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嘉兴之美,美在山水。钱江涌潮,惊涛拍岸,特在我有,奇在人无。九龙奇山,枕海控隘,胸纳天下,雄踞东海。千年古镇,争雄斗奇,流韵溅诗,仪态万千。悠悠运河,银浪滚滚,襟南牵北、融汇多元文化。”这是嘉兴市委书记陈德荣在《越韵吴风红船绿城》旅游宣传画册序中饱含深情地讴歌。
依托于史前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名人文化遗产、自然文化遗产和红色文化资源等特有的核心品质,创新旅游发展思路,将传统文化与时尚元素相结合,近年来嘉兴旅游产业迅猛发展。去年,嘉兴市旅游项目投入和旅游产业收入均达历年之最。嘉兴旅游已完成了由“潮、湖、河、海”经典格局向“红、古、蓝、绿、银”五色品牌的转身。“越韵吴风,红船绿城”、“品味时尚的网络型城市”两条旅游线路人选“长三角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不久前,记者采访了嘉兴市旅游局局长金琴龙先生。
《长三角》:您提出要进一步树立和强化“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理念,嘉兴如何整合全市旅游资源,构建大旅游格局,促进旅游经济完整产业链的形成?
金琴龙:嘉兴旅游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成为举足轻重的产业。1996年,全市旅游总收入仪5.4亿元,2008年达到了t94亿元。但是,距嘉兴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旅游业发展成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龙头产业”这一目标仍有一定的差距。实现这一目标也就达到了“大产业”的要求。“大产业”必须有“大市场”来支撑,而“大市场”又必须建筑在“大旅游”基础之上。因此,构建大旅游格局是关键。
今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提出2009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是“推进中国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目的地体系”就是要突破原有局限于开发景区的旅游发展思路,把城市整体作为核心吸引物和旅游目的地来开发建设。嘉兴有条件可以兼有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的双重功能。只有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旅游产业,才能凸显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才能有效整合大嘉兴旅游资源。
“大旅游”在嘉兴有两层含义:第一就是城市旅游的概念。即旅游不仅是旅游部门的事,而是渗透和延展在其他各行业中。第二是区域概念,即把嘉兴各县(市)区旅游资源整合在一起的大嘉兴旅游。
加强市县联动,加大旅游整合力度。通过行政与市场双重手段,在旅游规划、旅游营销、旅游线路等方面加快大嘉兴的旅游整合,以推进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
注重品牌化发展,全力打造“三大品牌”。即,积极提升南湖、南北湖、乌镇、钱江潮、西塘、九龙山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旅游景区品牌;打响系列专项旅游产品品牌,大力发展红色、古色、蓝色、银色、绿色等一批有特色、叫得响的拳头产品;着力打造以“越韵吴风,水乡绿城”为形象的城市旅游目的地品牌。
接轨上海,力求全方位拓展。在开发周边市场、共建共享长三角旅游圈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上取得突破。我们与上海、杭州、宁波以及苏南周边城市建立了对接机制,共同推动建立“互为市场、互为腹地、互送客源、互利共赢”的旅游合作新格局。
《长三角》:近几年来,旅游业从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转型,创意体验旅游产品和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受到欢迎,嘉兴如何积极面对这一转型趋势?
金琴龙:嘉兴应充分利用区位与交通优势,主动顺应产业发展趋势,需要在旅游业态、产品建构、管理方式、营销模式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整,实现根本性转变。
在旅游业态转型上,嘉兴要实现从传统旅游服务业向现代旅游服务业的转变,重点应立足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经济先发优势,大力培植新的旅游业态,如会展旅游、奖励旅游、商务旅游、节事旅游等。
在旅游产品转型上,实现旅游产品从单一的自然文化观光产品向满足多种需求的主题产品、体闲度假产品和个性化产品转变。如乌镇二期西栅景区的建成是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转型的成功范例。九龙山景区也已投入近30亿元,一个以游艇、马球、高尔夫等体闲运动为主体的滨海度假城已初具规模。湘家荡旅游度假区和大云温泉度假区也正聚集大量财力人力进行高档次的开发建设。在专项旅游产品上,也形成了一批具有相应规模和影响、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产品,如节庆产品、修学旅游产品、汽车运动产品等。但是,嘉兴旅游产业整体距真正的转型尚有距离,不少尚处于概念性产品阶段。因此,我们正围绕休闲旅游、运动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以及海洋旅游五大领域。集中力量,组团式开发建设商务休闲、文化生态、滨海度假、游轮旅游、高尔夫休闲等一批高端旅游产品,形成嘉兴进军旅游高端市场的重量级旅游拳头产品集群。
在旅游企业组织形态转型上,实现旅游企业从单一到联合、集团化的运作方式的转型。近年来,嘉兴在培育大型旅游企业尤其是在雅进旅游企业的集团化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并吸引著名的企业集团介入旅游业,如中青旅以51%控股乌镇古镇保护和开发公司,九龙山上市公司的主业就是旅游整体开发。今后一个时期,应着力在实现国际化发展、引导集团化发展两大环节上下功夫,鼓励组建综合性的旅游集团和旅行社集团、旅游饭店管理公司等专业化集团,发挥管理优势和品牌优势,实现全国性或区域性的网络化规模经营。
从营销模式上,创新营销理念,实现旅游营销转型。主要是转变两个观念:变旅游产品推销为旅游产品营销;变旅游景区推销为旅游城市营销。特别是后者,对于一个旅游局来说,是其重要工作内容。
《长三角》: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已有一年多,跨海大桥通车对于嘉兴旅游带来哪些新变化?
金琴龙:杭州湾跨海大桥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车,这座全长36公里的跨海大桥,为嘉兴、宁波两地打造了一个世界级的标志性景观,更重要的是改变了长三角地区现有的旅游交通格局。大桥通车,在区域上形成了以上海、嘉兴、杭州、绍兴、宁波为主的环杭州湾“金三角”旅游新格局,带动了长三角区域旅游资源的重新整合,为长三角旅游业发展尤其是区域联动开拓了广阔空间。
大桥通车后,大桥观光游成为我市独特的旅游新产品。上海、宁波、苏州等地大量游客通过大桥穿梭于嘉兴,为嘉兴入境客源市场带来机遇。嘉兴周边有四个国际机场,为嘉兴拓展海外市场带来新的契机。嘉兴旅游资源与宁波形成明显的互补优势,嘉兴的水乡风韵和宁波的海滨风光,嘉兴红色旅游与浙东文化,形成各自鲜明特色,交相辉映。大桥的通车,使进宁波等地境外游客和自驾游客逐渐分流到嘉兴,舟山、台州等地游客也开始通过大桥到嘉兴观光旅游,成为双休和假日旅游的新鲜“血液”。
事实证明,天桥开通已成为嘉兴旅游的新引擎,嘉兴旅游景区成为大桥经济的直接受益者。去年五月大桥开通以来,每逢双休日南湖景区门口旅游大巴和自驾车接踵而至,以宁波等地为主的庞大车流让景区工作人员也十分惊叹。去年“五一”期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63.01万人次,旅游收入84676.93万元,其中六大主要景区接待33.035万人次,出现井喷现象。去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2140万人次,同比增长15.7%;国内旅游收入180亿元,同比增长21.6%。这一业绩的取得。大桥开通功不可没。
大桥给我们带来了机遇,我们也看到便捷的交通又是一把双刃剑。怎样使经过嘉兴的游客留下来?已成为摆在嘉兴旅游业面前的新课题。
其一,嘉兴周边都是国际性的旅游大城市,加上随着城际快速通道体系的日益完善,嘉兴“通道效应”更是一个严重的考验。因此。如果没有强有力的产品支撑,嘉兴就完全有可能会成为交通过道、旅游的盆地。
其二,嘉兴旅游产品目前还是以初级观光旅游为主体。现代体闲度假旅游产品和高端旅游虽已起步,但产品内涵尚不丰富。乡村游、农家客栈规模小,产品单一;商务旅游、会展旅游未形成较大规模,产品也以一、二日游为主,缺少多日游产品。因此,大桥通车无形中增添了竞争压力。
其三,嘉兴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滞后。随着大桥的通车,大量宁波及浙东南“自驾游”散客已开始涌来。而目前我市旅游功能还不能满足以自驾自助游为主体的“散客时代”发展需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亟待建立。
以上三个问题是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目前,有些问题的解决已在进行之中。
《长三角》:世博会将是长三角旅游“渗透、融合”的一次重要机遇,有利于树立长三角旅游整体品牌,嘉兴如何以此为契机更好地拓展区域合作空间?
金琴龙: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给长三角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嘉兴以接轨上海为首位战略,以区域合作为重点,实施“东西南北”战略。全面融入长三角旅游圈。一是向东做好接轨上海服务世博工作。围绕上海市场需求,坚持每年在上海举行大型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共推世博体验之旅。目前两条线路列入示范点,63家酒店进入世博预定系统。二是向西融入杭嘉湖绍都市旅游圈,共同建立旅游合作专业委员会,共同打造都市经济圈黄金旅游线,如推出了“江南绝色,吴越经典杭嘉湖绍”品牌形象。为共同拓展旅游市场开创了新模式。今年3月,杭州都市经济圈四城市联手推出开展旅游优惠月活动。三是向南与宁波联合互动开发大桥旅游,两市签订了旅游合作协议。两市旅游局联合主办“一桥连嘉甬,两地传游情”、“大桥那边春光好”等互送游客活动,“大桥之旅”成为影响华东旅游格局的亮点。四是向北利用苏通大桥开通,开发苏南和苏北市场,推出“三桥六地”旅游线路。
依托于史前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名人文化遗产、自然文化遗产和红色文化资源等特有的核心品质,创新旅游发展思路,将传统文化与时尚元素相结合,近年来嘉兴旅游产业迅猛发展。去年,嘉兴市旅游项目投入和旅游产业收入均达历年之最。嘉兴旅游已完成了由“潮、湖、河、海”经典格局向“红、古、蓝、绿、银”五色品牌的转身。“越韵吴风,红船绿城”、“品味时尚的网络型城市”两条旅游线路人选“长三角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不久前,记者采访了嘉兴市旅游局局长金琴龙先生。
《长三角》:您提出要进一步树立和强化“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理念,嘉兴如何整合全市旅游资源,构建大旅游格局,促进旅游经济完整产业链的形成?
金琴龙:嘉兴旅游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成为举足轻重的产业。1996年,全市旅游总收入仪5.4亿元,2008年达到了t94亿元。但是,距嘉兴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旅游业发展成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龙头产业”这一目标仍有一定的差距。实现这一目标也就达到了“大产业”的要求。“大产业”必须有“大市场”来支撑,而“大市场”又必须建筑在“大旅游”基础之上。因此,构建大旅游格局是关键。
今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提出2009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是“推进中国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目的地体系”就是要突破原有局限于开发景区的旅游发展思路,把城市整体作为核心吸引物和旅游目的地来开发建设。嘉兴有条件可以兼有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的双重功能。只有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旅游产业,才能凸显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才能有效整合大嘉兴旅游资源。
“大旅游”在嘉兴有两层含义:第一就是城市旅游的概念。即旅游不仅是旅游部门的事,而是渗透和延展在其他各行业中。第二是区域概念,即把嘉兴各县(市)区旅游资源整合在一起的大嘉兴旅游。
加强市县联动,加大旅游整合力度。通过行政与市场双重手段,在旅游规划、旅游营销、旅游线路等方面加快大嘉兴的旅游整合,以推进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
注重品牌化发展,全力打造“三大品牌”。即,积极提升南湖、南北湖、乌镇、钱江潮、西塘、九龙山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旅游景区品牌;打响系列专项旅游产品品牌,大力发展红色、古色、蓝色、银色、绿色等一批有特色、叫得响的拳头产品;着力打造以“越韵吴风,水乡绿城”为形象的城市旅游目的地品牌。
接轨上海,力求全方位拓展。在开发周边市场、共建共享长三角旅游圈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上取得突破。我们与上海、杭州、宁波以及苏南周边城市建立了对接机制,共同推动建立“互为市场、互为腹地、互送客源、互利共赢”的旅游合作新格局。
《长三角》:近几年来,旅游业从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转型,创意体验旅游产品和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受到欢迎,嘉兴如何积极面对这一转型趋势?
金琴龙:嘉兴应充分利用区位与交通优势,主动顺应产业发展趋势,需要在旅游业态、产品建构、管理方式、营销模式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整,实现根本性转变。
在旅游业态转型上,嘉兴要实现从传统旅游服务业向现代旅游服务业的转变,重点应立足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经济先发优势,大力培植新的旅游业态,如会展旅游、奖励旅游、商务旅游、节事旅游等。
在旅游产品转型上,实现旅游产品从单一的自然文化观光产品向满足多种需求的主题产品、体闲度假产品和个性化产品转变。如乌镇二期西栅景区的建成是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转型的成功范例。九龙山景区也已投入近30亿元,一个以游艇、马球、高尔夫等体闲运动为主体的滨海度假城已初具规模。湘家荡旅游度假区和大云温泉度假区也正聚集大量财力人力进行高档次的开发建设。在专项旅游产品上,也形成了一批具有相应规模和影响、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产品,如节庆产品、修学旅游产品、汽车运动产品等。但是,嘉兴旅游产业整体距真正的转型尚有距离,不少尚处于概念性产品阶段。因此,我们正围绕休闲旅游、运动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以及海洋旅游五大领域。集中力量,组团式开发建设商务休闲、文化生态、滨海度假、游轮旅游、高尔夫休闲等一批高端旅游产品,形成嘉兴进军旅游高端市场的重量级旅游拳头产品集群。
在旅游企业组织形态转型上,实现旅游企业从单一到联合、集团化的运作方式的转型。近年来,嘉兴在培育大型旅游企业尤其是在雅进旅游企业的集团化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并吸引著名的企业集团介入旅游业,如中青旅以51%控股乌镇古镇保护和开发公司,九龙山上市公司的主业就是旅游整体开发。今后一个时期,应着力在实现国际化发展、引导集团化发展两大环节上下功夫,鼓励组建综合性的旅游集团和旅行社集团、旅游饭店管理公司等专业化集团,发挥管理优势和品牌优势,实现全国性或区域性的网络化规模经营。
从营销模式上,创新营销理念,实现旅游营销转型。主要是转变两个观念:变旅游产品推销为旅游产品营销;变旅游景区推销为旅游城市营销。特别是后者,对于一个旅游局来说,是其重要工作内容。
《长三角》: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已有一年多,跨海大桥通车对于嘉兴旅游带来哪些新变化?
金琴龙:杭州湾跨海大桥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车,这座全长36公里的跨海大桥,为嘉兴、宁波两地打造了一个世界级的标志性景观,更重要的是改变了长三角地区现有的旅游交通格局。大桥通车,在区域上形成了以上海、嘉兴、杭州、绍兴、宁波为主的环杭州湾“金三角”旅游新格局,带动了长三角区域旅游资源的重新整合,为长三角旅游业发展尤其是区域联动开拓了广阔空间。
大桥通车后,大桥观光游成为我市独特的旅游新产品。上海、宁波、苏州等地大量游客通过大桥穿梭于嘉兴,为嘉兴入境客源市场带来机遇。嘉兴周边有四个国际机场,为嘉兴拓展海外市场带来新的契机。嘉兴旅游资源与宁波形成明显的互补优势,嘉兴的水乡风韵和宁波的海滨风光,嘉兴红色旅游与浙东文化,形成各自鲜明特色,交相辉映。大桥的通车,使进宁波等地境外游客和自驾游客逐渐分流到嘉兴,舟山、台州等地游客也开始通过大桥到嘉兴观光旅游,成为双休和假日旅游的新鲜“血液”。
事实证明,天桥开通已成为嘉兴旅游的新引擎,嘉兴旅游景区成为大桥经济的直接受益者。去年五月大桥开通以来,每逢双休日南湖景区门口旅游大巴和自驾车接踵而至,以宁波等地为主的庞大车流让景区工作人员也十分惊叹。去年“五一”期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63.01万人次,旅游收入84676.93万元,其中六大主要景区接待33.035万人次,出现井喷现象。去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2140万人次,同比增长15.7%;国内旅游收入180亿元,同比增长21.6%。这一业绩的取得。大桥开通功不可没。
大桥给我们带来了机遇,我们也看到便捷的交通又是一把双刃剑。怎样使经过嘉兴的游客留下来?已成为摆在嘉兴旅游业面前的新课题。
其一,嘉兴周边都是国际性的旅游大城市,加上随着城际快速通道体系的日益完善,嘉兴“通道效应”更是一个严重的考验。因此。如果没有强有力的产品支撑,嘉兴就完全有可能会成为交通过道、旅游的盆地。
其二,嘉兴旅游产品目前还是以初级观光旅游为主体。现代体闲度假旅游产品和高端旅游虽已起步,但产品内涵尚不丰富。乡村游、农家客栈规模小,产品单一;商务旅游、会展旅游未形成较大规模,产品也以一、二日游为主,缺少多日游产品。因此,大桥通车无形中增添了竞争压力。
其三,嘉兴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滞后。随着大桥的通车,大量宁波及浙东南“自驾游”散客已开始涌来。而目前我市旅游功能还不能满足以自驾自助游为主体的“散客时代”发展需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亟待建立。
以上三个问题是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目前,有些问题的解决已在进行之中。
《长三角》:世博会将是长三角旅游“渗透、融合”的一次重要机遇,有利于树立长三角旅游整体品牌,嘉兴如何以此为契机更好地拓展区域合作空间?
金琴龙: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给长三角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嘉兴以接轨上海为首位战略,以区域合作为重点,实施“东西南北”战略。全面融入长三角旅游圈。一是向东做好接轨上海服务世博工作。围绕上海市场需求,坚持每年在上海举行大型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共推世博体验之旅。目前两条线路列入示范点,63家酒店进入世博预定系统。二是向西融入杭嘉湖绍都市旅游圈,共同建立旅游合作专业委员会,共同打造都市经济圈黄金旅游线,如推出了“江南绝色,吴越经典杭嘉湖绍”品牌形象。为共同拓展旅游市场开创了新模式。今年3月,杭州都市经济圈四城市联手推出开展旅游优惠月活动。三是向南与宁波联合互动开发大桥旅游,两市签订了旅游合作协议。两市旅游局联合主办“一桥连嘉甬,两地传游情”、“大桥那边春光好”等互送游客活动,“大桥之旅”成为影响华东旅游格局的亮点。四是向北利用苏通大桥开通,开发苏南和苏北市场,推出“三桥六地”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