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年前某日上午,天阴。笔者去西安古玩市场,在自称为周至县人的两位中年男摊主的摊位上寻觅,购得一枚“咸通玄宝”古币,摊主说他是在本县市场购得的。笔者以前曾想过,唐代铸过咸通玄宝钱,但买过赝品,并无见过其真形。身处古都,应多加小心观察,留意该币踪影。真巧,终于在那天被我有缘相遇发现。
该币有以下四个方面特征:(一)铜质、锈色:青铜质,面、背皆呈暗红紫黑色,肉部还带有些绿锈色。在正、背面(尤在背面)廓上仔细观察,可明显见到有历经千年传世辗转流传碰磨而呈显出的无数纤细纹丝痕迹。整个币体显熟旧,面、背铜体磨损严重。(二)穿、大小、厚、重:广穿、素背,传世品,属开门见山品。径2.30厘米,穿0.75厘米,厚0.15厘米,重5克。(三)文字、肉部:币文四字隶书,含有魏碑风骨,匀称有力,直读,整个文字笔划清晰,字口深峻,肉部(尤其背面)有隐起状。“通”、“宝”字写法与一般写法不同,“通”字上部笔法别出心裁。(四)伤痕:更令人关注的是,该币曾受过严重外伤。从币正面察看,左上方外廓处有一块受过外力物体重击后而造成的凹陷缺损伤痕。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空前强盛的时期,此币铸于唐懿宗李咸通年间(860年11月-874年11月,懿宗朝共历15年)。咸通十一年(870年)桂阳监铸钱官王彤进试铸咸通玄宝,后来因皇帝下诏令(“上有敕”)而未准发行。该币自试铸起距今已有1135年了。由于是试铸,数量极少,又未准发行而停铸,故存世极罕,在我国历代钱币史上有“唐代第一珍”之称,更显珍中之宝了。
以上系本人一孔之见,由于对历史知识和古代铸币专业知识知之不多,错误不足之处敬请专家、学者、藏家教正。
(责编:丁丑)
编者:未见实物,读者自鉴。
该币有以下四个方面特征:(一)铜质、锈色:青铜质,面、背皆呈暗红紫黑色,肉部还带有些绿锈色。在正、背面(尤在背面)廓上仔细观察,可明显见到有历经千年传世辗转流传碰磨而呈显出的无数纤细纹丝痕迹。整个币体显熟旧,面、背铜体磨损严重。(二)穿、大小、厚、重:广穿、素背,传世品,属开门见山品。径2.30厘米,穿0.75厘米,厚0.15厘米,重5克。(三)文字、肉部:币文四字隶书,含有魏碑风骨,匀称有力,直读,整个文字笔划清晰,字口深峻,肉部(尤其背面)有隐起状。“通”、“宝”字写法与一般写法不同,“通”字上部笔法别出心裁。(四)伤痕:更令人关注的是,该币曾受过严重外伤。从币正面察看,左上方外廓处有一块受过外力物体重击后而造成的凹陷缺损伤痕。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空前强盛的时期,此币铸于唐懿宗李咸通年间(860年11月-874年11月,懿宗朝共历15年)。咸通十一年(870年)桂阳监铸钱官王彤进试铸咸通玄宝,后来因皇帝下诏令(“上有敕”)而未准发行。该币自试铸起距今已有1135年了。由于是试铸,数量极少,又未准发行而停铸,故存世极罕,在我国历代钱币史上有“唐代第一珍”之称,更显珍中之宝了。
以上系本人一孔之见,由于对历史知识和古代铸币专业知识知之不多,错误不足之处敬请专家、学者、藏家教正。
(责编:丁丑)
编者:未见实物,读者自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