心的开课引语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充满好奇地学习全部内容。
四、利用科学史创设教学情境
有效教学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科学史是历代科学家以不惜牺牲生命的精神换来的,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是很宝贵的教育资源。我们要利用科学史合理开展教学,向学生展示科学发展的过程,同时在知识的传授中渗透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实现有效教学。通过科学史,学生可以了解到科学家的人文精神。例如,在介绍著名的天文学家布鲁诺时,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讲演感染学生,可以这样说:布鲁诺是伟大的唯物主义者、思想家,为宣传哥白尼太阳中心说而被宗教裁判所活活烧死。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布鲁诺,在繁花广场树立了布鲁诺铜像。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叙述,把学生的思维带到历史中,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实现有效教学。
五、插图是愉快教学模式的突破口
初中生虽然处于形象思维模式向抽象思维模式转变的转型期,但是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鉴于现编历史教材中的插图较多,笔者以插图为突破口实施愉快教学法,利用插图形象生动、直观性强的特点与优点吸引广大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通过巧妙的教学讲解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效果,最终提高整个课程的教学质量,在让学生学到历史知识的同时,综合素质尤其人文素养得到提高。
虽然插图较多,且课堂时间的限制不允许老师对每一幅插图都进行详细讲解,但是如果讲解不认真、不细致则又会让学生对某些知识的理解不深入、不到位,因此应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插图进行重点讲解,并力图让所有知识要点都穿插于老师的插图讲解中。这样可以让学生在饶有兴致地“听故事”的同时,记住知识要点,从而显著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六、有效教学的行为特征
新课改背景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由封闭性教学走向开放性教学。与此同时,有效教学的行为特征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形成开放性、个体适应性、反思性特征。教师要把握全局,注重细枝末节,实现目标与过程的有效结合。
七、用历史故事贯穿课堂,吸引学生注意力
历史课如果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让学生在课堂上全神贯注地投入,则最巧妙的办法就是故事性和知识性相结合。将历史课演绎成一个个历史故事,在惊心跌宕的历史叙事中,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比如,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课,老师可以提前收集与此相关的历史故事,将丝绸之路与人物、与社会,甚至与整个中国的民族发展相联系,通过一系列相关历史事件,反映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历史地位。又如鸦片战争一课,老师大可以在黑板上画下当时的敌我战略简图,从战争之前的矛盾酝酿,到战争中的浴血反抗,直到最后以丧权辱国的条约来平息。这里虽是简单的几句概述,或许更能激发学生兴趣,一旦学生进入故事中,便会自主思考这种问题,老师的职责就是摆出事实,讲明分析方法和思考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是学习知识,更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与思考问题。
总之,初中历史有效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学生思维。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初中历史教学才会焕发生机,实现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