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如何做好突发事件报道?

来源 :新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lum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呼和浩特广播电视台广播《百人爱心大营救》为例,对如何做好突发事件报道进行论述,认为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应做到“以社会责任为前提,以客观报道为己任”、“ 兼顾人性与理性”、“ 处理好现场报道与政府应急处置的关系”这几点,明确广播做好新闻突发事件报道的重要性,才能使突发事件报道稳定社会、化解危机。
  关键词:突发事件报道 大营救 媒体责任 化解危机
  突发事件因其“突发”,公众关注度高,媒体一方面想要追求新闻的速度满足受众的知情权,一方面要周全报道潜在的不可预知风险,常常面临艰难抉择。广播的生命是时效性,广播媒体面临突发事件不是报与不报的问题而是该思考如何做好突发事件报道,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充分地反映真实状况,并且引导社会舆论向着稳定社会、化解危机的正面转化。
  一、以社会责任为前提,以客观报道为己任
  在《百人爱心大营救》的报道中,现场记者不断普及所需血型的常识,不断报道所在位置,不断强调听众口口相传发布求血的通知,将挽救生命的社会责任感体现得淋漓尽致。而源源不断的有人赶来验血,恰恰也体现了媒体自身的影响力。报道突发事件时应以社会责任为天职,力排自身“眼球”效应的狭隘诉求,迅速、客观、全面地让公众了解突发事件的状况、发展,引导公众维护社会秩序和自身安全。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不只是新闻行为,更是社会责任。在面临报道的同时,一要冷静严肃。要求记者面对重大突发性事件时,不但要有职业精神,还应该有分析和判断事件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二要深刻反思。有些重大突发事件,媒体在冷静处理时还要深刻反思。三要科学客观。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中也要运用科学发展观,要尊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媒体与记者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做到报道要有利于解放思想,有利于改革开放,有利于社会和谐,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向党和人民负责,才能无愧于历史赋予的责任。
  二、兼顾人性与理性
  在《百人爱心大营救》的报道中,看到有人来救援,记者很感动,哽咽的声音感染了很多听众,这属真情流露。可当报道进行了一个多小时依然找不到血源的时候,记者急得哭了,但职业特点要求记者必须控制情绪,积极乐观地引导家属及听众坚定信念,促进事件向理性方向转变。因此面对突发事件时,媒体既不可掩盖人性本能的反应又要体现出理性思考和把控引导舆论的能力。
  新闻报道中,新闻事实是人文关怀的物质载体。新闻可以告知讯息,让公众尽快了解事实真相,可以沟通情况,减小负面影响,并且发挥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在报道中,人文主义关怀被人们誉为人类苦难的“温柔抚摸者”。而记者既要兼顾人性情绪,又要合理控制理性思维,以理性的观察思考,富于人性的思想感情,体现出人文关怀,向公众提供心理援助,安抚受创心理。
  三、处理好现场报道与政府应急处置的关系
  还以《百人爱心大营救》为例,当时的医院、中心血站、交警等相关政府单位和媒体就形成了通力的合作,发挥各自职能,抢时间、(下转56页)想办法,最终成功地挽救了年轻的生命。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准确、及时发布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工作信息。”这些条文明确了两点:一是必须及时发布信息,二是对报道工作进行管理。也就是说,传播信息属于处置突发事件工作的一个有机环节。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现场报道与政府应急处置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政府应急措施是对突发事件部署的指导,而现场报报道是对事件发生的原因、发展的状况、处理的方式等进行报道。及时地公开真相,有利于安抚公众,化解谣言,有利于赢得社会公众的支持和拥护,提高政府公信力,更有利于事件的处理。
  四、广播做好新闻突发事件报道的重要性
  广播最大的优势是“时效性强”。如果我们能面对突发事件做到第一时间发布新闻,站在党和政府的立场上及时宣传政府的应急行动,站在维护人民群众共同利益的角度消除民众惶恐和疑虑,那么新闻传播的价值就不仅仅在于发掘事实真相、传播事实真相,更能起到维护社会稳定、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进而夯实广播媒体的公信力,为我们在众多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多元发展的时代加强市场竞争力。
  附:《百人爱心大营救》。一个听众的求救电话:“有人出了车祸,急需A型RH阴性血抢救,血库没有足够储备。”呼和浩特广播电视台广播节目打破常规现场直播了近五个小时最终找到了献血者。正是有医院、中心血站、交警等相关政府单位和媒体的相互配合,各司其职,通过抢时间、想办法,逐一铺张有序进行,才得以成功挽救了年轻的生命。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广播电台)
  责任编辑:白洁
其他文献
近几年,在报业发展和改革的浪潮中,专版、专刊和副刊像报纸的正刊一样,同样经历了大幅度的改革和扩张。都市类报纸为了更好地吸引读者消费,大都开辟了广告工作周刊。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第一张都市报,《北方新报》面临同样的问题,于2008年由原来的专副刊演变为现在的广告工作周刊。  广告工作周刊的作用  《北方新报》的广告工作周刊分为汽车周刊、旅游周刊、房地产周刊和消费周刊,每周二至周五出版发行。自2008年
期刊
近年来,在我国的电视新闻、电视专题片中,应用现场采访报道已经成为电视记者的重要手段。现场采访报道凸显了电视直观形象和实时传播的优势,提高了电视新闻的可信度,满足了电视观众“眼见为实”的心理需求;现场采访报道,除了出镜记者与被采访者的同期声之外,还加入了体态语言以及周边环境变化等信息,观众可以从采访过程的整体来把握、感受、接收来自荧屏的各种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观众的参与意识,增强传播效果。 
期刊
摘要:标题位于文章之首,好似人的眼睛。凡是新闻佳作,都必须有好的标题。在新闻标题的制作上,如果利用新闻事实所提供的机缘,适当运用对比、对偶、比拟等修辞手法,会有眉目传情的效果。本文结合新闻获奖作品的题目和自己在新闻采访撰稿中的经历,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述修辞手法在新闻标题制作中的运用,论证如何着力画出传神而又富有魅力的“眼睛”。  关键词:新闻标题 制作 修辞手法的运用 吸引受众  新闻标题对于
期刊
2013年,广播新闻专题《破解沙产业盈利难题—— 一家沙漠电厂的低碳之路》获得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这篇以展现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厂在大漠10年低碳经济实践为主要内容的新闻专题,因题材的重大性和表达的独特性而受到评委们的青睐。从大的范畴来说,这篇新闻专题仍然属于经济报道。一直以来,经济报道始终因为其内容专业性强,缺乏故事和人情,无论是播出效果还是在评优评奖中,都很难抓人耳目。特别是广播媒体
期刊
2014年10月10日,记者电话预约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方汉奇教授。当天,方老在电子邮箱中回复:“徐峰同志:发来的采访提纲收到。我只是一个新闻史的教师,今年88了,岁数大了,目前除每年带一名博士生外,早已不上课和不写文章了。新闻理论的问题没研究,提纲涉及的有些内容,未必都能发表意见,倘承垂询,也只能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了。”  10月12日14时40分,
期刊
会议报道,在新闻宣传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对党政机关、领导的重大决策、重要活动、重要讲话与各种工作部署的大量报道,是媒体实现党的喉舌作用的主要途径之一。会议尤其是一些重要的会议,如每年的“两会”,就一直是人民群众非常关注的内容。然而,要想真正把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好,就需要改革会议报道,在创新上下功夫,学会从“会海”中捞“活鱼”。  关于会议报道,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新闻单位要“多报道对工作有指导意义、
期刊
《飞越城市》文化旅游直播节目在创新中发展和成熟,在嬗变中实现新的突破和跨越,凸显出它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飞越城市》节目经过各地主持人、策划人和嘉宾12年的精心打造和创新,充分发挥了形象大使和新闻发言人的作用,成为了全国具有影响力、常态化的文化旅游广播知名品牌节目。??  一、《飞越城市》节目的定位和创新  《飞越城市》是由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合肥人民广播电台等7家广播电台于2001年12月共
期刊
2013年 9月4日至24日,我参加的由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局主办的“报业新媒体培训班”, 圆满完成了在澳大利亚的培训学习, 回到国内。虽然培训学习结束了,但在澳大利亚短暂培训使本人受到的教育和启迪,将伴随工作的不断推进而发挥作用。  一、 中外媒体在对待网络时代冲击的应对比较  十几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人们的生活特别是从事传媒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特别是年轻的人们,顺应变化的反应快,
期刊
手机电视(CMMB),顾名思义,就是用手机看电视,电视随时看。但现在由于基站建设覆盖面不够、可收看的手机品种很少、手机电视(CMMB)客户群尚未形成等因素,制约着手机电视的迅速发展。伴随着质疑,伴随着缺憾,也伴随着期待,手机电视(CMMB)产业正吃力地前行。为了充分体现手机电视收看的随时性、方便性,同时满足观众对手机电视不同内容的需求,就要多条腿走路,寻找能使手机电视发展得更高、更远的途径。  一
期刊
功效:通过对传统媒体由内到外的调节,使其科学转型  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和传输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快速全民普及,新闻的传播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传媒行业的格局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变。门户网站、微博的快速发展,从传播内容到传播手段,都对传统媒体构成了大兵压境的态势。尤其因渠道原因造成的网络媒体的时效性、丰富性、公开性、交互性和畅通性,令传统媒体尤其是报媒无法与其比拟。  知己知彼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