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考政策的改革,跨学科案例分析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如果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分学科的综合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再设计跨学科案例,将学生在分学科中所学到的知识进行综合应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本文以初中地理学科为例,探讨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1问题的提出及其内涵
1.1问题的提出
中考政策的改革,力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能力导向,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创新素养,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落实,关注初中学生社会考察、探究学习、职业体验等综合实践活动的表现情况,引导学生把课程学习内容与真实生活情境相结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新的中考增设了综合测试,其中的跨学科案例分析主要涉及地理、生命科学等学科,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思维能力。因此面对新的中考政策,如何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分析能力,是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中面临的重大课题。《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地理学科是一门跨越自然与人文的综合性学科,又是一门研究时间与空间、整体与区域、自然与人文等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关系的学科。因此从地理学科的性质来看,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本身就是地理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从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来看,也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其中综合思维要求多角度多要素思考,这也是学生认识与分析地理现象的基本思维方法。
1.2地理综合思维的内涵
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地理学基本的思维方法,是指人们具备的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地理综合思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从地理要素综合角度认识地理事物整体特性——要素综合;②从空间和时间综合角度认识地理事物的演化——时空综合;③从地方与区域综合角度分析自然和人文要素对区域的影响——区域综合。学生运用综合思维方法,就能够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认识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其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从而较全面地观察、分析和认识不同地方或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并且能够辩证地看待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2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的策略
地理综合思维是基于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提出来的,它是地理事物之间和人地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和关系在人头脑中的概括反映,它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广阔性的特点。因此在引导学生形成综合思维时,需要借助地图,通过图文转换、实验等多种方式将地理事物同它所处的地理环境联系起来。本文以鲁教版地理教材为例,从三个方面讨论初中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2.1多张地图组合应用,构建地理事物之间的要素综合
叠加使用不同地理要素的专题地图,分析多种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是学习地理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因此,在分析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分布特征及成因时,教师可以综合应用多张地图,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客观的结论,让学生明白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知其所以然,也有利于学生建立地理要素之间的空间联系。当学生形成整体性思维后,就会主动调用相应的地图,对分布特征的描述会更加准确,对成因的分析也更加到位。例:在学习“台湾省”这一节课时,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台湾为什么被称为“祖国的宝岛”?学生可以叠加使用“台湾岛地形图”“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台湾岛主要农矿产品分布图”进行探究分析。在分析台湾有“东方甜岛”“海上粮仓”等美称时,学生通过读“台湾岛主要农矿产品分布图”,很快就能了解每个美称所对应的物产。在分析台湾物产丰富的自然因素时,引导学生组合阅读“台湾岛地形图”“台湾岛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台湾岛主要农矿产品分布图”,从“台湾岛地形图”中可知台湾的地形以山地为主,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山脉纵横南北,海拔较高;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山地适合发展林业。从“台湾岛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可知台湾中部的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下,是全岛气温最低的地区,从“台湾岛地形图”可以读出中部地区之所以温度低是因为这里海拔高,因此从气候上分析中部地区也适合发展林业。叠加组合使用以上三张地图,使学生理解了台湾被称为“森林宝库”的自然原因及影响因素,实现了地理要素的综合,同时通过叠加“台湾岛地形图”和“台湾岛主要农矿产品分布图”,归纳出森林资源的分布范围跟山地的分布范围是一致的,又实现了空间上的综合。在此引导下,学生在分析“水果之乡”“海上粮仓”等美称对应的物产时,自然而然就要去查阅“台湾岛主要农矿产品分布图”等多张地图,综合考虑某一种物产之所以如此分布实际上是受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意识到对某一种物产的认识要从空间角度、影响因素角度等多个方面入手,对其分布特征、成因进行分析。多图组合叠加使用,就是重视图与图之间的联系,同时用几幅地图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某些地理事物和现象,建立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这样多方面的综合归纳,使学生的归纳能力得到了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得到了加强,综合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2注重图文转换教学,构建地理要素之间的时空综合
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形成、发展和演化是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条件下发生的,所以对同一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析可以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进行。通过图文转换教学可以把一些抽象的时空思维转换成简单明了的图文信息,在初中阶段,进行多角度的图文信息转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综合思维,是提高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图文转换只是提高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图文转换,强化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形成、发展和演化都是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条件下发生的,同一地理现象和事物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也会随着空间的不同而不同,认识一种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要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去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以中考政策为契机,充分研究初中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探究的积极性,注重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焦存志.基于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地理思维导图应用[J].教育观察,2019,8(15):72-73.
[2]李平义.初中地理学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我见[J].才智,2019(07):71.
[3]魏迎.借化学实验教学提升學生综合思维能力[J].中国教育学刊,2019(02):108.
[4]朱宗明.例析地理综合思维深度教学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24):21-23.
山东省宁阳县第二十中学 271411
关键词:初中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1问题的提出及其内涵
1.1问题的提出
中考政策的改革,力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能力导向,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创新素养,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落实,关注初中学生社会考察、探究学习、职业体验等综合实践活动的表现情况,引导学生把课程学习内容与真实生活情境相结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新的中考增设了综合测试,其中的跨学科案例分析主要涉及地理、生命科学等学科,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思维能力。因此面对新的中考政策,如何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分析能力,是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中面临的重大课题。《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地理学科是一门跨越自然与人文的综合性学科,又是一门研究时间与空间、整体与区域、自然与人文等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关系的学科。因此从地理学科的性质来看,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本身就是地理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从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来看,也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其中综合思维要求多角度多要素思考,这也是学生认识与分析地理现象的基本思维方法。
1.2地理综合思维的内涵
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地理学基本的思维方法,是指人们具备的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地理综合思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从地理要素综合角度认识地理事物整体特性——要素综合;②从空间和时间综合角度认识地理事物的演化——时空综合;③从地方与区域综合角度分析自然和人文要素对区域的影响——区域综合。学生运用综合思维方法,就能够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认识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其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从而较全面地观察、分析和认识不同地方或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并且能够辩证地看待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2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的策略
地理综合思维是基于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提出来的,它是地理事物之间和人地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和关系在人头脑中的概括反映,它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广阔性的特点。因此在引导学生形成综合思维时,需要借助地图,通过图文转换、实验等多种方式将地理事物同它所处的地理环境联系起来。本文以鲁教版地理教材为例,从三个方面讨论初中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2.1多张地图组合应用,构建地理事物之间的要素综合
叠加使用不同地理要素的专题地图,分析多种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是学习地理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因此,在分析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分布特征及成因时,教师可以综合应用多张地图,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客观的结论,让学生明白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知其所以然,也有利于学生建立地理要素之间的空间联系。当学生形成整体性思维后,就会主动调用相应的地图,对分布特征的描述会更加准确,对成因的分析也更加到位。例:在学习“台湾省”这一节课时,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台湾为什么被称为“祖国的宝岛”?学生可以叠加使用“台湾岛地形图”“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台湾岛主要农矿产品分布图”进行探究分析。在分析台湾有“东方甜岛”“海上粮仓”等美称时,学生通过读“台湾岛主要农矿产品分布图”,很快就能了解每个美称所对应的物产。在分析台湾物产丰富的自然因素时,引导学生组合阅读“台湾岛地形图”“台湾岛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台湾岛主要农矿产品分布图”,从“台湾岛地形图”中可知台湾的地形以山地为主,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山脉纵横南北,海拔较高;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山地适合发展林业。从“台湾岛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可知台湾中部的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下,是全岛气温最低的地区,从“台湾岛地形图”可以读出中部地区之所以温度低是因为这里海拔高,因此从气候上分析中部地区也适合发展林业。叠加组合使用以上三张地图,使学生理解了台湾被称为“森林宝库”的自然原因及影响因素,实现了地理要素的综合,同时通过叠加“台湾岛地形图”和“台湾岛主要农矿产品分布图”,归纳出森林资源的分布范围跟山地的分布范围是一致的,又实现了空间上的综合。在此引导下,学生在分析“水果之乡”“海上粮仓”等美称对应的物产时,自然而然就要去查阅“台湾岛主要农矿产品分布图”等多张地图,综合考虑某一种物产之所以如此分布实际上是受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意识到对某一种物产的认识要从空间角度、影响因素角度等多个方面入手,对其分布特征、成因进行分析。多图组合叠加使用,就是重视图与图之间的联系,同时用几幅地图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某些地理事物和现象,建立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这样多方面的综合归纳,使学生的归纳能力得到了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得到了加强,综合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2注重图文转换教学,构建地理要素之间的时空综合
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形成、发展和演化是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条件下发生的,所以对同一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析可以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进行。通过图文转换教学可以把一些抽象的时空思维转换成简单明了的图文信息,在初中阶段,进行多角度的图文信息转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综合思维,是提高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图文转换只是提高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图文转换,强化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形成、发展和演化都是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条件下发生的,同一地理现象和事物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也会随着空间的不同而不同,认识一种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要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去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以中考政策为契机,充分研究初中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探究的积极性,注重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焦存志.基于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地理思维导图应用[J].教育观察,2019,8(15):72-73.
[2]李平义.初中地理学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我见[J].才智,2019(07):71.
[3]魏迎.借化学实验教学提升學生综合思维能力[J].中国教育学刊,2019(02):108.
[4]朱宗明.例析地理综合思维深度教学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24):21-23.
山东省宁阳县第二十中学 271411