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古诗中外翻译之不同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x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翻译最基本的就是“信”。通过对《夜雨寄北》四个译本的对比,可以看出中国的译者对古诗翻译有先天的优势,更能理解其中的意义与留白,外国的译者则对古诗本身的含义还存在着误解。
  【关键词】“信”;语言差异;《夜雨寄北》
  一、译诗的重要性及其
  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努力让文化走出去,中国自然也不例外。而古诗作为语言的凝练,文化的浓缩,是重中之重。然而,中英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之大可谓是天壤之别。所以,一个好的译本显得尤为重要,既要理解正确,又要尽量保持诗中的文化特色。本文就以《夜雨寄北》为例,谈谈中外翻译家的不同之处。
  二、例诗赏析及其译本
  《夜雨寄北》全诗如下: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此诗选自《李义山诗集》,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或友人)的。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或友人)寄来书信,询问归期。其释义为: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不确定;巴蜀地区秋夜里下着大雨,池塘里涨满了水。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在西窗下同你一起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全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反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何当”为设想之词,设想由实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为设想中回忆的话题。
  笔者选取了四个译本,分别由中国的翻译家许渊冲、孙大雨以及外国的翻译家Giles、Bynner所作,评述如下:
  译诗:
  (1)Written on a Rainy Night to My Wife in the North
  You ask me when I can come back but I don’t know,
  The pools in western hills with autumn rain o’erflow.
  When by our window can we trim the wicks again
  And talk about this endless, dreary night of rain?
  -Xu Yuanchong
  (2)Lines Sent to the North Written during Night Rains
  Being asked for the home coming date,
  I tell thee I’m not sure when that’ll be,
  As night rains on the mounts of Ba fall
  And autumn pools are brimmed from the lea.
  Then we shall by the west window sit,
  Clipping the candle wick in some night,
  And talk of the night rains in the Ba mount,
  When I think of thee with mute delight.
  - Sun Dayu
  (3)Souvenirs
  You ask when I’m coming: alas not just yet.
  How the rain filled the pools on that night when we met!
  Ah, when shall we ever snuff candles again,
  And recall the glad hours of that evening of rain?
  - Herbert A. Giles
  (4)A Note on a Rainy Night to a Friend in the North
  You ask me when I am coming, I do not know.
  I dream of your mountains and autumn pools brimming all night with the rain.
  Oh, when shall we be trimming wicks again, together in your western window?
  When shall I be hearing your voice again, all night in the rain?
  - Witter Bynner
  三、本国与他国译者的译本对比
  从题目上看,许渊冲先生将之理解为寄给远方的妻子,而Bynner认为是朋友。另外两人则对其进行了模糊处理。到底是寄给妻子还是朋友,诗中其实也没有明确表明,现在也有很多人为此争论不休,所以笔者认为不应该译出来,引起不必要的争论。孙大雨先生选择忠实于原文,将“夜雨寄北”完整地翻译了出来,是最好的。Giles将其简单地译为Souvenirs显得过于笼统。
  接下来看看全诗的具体翻译。先来赏析两位中国译者的译诗。许渊冲先生的译文大意是:你问我什么时候回来,但我不知道。西山的池塘溢满秋雨。什么时候我们能再在我们的窗下共剪烛心,谈谈这个漫长、孤寂的雨夜。孙大雨先生的译文大意是: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不能确定是什么时候。巴山下夜雨,秋水溢满草地。我们会在将来的某个晚上,凭西窗而坐共剪烛心。再来谈谈巴山夜雨时我想起你的幸福。整体来说,两者都有了那种意境,而且也努力做到了押韵。许渊冲先生的译本理解上没有任何问题,只有两个地方有瑕疵。一是他把“巴山”译成了“西山”,这个其实没有必要,保留原文就好。二是他把“西窗”译成了“我们的窗”,这个不能接受。“剪烛西窗”是一个典故,不应该抛弃这么重要的意象。但他最后一句翻译得很好,点睛之笔。作者在这“巴山夜雨”中“漫长”“孤寂”的心情是显而易见的。而对于孙大雨先生的译本,最后一句却与许渊冲先生的译本截然相反。他是一种积极的、乐观的态度,尽管这夜晚是那么寒冷,但是想到你我就觉得很快乐。这不能说错,只能说每个人对于诗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
  再来看两位外国译者的理解。Giles的译文大意是:你问我什么时候能回来,唉,我也不确定。还记得我们相遇的那个晚上雨水充溢了水池。唉,什么时候我们能再次共剪烛心,回忆这个雨夜的快乐时光?Bynner的译文大意是:你问我什么时候回来,我不知道。我梦见你那儿的大山和秋池整夜都溢满了雨水。唉,什么时候我们能再次在你的西窗下共剪烛心?什么时候我能在雨夜再次听到你的声音?两者对诗完全理解错误了。Giles将第二句误解为作者是在回忆和妻子(或友人)相遇时的情形,所以第四句也跟着错了。而细节上,第二句中的“秋”被省略了。秋这个意象在古诗中一般意味着离愁或是思念,中国有两个传统节日都在秋天,也就是中秋节和重阳节,这两个节日都代表着团聚。所以这是绝对不能省略的。还有第二句中的“巴山”和第三句中的“西窗”也没有译出来。Bynner也有理解上的错误,他以为作者是梦见了下雨,但其实这是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第四句也是,作者其实是在设想和妻子(或友人)一起聊天,回忆这个雨夜。同样地,Bynner也没有将“巴山”译出来,但他将“秋”以及“西窗”很好地保留了下来。
  对比以上两者,很明显,外国译者对古诗还存在最基本的理解问题,而本国的译者在理解上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异议。本国译者在语言方面有其天然的优势所在,不仅体现在理解上,也体现在对古诗中意象的把握上。外国译者可能不会理解特定的意象所代表的特定含义,所以会忽视它们,但本国译者却可以准确地把握住。
  四、结语
  “信、达、雅”是翻译的三大要素,其中信是最基本的。通过对《夜雨寄北》四个译本的赏析,可以看到外国译者在翻译古诗的时候还存在误解。因此,对于外国译者来说,最重要的应该是更深入地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若是能达到“信”,“达”和“雅”对于他们来说可能会比中国译者更加容易。
  【参考文献】
  [1]郭菁章,江安,鲁文忠.唐诗精品百首英译[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2]谢真元.一生必读唐诗三百首鉴赏[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3]陈良运.中国诗学批评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4]孙大雨.古诗文英译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呼声日益强烈。中国文化的传播是发展自身及融入世界文化及价值的必由之路。论文首先明晰了中国文化传播目的及主体的定位,进而明确了我们要以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姿态让中华文化走的慢些,但要走的远些,长久些的文化传播态度。  【关键词】中国文化;传播;策略;文学作品;翻译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以更成熟的观念,更坚定的步伐走向世界的中国在更深的思想层
期刊
【摘要】:陆生生物,泛指在陆地上生活的生物。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适应性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需要很长时间形成的。而陆地环境与水域环境相比,要复杂得多,那么显而易见,陆生生物就要比水生生物拥有更为复杂的生理结构才能较好地适应陆生环境,本文将从多方面来探讨陆生生物对陆生环境的适应性。  【关键词】:陆生生物;环境;适应性  一、体液调节  陆地气候与水域环境比相对干燥,为适应此环境
期刊
【摘 要】在文化学派操纵理论的视角下,外宣翻译会受到意识形态、主流诗学、赞助人以及译者个人文化立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控制。为了使译文得到认同,获得最大的外宣效果,译者有必要从上述四个层面入手提高译文可读性和可接受度,以达到更好的外宣翻译效果。  【关键词】外宣翻译;主流诗学;意识形态  一、外宣翻译研究概述  近年来,国内学者尝试从不同角度探讨和解读外宣翻译。例如学者张健提出从传播学视角解读外宣翻
期刊
【摘 要】人们在交流过程中常常会故意违背合作原则,迁就礼貌原则,以维护对方的积极面子,至少不伤害对方的消极面子,从而营造愉快的氛围,使得谈话得以顺利的进展下去。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应注意不同文化背景间的差异,从而降低尴尬产生的几率。笔者试从三个角度阐释、分析礼貌原则与面子问题:分析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差异、评价礼貌原则的适用范围、及浅谈跨文化交际的尴尬。  【关键词】礼貌原则;面子问题;跨文化交际 
期刊
【摘 要】在多元化的艺术界里,每个人的生活价值观,思想观和社会发展的速度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着,油画创作与素材的搜集和生活是分不开的,它恰好是对你内心世界的一种再现。艺术要缔造的是高于生活的理想境界,进行创作时应该要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阐释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和解释,而不是生活本来的反应。带着浓烈的感情和激情去进行艺术创作,而不是为了某一个具象的表面去创作,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创作。  【关键词】油画
期刊
【摘 要】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其“表”类公文在中国公文史上的影响是巨大的。“表”类公文究竟是华浮之作,还是据实而书,这是公文写作领域长期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在骈文盘踞着公文统治地位的时代,韩愈倡导古文运动,扫荡了魏晋以来思想内容空虚、一味追求辞藻华丽、句式工整的颓靡之风。他承前启后,结束了骈文时代,开始了据实而书、质朴简练的时代。本文主要以其“表”类公文为契合点来研究韩愈的公文语言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文献、报告及法律条款,对项目的各参与方,即政府监管层面、业主方、设计方、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的安全文化建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土木工程;安全文化;建议  1、政府监管层面  在土木工程安全文化建设中,政府坚持什么样的安全管理理念将直接关系到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的成败。管理理念决定管理工作的态度和行为,要想把建筑安全文化建设好,政府就必须审时度势,建立和培养合乎时代要求的安全管理理
期刊
【摘 要】诗歌的翻译,达意相对容易,而保留诗歌的形式和音律很难,但后者正是诗歌的灵魂所在。因此,本文将从诗歌的形式和音律两方面分别阐述诗歌的不可译性。  【关键词】诗歌翻译;不可译;形式;音律  一、引言  “Poetry is what gets lost in translation.”诗意即翻译过程中失去的东西。这句话是弗罗斯特的朋友Louis Untermeyer在Robert Frost
期刊
【摘 要】随着全球化意识的崛起,国际间地域差异不断缩小,政治、经济贸易等各方面往来日渐频繁,对外宣传在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关系上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外宣翻译作为传播一国文化的重要纽带,对国家对外宣传上的影响不容小觑。本文将从操纵理论视角下浅析意识形态对外宣翻译的操纵以及在外宣译介活动中体现出的语言政治。  【关键词】全球化;外宣翻译;操纵;语言政治  一、引言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我国对外政治经济与科
期刊
【摘 要】本文建立的土木工程安全文化模型将安全文化划分为三个层面:人、组织和环境。这种划分方式是以人和组织为主体进行划分,其中人是整个安全文化的核心。  【关键词】土木工程;安全文化;模型  建立一个安全文化的模型,首先应理解安全文化的定义。关于安全文化的定义有很多种,其中最权威和最频繁被各学者研究引用的是核设施安全咨询委员会(ACSNI)(1993)对其下的定义:安全文化是个体或组织的价值观、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